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分析_第1页
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分析_第2页
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分析_第3页
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分析一、考察的知识点这份试卷涵盖了一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绝大部分内容,如位置、20以内的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观察物体、找规律、认识人民币、统计等,这些章节的内容都有涉及,能全面地考察学生对各章知识的掌握情况。二、存在优势1.计算方面。学生的计算才能比较强。如第一大题7、8小题填上+或,或=,第四大题中第一小题直接写得数。这几道题学生答得非常好,准确率到达了97.5%,其中一个班级到达了99.2%。2.根底知识方面。数的组成、数位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分析:这部分知识学生不但掌握扎实,而且能灵敏运用。不管题型怎么变换都能运用自如。比方判

2、断题:读数和写数都从个位起,最小的两位数是10,这两道题准确率到达了99.9%。这就说明,假如知识掌握得透,不管怎么考都没问题。3.解决问题方面。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所增强,其中1题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3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4题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这三种题型学生掌握得很好,准确率到达了98%。4.其他方面。找规律、观察物体、认识钟表这些知识学生也都掌握的不错,准确率都在99%以上。三、存在问题1.对数的大小这个知识点掌握的不透。假如是两个数直接比较大小都会做,但第三题选择题的最后一个小题是67与下面三个数比较,最接近哪个数。答案有60、70和76。有7%的同学选择

3、了60,说明他们对什么是最接近理解得不到位。2.计算才能需进一步加强。直观的,两个数都给的学生算起来容易,比方直接写得数。而两步加减混合运算和25连续减4这种需要先算出一步把得数记在心里再算第二步的题准确率相对就很低。混合运算的准确率只有80%,连续减几准确率只有90%。3.审题才能需加强。如26角和2角6分比较大小,有27%的同学填错了。其实要认真看单位名称都应该会比较。4.分析才能需加强。学生不会考虑如第五大题我会看考察的是学生对位置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一句话假如说第一行第三个是小汽车。已经给我们确定了行要从下往上数,但孩子们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从上往下数,对这句话没有在意,没有进展深化

4、的考虑,导致了最后一空第三行第二个本应是梨,结果有79%的同学都给填成了机器人。另外第六题我会用的第二小题相对错的比较多,原因是这道题出现了一个多余条件干扰学生的思维,结果有7%的同学受骗了。四、改进措施1.进一步加强计算才能的培养,尤其是两步计算的试题。建议老师们对学生的口算练习除了采取让学生看算式直接说出得数外,适当增加一些听算练习。也就是不让学生看算式,由老师读题,学生通过听、记,迅速口算出结果。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十几道甚至是几十道口算题,必需要听得准,记得牢,反响敏捷,所以听算可以培养学生听、记的才能。那么像两步加减混合运算和25连续减4这种需要先算出一步把得数记在心里再算第二

5、步的题准确率会大大进步。一般说来,“老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老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老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老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老师,因为“老师必需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才能的培养。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才能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

6、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进步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进步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前提和根底。我们经常说学生审题才能差,不理解题意,看到题目不知从哪里下手等等,其实这些都说明学生数学阅读才能偏低。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准确性、逻辑严谨性,建议老师们在平时的数学课上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关键字、词,每个数学,每个数学符号,每个情境图,每个图表细致地阅读分析才能,领会其内容、含义。学生假如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才能,其他的像审题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才能都会进步,学生也就真正的会学习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进步学生的程度会大有裨益。如今,不少语文老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老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场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