基坑监测方案_第1页
基坑监测方案_第2页
基坑监测方案_第3页
基坑监测方案_第4页
基坑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温泉博物馆基坑监测方案 院 长:张庆鹏总 工:林民勇审 核:林美妹编 写:于 力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2012年01月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监测目的和依据三、监测内容及要求四、监测基准点和监测点的布设和保护五、监测方法和精度六、监测期和监测频率七、监测报警和监测措施八、监测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九、监测人员及监测设备十、作业安全和其他管理制度附图:监测点位平面布置图一、工程概况拟建项目位于福州市温泉公园东北角,北侧为温泉公园路,东侧红线外是规划路,规划路东侧为晋安河,西侧及南侧紧邻温泉公园空旷场地。 本工程设有一层半地下室,±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罗零)4.

2、90m,场地周边地面标高为6.4m,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为-7.7m。本工程地下室开挖深度约为9.5m。根据勘察报告,场地中上部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物理力学指标土层及编号状态厚度(m)含水率(%)重度(KN/m3)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极限摩阻力(Kpa)杂填土 松散稍密17.5粘土 可塑17.719.912.4淤泥 饱和、流塑25.616.079.89.8粉质粘土 可塑64.418.6827.627.6淤泥质土 饱和、流塑16.7417.017.0中砂饱和、稍密 19.6727.427.4本场地对开挖有影响的地下水为赋存于杂填土中的浅部上层滞水,稳定水位埋深在0.801.50

3、m,中砂层内孔隙承压水。本工程根据该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等条件,本工程基坑支护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排桩加砼内支撑支护体系。支护体系外止水帷幕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立柱桩(支撑柱)采用格构式钢柱与(冲)钻孔灌注桩(900mm)组合桩,以圆砾层为持力层,要求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0m。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级,安全系数1.10,周边地面荷载值按15kPa考虑,严禁超载。该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为:建设单位为福州市鼓楼区温泉公园管理处,施工单位为福州建工(集团)总公司,勘察单位为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由福建闽华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的

4、质量监督,我院负责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性监测。二、监测目的和依据(一)、监测目的基坑工程的围护设计能大致描述正常施工条件下,围护结构与相邻环境的变形规律和受力范围,但因其涉及众多岩土工程问题且围护周期较长,因此必须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开展严密的现场监测,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开展基坑施工期间现场监测的目的主要为:1、为施工开展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通过监测随时掌握土层和支护结构内力的变化情况,以及邻近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将监测数据与设计预估值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以此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2、为场地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地保护提供

5、依据。通过对相邻建筑物的现场监测,验证基坑开挖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的正确性,及时分析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3、将监测结果用于反馈,优化设计,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4、通过对监测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比较、分析,并判定被支护体系的安全状态,可以检验设计的正确性。(二)、监测依据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福州市深基坑与建筑边坡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6、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闽建建【2010】41号7、设计单位设计图纸。三、监测

6、内容及要求(一)、监测内容1、围护桩后土体深层位移监测(测斜)在基坑围护桩后土体内埋设测斜管,用于监测开挖期间基坑围护体系外土体深层位移变化情况。2、围护顶部水平位移监测在基坑围护坡顶按设计要求布设水平位移监测点,用于监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坡顶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3、围护顶部沉降监测在基坑围护坡顶按设计要求布设沉降监测点,用于监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坡顶的沉降变化情况。4、立柱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在所有立柱上布设位移监测点,用于监测立柱的垂直变化情况。5、支撑梁钢筋应力监测在支撑梁应力较大处按设计要求每层支撑梁布设应力监测点,用于监测支撑梁的应力变化情况。6、地下水位监测在基坑四周布设水位监测点,

7、用于监测基坑外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7、邻近道路及地下管线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在邻近道路及地下管线布设监测点,用于监测邻近道路和地下管线水平和竖向位移的变化情况。8、现场巡视及裂缝观察对基坑及邻近建筑物、地表进行现场巡视,肉眼观察是否出现裂缝,并进行裂缝测量。 巡视内容包括(1)、支护结构:a、圈梁、支撑梁、立柱附近有无裂缝出现;b、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c、围护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d、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等;e、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等现象。(2)、周边环境:a、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露等情况;b、周边建筑物有无新增裂缝出现;c、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等现象。(3)、监测设施:

8、a、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b、监测元器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c、有无影响监测工作的障碍物等。(二)、监测要求1、在土体开挖前,须对周边环境作全面调查,掌握监测对象的初始状态。2、基坑开挖前一周需进场监测,对各监测项目进行两次初始监测,取均值作为初始数据。基坑开挖期间,按相关规范规定的监测频率及基坑施工工况,进行有序跟踪监测,监测数据变形速率较大时应增加监测频率。3、每次观测数据要及时填入规定的记录表格,绘制成相关曲线,编制监测报告。4、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定人定期进行监测,监测数据接近警戒值时或出现急剧变化时,应及时向有关各方报警,以便及时处理。5、工程结束时应有完整的监测报告,报告应包括全部

9、监测项目,监测值全过程的发展和变化情况,以及相应的工况、监测最终成果及评述。四、监测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一)、基准点布设基准点应埋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准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预计布设35个,基准点要牢固可靠,并定期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验。(二)、监测点布设与保护严格按设计图纸布设监测元器件。监测点布设完成后,应及时绘制监测点位置图,并做好保护。1、深层位移监测(测斜管)点在围护体系后土体,采用钻机施工110mm钻孔,测斜管管底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钻机成孔后,安装埋设测斜管,测斜管安装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使之保

10、持在一直线上,管底端应装底盖,每个接头及底盖处应密封。埋设时测斜管应保持竖直无扭转,其中一组导槽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方向(基坑)一致。测斜管与孔壁之间用中粗砂填充密实,随着中粗砂的下沉, 应及时补填, 保证不使测斜管外围空虚,并在管内注满清水。测斜管头露出地表40cm。设测点显目标志并编号。在基坑围护桩外埋设12根测斜管,平均管长16m。2、围护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在基坑围护坡顶开挖线外植入测钉等形式布设水平位移监测点。共布设26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各监测点设测点显目标志并编号。3、围护坡顶沉降监测点在基坑围护坡顶开挖线外植入测钉等形式布设沉降监测点。共布设26个沉降监测点。各监测点设测点显目标志并

11、编号。4、立柱竖向位移监测点在所有立柱附近的支撑梁面植入测钉,作为监测点,共布设34个位移监测点,编号保护。5、支撑梁钢筋应力监测点按设计图纸在内支撑梁内共布设22个应力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布设二个钢筋应力计。钢筋应力计焊接在圈梁和支撑梁主筋上,当作主筋的一段,焊接的面积不应少于钢筋的有效面积。在焊接钢筋应力计时,为避免热传导使钢筋应力计零漂增加,需采取冷却措施,用湿毛巾或流水冷却,并将应力计导线引出梁面,完整记录应力计编号及埋设部位。设测点显目标志,保证砼浇捣时不破坏应力计及其导线。6、地下水位监测点采用钻机成孔,埋设水位管时,底部2m长范围内的测管每隔20cm打一小孔,共三排,便于地下水进入

12、管中;同时用尼龙网包裹该段管子以免管外土粒进入管中。管子下入孔底后以中粗砂封孔,地表下2m长范围内管外孔隙用粘性土封堵,以免地表水流入管中,此水位管由测斜管经特殊处理后代替,在基坑四周布设12个水位观测孔,设测点显目标志并编号保护。 7、邻近道路及地下管线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在北侧温泉公园路按间隔15m布设监测点,共布设10个监测点。设测点显目标志并编号。8、现场巡视及裂缝观察现场巡视后发现裂缝,应在裂缝横向布设裂缝测量标记,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布设2条,布设在裂缝最宽处及裂缝末端,并对裂缝进行跟踪监测。五、监测方法及精度(一)、深层位移监测(测斜管)深基坑开挖时,坑侧土体将产生向基坑内的位移

13、,当位移快速增大时将使围护系统失稳。因此,观测坑侧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变化是判断围护结构安全状态的重要环节。用RQBF-668A型测斜仪,测得一定距离内测斜管与垂直方向的倾角。由于测斜管的下端已埋入位移变化为零的稳定土层中,位移便可根据倾斜角和测点间距的换算求得。观测时,沿管壁每0.5m采集数据,通过至少两次数据的采集,即可绘制土体内深层位移变化曲线,其测量精度要求±0.01mm。在深层土体位移变化曲线图中,分别绘制前次和当前的变化曲线,注明最大位移变化量,并标明其变化深度。 (二)、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围护坡顶、邻近道路及地下管线)深基坑开挖时,围护坡顶将产生向基坑内的位移,当位移快速增

14、大时将使围护系统失稳。因此,观测围护坡顶的水平位移变化是判断围护结构安全状态的重要环节。监测采用三维解析法。量测及计算:如图所示在物体上任意取一点A。假设:仪器中心点O的坐标(x0,y0,z0)(由自由设站法测得),设全站仪测得距A点平距SA、方位角A、高差H,则A的坐标为:xA=x0+SASinA ,yA=y0+SACosA ,zA=z0+H 。每次测量后计算出测点的坐标,再计算出测点的三维空间变形的大小。 图:三维解析示意图每次将工作基准点和监测点构成变形监测网,用全站仪观测,平差得出监测点坐标,计算坐标差求得变形量。工作基准点与基准点间应定期进行复测。测量精度均要求±2mm。坐

15、标法采用三测回观测。在形成监测报表时,分别注明当前位移变化量及累计量。(三)、基坑坡顶沉降、立柱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二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进行观测,观测时,将工作基准点和监测点构成水准路线网,平差得出各监测点的高程,其水准网闭合差不超过±1.0mm(N为测站数)。工作基准点与基准点应按一级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定期进行复测。(四)、支撑梁钢筋应力监测在内支撑受力后用振弦式频率测试仪测得初值。通过前后测得数据计算支撑内力的变化情况。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 F·S。(五)、地下水位监测采用钢尺水位仪,

16、利用水的导电性,测得当前水位与观测井口的距离,再通过井口标高,计算当前水位的高程。通过观测数据,绘制水位变化的历时曲线,当水位达到控制值时,及时预警。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不低于10mm。(六)、邻近道路及地下管线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一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进行观测,观测时,将工作基准点和监测点构成水准路线网,平差得出各监测点的高程,其水准网闭合差不超过±0.3mm(N为测站数)。工作基准点与基准点应按特级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定期进行复测。(七)、现场巡视基坑施工期间,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

17、备进行。六、监测期和监测频率基坑监测期为基坑开挖施工至基坑回填。在基坑开挖施工前进行不少于2次初测。在基坑施工工程中,其监测频率如下表:施工进程监测频率基坑开挖前应进行不少于2次初测开挖深度(m)5m1次/2d 510m1次/1d 底板浇筑后时间(d)71次/1d 7141次/2d14281次/7d281次/7d支撑拆除到拆除完成3天内1次/1d如遇到暴雨或变形较大等异常情况时,适当加密监测频率。当监测结果较稳定且天气及施工情况较好时,可适当延长监测时间间隔。七、监测报警及监测措施(一)、监测预警指标 监测项目预警指标累计值(mm)变化率(mm/d)深层土体位移40 2连续3天大于该值坡顶水平

18、位移 252连续3天大于该值立柱竖向位移252连续3天大于该值坡顶竖向位移202连续3天大于该值周边地表竖向位移302连续3天大于该值地下水位1000500周边地下管线位移303连续3天大于该值支撑内力70%设计承载力第一道2500KN第二道3000KN裂缝宽度地表10持续变化建筑物2持续变化(二)、监测预警征兆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已有建筑物采取应急措施:1、监测数据达到上表中的报警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围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体系持续过大变形、压曲、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露等;6、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它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三)、监测措施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预警值,或出现上述预警征兆时,必须立即通报建设方及相关单位,以便建设单位和有关各方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异常情况出现后,应加密监测频率,必要时应加密监测点数并连续监测。八、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监测方案得到设计单位认可后,必须及时监测,保证信息化施工,将监测成果准确、及时地反馈到建设、监理、施工等有关单位,保证基坑及周边(构)建物的安全。每次监测结束后,及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