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_第1页
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_第2页
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_第3页
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_第4页
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本研究着重就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同时行角膜边缘切开松解术来矫正术前即存在的较大角膜散光(1.0 D)的效果做一初步分析。方法  联合手术组在角膜散光最大轴向上用带刻度的金刚刀加做长6 mm、宽1.5 mm角膜缘内1 mm成对松解切口,深度分别为角膜中心厚度的40%(1.02.0 D)、60%(3.0 D)、80%(3.0 D)。结果  (1)联合手术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20.1者2眼,0.

2、10.3者4眼,0.30.5者16眼,0.51.0者31眼。(2)联合手术组术前散光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均值经方差分析,各组总体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性。各组组间两两比较,除术后1个月、3个月间P0.05,差异无显着性外,其余各组间P0.01。(3)术后3个月联合手术组角膜散光轴向有9眼出现90°±30°偏离。结论  该法可以有效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即将存在的散光,其中对1.02.0 D范围散光矫正效果好。术后视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  角膜散光;角膜缘松解术;白内障;手术&

3、#160;     Application of astigmatism keratotomy correcting Pre-existing astigmatism in cataract surgery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effects of the astigmatism keratotomy correcting pre-existing astigmatism (1.0 D)in cataract surgery.MethodsResult

4、s  Uncorrected vision of 47 eyes was over 0.3 after surgery in “combined” group.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 preoperative astigmatism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surgical effects in one month and three months of post-operation(P0.05).Conclusion  AK with phacoemulsificati

5、on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reducing the pre-existing astigmatism,especially to (1.02.0)D group.      Key words  astigmatism keratotomy;cornea;cataract;surgery      白内障是我国目前致盲率第一眼病,目前约占46.1%,随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口老龄化,患病人数还将不断增加,是一个庞大群体。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视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影响白内

6、障术后视力的诸多因素中(角膜散光,人工晶体的度数、位置,屈光介质,眼底病及术者的手术技巧等),角膜散光作为原因之一,因其发生率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许多术前即存在较大散光的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仍需配镜,以解决其视物模糊、视疲劳、旋光等症状,给生活、学习、工作造成诸多不便,降低了生活质量。      角膜散光的矫正分为眼镜矫正和手术矫正。手术矫正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适用于配镜无法矫正或无法忍受配镜及接触镜矫正的较大散光。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方法有多种1,如角膜楔状切除术、松弛切开术、角膜表层镜片术、角膜的T形切开、角膜内缝线法、

7、斜方形角膜切开、角膜边缘的热烧灼法、角膜环形切开法、骨胶原物质植入法。本文着重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同时行角膜边缘切开松解术来矫正术前即存在的较大角膜散光(1.0 D)的手术方式、术后效果,并发症及眼压与散光矫正量的相关性做一初步分析,以求确立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矫正方法,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7月2005年6月间,白内障患者共69例100眼。所有患者既往均无眼部手术史及外伤史,最大散光轴向位于1

8、10°±10°(1100处)者筛除。其中,联合角膜边缘切开松解术者31例54眼,按术前散光的大小分为3组,1.02.0 D 25眼,3.0 D 17眼,3.0 D以上者12眼,其中男13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61.00±16.82)岁。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IOL植入者36例46眼,男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5.12±8.64)岁。      1.2  方法  (1)手术均由同一术者按统一方法操作,术前3天点抗生素眼水,测定裸眼远视力、非接触眼压、角膜地形图、电脑验

9、光并记录。手术过程顺利,单纯Phaco手术组均于1100处做3 mm长透明角膜切口,并植入折叠式IOL。联合手术组则在角膜散光最大轴向上用带刻度的金刚刀加做长6 mm、宽1.5 mm角膜缘内1 mm成对松解切口,深度分别为角膜中心厚度的40%(1.02.0 D)、60%(3.0 D)、80%(3.0 D),见表1。术后单眼遮盖,抗生素眼水点眼710天。(2)术前术后由同一位检测者采用美国医拓公司生产的Orbscan角膜地图仪测定角膜散光力、散光轴。由同一验光师用同一台自动屈光仪进行验光,及同一非接触眼压计上进行眼压测定。检查时间为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   

10、60;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取双尾,以P0.05 为差异有显着性,以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着性。分析方法:方差分析。 表1  手术方法      2  结果      2.1  视力  联合手术组术后3个月裸眼未矫远视力0.020.1者2眼,0.10.3者4眼,0.30.5者16眼,0.51.0者31眼。对照组手术组术后3个月裸眼未矫远视力0.10.3者2眼,0.30.5者11眼,0.

11、51.0者33眼。对照组与联合组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对照结果,见表2。表2  对照组与联合组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对照结果    2.2  角膜散光力的变化  联合手术组从角膜地形图测定结果看,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分别为1.02.0 D组:(1.63±0.23)D、(1.18±0.52)D、(0.47±0.15)D、(0.50±0.13)D;2.03.0 D组:(2.58±0.26)D、(2.03±0.55)D、(1.04±0.27)D、(1.05

12、77;0.26)D;3.0 D以上组:(4.00±0.95)D、(3.30±1.35)D、(1.95±0.8)D、(1.91±0.55)D。方差分析各组总体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性。各组组间两两比较,除术后1个月、3个月间P0.05,差异无显着性外,其余各组间P0.01。联合手术组,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变化绝对值对照结果,见表3。表3  联合手术组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变化绝对值对照结果 注:术后与术前比较,P0.01;与术后1周比较,P0.01   从电脑验光结果看,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分别为1.02

13、.0 D组:(1.84±0.26)D、(1.40±0.49)D、(0.68±0.20)D、(0.67±0.16)D,3.0 D组:(2.79±0.27)D、(2.2±0.49)D、(1.19±0.25)D、(1.19±0.27)D,3.0 D以上组:(4.27±0.96)D、(3.59±1.11)D、(2.20±0.85)D、(2.14±0.69)D。方差分析各组总体P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性。与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一致。   2.3  矫正量与

14、切口深度的关系  术后3个月,40%切口组平均矫正量(1.12±0.17)D,60%切口组(1.54±0.25)D,80%切口组(2.091±0.49)D。矫正量与切口深度成线形关系(见图1)。 图1  切口深度与术后3个月平均矫正量的关系   2.4  对照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比较  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均值分别为(0.60±0.23)D、(0.64±0.18)D、(0.60±0.19)D、(0.60±0.20)D,经

15、方差分析,F值1.142,P=0.334,差异无显着性(见图2)。         图2  对照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比较   2.5  联合手术组角膜散光轴的变化(术后3个月偏离情况)  1.02.0 D组:90°±30° 9眼,0°±30° 15眼,其他1眼;3.0 D组:90°±30° 0眼,0°±30° 16眼,其他1眼;

16、3.0 D以上组:90°±30° 0眼,0°±30° 12眼。见表4。表4  联合手术组术后3个月角膜轴向较术前的变化    2.6  并发症  角膜缘松解切口处角膜轻至中度水肿,36天消退;5眼术中角膜缘少量出血。      3  讨论      眼屈光系统的角膜和晶体各屈光面,互相呈直角的主要经线弯曲度不同,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在空间形成相互垂直的2条焦线,这样的

17、屈光状态称为散光。眼屈光系统之所以发生散光现象,主要是由于角膜表面和后面、晶体的前面或后面以及视网膜不均一或各屈光介原的屈光指数不同所致。      散光从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类: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规则散光指角膜各经线虽曲度不等,屈光力不同,但各经线具有一定的规律。强与弱两主经线相互成直角,可以用柱镜片矫正的散光。      规则散光大多数是角膜先天性异态变化。后天的诸多因素也会引起角膜散光的变化,如眼睑压迫因素、眼肌牵扯因素、眼压对角膜弯曲度的因素、巩膜手术的创伤或外伤、翼状胬肉长入角膜内、角膜切开术后角膜发生的

18、散光、眼球变形等。其中角膜散光为主要因素2。      角膜散光的测量可通过角膜曲率计placido盘、散光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检查法和Orbscan测量仪。Orbscan是一种可以同时检测角膜前后曲率,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的光干涉测量仪器Orbscan从光隙数据中得出三维信息,三维数据是通过把测量数据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能够直观地给出完善的信息3。      散光的矫正分为眼镜矫正和手术矫正。散光会造成患者视物模糊、眩光、眼眶疼痛等一系列视疲劳症状,对于中高度散光,患者常不能耐受配镜或配戴角膜接触镜,这时

19、需要用手术治疗。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对术前同时合并角膜较大散光(>1.0 D)的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手术的同时行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以提高术后患者的视力及视觉效果,降低配镜率,提高生活质量。在本研究中,对于角膜散光大于1.0 D的患者,以角膜中心厚度为标准,根据角膜散光的大小分别做深度为40%、60%、80%的切口,了解该手术方法的效果、并发症等,重点分析切口深度与矫正量的关系。既往文献已证实正常范围内角膜厚度对切口深度没有影响,二者不具有相关性4,5。文献报道角膜小切口的完全愈合稳定,一般需3个月时间6,7,因此我们把术后随访时间定为1周、1个月、3个月。   &#

20、160;  当切口深度为40%、60%、80%时,术后3个月散光矫正量分别为(1.12±0.17)D、(1.54±0.25)D、(2.09±0.49)D,当切口深度增大时,矫正的散光量也随之增大,二者呈线性关系。与既往文献报道切口深度在30%80%时,也有报道40%70%,散光的矫正量与深度成线性关系的结论一致。另有报道当切口深度达90%时,矫正效果最大,但矫正量也最难控制,术后散光波动亦较明显5。      联合手术组术眼裸眼视力在术后均有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达0.5以上有47眼,占92.6%,视力改善明

21、显。      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均值分别为(0.60±0.23)D、(0.64±0.18)D、(0.60±0.19)D、(0.60±0.20)D,角膜散光对照无统计学意义,F值为1.142(P>0.05),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4,即超声乳化手术角膜缘3 mm小切口,造成角膜改变量在0.5 D以下,本身对角膜散光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认为联合手术组中散光的改变量均由角膜深透明切口造成。      在联合手术组的分组分析中,1.02.0 D组术后

22、3个月术后残留散光均值为(0.50±0.13)D,平均矫正量为(1.12±0.17)D,平均矫正效果为 68.71%。术后散光0.5 D者15眼,即完全矫正者占88.23%,3.0 D组术后残留散光均值为(1.05±0.26)D,平均矫正量为(1.54±0.25)D,术后散光0.5 D者0眼,术后3个月平均矫正效果为 59.69%,3.0 D以上组术后残留散光均值为(1.91±0.55)D,平均矫正量为(2.09±0.49)D,术后散光0.5 D者0眼,术后3个月平均矫正效果为52.25%。1.02.0 D组矫正效果最佳。参考日本学者

23、Junsuke Akura的设计标准,术后角膜散光绝对值小于0.5 D、0°180°为完全矫正5。1.02.0 D组术后3个月散光绝对值小于0.5 D者15眼,占88.23 %,提示在 1.02.0 D范围内角膜散光的矫正效果最佳。当术前散光大于2.0 D时,术后散光的残留量较大(1.0 D),通常需要在术后3个月时再次手术78。Forstor SL提出调整的松解切口技术,在初次术后的13个月内有计划的扩大并重新切割角膜,切口必须更深,更长,这根据需要的矫正量来定,通过对7例患者的观察,矫正量可大于10 D8。电脑验光结果也显示了上述变化趋势,与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一致。&#

24、160;     联合手术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轴向较术前时的改变情况(表4),1.02.0 D组有9眼轴向偏离在,术前散光均在1.5 D以下,有过矫倾向。因此对于术前散光小于1.5 D的患者,建议采用一个AK切口,而不需要成对的切口,这样可以使手术过程简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并发症为术后一过性切口局部角膜水肿,37天即可恢复;5眼角膜缘术中少量出血。未发现上皮内生、新生血管长入9、角膜溃疡10等并发症。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散光的矫正量不易控制,AK术对白内障术后的散光矫正量的测定及预见性较差11。在Duffey RJ等对25只尸体眼做的实验中,成对的弓形切口分别置于5 mm、6 mm、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