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小抄_第1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小抄_第2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小抄_第3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小抄_第4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小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心理学概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对人的需要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并决定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于感觉与知觉。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而知

2、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意志过程:心理学把这种自学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面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结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的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唯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思想本质是唯心主义的,他

3、相信理性的真实性,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是一个二元论者。经验论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一世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经验中获得的。构造主义学派奠基人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欣纳。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强调内省的方法。机能主义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有杜威。主张研究意识。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是斯金纳。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主张把心理学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对异

4、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研究无意识现象。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乐了表了<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信息加工者同,一种具有丰富的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休。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了解人,提示人性的本质。第2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的菱是由旁宗抽在1908年的日本小蓍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是寥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

5、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任务不同2教育对象不同3社会职能不同4地位作用不同5培养方式不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教育性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第3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角色:也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同,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能的行为。教师是一种社会角

6、色。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往往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者。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两种典型的教育风格: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强调学生的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学生自己参与

7、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评议教学效果,教师自己则是一个不直接出面的领导者。教师中心教学风格的教师则是直接出面指导学生。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学生都应寄予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1教师职业意识的形成过程: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2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教学效能感的涵义: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8、。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交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教学反思的涵义: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的过程:1具体经验、2观察分析、3抽

9、象的重新概括、4积极的验证。教学反思的成分:1认知成分2批判成分3教师的陈述教学反思的方法:1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实际讨论4行动研究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极积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1制和调节的能力。分三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襑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1能动性2普遍性3有关键性决定教师教学监控水平的直接因素有三方面:1是教师能否正确、全面地发现和觉察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的状况和存在

10、和问题; 2是教师是否具备了解决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足够的知识经验;3是已有知识是否能和现存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而进行合理的有交的知识重组。教师教学监控的发展及趋势: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及技术:1角色改变技术2教学反馈技术3现场指导技术教育机智的涵义: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

11、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电动机和分寸师爱的含义:师爱不同于母爱和友爱,它比母爱更伟大而无私,比友爱更纯洁、公正和高尚师爱的特征:1职业对象性2原则性3广博性师爱的心理功能:1激励功能2感化功能3调节功能4榜样功能师爱的表现形式: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第4章学习心理概述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者必须凭借反复和练习与经验,才有可能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可以凭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的发生。学习的心理实质:1学习是一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

12、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人类的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在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是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概念。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国、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学生在较智囊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地过程。学

13、生的学习分三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一学习内容上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获得律:指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被试者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消退律:指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14、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知识体系。学习的过程:三个同时发生的过程1新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转化3评价。美国教育心理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以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意义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中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咨询的学习。是学习者掌

15、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1客观主义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2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3强化人们行动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第5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即教练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

16、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三是强化功能,即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情境中的学习驱动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1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交往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这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

17、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另一个基本要素.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它将表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二比较性测量应用题核心思想:“谁高”,“超载了吗?”“够吗?”等问题时,最后一定要比较大小。例5: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三开放性应用题例6:农场有45吨粮食,请你算一算,用一辆载重5000千克的卡车运几次可将这些粮食运完?练习:农场有46吨粮食,请你算一算,用一辆

18、载重5000千克的卡车运几次可将这些粮食运完?课后练习一、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树高约10(一块橡皮长一壶色拉油一只曲别针重约4(重5(约2(二、判断对错,我能行。1、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 那么40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 2、丽丽的身高是136分米。(学习动机的理论观点:1强化动机理论。2成就动机理论。3成败归因理论。4自我实现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归因理论的实际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

19、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银灰色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具有四大功能:1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

20、学习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培养学习需要:1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2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学习动机是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前提,学习动机的巩固和发展又依赖于学习效果。要想使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1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他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2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1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转化途径,即新

21、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2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学习需要由原来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求老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求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效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

22、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虽然表杨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3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不仅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所以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老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

23、因;另一方面,老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能动性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得的。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卑,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第6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学习迁移的涵义: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学习的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也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学习迁移分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

24、用。2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层次。纵向也叫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横向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相互影响。个体通过学习所要形成的心理结构是一个网络化的结构,要解决其上下左右的沟通与联系,必须通过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才能实现。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先后。顺向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即后继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变化。4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内容。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普遍

25、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学习中迁移的作用:1学习迁移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学习迁移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2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合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通过共同因素促进迁移,一般都能收

26、到良好的效果。学习对象的分类:结构成分和表面成分。结构成分不同则不能促进正迁移,甚至会产生负迁移。不管是表面的还是结构的相似性,都将增加学习者对两个任务的相似程度的知觉,而知觉的相似性决定迁移量的多少,两种情境的结构相似性则决定迁移的正或负。定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当前后是同类课题或特例时起促进作用,当前后任务不同类或需要灵活变通相似任务时,可能干扰新的学习,起阻碍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考虑所学课题屯原有的同一性,利用积极的定势帮助学生解决一类课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变化课题,以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

27、分析,防止定势的干扰。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3和最终归宿,一节教学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选择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等。要理联系实际,不断取舍更使之符合科学发展水平。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反认知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掌握认知策略教学的有效方法,使策略教学达到持久迁移的目的。第7章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

28、思维的知觉,它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和理解性吕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和稳定性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人的智力水平的表现为思维品质的差异。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

29、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教材感知的过程就是知识感知的过程。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实物直观: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优点: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缺点:由于时间、空间和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难以通过实物直观获得清晰的感性知识。模像直观: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各种图片、图表、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淙,无悔是像直观。优点: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缺点模像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面非实际事物本身,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言语

30、直观: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地主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台以广泛使用。言语直观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质量。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缺点: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鲜明、完整、稳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1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实物直观真切,但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像直观与实际事物之间一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我们强调先进行模像直观,在获得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

31、后再进行实物直观,比一开始就进行实物直观的学习效果好。2言语直观与实物模像直观的配合:在形象直观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察指导,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象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要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应以形象的直观为主,词起辅助作用。(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实现有效的观察。强度律:作为知识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的感知。差异律: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效果。活动

32、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人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进行有关知识的准备,并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2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认真做好观察记录。3观察后,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写出观察报告。(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科学知识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被掌握,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多动手。教材

33、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1感性概括虽然形式上是通过一定的概括得来的是抽象的,而且外延也涉及一类事物而非个别事物,但是从内容上看,并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民概括的一般只是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其次感性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摊牌感知而处发实现的。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本质特征与联系的过程。1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提示的是

34、事物的一般因素与本质因素。2理性概括是在主体对感性材料自觉地进行一系列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是通过思维过程而完成的。3在教学条件下,理性的概括是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实现的。教材的概括与知识的理解过程就是思维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传递了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传递了有利于辨别的信息。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

35、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易发生错误,把共特征看作本质特征,或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变式的作用在于促进概括,而非取代概括。3科学地进行比较。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在科学知识的领会阶段,首先应进行同类事物间的比较,以促进概括,明确概念则的内涵;然后再进行异类事物比较,以使相似、相近相关的概念和分化出来。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指导法强调学习的结果,主张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指导,学生应接受系统的有计划的的指导。发现法重视学习的过程,主张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强调引导学生胸无宿物积极探索,自行了现原理和原则,学会如何学习。有交的教学应反两者结合起来

36、,采用有指导的发现法。对容易的材料,教师可少指导甚至不指导;对于复杂的材料,则非指导不可,否则学生会茫然不知所措。4第8章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类型:1形象、情景、语义、情绪和运动。2瞬时、短时、长时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记忆不稳定不确定。语义记忆:是人们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叫语词

37、逻辑记忆或逻辑记忆。它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如字词、符号、概念、公式、规则、思想观点等。语义记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只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而不受特殊的地点时间限制,也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容易提取。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一次形成经久不忘。运动记忆:是以个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易保持,不易遣忘。根据时间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5s-2m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和长时记忆(>1m容量没有限度三种记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瞬

38、时记忆、短时记忆才可能转入长时记忆,没有瞬时记忆的登记、短时记忆的加工,信息就不可能转入长时间储存在头脑中。大学生记忆的特点: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为哪些08: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联系材料效果要好。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学习者是否理解了其意义,把识记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机械识记也是必要的。4.组块化编码 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6.觉醒状态7.识记的信心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空间组织、系列组

39、织、联想组织、网络组织、更替组织。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记忆遗忘的学说干扰说1.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抵抑制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和回忆对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2.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学习材料两端的项目学习快、记忆得牢一些,而中间部分的项目学得慢、记忆差一些。如何合理复习,防止遗忘?1.复习时机要得当。及时复习和间隔复习及循环复习相结合。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背诵材料要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整

40、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相结合,一般综合复习效果最好。3.复习次数要适宜。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第9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也称记忆性知识。也叫语义知识或言语信息,具有静态的性质,目前学校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知识。是

41、一套善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具有动态性认知策略的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程序性知识。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元认知知识是个体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与观念,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影响的等问题的认识。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着经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分三种: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一合乎法则的心智活

42、动方式。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2区别于技能操作,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3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认知策略:1注意策略(设计问题2编码与组织策略3精细加工策略4复述策略5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记忆术(简单知识精细加工是典型的精细术。它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做笔记(复杂知识精细加工的特例包括:摘抄、评注、加标题、写节段概括语和结构提纲等活动。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原有知识背景是策略学习与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3在积极主动的基

43、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策略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对策略的学习和使用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心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培养心智技能,首先要确定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或操作活动程序,即确定心智技能的原型。心智技能不仅是内潜的,而且是借助于内部言语以高度简练的形式自动蝗,不公旁观者难以观察到,就连活动的主体也难以自我意识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第10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问题:就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问题解决是一

44、定的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其基本特点如下:1问题的情境性2目的指向性3操作序列性4认知操作性尝试错误也是有规律的: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创造性解决问题四个阶段:1准备期2孕育期3明朗期4验证期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过程可分为:1问题表征2选择操作3实施操作4评价当前状态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08: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5教育心理学 种相对独立, 在一定条件下

45、 努力完善自己 强化、自我强化。 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具 全面认识自我:1 通过对他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 体 1 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 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2 通 程与条件:1 遵从 2 认同 3 创造性 2 高智商者可能有 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内化 高创造性, 也可以能有低创 来认识自我 3 通过与他人 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 造性 3 低创造者的智商水 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4 通过 程与条件:1 醒悟阶段 2 转 平可能低也可能高 4 高创 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5 通 变阶段 3 巩固与稳定阶段 造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 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 从众是指人们在社会舆论 的智商 来认识

46、自我 6 通过自我反 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 放弃 发散思维有三种基本特征: 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自已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 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数人一致的行为。 第 12 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第 13 章 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 培养 个体创造性水平可以从这 是指人们彼 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态度的结构:1 态度的认知 群体也叫团体, 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 创造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 成分 2 态度的情感成分 3 态 的, 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 维为核心、 聚合思维为支持 度的行为成分 起,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心 因素的, 发散思念与聚合思 品德的实质: 是个体依

47、据一 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 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 感联系的两个以上的人群。 创造性高的个体具有自信、 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 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 自重与胸襟开阔等人格特 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 征。 品德的心理结构:1 道德认 意识, 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 创造性思维的构成:1 直觉 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效律的提高。 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2 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 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 行为规范、 道德价值体系不 社会惰化(干扰)如果别人 造 合 3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断内化的过程。2 道德情感 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 成了行为或效

48、率的下降。 相结合 4 再造想像基础上 的形式主要包括直觉的道 的创造想像。 德情感、 想像的道德情感和 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 (一)班集体内的非正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 创设 偷的道德情感。3 道德行为 响: 式群体大多是为了满足同 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2 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 外在表现, 是衡量品德的重 学之间相互交往、交流思 想、 交流感情等需要而由一 暴法 3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 要标志。 些观点、兴趣爱好习惯、志 戈登技术 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 提出儿童 向态度一致的人自发组合 第 11 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 进行了系统研究, 而成的。特点:1 心

49、理相容 的道德判断有一从他律到 教育 2 凝聚力强 3 会产生非正式 自律的了展过程。 领导。 (二)非正式群体对 自我意识的结构:1 自我认 柯乐伯格提出三水平六阶 班集体的影响 1 积极作用: 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2 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水平 能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和心理 一 (前习俗水平) 水平二 (习 自我 3 现实自我、 投射自我 俗水平)水平三(后习俗水 理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增 强信息沟通 2 消极作用阻 和理想自我。 平) 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 传播 自我意识分化:1 理想自我 价值观辨析在理论上强调 小道消息(三)协调班集体 (理想我)2 现实自我(客 天道德才诒的主体地位, 认 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1 支 体我) 为个体的价值观念是在自 持、 保护积极正面的非正式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 身的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 群体 2 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