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_第1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_第2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_第3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_第4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Abstract引言 (1)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介绍 (1)(一)调查对象(1)(二)调查方法(2)二、市莘皈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2)(一)市莘阪乡“留守儿童”概况 (2)(二)市莘阪乡“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现状及问题 (3)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2)(一)家庭应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发挥基础性作用 (12)(二)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发挥中心作用 (15)(三)政府应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发挥保障性作用 (17)四、结语 (20)参考文献 (21)致谢(23)附录一 (24)附录二 (31)附录三 (33)附录四 (3

2、5)引言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以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主体形式的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进城的农民工其“农民”的身份难以在短时期改变。 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市民”待遇。孩子教育费用过高,生活消费水平偏高,加上他们本身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不得不将孩子安顿在家,由孩子的祖父、外祖父或是其他亲戚代为监护。这样就衍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群体。这是家长和孩子不得以而接受的痛苦的社会现实。在留守儿童众多问题中,教育问题又是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有

3、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改善,留守生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教育上的缺陷。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留守儿童”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 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倒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而这些归根到底都是教育的缺陷所造成的。为此,笔者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实际,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市莘畈乡做了专题调查,以

4、期对这一特定群体有更深入的了解。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介绍(一)调查对象1. “留守儿童”的界定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目前学术界尚无大家公认的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笔者无意去探讨哪一个定义更科学, 但为了探讨的方便, 我们有必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 “留守儿童”的概念做出一个界定。因为不同的定义决定了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边界和数目,以及所涉及的不同的研究群体。本文中所指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因务工原因流向其它地区, 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年龄从 6-18 周岁的所有儿童。2. 市莘畈乡简介“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如, 、 、

5、 、 、 、 、等地,但、 、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留守儿童也比较多,其原因是:虽然它们均属经济发达地区,但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使各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十分活跃,从而导致了“留守儿童”的产生。市莘畈乡地处金衢盆地边缘,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乡。该地交通闭塞,再加上地处山区,人均耕地少,致使大批劳动力外出打工,这就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 而且该地留守儿童相对聚集, 当地政府又非常重视, 这就为我的调查提供了条件。(二)调查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观察、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资料。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市莘畈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笔

6、者首先到当地政府进行调查, 查阅了相关资料, 对莘畈乡的整体情况以及当地 “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特别是教育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当地进行了实地观察,与当地政府以及学校建立了联系。之后,根据实际情况以及需要了解的情况分别制定了关于留守儿童本人、教师、家长、监护人的四篇调查问卷(见附录)。对于留守儿童本人,根据当地政府以及学校提供的资料,按照年龄进行分类定比抽样,共抽取了 300 名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典型案例就教育问题进行访谈。对于教师以及监护人都选取了不同学校不同地方的样本进行调查以及访谈, 对于家长则利用他们回家过年的有利时机进行了调查,在最后都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7、,为论文的纂写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二、市莘畈乡“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市莘皈乡“留守儿童”概况:经调查统计,全乡有学生2300 多人,其中“留守儿童” 800 多人,此次调查共抽取了 300 名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 其中男孩 174名, 女孩 126 名, 分别占访问总数的 58%和 42%,加权平均年龄12.58 岁; 99.03% 的在上学,其中辍学率为0.97%;上学儿童中小学生和初中生大致各占一半; 其中54.39%的住校,因父母在外工作而住校的占73.6%。被访儿童中,父母都在外工作的占59.6%,仅父亲在外工作的占33.1%,仅母亲在外工作的占7.1%;留守儿童监护人组成上,尽管

8、调查问卷显示只有56.30%的是与祖父母住在一起,但据与乡镇干部、村干部、教师及其他监护人的访谈,儿童监护人为其祖父母的实际在80%以上。因为监护人结构中占23.60%的兄弟姐妹实际的监护人基本上仍然是留守儿童的祖父母,这个推论在监护人调查问卷中的到了验证。(二)市莘皈乡“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现状及问题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的统计和初步分析, 我认为作为一个整体的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 学习行为和表现方面并不比一般的儿童要差, 尤其是在正面的学习动机方面,留守儿童甚至超过了一般儿童。同时,我们的实地调查和访问表明留守儿童教育的真正问题是:( 1)如何在留守儿童开始分化的时候采

9、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控制和预防这种分化;(2)如何促使留守儿童的积极动机转换成良好的外在良好行为和结果。本部分的目的正是基于对这两个问题深层次的探求,从学校、父母、监护人和社会四个角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全面、立体的分析,从而为第三部分有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依据。1.学校教育此次调查访问了 80 名教师,男教师42 名,占52.5%;女教师38名,占47.5%;其中 63.64%是班主任,24.49%的还担任学校的其他行政职务。每一位受访教师都表示其所在班上有留守儿童, 且反映留守儿童占班级总人数1/5 及以上的占87.94%; 且有教师在访谈中进一步指出,最近几年留守儿童的

10、比例还有所上升。对于留守儿童问题,受访教师和乡镇官员都表示:学校和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已经做了他们最大的努力。 我们的问卷调查也显示96.98%的受访教师承认与一般的学生相比,他们会在学习、生活、心理和安全方面给予关注;87.30%的教师表示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家访次数多于一般的儿童,其中43.37%和 39.80%的教师经常和较常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 认为家访效果较好和很好的共计15.55%, 认为有一定效果和效果一般的分别为46.11%和 32.64%,认为没有什么效果的为5.70%; 97.24%的教师对辍学儿童采取了各种劝学措施。学校和教师的这些努力在儿童调查问卷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证实:6

11、1.07%的被调查儿童表示在其父母出外工作后,老师比以前更关心他们的学习。此外在访谈中还发现,学校和教师还承担起了教学以外的种种职责,如建立信息卡以方便对留守儿童的识别并给予特别的关注、成立专班负责管理寄宿学生的生活、护送儿童回家、以及巡视河流防止儿童因玩水而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在对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表示敬佩的同时, 在调查问卷和访谈中也发现了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不一定完全是学校自己的问题。( 1)教师知识结构问题尽管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学历、 年龄和教学经验结构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并趋于合理;但在我们进行深入的调查过程中也发现:教龄在10 年以上,尤其是年龄在40左右及以上的教

12、师在知识结构方面面临着升级的客观需要, 尤其在心理学以及与现代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相适应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手段方面。因为我们在走访中发现:由高校捐赠的电脑(尽管是高校升级后换下的电脑,但仍可以使用),却由于学校缺乏懂电脑的教师而成为摆设;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也认识到了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无法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对那些“调皮”的学生在“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或者体罚后仍没有效果就束手无策,只好放任不管等现象的普遍存在。( 2)学校生活的单调和枯燥在走访中发现,承担义务教育的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为单向的灌输,使得学校教育缺乏几分乐趣和吸引力;其次,除了

13、正常的课堂教学和次数有限的春游或者秋游外,很难再发现其他的有规律、有组织、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比较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场所, 更不用谈娱乐及其他稍微好一点的现代化辅助教学设备与设施。这对当今成长在资讯和科技发达时代的儿童而言,外面的世界比学校更加丰富多彩,对他们也更具吸引力。当然,还是有一些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在学校礼堂放映儿童影片与安全教育片、组织学生看电视、以提建议的方式参与学校管理、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等方式大大地丰富了学校教育和学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活动只是发生在个别学校,还并不普遍。( 3)学习和心理辅导的缺失前面的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对留守儿童

14、的关注、辅导和家访次数明显高于一般的儿童,但我们却无法确定这些辅导和家访的实际力度。然而问卷调查却表明只有不到 50%的父母认为教师平时对自己的孩子还比较关注, 而且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在其外出前后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同时也只有61.07%的被调查儿童认为教师在父母外出后,教师更关心自己了。这与调查中96.98%、和87.30%的教师表示会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家访有着几十个百分点的差距。而且,一部分儿童、父母和监护人在访谈中还提到部分教师一般“比较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又调皮掉蛋的根本就不管”。此外,也只有54.04%的受访儿童表示遇到困难时会向教师寻求帮助, 尽管有高达96.

15、94%的教师表示只要儿童向其求助,一般都会帮忙。其次, 83.08% 的教师声称学校有针对留守儿童所进行的心理辅导,没有心理辅导的学校中 45.00%的有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计划。但从与教师和儿童的访谈中却 发现,一方面,由于学校教师并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效果不是很好。有受访教师 甚至表示如果大学的教授能给他们讲一讲,哪怕是他们来观摩一下大学教授的心理辅导,他们进行心理辅导的实际效果也会好很多。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受访留守儿童表示 他们所在的学校并没有开展心理辅导。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教师对留守儿童, 特别是对一些比较 “调皮” 、 “不听话” 、 “不好管”的儿童的学习和心理上的辅导力度

16、似乎并不像教师问卷所反映的那么乐观。其中的原因除了学校没有一套完整的机制和规划外, 相关知识的欠缺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4) 与家长的沟通问题很多接受访谈的父母和监护人认为学校平时应该经常与他们保持沟通, 告诉他们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以方便对儿童“逃学、逃课、不听话”的情况进行检查和敦促教育,然而学校却并没有这样做,导致他们对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并无了解。在调查中也发现了学校与家长之间沟通和联系的不畅,造成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敦促的脱离,给留守儿童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 父母、监护人和社会普遍认为儿童教育完全是学校的事, 从而不积极、

17、不主动地与学校进行沟通和取得联系;其次,父母每年在家停留的时间非常有限,难以与学校建立买对面的沟通,而留守的一方父母则由于繁重的家庭劳动而忙不暇顾。 对于外出工作的父母,一方面他们的流动性大, 无法与学校建立起稳定的联系; 另一方面, 当今人们之间非面对面的沟通基本用,面对众多的学生家长,教师的精力和经济承受能力都有限。 监护人自身精力和顾虑使其往往不能很好地形成与学校的互动和对儿童的有效监管。2. 父母教育调查中,共走访了 100名父母,其中父亲 40位,占40%;母亲60 位,占60%;人均 1.73 个孩子,男女比例 1.58 : 1。在父母对义务教育的态度方面,86.40%的受访父母认

18、为必须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其中78%的父母出外工作后对孩子的期望有变化,79%的父母希望孩子将来能上大学;而且父母在教育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别歧视。调查表明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儿童教育、性别歧视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在与教师、父母、干部的访谈和观察中也发现了父母方面一些潜在而又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如下:( 1)对教育的错误认识和消极态度尽管绝大多数的受访父母认为儿童接手义务教育是必须的,但还是有9.07%的父母表示“孩子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4.53%的父母甚至认为“孩子上不上学应该由父母说了算”;二者比例加起来高达13.60%,这对于作为

19、家庭和社会法定义务、被宣传了多年的义务教育而言,无疑是一个让人感觉凝重的数字。然而其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更为重要却被人们长期忽视的隐性问题,即父母对教育的错误认识和消极态度。访谈中发现父母和监护人普遍认为教育完全是是学校的事情,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他们并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与教育有紧密相联的互动活动,比如家长会,家长学校等。这在与包括学校领导在的教师、干部的访谈中得到了一一的证实。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这种错误思想和消极态度产生的根源主要是: 对义务教育作为父母法律责任和义务的认识的缺失以及法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失位。 父母和监护人普遍认为其责任就是将儿童抚养成人并教育好儿童不要做犯法的事; 对

20、于知识教育则认为孩子“实在不愿意读,那也没办法;强迫也没有用”。而且认为对儿童因自己不愿意读书而辍学不应该承担责任,即他们所说的“就不犯法”;其次,法律在保障儿童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方面面临着实际无法执行的问题。如现实生活中,法律在儿童辍学方面并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法律救济途径不畅通等。这也对父母在教育上态度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在农村,如果儿童不能考上大学,那么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儿童读书的时间越长,不仅意味着教育支出的不断增加,更意味着因此而丧失外出打工所带来的经济收入;而如今考大学对农村儿童而言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社会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浮躁心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以及农村较为严重的攀比心理

21、,更是打击了很大一部分父母在教育上的积极心理和态度。( 2)父母教育和辅导的缺失调查表明父母对儿童报有较高的期望, 而且这种期望在父母外出工作后变得更加强烈,但父母在儿童学习辅导和心理关怀方面的表现却显得有心无力。调查显示91.78%的父母仅仅接受过初中以及以下的教育,且后期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继续教育;在考虑到这种教育基本上是在20 年前左右完成的这一事实,父母的文化水平及结构使其难以对儿童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受访的儿童也表示在他们遇到学校困难时,很少求助于他们的父母(尤其是高年级的儿童),在回答为什么不向其父母求助时,相当多的儿童表示其父母也不会。大多数父母在与我们的交谈中也坦承除了算术外,他

22、们不太懂儿童其他的课程。其次,虽有近20%的父母表示了对儿童精神和心理方面关注,但这种关注- 通过访谈,发现,大多体现为传统的道德和伦理方面的言传身教、生活上的叮嘱关照和打骂以及我们在下文中即将提到的单向性较强的交流, 真正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关怀行为和举动并不多见,从而无法从心理等因方面予以积极的引导。这在当今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与儿童对心理关怀和辅导的需求。( 3)父母与儿童沟通上的失衡与单向性问题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表明:91.49%的父母在儿童完成小学阶段及以前就开始外出工作了, 其中学龄前就开始外出工作就有52.66%。 在父母与留守儿童共同生活时间方面, 一

23、年不足 3 个月的达81.17%,其中不足一个月为32.10%,更有甚者,有的父母几年才回来一次(当然这期间,父母也有可能将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但这个比例并不高)。考虑到父母回来的时间多在农忙和过年过节、回来不是四处应酬就是忙于田间地头这一因素,再加上儿童必须到学校上课的现实,一年之中父母真正与儿童相处的时间就更少了。除了“父母外出的早、一年到头聚的少”所引起的父母与儿童之间面对面的沟通机会的减少外,父母出外工作之后与儿童的非面对面沟通也并不是很有效。调查表明只有73.02%的儿童与父母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94.14%的联系方式是;沟通频率方面,至少一周一次的占72.71%一个月一次

24、的占22.47%;其中父母主动联系的占67.74%,儿童主动联系的占17.74%。父母与儿童谈论的主要话题是要听话、学习、安全和生活;儿童与父母的谈论主要集中于介绍家里和学校的情况、 嘱咐父母注意身体, 还有14.17%的是向父母要钱。对父母与儿童之间沟通频次、主动性和话题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抛开儿童在经济方面受限的因素,儿童与父母之间在沟通主动性方面非常不平衡;而且交流的话题多是一些单向性很强的介绍性和叮嘱性言语; 这表明无论是从沟通的主观意愿还是从沟通的容上看,父母与儿童之间互动性的沟通并不多,这就使得父母与留守儿童间并不多的沟通机会的效用大大降低。在与儿童的访谈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厌学,

25、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除了一些表面上的原因外如逃课、不写作业等,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是由于缺乏与父母的积极沟通和交流所带来的负面心理变化。一方面,由于父母离开后的空白所导致的“没有倚靠”、被忽视或者被遗弃的那种感觉使得儿童的积极动机减弱。在教师问卷的统计数据中, 61 %的教师同意“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感觉没有可以依靠的人”这一说法,只有33.50%的受访教师表示反对。另一方面,据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感觉到自己被忽视时,往往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以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被忽视感与其不良表现可能就是这种机制的现实体现。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再 加上外面世界主要是网吧和大

26、人在闲聊众所提及的多彩世界的诱惑, 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学习表现和学习态度上的分化以及在心理和性格上的变化也就不可避免了。( 4)国人的含蓄与父亲不良言论的负面影响访谈中发现外出工作的父母回到家后都会和留守儿童进行交流, 但是国人的含蓄和不善言辞使父母和儿童双方都不大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即便是长时间父母外出工作后的重逢,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没有因此而显得更加活跃和频繁。有父母在访谈中提到:父母回家后的头一两天,父母和儿童之间会显得比较兴奋和亲热,过后就归于平淡如同父母在外工作一样。 这使得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有限的面对面的沟通机会也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其次,父母与留守儿童交流

27、的主题多是父母在外的工作经历和见闻或者儿童学校的事情。与母亲和儿童的交流相比,父亲更多的是同其他外出工作的成年人之间的聊侃,聊侃的主题大多是是城市中的“花花事”,用一位母亲的话讲就是“反正不是什么正经事”;而且他们在聊这些话题时,并不避开留守儿童。这种看似无聊调侃却在默默地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继而是学习行为的变化。( 5)对儿童愧疚的错误补偿方式在访谈中, 相当多的父母表现出了因自己没有亲自照顾孩子而对留守儿童的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平衡和表达这种愧疚,他们往往直接或间接地采取多给留守儿童零花钱或回家后对儿童的要求和行为尽可能予以满足和容让的方式予以补偿。 这对于自制力和分辨力还不健全的儿童

28、而言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 实际上一些儿童的不良习惯和心理就是在父母的这种愧疚心理支配下的补偿行为所促成的,如吸烟、上网费用的来源,更加偏执的个性的形成等。3. 监护人教育调查中,走访了 135 名监护人,其中男性54 名,占40;女性81 名,占60%。职业方面,94.92%的监护人为农民;年龄结构方面,监护人的加权平均年龄为59.29 岁,其中 60 岁以上的监护人比例高达55.84%, 70岁以上的达14.42%; 婚姻状况方面, 84.88%的监护人配偶健在, 13.93% 的丧偶寡居;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关系方面,86.57%的监护人为留守儿童的(外)曾祖父母或祖父母,监护人为亲戚的多

29、是与留守儿童父母同辈的成年近亲属或者朋友。在对监护人的调查和访谈中,我们不仅发现了与留守儿童父母方面相同的问题,对于高龄监护人,还有以下特殊的问题:( 1)监护人自身精力和体力的不支在农村,加权平均年龄为 59.29 岁的监护人无论是在精力还是在体力方面,基本上是一个生活只能自理的群体,让这个年龄段的人监护儿童,对其而言实为力不从心,只能勉为其难地照顾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更为甚者,我们在实际走访中还发现了一些留守儿童反过来照顾监护人的“反监护”案例。( 2)监护人对儿童教育的误解与矛盾心理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83.21%的监护人认为必须让留守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其中97.45%的监护人希望孩子能

30、好好学习,93.26%的希望儿童将来能上好的大学。即便如此,仍有16.94%的监护人认为“孩子只要读完书能识字将来能在家劳动就行”。此外,在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和关注程度上, 仅有43.99%的监护人表示对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比较了解; 在监护人与儿童的日常聊天中, 学习的话题占 79.8%, 其次分别为要听话、注意安全和吃饭穿衣方面的问题;在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最担心的诸多选项中,对男孩和女孩的学习关注度分别为82.9%和 78.5%。为什么监护人在对儿童的期望、 接受教育的态度和对儿童学习的实际关注度方面有近 20 个百分点的差距呢?在与教师、监护人、父母和村干部的访谈中找到了一些线索:一方

31、面,监护人与父母一样对学校教育和自己的职责有着同样错误的认识和消极的态度。大多数的监护人认为其主要责任就是照顾好留守儿童的生活,至于学习那是学校应该管的事,道德教育尽管他们也可以管,但主要还是儿童父母的责任。另一方面,留守儿童成长和生活在现代社会之中, 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眼界见识上都完全不同于监护人, 这给监护人对儿童的监管和学习辅导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用监护人的话讲就是 “不好管”;再加上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有两个孩子的大多是一男一女,父母家长“对他们都看得比较金贵”,这也使得监护人在对儿童的管教和督促上有所顾忌。 这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使监护人转而将主要精力和注

32、意力集中到儿童的生活、健康和安全上,而对儿童教育上的问题有所顾忌和回避,以便在其父母回来时能毫发无损将孩子交还,自己也“好交差” 。这正如一位监护人(爷爷) 在访谈中提到:“如果他(留守儿童)爸妈因为他不听话打他,可能没事。但如果我们做爷爷奶奶的也打他,他可能会有想法。他会想我们又不是他爸爸妈妈,不该打他,会反感。其实我们都上年纪了,也不能过分担心儿女。也总有个顾忌,不能给他们留下个坏印象。”这在对监护人所自认为比较难处理的事项调查中也得到了应证: 监护人认为其感觉较为难以处理的首要问题分别是成绩不好、孩子严重受伤、不听话以及受到人身伤害等,而且比例都很相近。由此可见,监护人对儿童教育的错误认

33、识以及其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矛盾心理,使得监护人不太积极地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尤其对于亲戚类型的监护人而言更是如此尽管他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最为朴素的理解。( 3)监护人本身文化水平使其难承担起教育辅导的责任除前述因素外, 虽然调查数据表明99.06%的监护人会较常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但却与我们与父母、 教师、 儿童、 干部和其他监护人的访谈中所获的信息有根本性的不同,他们认为绝大多数的监护人除了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外, 对其学习的辅导几乎是力不从心: 监护人中高达80%以上的为祖父母, 接受过完整初等教育的凤毛麟角且精力和体力有限 , 又要忙于家中田间事务, 几乎不可能对儿童进行辅导

34、, 尤其是心理上的关怀和辅导。这一点在我们与祖父母型的监护人的访谈中得到了证实,而且还发现他们所理解的教育和心理关怀就是平时生活中的一些道德教育 , 如要听话、要尊敬长辈、不要打架等等。( 4)监护人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的困惑虽然有前文所描述的种种问题, 但不能否认的事实是监护人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是道德和伦理方面- 还是作出过尝试和努力,方式主要是传统的讲道理、体罚等。但这往往起不了什么作用,一方面,儿童的眼界和思想比监护人要开阔和活跃,监护人往往并不能说服儿童,反而“还被他们(儿童)顶得无话可说;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隔代或者非直系血缘关系所造成的心理隔阂及儿童成长时期的逆反心理

35、作用,体罚往往并不起作用,甚至还会引起儿童更强的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形下,监护人就感到不知所措,毫无办法,只好退而求其次保证儿童在生活、健康和安全方面不出大的问题,而在教育方面有所退缩。4. 社会(政府)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前文在学校、父母、监护人方面的分析,莫不都直接或间接指向更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近些年,留守儿童问题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义务教育免除学费,对农村义务教育加大补贴和投资力度等。 2007 年 5 月 26 号总理温家宝在考察时专程看望兴平市西吴镇散区村的留守儿童更是体现了国家对留守儿童问题前所未有的重视。 然而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36、以及对前文的总结和挖掘,我们认为社会或者说政府对以下方面还需要给与关注和反思:( 1)学校教育环境有待加强监管调查发现,尽管法律法规有相关的规定,但是仍有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处在禁止的围之而没有得到清理;对通宵营业、未按有关规定控制未成年成在这些场所的出入的现象往往一罚了事不严加监管等;再如在儿童辍学方面,尽管97.24%教师和超过80%的父母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办法劝学,但在这个过程,尤其是在父母对教育持消极态度时,法律和政府并未发挥其应发挥的作用。( 2)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对过渡阶段教育投资的忽视在举国上下对义务教育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时, 省和各级县市对实现现代化的义务教育都提出了非常详尽和

37、细致的规划,既包括按一定标准修建校舍等硬件方面的,还包括网络建设、信息化教育建设等软件方面的这些计划的实施和实现都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的过程。所以从现状到完全实现这些目标之间会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我们发现社会和教育规划对于这个过渡时期的关注并不充分,尤其是在体育场所建设、现代电子教学设施添置等方面,致使学校在这个过渡阶段没有条件展开形式多样、容丰富的活动,以增强学校教育的吸引了和儿童的学习情趣。( 3)师资培训容、围、形式有待优化教育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知识容、教育手段和方式的现代化上,更多是知识围和思维方法上的。我省早已在几年前启动了相关的项目,但这里仍有几个问题似乎还值得进行深入的讨论:

38、首先是这种培训可能在自觉不自觉中是将基于城市优势经济地位与能力的教育经验和方法生吞活剥地传授给这些来自一个经济还远远不能支持这些东西的农村;而不是基于现实的指导与交流,如果是这样,那么不仅无法实现培训的预期效果,而且对农村义务教育也无法产生实际积极影响,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这样。其次,这样的培训规模会因为资金而受到限制,覆盖的围不可能很大。再次,此种措施固然不错,但同时又将参与的主题限定在政府与教师之间,二者之外的其他组织,尤其是非政府组织被排除在外。最后,教师有关儿童的心理教育和辅导是否被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不得而知,而在以前的做法中是往往被忽略的。( 4)对留守儿童缺乏一个完整和系统的

39、干预指导机制留守儿童在全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问题,它几乎牵涉到了所有的社会主体: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学校、地方政府和国家;其解决也必然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漫长的过程, 不仅涉及教育学方面的, 还与法律、 心理学、 社会学、 经济学密切相关。正因如此,我们认为政府应该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在系统、全面地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研究后,提出一个系统的指导标准,为各地区系统、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提供思想、技术、程序等方面的指导。而目前,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指导标准,这不仅使各地方在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干预时缺乏一个比较全面的指导, 而且还使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程度缺乏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

40、题的对策与建议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数量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基于以上的认识,并结合调查所得, 我认为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上,因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从现实出发、可以实现的小的方面着手制定现时可行、循序渐进的方案,并附以长远的系统规划。第二,纠正儿童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责任的错误看法,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开创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立体教育体系,特别要加强对家长、监护人和

41、社会在义务教育上的正确认识和法制观念。第三,教育的规划和实施要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角度来制定和实施教育。第四,提高儿童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在儿童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和力度在以上指导思想下,我们认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可以从采取以下措施:(一)家庭应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发挥基础性作用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的生育功能使个体获得了生命,家庭的教育功能又浅移默化的影响个体一生的成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建个体社会化所需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是其它两种教育形式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 它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另外两种教育形态功能的发挥

4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很大一方面就是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所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首先就要从家庭入手,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又有其特殊性,他不仅指的是父母教育, 还包括监护人的教育, 接下来, 我们就结合调查, 从这两方面进行讨论。1.父母方面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其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无法被完全替代的, 特别是父母那种在日常生活的潜在作用儿童由此而产生的安全感和倚靠感及由此所引及的心理反应。随着父母的进城,留守儿童所失去不仅仅是一个能督促和指导其学习的人, 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缺失在留守儿童心理上的影响所造成的学习态度的消沉和转变。这种影响是缓慢、深远和持续的。现实中,我们无法从

43、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但我认为通过一些努力,可以将父母进城对留守儿童的不利影响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甚至还可以将父母进城后的种种不利转化成一种积极的因素来推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在教育方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解决我们在前文所提到的一些父母方面的问题。( 1)纠正父母对教育的错误思想,使其积极参与到学校对儿童的教育中来纠正父母对教育的错误思想和看法是发挥父母在留守儿童教育体系中重要作用的前提,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法制宣传。在法制的宣传中必须突出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不仅仅是父母和国家的责任,更为重要的是还是其义务,尤其是要突出国家和政府在其中的义务。其次法制宣传应该是立

44、体的,而不应仅仅限于教育法,还应包括救济的途径和手段。如此,不仅能纠正父母在儿童义务教育上的一些不正确态度,而且还能为经济困难的家庭向外寻求帮助提供相关的信息和途径。 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为父母参与到儿童的教育中来提供便利和条件。 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一些措施和手段等,以改变父母在留守儿童学校教育上的消极态度。( 2)指导父母与留守儿童进行积极和有效沟通鉴于在前面的分析,我们必须让父母认识到与儿童保持经常性的沟通的重要性,使父母能够与儿童保持联系和经常性的沟通, 让留守儿童切身感受到父母的离开只是空间上的距离而不是心灵上的疏远,以淡化留守儿童在父母进城后的失落感和被遗弃的感觉,辅以学校及

45、时的心理辅导,那么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将与一般的儿童没有什么重大的区别。 在访谈中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留守儿童在父母进城后的学习成绩、 学习表现、学习态度更好,性格也非常的积极乐观,在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中我们发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与父母或者监护人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从而使父母的外出并没有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和影响。在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沟通方面,我认为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应该包括: 对父母进行基本的儿童心理学和行为学教育,使其认识到与儿童保持经常性沟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父母外出工作的头半年时间里。 教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国人含蓄而不大愿意表达自己感情的性格对有效的沟通非常不利, 我们

46、必须改变父母与儿童之间的沟通局限于单向性较强的话题这一局面,对进行一些双向的、互动性强的沟通,指导父母如何与儿童“聊天” 。在这方面, 社工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沟通容方面,必须让父母认识到应该避免与留守儿童直接或当面谈及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 尤其是避免用一种羡慕和向往的语气和羡慕的态度来谈论这些问题;而应该多谈一些积极的、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的东西,并做出正面的引导。 正确引导父母的愧疚心理,使其补偿心理以一种更积极的正确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到城市旅游、买玩具、书籍等。 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将儿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如此不仅能够培养亲情,而且对儿童接受教育的态度有积极的影响。 我们的调查显示,

47、在 56.75%的有进城居住经历的留守儿童中,73.93%的受到了正面的激励,打算好好学习,将来能够“成为城里人” 。( 3)保持与监护人保持紧密地联系。这一点我们将在监护人部分进行详细地探讨。2. 监护人方面通过我们对临时监护人基本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我们根临时据监护人在年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等方面特征的相似性将监护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父母,包括留守在家的儿童父母以及与其与父母同辈的亲戚、朋友类监护人;另一类为祖父母,这一类包括与留守儿童关系为祖父母、曾祖父母及类似隔代关系的监护人,如外祖父母、姨祖父母等。 我们认为父母类监护人方面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措施与前文对父母方面以及下文以祖父母为主要讨

48、论对象的监护人方面有着很大的共性, 因此这里对监护人方面问题的探讨将主要针对于祖父母类隔代监护人的讨论。我认为,鉴于监护人年龄和精力上的不足,我们无法对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但我们仍然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以改善监护人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 1)积极参与到学校与家长的互动之中,充当好学校(主要是教师) 、儿童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桥梁和纽带。父母的不在现场以及工作的较强流动性, 使得父母无法对儿童的状况和问题进行及时的了解和介入,也无法和学校、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但是监护人和儿童生活在一起,对儿童现实生活和学习状况可能进行全面和及时的了解,如果监护人在自己无法处理好的时候,能过及时地

49、同留守儿童的父母或者教师联系,充当起教师、父母、儿童之间信息的沟通桥梁, 那无疑会使留守儿童种种问题的及时解决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另一方面也能解决监护人在留守儿童监管和教育方面的种种不足和顾忌。( 2)了解现代青少年儿童的一些心理特征和教育手段。我们必须让监护人了解到现代青少年儿童的一些基本特征, 纠正监护人一些对儿童“没有什么效果” (监护人语)的教育方式,与时俱进地学习一些符合青少年儿童心理的小技巧。这种技巧可以教师、父母、其他监护人的经验总结,也可以是来自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如我们发现有些监护人采取和留守儿童一起打牌、游泳或教其游泳等方法从正面引导、激励和教育儿童的学习和行为。

50、(二)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发挥中心作用1. 丰富学校教育的容和形式如前文所述,在丰富学校教学和生活方面,实际上有些学校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只是还是个别现象并不普遍。 如在学校礼堂放映儿童影片、 安全教育片, 组织学生看电视、以提建议的方式参与学校管理、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聘请校外辅导员等,丰富了学校生活,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性,实践也证明效果非常好。通过总结、综合不同学校的有益经验、儿童的需求和愿望,在考虑到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和借鉴大学学生活动的经验后, 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下列形式来丰富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1) 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积极开展班会活动,并充分利用班会这个平台让儿

51、童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如在班会上既可以讨论国家大事,也可以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辩论;既可以是才艺表演,也可以交流游戏心得与技巧等等。(2)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前文提到的组织学生看电视、电影、给父母写信、春游、校外实践等。(3) 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体育比赛、棋类比赛、运动会、唱歌比赛等。(4) 聘请退休教师、干部和工人及党员等为校外辅导员,辅导儿童的学习和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如教儿童下棋、乐器、手工艺等。(5) 请返乡度假的大学生、父母及其他人到校与儿童交流等。(6) 教学方面,既要立足于教材和教学大纲,又要超越教材和大纲,用现实社会和身边的事来

52、实现教学任务和要求。即所谓的教学形式和容在外,而知识却在教材与教学大纲之。2. 增添适当的教育设备和设施,尤其是多媒体教育设备。多媒体已经在教学中扮演着越来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教学手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国情,在城市基本上普及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多媒体教育的今天,广大农村在多媒体教育方面几乎还是空白,让我们感到更为遗憾的是在相关部门在规划诸如修寄宿宿舍这些动辄几十上百万的大项目的同时, 对这些更具现实可行的方面却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 我们认为农村的多媒体教育设备可以从成本较低的学校广播、电视、录像机开始建设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长远目标来规划农村的教育设施的更新换代。在教学设

53、施上,可以通过城乡捐赠来修建学校图书室、体育设施等。3. 拓展课外辅导的渠道,把握心理干预时机在学习辅导方面,面对众多的学生,教师的力量明显的不足。在实际走访中,却发现很多儿童在遇到学习困难时, 大多是向高年级同学或同级的兄弟姐妹、 同学寻求帮助。这给了我启发:学校可以组织高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结成学习小组,由高年级的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这样的模式只要引导正确,一方面可以弥补教师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比较容易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儿童热爱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知道留守儿童分化集中在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工作后的头半年,这个时期对留守儿童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对于留守儿

54、童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极其重要。所以在心理辅导方面, 重点是要加大每年春季开学后对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关心和辅导力度, 并积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使父母外出工作对儿童分化的不利影响得到控制,甚至消除。因为一年之中,农村外出工作的时间集中在春节之后,故而按照我们在前文的论述,留守儿童心理波动最大的时期就是开春后的第一学期。4. 加强与儿童父母和监护人的联系。尽管学校与家长沟通和交流欠缺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学校方面,实际上可以采取更灵活和多样的措施来改善这种状况, 进而改变家长对教育和学校的一些错误看法和认识。基于在调查期间的了解,我认为学校可以采取一下措施:(1) 向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公布学校

55、领导、班主任的办公,为父母与儿童和教师的沟通提供便利;同时寻求行政支持,在校加装办公或者公用数量,以增加家长与学校和教师的沟通渠道。(2) 在父母和教师之间建立手机短信联系渠道。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一部分教师与部分儿童的父母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手机短信交流渠道,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在校表现进行及时的沟通,效果很不错,而且成本比打更加低廉。(3) 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家长会和家长学校活动。以在调查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来看,目前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基本上以家长到校参加的方式来开展,而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来或者不愿意来。但如果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在保留由家长到校参加这种形式的

56、同时,将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开到村里去,效果可能会更好。 因为这样不仅能方便家长参加家长会和家长学校这对于高龄的祖父母辈监护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的实际效果;而且还能促进教师、父母、监护人、农村干部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交流,有利于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教育体系。当然这样在实施初期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长远来看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4) 请留守儿童的父母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如参加班会讨论问题、介绍自己在外工作的见闻、经历和感受等。5. 增强校际的相互交流实际上,很多学校在留守儿童上采取了一些切合本地实际且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这些来自于实践的措施和方法却因学校之间没有一个沟通和交流的机制与平台而得到不到推广。 鉴于这种现状, 我认为行政机关应该有专门的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