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长度单位》第1课时 教案_第1页
二上:《长度单位》第1课时 教案_第2页
二上:《长度单位》第1课时 教案_第3页
二上:《长度单位》第1课时 教案_第4页
二上:《长度单位》第1课时 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上:?长度单位?第1课时 教案教学目的: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才能。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别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目的解析:创设测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测量中通过观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展估测和实测打好根底,并让学生在观察尺子和用尺子

2、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本质上是由几个一样长度单位组成的。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小棒等。教学过程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一介绍1拃的长度。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2老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二学生测量。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三汇报交流。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讨论: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2当测

3、量一样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四统一长度单位。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一样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五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实例,通过动手理论制作认知冲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介绍古代的人们测量物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古代人的聪明才智。】二、理论中认识厘米一认识尺子。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

4、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结合课件进展说明。1刻度线。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2数字。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2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场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板书:厘米cm二认识厘米。1提醒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2认识1厘米。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2

5、学生汇报找法。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学生答复时结合课件进展。3老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间隔 都是1厘米。3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1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2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比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展估测和实际测量打好根底。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课件放大1厘米的长度作为标准,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尺子,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以实际1厘米的长度作标准。】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1测量纸条的长度。1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

6、长度的方法。2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老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3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3动手测量小棒的长度,然后指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三、练习中稳固新知一读物体的长度。课件播放教材第4页做一做,适当补充1读铅笔的长度。08厘米 问:铅笔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2读橡皮的长度。04厘米 问:橡皮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3读小刀的长度。05厘米

7、 问:小刀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4读小棒的长度。312厘米 问:小棒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二估测。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再进展测量物体的长度。三量一量。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2题测量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各物体的长度,再测量,看估得准不准。【设计意图:通过读、估、量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稳固测量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才能,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0刻度时应该怎样求物体的长度。】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颖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

8、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才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思维才能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四、小结中谈收获一般说来,“老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老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老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老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老师,因为“老师必需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进步学生的程度会大有裨益。如今,不少语文老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老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场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