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十一章 交流、回避与退出_第1页
11 第十一章 交流、回避与退出_第2页
11 第十一章 交流、回避与退出_第3页
11 第十一章 交流、回避与退出_第4页
11 第十一章 交流、回避与退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主编 方振邦 副主编 徐东华 唐 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第十一章CHAPTER 11交流、回避与退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01交流制度02回避制度03退出制度目录CONTENTS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

2、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交流的内涵与类型回避的内涵与类型退出的内涵与类型重点问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交流制度PARTPART11.11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1.1 交流概述1. 交流的含义 交流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共部门系统内部的公职人员流动以及系统之间的公职人员流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协调等管理活动。交流主要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等三种基本形式。“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和参照本法管

3、理的工作人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和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1.1 交流概述2. 交流的特点交流的形式具有法定性交流的目的具有公共性交流的范围包括内部和外部交流属于平级的职务调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1.1 交流概述3. 交流的意义交流有助于提高公职人员的自身素质。交流有助于优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配置。交流有助于公职人员队伍的廉政建设

4、。交流有助于公职人员队伍稳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1.2 调任1. 调任的含义与特点 狭义上讲,根据200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印发的公务员调任规定 (试行)(中组发 20086号),“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即公务员调任制度只包含调入,不包含公务员的调出。 从广义上讲,公务员调任制度既包含调入,又包含将公务员调出机关担任其他公职,如 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第十六条指出, “实行党政机关与

5、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选调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才到党政机关任职,推荐党政领导干部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1.2 调任1. 调任的含义与特点调任主要针对在原单位担任一定职务或有一定职称、资历的人员。调任是一种跨系统的交流调任涉及身份的转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1.2 调任1. 调任的含义与特点调任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和规定的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不能出现超编等情况。拟

6、调入者必须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拟调入者应需要满足公务员应当具备的七项基本条件。拟调入者需要满足调任部门的资格条件和能力要求。公务员调出机关后拟再调入机关担任高于调出机关时所任职务的,具备从调出机关时所任职务晋升至拟调任职务所需的任职资格年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1.2 调任1. 调任的含义与特点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调任职位及调任条件提出调任人选征求调出单位意见组织考察集体讨论决定调任公示报批或备案办理调动、任职和公务员等级手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7、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1.3 转任1. 转任的含义与特点 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机关系统内转换任职,包括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者在同一部门内的不同职位之间的调动。转任是在国家机关内转换任职,不涉及国家机关与非国家机关之间的交流,不发生公务员身份的变更。转任属于平级交流,不涉及级别的升降。转任在对象上具有广泛性,适用于所有公务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1.3 转任2. 转任的条件转任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拟转任者应具备拟任职

8、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转任需要遵循规定程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1.4 挂职锻炼1. 挂职锻炼的含义与特点 根据工作需要,机关可以采取挂职方式选派公务员承担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或者其他专项工作。挂职锻炼不涉及公职人员身份和人事关系的变动。挂职人员在业务上受接收单位管理。挂职锻炼时间期限一般为13年挂职锻炼是一种内外混合型交流形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1.4 挂职锻炼2. 挂职锻炼的对象和条件“各地区、各

9、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培养规划,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派德才素质较好、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干部挂职锻炼。选派的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端正,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身体健康,厅局级干部的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县处级干部的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1.4 挂职锻炼3. 挂职锻炼的程序“中央国家机关选派干部到省 (区、市)挂职锻炼,处级以下干部由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与有关省 (区

10、、市)委组织部直接联系办理;司局级干部由派出单位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内将下一年的选派计划、方案或实施意见报中央组织部,经统一协调后组织实施。成批组织的两地互派干部挂职,由有关省 (区、市)委组织部协商,报中央组织部备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回避制度PARTPART11.21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1 回避概述1. 回避的含义 回避是指为了减少因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而对公职人员所任职务、任职地区和

11、执行公务等方面做出限制性规定的管理制度。我国公职人员回避制度主要有四种情形: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地域回避和卸任回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1 回避概述2. 回避的特点强制性预防性动态调整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1 回避概述3. 申请回避的方式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决定回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1 回避概述4. 回避的

12、意义回避有助于提高公职人员队伍的素质水平。回避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回避有助于加强廉政建设。回避有助于完善公众监督,促进社会稳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2 任职回避1. 任职回避的含义 任职回避是指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具有法定亲属关系的公职人员,限制担任某些关系比较亲密的职务。具体来讲,具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的公职人员,不得在同一机关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位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位工作,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

13、计和财务工作。公务员不得在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营的企业、营利性组织的行业监管或者主管部门担任领导成员。实践中,一般是低职回避,即调整职务相对较低和承担责任相对较小的公职人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2 任职回避2. 任职回避的情况公务员“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位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位工作,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公务员不得在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

14、经营的企业、营利性组织的行业监管或者主管部门担任领导成员。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2 任职回避2. 任职回避的情况公务员公务员凡有下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15、包括伯叔姑舅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甥子女;)近姻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2 任职回避2. 任职回避的情况公务员“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独资、合伙或者较大份额参股的方式,经营企业或者举办经营性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该领导干部不得在上述企业或者单位的行业监管或者业务主管部门担任领导成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

16、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2 任职回避2. 任职回避的情况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员聘用实行回避制度。受聘人员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被聘用从事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律检查岗位的工作,也不得在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工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2 任职回避3. 任职回避的程序本人提出回避申请或者所在机关提出回避建议。任免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核,并提出回避意见报任免机关。任免机关作出决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1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2 任职回避4. 任职回避的变通 根据 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和 公务员回避规定 (试行)第七条,“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实践中,由于一些工作地点或工作性质特殊,存在具有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在同一单位工作的情况。比如,在外交部的一些派出机构,出于工作需要,国家机关允许公务员与其配偶在同一单位工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3 公务回避1. 公务回避的含义 公务回

18、避是指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因所受理或处理的事物涉及本人或法定亲属的利害关系,而避开该公务,不以任何方式参与该公务的处理或施加影响。 公务员法第七十六条、 公务员回避规定 (试行)第四章和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做条例第五十六条对公务员公务回避做出了具体规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回避做出了具体规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3 公务回避2. 公务回避的内容考试录用、调任、职务升降任免、考核、考察、奖惩、交流、出国审批;监察、审计、仲裁、案件审理;税费稽征、项目资金审批、监管;

19、其他应当回避的公务活动。根据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回避的公务活动包括:聘用、考核、奖励、处分、人事争议处理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3 公务回避3. 公务回避的情况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涉及与本人有 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或 公务员回避规定 (试行)第五条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 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

20、3 公务回避3. 公务回避的情况负有事业单位聘用、考核、奖励、处分、人事争议处理等职责的人员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 与本人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 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3 公务回避4. 公务回避的特点公务回避具有时间限制。公务回避范围广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3 公务回避5. 公务回避的程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出回避申请,或者主管领导提出回

21、避要求;所在机关进行审查做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需要回避的由所在机关调整公务安排;特殊情况下,所在机关可以直接做出回避决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4 地域回避1. 地域回避的含义 地域回避,亦称地区回避、籍贯回避,是指公务员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主要领导职务,避免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员执行公务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 公务员法第七十五条、 公务员回避规定 (试行)第三章、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五十五条和 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第五条对地域回避做出了具体规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

22、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4 地域回避2. 地域回避的情况公务员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设区的市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地域回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4 地域回避2. 地域回避的情况根据 公务员回避规定 (试行)第八条:“公务员担任县、乡党委、政府正职领导成员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市 (地、盟)党委、政府正职领导成员。公务员担任县级纪检机关、组织部门

2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市 (地、盟)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的地域回避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并结合本地实际执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4 地域回避2. 地域回避的情况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党政领导干部任职的地域回避制度做出了规定:“领导干部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县 (市)党委和政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一般不得在本人

24、成长地担任市 (地、盟)党委和政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第五条强调了这一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4 地域回避3. 地域回避的程序 根据 公务员回避规定 (试行)第九条,地域回避按照任职回避的程序办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5 卸任回避1. 卸任回避的含义 卸任回避是指公务员在辞职、退休后,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

25、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不得利用任职期间的关系或影响力为亲属和朋友谋取利益,不得干预原单位的工作,以防其利用余权,损害国家利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2.5 卸任回避2. 卸任回避的情况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有违反前款规定行为的,由其原所在机

26、关的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没收该人员从业期间的违法所得,责令接收单位将该人员予以清退,并根据情节轻重,对接收单位处以被处罚人员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退出制度PARTPART11.31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1 退出概述1. 退出的内涵 退出是指公职人员依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退出公共部门,不再保留公职人员身份,也不再履行相应职责和

27、享有相应权利的管理制度。我国现行的公务员退出机制主要包括辞职、辞退和退休,公务员法、 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 (试行)、 公务员辞退规定(试行)、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 (试行)和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对公务员的退出机制做出了规定。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出机制主要包括辞聘、解聘和退休,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出机制做出了规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1 退出概述2.

28、退出的意义退出机制保障了公职人员的权利。退出机制保障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流动。退出机制有利于优化公职人员队伍,提高工作效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2 辞职1. 辞职的含义 辞职是指公务员根据本人意愿,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申请终止与任免机关的任用关系的行为。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不再具有公务员身份;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后,依然具有公务员身份,只涉及在机关系统内的职务选择。 公务员法第十三章和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 (试行)对公务员辞职做了具体规定。根据 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试行),“辞去公职,是指

29、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申请终止与任免机关的任用关系”,“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不再具有公务员身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2 辞职2. 辞职的特点辞职是公务员的一项基本权利。辞职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辞职受到一定的法律法规限制。 辞职具有利益保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2 辞职3. 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

30、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3 辞退1. 辞退的含义 辞退是指各级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解除与公务员的任用关系的行为。公务员被辞退后,不再具有公务员身份。辞退无须事先征得公务员的同意,不是一种行政处分。公务员法第十三章和 公务员辞退规定 (试行)对公务员辞退做了具体规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3 辞退2. 辞退的特点辞退公务员是机关的法定权利。辞退公务员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辞退公务员受到一定的法律法规限制。 被辞退的公务员具有利益保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

31、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3 辞退3. 辞退与开除的区别 辞退与开除具有较大的区别。辞退不是一种行政处分,适用于存在不能胜任工作、不接受合理调整工作、违纪但达不到开除的程度等情况的公务员,即自由散漫、“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公务员。而根据 公务员法和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开除是一种处分。被辞退的公务员享有辞退费、失业保险等待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4 解聘1. 解聘的含义和情形 解聘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聘用制的有关规定单方面解除

32、聘用合同。 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 未经聘用单位同意,擅自出国或者出国逾期不归的; 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聘用单位、其他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收监执行的,或者被劳动教养的。随时解聘情形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4 解聘1. 解聘的含义和情形 受聘人员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聘用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的; 受聘人员年度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

33、,又不同意聘用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提前通知解聘情形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4 解聘1. 解聘的含义和情形 受聘人员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因工负伤,治疗终结后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1至4级丧失劳动能力的; 患职业病以及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 受聘人员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尚未做出结论的; 属于国家规定的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的其他情形的。不得解聘情形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34、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4 解聘2. 解聘的保障解聘争议处理解聘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险人事档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5 辞聘1. 辞聘的含义 辞聘是指事业单位受聘人员按照聘用制的有关规定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根据 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聘人员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如右图)。 除上述情形外,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受聘人员应当坚持正常工作,继续履行聘用合同;个月后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未

35、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即可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在试用期内的考入普通高考院校内的被录用或者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的依法服兵役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5 辞聘2. 辞聘人员的责任补偿培训费用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涉密岗位的特殊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6 退休1. 退休的含义 退休是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符合规定的一定条件,按照法律法规办理手续,离开工作职位并享受相关待遇。退休分为强制退休和自愿退休。 公务员法

36、第十四章、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 (试行)和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对公务员退休做了规定,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做了规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6 退休2. 强制退休 强制退休是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达到规定的退休条件必须退休。 强制退休的条件是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公务员法并没有对公务员退休年龄做出明确规定,目前沿用原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已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规定的退休年龄,即男年满60周岁,

37、女年满55周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6 退休3. 自愿退休 自愿退休是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规定的最低条件自愿申请提前退休。 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6 退休3. 自愿退休 自愿退休的保障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申请

38、提前退休未予批准,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做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对省级以下机关做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做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 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对不按规定条件办理退休的,由县级以上领导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组织调整、处分;构成犯罪的,依

39、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6 退休3. 自愿退休 不得退休的情形 公职人员在违法违纪案件立案调查期间,不得退休。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被调查的公务员在违法违纪案件立案调查期间,不得交流、出境、辞去公职或者办理退休手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 “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违法违纪案件立案调查期间,不得解除聘用合同、出国 (境)或者办理退休手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11.3.6 退休4. 退休的待遇 我国非常重视退休公职人员的政治待遇。退休老干部可以同在职干部一样看文件、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和活动等等。政治待遇 2015年以前我国退休公职人员的主要经济来源为退休金,由财政或单位承担。 自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等。养老保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