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附参考答案_第1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附参考答案_第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附参考答案_第3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附参考答案_第4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附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附参考答案目 录一 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二 湖心亭看雪与江 雪练习三 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练习四 五柳先生传与醉翁亭记练习五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练习六 岳阳楼记与小石潭记练习七 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八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九 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十 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练习十一 饮酒与爱莲说练习十二 桃花源记与结庐在人境练习十三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十四 爱莲说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五 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练习十六 桃花源记与岳阳楼记十七 岳阳楼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八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九 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2、二十 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练习二十一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二十二三峡与岳阳楼记练习二十三爱莲说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二十四陋室铭与爱莲说对比阅读二十五爱莲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二十六三峡与湖心亭看雪练习二十七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二十八童趣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二十九岳阳楼记与爱莲说练习三十小石潭记与大道之行也练习三十一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三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三十三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三十四唐雎不辱使命与公输练习三十五出师表与隆中对练习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

3、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

4、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 (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适与余近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5、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整理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整理怎样的心境。参考答案:1(1)客居 (2)这(3)起,兴起 (4)刚好,恰巧 2A 3(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

6、变化啊。 4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 5答案要点:甲文 (1)表达了整理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整理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整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整理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1)表达了整理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整理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整理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整理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二湖心亭看雪与江 雪练习   【甲】

7、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 独钓寒江雪。   【乙】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60;  1、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是日更定 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 更深夜色半人家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3、【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整理怎样的感受? 4、(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

9、”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整理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5、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整理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

10、了整理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答案:1、D; 2、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 3、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整理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4、(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整理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D。三 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练习【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

11、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

12、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1(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2(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3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 4共同之处:人民生活安逸。民风淳朴。人与人和乐相处。四 五柳先生传与醉翁亭记练习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

13、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大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1)先生不知何许

14、人也 (2)性嗜酒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饮少辄醉2翻译下列句子。(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3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_(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_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1)“五柳先生”饮酒_(2)“醉翁”饮酒_5上述两个选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_,该文的整理是_;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_,该文的整理是_。参考答案:1 (1)处所、地方 (2)爱好,喜欢(3)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就 2 (1)忘却(荣辱)得失,凭这些过完自己的

15、一生。 (2)环绕着滁州城的全都是山。 (或:滁州城四周都是山)3(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五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练习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

16、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4)日出而林霏开 (5)佳木秀而繁阴 (6)云归而岩穴暝 (7)野芳发而幽香 (8)而或长烟一空

17、(9)把酒临风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5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 (乙) 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 B居庙堂之高则忧 居十日,扁鹊复见   C、不以物喜 而乐亦无穷也   D宴酣之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7、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8、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整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 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9、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整理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参考答案:1(1)日光 (2)景象 (3)季节 (4) 散(或“散开”) (5) 发荣滋长(6)幽

19、暗,昏暗 (7)花 (8)全 (9)执,拿2(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4)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5)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3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 4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5、(甲):“浩浩汤汤”或“气象万千” (乙):“水落石出”6

20、、D 7、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3、(略) 8、忧 醉与乐 9、先天后天六 岳阳楼记与小石潭记练习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节选)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节选)1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微斯人 以其境过清 乃记之而去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C请教 没有 清

21、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2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4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22、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D甲、乙两文的整理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参考答案: lB 2B 3C 4C七 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练习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23、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整理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 1(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

24、、通“返”、同“返”均可)。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3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4(1)流露出整理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整理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八 答谢中

25、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 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怀民亦未寝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

26、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相与步于中庭。 4.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整理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

27、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整理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参考答案:1、消散(或“消歇”“散去”) 门 院子(或“庭院”) 只是(或“只”) 参与,这里指欣赏 睡觉 2、B 3、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 闲、仙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

28、,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九 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练习【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

29、组是 (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整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B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4.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30、。十 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练习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

31、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孙权劝学) 【注】当涂:当权。 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 蒙乃始就学 乃: 及鲁肃过寻阳 及: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蒙辞以军中多务 3.甲文是通过 和 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 4.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1走:路

32、 尝:曾经 乃:才 及:到,等到2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吕蒙用军中事物多(为借口)推辞3借书抄录:奔走求师;鲁肃的言行4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十一 饮酒与爱莲说练习【甲】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陶渊明)【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33、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周敦颐)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结庐在人间 (2)亭亭净植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

34、人。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5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1、(1)简陋的房屋 (2)立或树立2、D3、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4、C5、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十二 桃花源记与结庐在人境练习(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35、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

36、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1、解释下列词。俨然交通悉要还家既出,得其船 醒能述以文者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用“”线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 5、你认为整理在桃花源记和饮酒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6、上海世博会湖南馆的展示主题为“都市桃花源”,即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意境。请结合文意和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

37、活更美好”,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答案】1、(1)齐整有序的样子(2)交错相通(3)全(4)邀请 (5)他的、自己的(代渔人) (6)用2、有良田、美池和桑林竹林这类(东西)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例: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印入眼帘.5、没有战乱,安定团结;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生活富足;环境优美,人人自得其乐、和谐美好的社会6、例:城市可以为生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问题提供创意性的解决途径十三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练习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38、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39、,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不以疾也(快) C.从流飘荡(顺、随) D.负势竞上(势力)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1)沿溯阻绝 (2)良多趣味 (3)直视无碍 (4)窥谷忘反(5)略无阙处 (6)虽乘奔御风 (7)负势竞上 (8)望峰息心 3.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6)至

40、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整理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5.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的整理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整理是南朝的吴均。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C.【甲】文写

41、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7、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

42、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9.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10、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参考答案:1、D 2.(1)顺流而下;(2)真的;实在;的确;(

43、3)障碍 (4)“反”通“返”,返回(5)“阙”通“”缺,空缺;(6)即使;(7)凭借或依靠;(8)平息或停止 3(1)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3)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4)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5)(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6)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4、B 5、B 6、B 7、A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整理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整理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整理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9、略10、(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意对即可)十四 爱莲说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