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些注意事项_第1页
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些注意事项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26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些注意事项一、常用培养基主要特性1、高盐成分培养基包括 MS、 LS、BL、BM、ER 等培养基。其中 MS 培养基应用最广泛,其钾盐、铵盐及硝酸盐含量均较高,微 量元素种类齐全 , 其养分数量及比例均比较合适 , 广泛用于植 物的器官、花药、细胞及原生质体的培养。 LS、 BM、 ER 培养基 由 MS 培养基演变而来。2 、硝酸钾含量较高的培养基包括 B5 、 N6 、 LH、 GS 等培 养基。1B5 培养基 B5 培养基除含有较高的钾盐外,还含有较低的铵态氮和较高的盐酸硫胺素 , 较适合南洋杉、 葡萄及豆科与十字花科植物等的培养。2N6 培养基 N6 培养基

2、(朱至清等 1975 )系我国学者创造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 适用于单子叶植物花药培养 , 柑橘花药培 养也适合 , 在楸树、针叶树等的组织培养中使用效果也好。3SH 培养基是 矿盐浓度较高的一种培养基,其中铵与磷酸是由磷酸二氢铵( NH4 H2 PO4 ) 提供的 , 这种培养基适合于某些单子叶及 双子叶植物的培养。3 、中等无机盐含量的培养基1H 培养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约为 MS 培养基的一半,仅磷 酸二氢钾及氯化钙稍低 , 微量元素种类减少 , 而含量较 MS 为高 , 维生素种类比 MS2 / 26多。适于花药培养。2尼奇培养基 (Niotsch 1969 ) 此培养基与 H 培养基成分

3、基 本相同 , 仅生物素比 H 培养基高 10 倍。也适合于花药培养。3米勒培养基 (Miller 1963 ) 此培养基和 Blaydes(1966) 培养基二者成分完全相同。 适合大豆愈伤组织培养和花药等培养 用。4 、低无机盐培养基大多情况下用于生根培养基。 有以下几 种:1改良怀特培养基 (White 1963 )2WS 培养基(Wolter & Skoog 1966)3克诺普液 ( Knop 1965 ) 花卉培养上用得多。4贝尔什劳特液 (Berthelot 1934)5HB 培养基(Holley & Baker 1963)此培养基在花卉脱毒培养和木本植物的茎尖培养

4、中效果良好。 其成分是大量元素比 1/ 2 克诺普( Knop ) 液稍多 , 微量元素用贝尔什劳特液 , 每升培养基中加 0 . 5ml二、与培养基有关的一些细节问题1 培养基所用药品应采用等级较高的化学纯CP(三级)及分极纯 AR(二级),以免杂质对培养物造成不利影响。2、调节 Ph 也可用精密 pH 试纸(应在干燥器中保存,以免吸湿3 / 26而失效) 。培养基过酸的可用 1mol/ L 氢氧化钠 ( NaOH) 来调节; 培养基过碱的可用 1mol/ L 盐酸( HCl ) 来调节( 1mol/ L NaOH 的配制方法是称40gNaOH, 溶解后加入蒸馏水 , 定容到 1 000ml

5、 即可。 1mol/ L HCl 的配制方法是量取 12mol/ L HCl 84ml ,加水定容至 1 000ml) 。经高压蒸汽灭菌后 , 由于某些成分的分解 (如蔗糖的分解 ) 或氧化 , 酸度会增加 ( pH 值一般可降低 0 .2 ) 。有时玻璃器皿质量较差 , 其中一部分物质溶解 , 也会影响 酸度的变化。这些在调整 pH 值时都要考虑进去。分装后应立即 灭菌, 若因故不能及时灭菌 , 最好放入冰箱中在 24h 内完成灭 菌工作。灭菌时压力表读数为 0 . 8kg/cm21 . 1kg/ cm, 121C时保持 15min20min 即可。3、某些生长调节物质 , 如吲哚乙酸、玉米

6、素及某些维生素 等物质遇热不稳定 , 因此不能进行高压灭菌 , 而需用过滤方法灭菌 , 经过滤灭菌的溶液 , 可在琼脂培养基温度下降到大约40C时加入到已高压灭菌的培养基中。4、配好的培养基可放到培养室中预培养 3d , 若没有污染反 应, 则证明是可靠的 , 可以使用。暂时不用的培养基最好置于 10C下保存,含有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在 4C5C低温下保 存则更理想。 含吲哚乙酸或赤霉素的培养基应在配制一周内用完 其他培养基至多也不能超过一个月。 一般情况4 / 26下 , 两周内应用完 以免干燥变质。三、培养材料及消毒1、 取材季节的影响:大多数植物应在其生长开始的季节采 样, 生长末期或已

7、进入休眠期 , 则外植体对诱导反应迟钝或无 反应。2、 器官的生理状态和发育年龄:沿植物的主轴 , 越向上的 部分所形成的器官其生长的时间越短 , 其生理年龄也越老 , 越 接近发育上的成熟 , 越易形成花器官。 反之, 越向下, 其生理年 龄越小。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中 , 以幼龄树的春梢嫩枝段或基部 的萌条较好 , 下胚轴与具有 3 对 4 对真叶的嫩茎段 , 生长效 果也较好 。一般情况下 , 幼年组织比老年组织具有较高的形态 发生能力。3、材料大小的影响:材料越小成活率越低 , 茎尖培养存活 的临界大小应为一个茎尖分生组织带 1 个2 个叶原基,约 0 .2m m0 .3mm 大小。叶片

8、、花瓣等约为 5mrm,茎段则长约 0 .5mm。因此,除非用于去除病毒否则不宜将外植体切的过小。但并不是说外植体越大越好 , 外植体过大易造成污染 ,有实验 证明外植体越大污染率越高。4、材料的灭菌:一般是组织越大越易污染 , 夏季比冬季带 菌多,甚至不同年份污染的情况也有区别。 取材最好选在中午或 下午 , 避开阴雨天取5 / 26材可减少污染率。 消毒是为了消灭病菌 , 以 保证无菌组织培养的进行。 但不同植物及一株植物不同部位的组 织, 其带菌程度不同 , 它们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消毒剂的敏 感度也不一样。 最初所使用的消毒剂种类 , 浓度及消毒时间的长 短都要进行摸索 , 以达到最

9、佳的消毒效果。材料有绒毛最好在消毒液中加入几滴吐温 - 80 , 对与难消毒 的根及地下部位材料 可将其浸入消毒液中进行抽气减压 , 以帮 助消毒液的渗入 , 从而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潘学峰等 ( 1998) 报道, 12% 的双氧水+ 0 .1% 的升汞混合液对南方地下茎生姜灭菌 10min 的效果最好。四、材料的接种1、接种室的消毒: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无菌操 作和无菌培养技术 , 做好接种室的消毒是至关重要的。 污染的主 要来源是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孢子 , 因此 , 每次接种前应进行 地面的清洁卫生工作 , 并用 70%酒精喷雾使空气的灰尘沉降 , 并 用紫外线灯照射 20min

10、。接种前超净工作台面要用新洁尔灭或酒 精擦洗 , 并定期清洗过滤膜 , 以延长使用寿命。2、 无菌操作要求: 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 帽子、口罩等 , 要经常保持干净 , 并定期进行消毒 , 即将洗净、晾干的衣帽、 口 罩等用纸包好后与培养基一起进行高压灭菌。工作人员的头发、 衣服、手指中都带有许多杂6 / 26菌 , 为此要穿上工作服 , 戴上帽子 , 也必须剪除指甲 , 并用肥皂擦洗 , 最好再在新洁尔灭溶液中浸 泡 10min , 接种操作前则用 70%酒精擦洗。工作人员的呼吸所产 生的污染 ,主要是在接种时谈话或咳嗽所引起的 , 因此 , 在操作时应禁止谈 话并应戴上口罩。3、材料的分

11、离、切取和接种切割动作要快 , 防止挤压使材料受损伤而招致培养失败 , 也要避免使用生锈的刀片 , 以防止氧化现象产生。 接种时要防止 交叉污染的发生 ,刀和镊子等接种工具使用一次应放入 70% ( 或 95%)酒精中浸泡 , 然后灼烧放凉备用。接种时轻轻取下封口纸 , 动作要慢以免气流冲入瓶中造成 污染。将瓶口靠近酒精灯火焰 , 瓶口倾斜 , 以免空气中的微生物 落入瓶中 , 将瓶口外部在灯焰上燎数秒钟 , 将灰尘杂物等固定在 原处 , 然后用镊子将外植体送入瓶中 , 材料在培养容器内的分 布要均匀 , 以保证必要的营养面积和光照条件。茎尖、 茎段等基 部插入固体培养基中 , 叶片通常将叶背

12、接触培养基 , 这是由于 叶背气孔多 , 利于吸收水分和养分的缘故。7 / 26五、材料的初代培养1、实验方案的设计1)、单因子实验设计:单因子实验是组织培养中最常用的 实验方法 , 尤其在选择适当的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上使用最多。2 )、正交实验设计植物离体培养的成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 的。正交设计是多因素分析的有力工具 , 它可以很方便的从众多因素中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及最佳水平 , 因为它可以用较少的实 验次数得到较多的信息。 例如 , 一个 7 因素水平的实验 , 若将各 因素水平全部组合都做一遍 , 需要 27= 128 次, 而正交设计只 需做 8 次实验就可以了 , 虽然实验次数减少了

13、, 但因为各因素 水平搭配均匀 , 8 次实验基本代表了全部实验的情况。正交实验的设计 , 主要工具是正交表。 大多数生物统计学书 都列出了可供选择的正交表,如 L4( 23) , L8(27)见(表 2 - 11 , 表 2 - 12) 。字母 L 右下角号码 8 表示它有 8 个实验要做 , 括号 内的指数 7 表示这张表所安排的实验最多可考察 7 个因素(也可 安排 2 个6 个,超过 7 个要选择其他正交表),底数 2 表示 被考察的因素只要求两个水平。 在进行实验前可根据要测试因素 的多少及每种因素所考察的水平 , 选择适合的正交表 , 然后按 表进行实验。 现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

14、设影响某种植物试管苗生长 的因素有光照时间、光照强度、pH 值、温度、蔗糖浓度、BA 浓度、 NAA 浓度 7 个因素, 每个因素选择两个水平 , 即, 光照时间 ( 10h , 14h ) 、光照强度 (1000lx , 2000lx )、 pH 值( 5 . 5 ,8 / 265.8 )、温度(20C, 25C)、BA 浓度(0.5,2.0 )、NAA 浓度( 0 . 5 ,1 . 0) 、蔗糖浓度 (2% , 4%) 。现根据因素和 水平的多少选择一个适合本实验的正交表,选 L8(27)最理想,填表时,因素水平对号入座,见表(2 -13 )。第一号实验是光 照时间 10h/ d、光照强度

15、1000lx、pH 值 5.5、BA 浓度 2.0、NAA 浓度 0.5、蔗糖浓度 4% ,其他实验依次类推。根据 8 个实 验结果,如出苗数量、苗高、生根数、移栽成活率等,综合考虑, 根据需要选取各最适培养条件。也可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参考统计学书),算出极差(R),极差(R)表示每个因素在实验中 所起作用的大小,R 越大表示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实验结果的 影响越大,但若没有可计算的指标时,还是选择单因子实验较 好。表2 - 11J(丹正交表123111122123122斗2219 / 26表2 - 12 Lfi(2j正交表12345671111221222122111312222214221

16、212251121122621112217121111182221212S 2 - 13某植物试管苗生长正交实验方秦表光愿吋间h d光照强度1XmH值温度tBAmg LNAAmg L麓糖%11(10)1(1 000)1C5.5)2(25)22)1(0-5)2(4)42(14)125想)21(0.5)11(2)312(2 000)2222(1)14221212751121(20)1226211122171匕1111182212122、初代培养物的建立1)、保证无菌2)、条件合适:首先,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作物种类、品种 及培养的部位;其次,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激素及其他添 加物;还要注意掌握适

17、宜的环境条件。 所以在进行一种植物的组 织培养之前,应查找该种植物有关方面的资料,根据这种植物10 / 26过去所采用的培养部位、 培养基、 培养条件和培养技术等 , 再决 定自己的工作步骤。3)、操作技术过关3、污染的防治1)、植物材料的选择及防止污染 通常多年生的木本材料比一二年生的草本材料带菌多 ; 老 的材料比幼嫩的材料带菌多 ; 田间生长的材料比温室生长的材 料带菌多 ;带泥土的材料比不带泥土的材料带菌多。 为此对于培 养材料的取材就应很认真地加以选择 , 以减少污染的发生。用茎尖作外植体时 , 应在室内或无菌条件下对枝条进行预 培养。将枝条用水冲洗干净后插入无糖的营养液或自来水中

18、, 使 其发枝 , 然后以这种新抽的嫩枝条作为外植体 , 便可大大减少 材料的污染。或在无菌条件下对采自田间的枝条进行暗培养 ,待 抽出徒长的黄化枝条时取材 , 也可明显地减少污染。对木本植物等难以消毒的材料可采用多次灭菌法。 如将切好 的外植体放入 1 .3% 次氯酸盐溶液中 (商品漂白粉 25%的溶液 )消 毒 30min ,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3次,再放在无菌条件下,次日用 2 . 6% 次氯酸钠灭菌 30min , 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3 次。也可采用 多种药液多次浸泡法 , 以加强灭菌效果。材料内部易感染病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培养基中加 入抗生素类,防止初代培养物污染。11 / 26表2* U培养基中抗生物质对侦肪樂菌的效果培养种类浓庫(n】gL)抗生物两银杏冬肯月李100+20+ + -F + + + + + +-F地霉素50+ + + + + + -F +夹竹桃需素20斗+斗+ + + + + +斗+ +斗+杆繭at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