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评课稿_第1页
最大公因数评课稿_第2页
最大公因数评课稿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找最大公因数 ? 评课稿段兴授课教师 :祁小娟老师一 、评教学内容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p45 填一填及练一练 1、 2、p463 、4。二、评教学目标 :我认为祁老师目标明确 、到位 。1 、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 、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准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三 、评教学重点 :重点突出 。 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四 、评教学难点 :难点设置合理 。灵活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五 、评教学内容的地位 :教学内容地位的联系较好 。 祁老师是在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根底上进行学习的 , 同时又是为今后学习约

2、分的关键 性知识点打根底 。六 、评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 ,1 、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通过讲练结合 , 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大多数学生能准确找出两 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实现了教学目标 ,同时突破了教学难点 。一复习通过复习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 为后面的学习打好根底 , 同时揭示课题 。二 揭示课题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三 通过课本内容填一填 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 因数的意义 。(1)12=( ) x ( ) =( ) x ( ) =( ) x ()18=( ) x

3、 ( ) =( ) x ( ) =( ) x ()3 12 的因数 18 的因数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公因数 。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四 通过 p463 填一填 。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且能准确找出两个数 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同时突破教学重点 : 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五 让学生小结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先找出各个数的因数 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确定最大公因数六 通过 p45 练一练 1 找两个特殊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 两数是倍数关系 ,最大公 因数是较小数 来突破教学难点 : 灵活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1 、

4、 8 的因数 :16 的因数 :8 和 16 的公因数 :8 和 16 的最大公因数 :2 、观察 8 和 16 两个数字的关系 倍数关系 公因数是 1 、2 、 4 、 8 ,最大公因数是 8, 它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小数 。4 和 8 9 和 3 28 和 73、小结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 ,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 数。七用找因数的方法找出 5 和 7,2 和 3,11 和 19,3 和 7 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小结:两个不相等的质数 , 最大的公因数是 1。八找1和2 , 5和6,8和9, 15 和16的最大公因数。 小结:相邻两个自然 数(0 除外) 的最大公因数是 1。九总

5、结:我们今天学习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 : 先找出各个数的因 数 确定最大公因数, 较小数是这两个的2 两个不相等的质数 , 最大的公因数是 1 。(0 除外) 的最大公因数是 1。七 、几点教学建议 :1 、 找因数复习不到位 ;如如: (1)12=( ) X ( ) =( ) X ( ) =( ) X ()18=( ) X ( ) =( ) X ( ) =( ) X ()要先讲清楚12等于多少乘以多少 这些数都是12的因数。2 、 内容多了一些 , 怕五年级的学生不能完全接受。3、练习题安排的稍有不妥 ,对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的题目可再增加几题 。 篇 二: 公因数和最大公

6、因数评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评课一 、 分析根底知识 ,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 、倍数的含义 ,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 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 这局部内容既是 “数与代数 领域根底 知识的重要组成局部 ,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那么计算的根底 。刘老师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准确地制定了教学目标 , 即知识目标 :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 : 一是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 经历观察 、操作,猜想 、归纳等数学活动 ,进一步开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

7、的过程中 , 能进行有条理 、 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二 、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概念 ,借助直观操作活动 , 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 刘老师通过让学生在一张纸上 “铺地砖 来让学生尽情摆一摆 ,观察 、分析 、思考,找到 规律 ,必须是两数的共同因数才满足司老师的要求 ,得出公因数概念 ,选择哪种地砖铺的最 快, 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充分发挥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 使他们在充分 的动手中获得新知 , 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新知 。 以往教学公因数的概念 ,通常是直接找出两 个自然数的因数 , 然后让学生发现有的因数是两个数公有的 ,从而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 概念 。而本节课刘老

8、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形的操作活动 ,让学生经历公因数和最 大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首先 ,刘老师从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分米 ? 最长是几分 米?这一问题切入 ,引导学生用边长不同的正方形方格纸片去摆,通过操作 , 发现边长分别是1 分米、2分米、3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才能正好将长方形纸片摆满 ,且无剩余 。用边长 4分 米、5 分米、7 分米的正方形纸片不能摆满 ,有剩余。其次对正好摆满和不能正好摆满的原因 作出解释 。从而揭示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完成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 , 把感性认识提 升为理性认识 。三 、把握内涵外延 ,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 。本节课突出概念的内涵是 “既是

9、?又是? 即“公有 。教学中 ,刘老师首先让学生在练 习本上找出 16 和 12 的因数 ,然后借助直观的集合图揭示出 “既是 16 的因数 ,又是 12 的因 数这句话的含义 ,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这样安排有两点好处 :一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 , 能体会公因数的实际背景 , 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二是有利于改善 学习方式 ,便于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经历学习过程 。本节课刘老师注意利用反例 , 来凸现公因 数的含义 。在用集合图法来表示 16 和 12 的公因数的时候 ,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 : 4 是 18 和 12 的公因数吗 ? 从而让学生明白 4 只是 1

10、2 的因数而不是 18 的因数 , 4 不是 18 和 12 的公因数 , 不能填在并集里 , 从而进一步明确公因数的概念 。四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 ,提倡思考方法的多样化 。 刘老师准确把握和确定自己的教 学重点 , 在学习这局部知识时 ,把重点放在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上来 , 鼓励学生找最大公 因数方法的多样化 。如教学 “怎样找 12 和 16 的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时 , 引导学生运用了多种方法 ,可 能从 12 的因数里面找 16 的因数 、列举法 、比照法 、集合图法等等 。 最后教师还补充 介绍互质数的相关知识 。而这个知识点教材只在 “你知道吗 ?分别作简单的介绍 。

11、试想, 我们把这些联系紧密的概念集中在一节课或一段时间内 , 采用交叉比照的形式出现 ,会更有利 于学生整体地把握知识结构 , 便于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 到达融会贯穿地掌握知识 ,举一反 三。 本课教学后预设 ,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可能还有些模糊不清,课后 ,作业可能出现一些错误 。因此 ,在教学新知的同时 ,设计练习的形式要多样 ,层次要清楚 ,在 概念的反复比照内化中 ,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内在含义。 从而使学生拓展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 。篇三 :五年级数学 ?最大公因数 ?评课稿五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 ? 评课稿最大公因数 ? 评课稿, 我观

12、看了王 * 老师讲授的 ?最大公因数 ?这堂录像课 。王老师这节课 , 听 很扎实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很到位 ,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脑 、动手 、动 ,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 教学过程清晰,学生思维活泼 ,参与面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 教师只是一个 、活动的组织者 ,而参与 、体验 、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 , 、“情在晚自习上 后给人的感觉是 口, 在合作中学习 ,在活动中学习 。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 流畅 ,各个教学环节衔接自然 情境的创设者 、 知识的引导者 真正表达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一教学思想 。教师将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有机结合 , 关注

13、了学生的全面开展 。,理解公因数中最大公因数是, 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 , 并提出疑惑 , , 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如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及最大公因,随后 ,又用集合图的方式反映 12 和一 、教学目标到位 ,教学重点突出 、难点设置合理 。 本节课主要目标是 :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谁。王老师通过地面铺砖的这种生活情景数。王老师这节课首先以列举法来引导学生找公因数这样调动了学生兴趣 ,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节课重点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和 16 的公因数中最大公因数是谁 ,通过一系。他16 的公因数各有哪些 , 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现

14、 12 列媒体资源的展示 ,逐一解决了每个问题 , 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印象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 ,让学生在感悟 、理解的根底上 , 总结出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顺利完 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 、教学程序中 ,作到分层递进 ,由扶到放 ,让学生主动探索 , 获取知识 。 1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形成概念 。王老师这节课通过铺地砖的事例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 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形成过程 ,尽可能的挖掘出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通过讨论 ,交流努力出解决问题 , 形成概念 。12 和 16 的公去发2 让学生发现问题 ,探索出方法 。 王老师整节课是通过课件演示 , 采用

15、了列举法 ,集合法 ,这两种方式教学 因数有哪些 ,其中最大公因数是几 ,利用这种方式教学 ,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 , 现,为学生自主探索 ,发现 ,创新增添了活力 。尤其是通过 理解因数和公因3 练习层次清楚 ,稳固新知 练习的设计 , 能让学生更好的稳固新知 , 并能在此根底上有所提高和拓展 游戏稳固了学习知识 , 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 帮助学生进一步 数的联系和区别 。稳固练习做到了有趣 、有益 、有层 、有度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 多媒体课件运用灵活1 、导入设计巧妙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载体 ,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师只有 “创 造性地教 ,

16、学生才能 “创造性地学 。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活动 , 并不是对教材 的简单复制 ,而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 , 是一种再开发 、再创造的活动过程 , 这也是教师参 与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 。 本节课王老师把数学知识设置在具体情境之中, 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是用铺地砖的问题引出的 。 课堂上 , 王老师运用多媒体动态呈现王叔叔家用地砖铺贮藏室地面 的现实情境 , 请同学们帮助王叔叔选择地砖 。 学生在帮助王叔叔选择地砖的活动中 , 通过动手 操作 ,发现正方形地砖的边长与长方形地面的长 、宽之间的关系 ;通过讨论交流 ,抽象出公因 数、 最大公因数概念 。教学概念的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

17、结合在一起 ,自然揭示了教学与现实世 界的联系 。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 切实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效劳于生活 ,体会 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 、 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 。 本节 课教师能够 “以学论教 , 在探索新知中采用了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突出了学生 的主体地位 。 学生通过动手 “摆一摆 “画一画 , 发现了可以选择边长是 1dm、2dm、 4dm 的 正方形地砖 。 接着 ,各小组围绕这几种可选择的地砖的边长与长形地面的长 、宽之间的关系展 开讨论 。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

18、,很快发现 :1、2、4 是 16 的因数 ,也是 12 的因数 。在这个 根底上 , 王老师请学生用简洁的话说一说 “1、 2、 4 是 16 和 12 的什么数 , 由学生抽象出公 因数 、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最后用集合圈形式的展示 ,让学生懂得了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还可 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 。然后 ,返回帮王叔叔选择地砖的问题 ,进而制造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 自己想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在这里的充分放手 ,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 。 这样安排教学 过程 ,可以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 、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主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四 、通过教学 , 学生既获得了数学概念 ,

19、 也获得了数学方法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感悟 , 就能为抽象出概念提供感性认识根底 。 这节课的 内容学生掌握的非常好 。 由学生自己建构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使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这两个抽象的概念 ,变得非常具体 、直观,学生摸得着 ,看得见 。从而增强 了感知事实 、 建立概念的效果 。学生是真正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 ,而不是模仿者 , 充分的开 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也充分表达了教师驾驭教材 ,调控学生的能力 。篇四 :找最大公因数评 课稿找最大公因数评课稿李学珍一 、评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p45 填一填及练一练 1、 2、p463 、4。二、评教学目标

20、:我认为目标明确 、到位 。1 、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解公因,理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 、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准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三 、评教学重点 :重点突出 。 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四 、评教学难点 :难点设置合理 。灵活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五 、评教学内容的地位 :教学内容地位的联系较好 。 他是在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根底上进行学习的 , 同时又是为今 后学习约分的关键性知识点 。让学生探索找两个六、评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 ,1、让学生经历找两 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 , 理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通过讲练结合

21、 , 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大多数学生能准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实现了教学目标 , 同时突破了教学难点 。 一复习1 、通过复习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2、练习:找 15 的所有因数 :1、15 、3、5;35 的所有因数 :1、35 、5、7。为后面的学习打好根底 ,同时揭示课题 。二 揭示课题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三 通过课本内容填一填 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1)12=( ) x ( ) =( ) x ( ) =( ) x ()18=( ) x ( ) =( ) x ( ) =( ) x ()3 12 的因数 18 的因数

22、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4所以12 和 18 的最大公因数是。 5 因数、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是有区别的 :四 通过 p463 填一填 。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 且能准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同时突破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五 让学生小结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先找出各个数的因数 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确定最大公因数六 通过 p45 练一练 1; 两数是倍数关系 ,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来突破教学难点 : 灵活找两个数 的公因数的方法 。1 、 8 的因数 :16 的因数 :8

23、和 16 的公因数 :8 和 16 的最大公因数 :2 、观察 8 和 16 两个数字的关系 倍数关系 公因数是 1、2、4 、8,最大公因数是 8 ,它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小数 。4 和 8 9 和 3 28 和 73、小结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 ,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 因数。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 : 先找出各个数的因数1. 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确定最大公因数 特殊数的方法 ;七、几点教学建议1、概念不清;如(1)12=( ) X ( ) =( ) X ( ) =( ) X ()18=( ) X ( ) =( ) X ( ) =( ) X ()要先讲清楚12等于

24、多少乘以多少 这些数都是12的因数。2 、 重复太多 , 如 让学生练习找 12 、 15 、 18 的因数时总是问来问去 , 浪费时间 。3、 时间安排不得当 ,方案的教学内容没用完成 。 如找 5 和 7 的最大 公因数 。 篇五:最大公因数说课稿最大公因数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 ?最大公因数 ?。分析教材本课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中的内容 。 在本学期的第二 单元?因数与倍数 ?,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会找 10 以内自然数的倍数 ,100 以内自然数的因数 。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要理解公倍数 、 最小公倍数和公因 数、

25、 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 为以后进行通分 、 约分和分数四那么计算作准备 。? 课程标准 ? 要求学生 “动手操作 、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 结合教材的特点 ,我力求到 达下面的教学目标 :1 、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探索找公因数 的方法 , 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 、结合具体实例 ,渗透集合思想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养成不重复 、不遗 漏、 不重复的思考习惯 。3 、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善于发现规律 ,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 力。依据 ?课程标准 ?

26、的要求和教学目标 ,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的意义 , 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发挥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的作用 , 激发学生兴 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合作交流中学 、学 后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根底和认知规律 ,并结合“以学生的开展为本 “的理念 , 力 求突出以下三点 :1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 ,让学生在做中学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3 、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 ,在迁移中学 。教学过程一 动手操作 ,导学探究 。1 、 操

27、作实验 、感知概念 出例如题 :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长 16 分米 , 宽 12 分米储藏室的地面铺 满, 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 。“请同学们想一想 ,按这个要求 ,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呢?. 看来 ,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困难 ,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来完成 。这一过渡性的语 言, 把学生带进小组合作 ,动手摆一摆 、画一画的探究之中 。 通过动手操作 、小组 合作 、交流汇报 , 同学们可能找出了边长是 1 分米 、2 分米、和 4 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正好把 贮藏室铺满 。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形成的表象 , 为抽象数学概念提供了直观支柱 。2 、联系旧知 、建立概念 请同学们结合

28、因数的知识想一想 :正方形的边长 1 、2 、4 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 系?通过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出 : 1、2、 4 既是 16 的因数又是 12 的因数 ;也可能 会说,1、2、4是 16 和12 的共同的因数 ;1、2、4是16 和12 公有的因数等 。从学生解决问题 ,发现规律的过程中 , 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要使正方形的地砖是整块 的,它的边长必须既是 16 的因数又是 12 的因数。接着把 16 和12 的因数,通过罗列的方法 写在黑板上 ,板书同学们不难发现 ,1,2,4既是 16 的因数,又是12 的因数。引导学生说出:16 和 12 的公因数是: 1 、2 、4 。 16 和 12 的最大公因数是:4。所以地砖的边长可 以是1 dm、2 dm、4 dm ,最大是4dm。接着让学生总结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板书最后用集合圈形式的展示 ,让学生懂得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 。使学生更直观,更清 晰,更形象地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学生凭借对因数概念的理解 ,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经历了抽象概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数学概念 ,也 获得了数学方法。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现在让我们解决怎么装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