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经济动物函授自学指导书一、课程简介经济动物学是为生物类函授本科各专业的考试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动物品种资源保护,选种育种,引种驯养,繁殖技术,饲料营养与环境因子的作用等知识;了解主要经济动物的生活习性,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治,综合利用等容。二、主要容经济动物学是生物科学本科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动物品种资源保护,选种育种,引种驯养,繁殖技术,饲料营养与环境因子的作用等知识;了解主要经济动物的生活习性,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治,综合利用等容。三、学习要求通过学习,系统掌握经济动物品种资源保护,选种育种,引种驯养,繁殖技术,饲料营养与环境因子的作
2、用等知识;了解主要经济动物的生活习性,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治,综合利用等容。四、自学方法的指导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容多、难度大,自学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与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
3、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帮助自学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章 绪论一、自学容:掌握经济动物,经济动物的概念,了解家养动物,野生动物的关系,经济动物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动物的类群和我国的经济动物资源。(二)本章重点:经济动物,经济动物以与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三)本章难点: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四)本章考点: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五)学习指导:第一节 经济动物的概念一、经济动物的容经济动物 (Econo
4、mic animal science)以经济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引种,驯化,饲料营养,环境控制,遗传育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等方面容的一门学科。二、 什么是经济动物 广义上的经济动物,是指具有一定经济利用和开发价值的动物。 狭义上的经济动物,是指介于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处于半驯化状态,或者驯化时间不长,尚未形成稳定的品种,品系的动物。三、家养动物、野生动物的关系 1.野生动物是家养动物的祖先。2.野生动物在经历了长期的圈养和多代定向选育后,形成了具有稳定遗传特征的品种系,既形成了家养动物。 3.家养动物在形态特征,行为习性,繁殖周期,生产性能等方面有别于野生的祖先。
5、第二节 经济动物的类群与我国的经济动物资源一、经济动物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提供多元化的产品:肉食,毛皮,药物(麝香、鹿茸等);娱乐:狩猎,旅游,观赏;生态功能。2.提供种源:为家养动物的驯养提供源种;经济动物是家养动物品种改良的资源库;丰富的野生经济动物和畜禽品种资源,无疑会为育种提供宝贵的素材,是世界动物遗传资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3.为科学研究,尤其是仿生学研究提供原型蛙眼,昆虫的复眼,蛇类的颊窝,猫头鹰的视觉等。二、经济动物的类群根据主要的应用目和获得经济效益的情况,可将经济动物分为不同的类型珍稀动物:金丝猴,大熊猫,东北虎,丹顶鹤,朱鹮,扬子鳄,大鲵;毛皮动物:狐,貉,水獭
6、,黄鼬,貂,海狸鼠,獭兔,麝鼠,雁鸭;渔猎动物:偶蹄类,雉类,野鸭,鸠鸽类,各种鱼等;药用动物:梅花鹿,熊,乌骨鸡,蛇,鳖,蜈蚣,土元;肉用动物:野猪,黄羊,驯鹿,野驴,犬,野鸡,蟒,牛蛙等;实验动物:用于各种实验,如小白鼠,豚鼠,狗,猫;观赏动物:麋鹿,孔雀,笼养鸟,热带鱼,蝈蝈;其他经济动物:役用动物:鸬鹚,鹰,牧羊犬等;伴侣动物特种动物三、我国的经济动物资源据初步统计,我国陆生野生动物中,兽类由428种,鸟类1186种,爬行动物315种,两栖类208种.其中兽类中的130种,鸟类中的150种,两栖类忠20种以上为重要的经济动物;其它陆生动物中的蜈蚣,土元,蚂蚁,蝗虫,蝉等无脊椎动物也因具
7、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被开发利用。我国水域辽阔,生活着2000多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有许多已经被引种驯化,如四大家鱼,鲻鱼,梭鱼,对虾,贝类等,在沿海进行了港湾海滩养殖,在陆开展了湖泊,池塘,水库养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经济动物, 经济动物学2.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第二章 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养原理(一)自学容:野生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化,野生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化的基本原则,经济动物驯养的措施与理论基础,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化过程,经济动物资源保护.(二)本章重点: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应遵循的原则.(三)本章难点: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应遵循的原则.(四)本章考点:野生经济动物
8、驯养的关键问题,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应遵循的原则,经济动物驯化的理论基础,经济动物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五)学习指导:第一节野生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化引种:将本地或外地经济动物品种引入相应驯养体系的过程。驯化: 是指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把野生动物培育成家养动物的过程(目标),驯化过程过人工选择(手段)淘汰不利习性,保留有利习性,使野生动物能够适应家养环境,并形成具有稳定遗传特征的品种和品系(结果)。驯化的容:栖息条件(海水到淡水),动物行为(去除野性);食性(肉食到杂食);繁殖习性(变洄游,迁徙为定居);抗逆能力(耐热,寒,病)。一、野生经济动物驯化的意义野生经济动物的驯化饲养,提高其生产能力,与时
9、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需求,减轻对野生资源的压力,有利于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保存;(直接利用野生资源,其供应具有不稳定性)人工种群向野生环境中的释放,有助于野生种群的恢复,发展。总之,经济动物的驯化饲养是动物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二、野生经济动物驯化的关键问题1.创造适宜的人工环境(1)通过野生动物生境的调查,了解其栖息环境(栖息地,隐蔽处,领域等)特征以确定驯养方式,场地选择,管理措施等。如:蛙对水环境的要求,冬眠需要土质的洞;鳖需要沙质的产卵场。(2)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确立对野生动物的驯化措施,提高生产性能;但并非一定要照搬野生环境条件(变温动物在适
10、宜的条件下常年繁殖).野生环境不一定最好。2.食性与营养不同动物的食性不同:肉食性,植食性,杂食性; 有些动物不同生长阶段食性不同:蝌蚪,成蛙;食性可以经驯化而有所改变:肉食到杂食等。通过对野生动物的食性和生活规律的调查,了解食性特征,食物种类和采食量,以确定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饲料供应,日粮配合与加工,饲喂制度,制定饲料计划,促使野生动物适应家养条件。如:鱼苗采食特点与投饵要求;又如:蛙食活饵到食静态饵料;又如:中华鳖食肉性到杂食。3.繁殖与育种繁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育种)的途径。通过对动物繁殖规律的调查研究,确定人工繁殖技术措施,特别是如何提高繁殖,成活率等问题;如
11、:环颈雉的人工繁殖种群,家鱼,中华绒鳌蟹的繁殖问题。第二节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的基本原则一、利用与保护并重,保护为主的原则生态系统的系统特性:结构性,稳定性等。适度干预不影响生态平衡,最大收获量。如: 草场肯食,有利于草场更新。过渡干预导致生态失衡,生物资源退化,危害人类长远利益。 但目前野生资源危机严重,应以保护为主。二、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当代利益与后代利益。种群数量变动的敏感期禁止渔猎。繁殖期,自然种群数量波动(繁殖后最高,繁殖前最低)。换毛(羽)期,动物毛皮,肉,脂质量下降。2 变野生为家养,提高生产性能,减少环境压力降低产品成本,
12、实现均衡供应,减少野生经济动物资源的压力(使偷猎者无利可图)。3.加强经济动物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综合效益,促进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经济动物驯养产品的劣势:驯化程度低,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低水平竞争能力弱,需加大力度开展产品的深度和综合利用,提高综合效益.(使从业者有利可图)。4.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第三节经济动物驯养的措施与理论基础各种家畜家禽都是人类经过长期的选中育种和定向选育的结果.畜禽的驯养成功为经济动物的驯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基础.一、经济动物驯养的一些措施1.根据动物的行为特征,制定出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昼夜节律,季节节律,繁殖节律。摄食行为,繁殖行为(求偶炫耀
13、),社群行为(鸡,猪)。2.直接驯化与间接驯化相结合利用驯化程度高的经济动物对驯化程度低的动物进行驯化。3.早期发育阶段驯化个体发育的早期是动物行为发育的敏感期,事半功倍。4.性活动周期驯养驯化二、经济动物引种驯化的理论基础生物的进化:由于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整个生物界表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形成的多样化的生物世界.(野外生存适合度增加)。经济动物的驯化:由于遗传,变异,人工选择的作用下,通过长期的定向选育,形成具有稳定遗传特征的品种或品系.(更加适合家养环境,生产性能最大化)。第四节经济动物的引种驯化过程一、济动物的引种引种的途径 狩猎仅限于种群复壮和建立新
14、种群。直接从其它驯养单位引种,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驯化,更易于驯养。二、经济动物的运输检疫:防止疫病的传播(尤其是人畜共患病)。运输:麻醉运输,避光运输,淋水湿运。三、济动物的饲养管理为获得优质高产的动物产品和经济效益,必须对经济动物实行集约化或半规模化的饲养,使经济动物产生新的种群关系。1.食物链与食物锥体理论的应用食物链,食物网。不同食性动物饲养的难易程度; 肉食性>杂食性>植食性;一活饵为食的动物难于饲养;食性可以因驯化而变化; 根据食性特点和营养需要,配制经济动物的饲料。2饲养管理方式精养:笼养,栏养,网箱养殖,池塘养殖;散养:将经济动物放养于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少量补喂即可高产
15、;混养:笼养与散养相结合,或者不同的物种混养.3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1)选择优良品种或驯化程度高的品种(2)根据动物的食性和营养需要,为其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3)科学的饲养管理(4)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有效的疾病防治措施第五节经济动物资源保护一、动物资源的价值对于物种资源而言,保护和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二、动物资源的危机生物一旦灭绝就无法再生,这对人类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1 850年至今,已经有75种鸟类和哺乳类灭绝,297种哺乳动物,359种鸟类,190种两栖爬行类和80种鱼类濒临灭绝。 畜禽生产方面,发达国家依赖少量的高产品种维持发展,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大量的优秀的地方品种资源,但
16、缺乏资金支持,许多种类也面临灭绝.世界畜牧业发展面临危机。三、动物资源的保护加强立法,依法保护采取措施科学保种采取措施科学保种建立良种群和核心群家系等数留种法 防止近亲交配 超低温冷冻保存精子 超低温冷冻保存受精卵或胚胎复习思考题1 .野生经济动物驯养的关键问题 2 .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应遵循的原则 3 .经济动物驯化的理论基础 4 .经济动物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 第三章 经济动物的饲料与其营养功能(一)自学容:掌握饲料分类,各类饲料特点,各种饲料成分的营养功能.(二)本章重点:主要掌握各种饲料成分的营养功能.(三)本章难点:各种饲料成分的营养功能.(四)本章考点:各种饲料成分的营养功能.(五
17、)学习指导:第一节经济动物的饲料饲料是动物养殖业的物质基础,也是满足动物营养需要,生产动物产品的物质基础。一、饲料分类1.按饲料的来源,理化性状分类,将饲料分为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和其他添加剂饲料;2.按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功能等营养特性分类,又可将饲料分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青贮饲料,粗饲料等。二、各类饲料概论1.青饲料(种类、特点) 蛋白质饲料 油饼类(种类、特点)动物性饲料(种类、特点)矿物质饲料(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单一的多种混合的矿物质饲料,微量,常量元素饲料)维生素饲料:合成或提纯的单一种维生素或复合维生素(种类、特点)添加剂:不包括矿物质饲料,维
18、生素饲料和氨基酸在的所有添加剂.( 种类、特点)第二节蛋白质的营养功能一、氨基酸的营养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营养实质上是氨基酸的营养.20种氨基酸在体能参与蛋白质合成,都是人体所不可缺少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体需要,但体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一般必需氨基酸有10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缬氨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体合成量较多,或需要量较少,不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反刍动物瘤胃中微生物具有合成各种氨基酸的能力,因此,没有划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实际意义。二、限
19、制氨基酸限制氨基酸:饲料蛋白质中,按照动物的需要与其比例关系相对不足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饲料中的限制氨基酸:饲料中最主要酌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和蛋氨酸。三、想氨基酸模式(IAAP)概念:理想蛋白质的概念有多种表达方法,但含义一样。理想蛋白质是指含有最佳氨基酸比例,以与最大利用效率的饲料蛋白质。指为动物合成蛋白质提供最佳比例的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量。指动物实现最高饲粮蛋白质利用率时的氨基酸平衡模式;表达方式:理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模式一般用各种EAA相对于赖氨酸的量表示,也可用各种EAA占饲粮蛋白质的比例表示。四、物对蛋白质营养的消化单胃动物消化部位:胃(胃蛋白酶,
20、20%),小肠(胰蛋白酶,主要);吸收部位: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哺乳动物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可吸收完整蛋白,获得免疫机能。 吸收的形式:氨基酸单体为主,还有部分短肽. 反刍动物消化部位:瘤胃,皱胃,小肠。 吸收形式:瘤胃(氨态氮),小肠同单胃动物。第三节脂肪的营养功能一、脂肪的分类真脂: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甘油+脂肪酸,中性脂)。类脂:磷脂,糖脂,固醇和蜡等。二、脂肪功能 重要的结构物质,机体的膜质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等。重要的能源物质,每1克脂肪可释放约9kcal热量,分别是等量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25倍左右。 脂肪可保护机体,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脂溶性维生素只有溶解于脂肪才能被吸收)三、
21、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的,或所合成的量不能满足人体需要的脂肪酸。四、动物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单胃动物消化部位:小肠(胰脂酶,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后部;吸收的形式:游离脂肪酸,甘油单脂酸,胆固醇,磷脂等. 反刍动物幼体消化与单胃动物相似; 消化部位:瘤胃,空肠后部(主) ;第四节 其他饲料的营养功能一、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功能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唐,大豆低聚糖(单体3-10个);多糖:淀粉,糊精,糖原,纤维素,果胶.2.碳水化合物的功能3. 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二、低聚果糖1.低聚果糖能够降低血
22、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不会引起体血糖值的波动,可以作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患者理想的代用糖;2.它能促进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的增殖,从而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因而能够预防感染,保持肠道正常功能;3.另外,低聚果糖难以为口腔细菌利用,是一种防龋齿代用糖。三、纤维素纤维素是多糖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1.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纤维素可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粪便量,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能预防便秘,痔疮等疾病;同时,使致癌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缩短,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从而可以预防肠癌发生; 纤维素还能减慢人体对糖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预防糖尿病;纤维素比重小,体积大
23、,在胃肠中占据空间较大,使人有饱食感,可减轻体重,有利于减肥; 近年研究证明高纤维饮食使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加,从而节省胰岛素的需要量.四、矿物质的营养功能矿物质与有机营养素不同,它们既不能在人体合成,除排泄外区不能在休代过程小消失.基于在体的含量和饲料中需要量不同,它可分成二类:1.常量元素或大量元素动物体中含量在0.01%以上;,钙,磷,硫,钾,钠,氯,镁等.2.微量元素动物体中含量低于0.01%;现在已知有铁,锌,铜,碘,锰,钼,钻,硒,铬,镍,锡,硅,氟,钒,砷共15种必需的微量元素;近年有人认为铷,溴,锂有可能也是必需的.五、维生素的营养功能1.维生素的概念 维生素
24、是指在正常生命活动中维持健康,促进生长所需的一类特殊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它既非结构成分,也非能源物.2. 维生素的分类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与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VA,VD,VE,VK,不溶于水,但溶于脂肪与脂溶剂中,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在肠道吸收时与脂类吸收密切相关.当脂类吸收不良时,其的吸收大为减少,甚至会引起缺乏症;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与维生素C.B族维生素包括VB1(硫胺素),VB2(核黄素),VB6,VB12,叶酸,泛酸,烟酸,胆碱,肌醇,生物素等.维生素E: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因为它能促进人体黄体激素的分泌,具有抗不育活性,所以又称生育酚.3.生理功能第五节养分的可消化性
25、与其影响因素一、可消化养分 动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只有一部分被动物消化吸收,其余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这部分能够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称为可消化养分.可消化蛋白质,可消化氨基酸,可消化脂类,碳水化合物等.二、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 动物因素: n动物种类不同,个体差异,生理阶段; 饲料因素: 饲料组成,饲料加工方式,饲料形式,饲料供应量。复习思考题1 .按照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功能,可将饲料分为哪几大类 2 .饲料的营养成分包括那几大类 3 .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有哪些不同之处 第四章 不同经济动物的营养需要(了解)(一)自学容:了解经济动物的各阶段营养需要.(二)本章重点:经济动物饲
26、料能量利用基本情况.(三)本章难点鱼类营养的特点(四)本章考点经济动物饲料能量利用基本情况.(五)学习指导第五章 环境与经济动物健康(了解)(一)自学容:掌握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对经济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与预防措施。(二)本章重点:高温,低温,湿度,有害气体对经济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与预防措施。(三)本章难点:高温对经济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与预防措施。(四)本章考点;高温,湿度对经济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与预防措施。(五)学习指导第六章 经济动物的繁殖与环境工程(了解)(一)自学容:掌握各种经济动物的繁殖特性和增强繁殖性能的一般技术.了解场址选择的依据,掌握适合动物进行生
27、产的环境因素.动物的一般防疫措施与动物畜舍的一般管理方法.(二)本章重点:经济动物的繁殖特性和环境要求(三)本章难点:幼小动物成活率提高与防疫程序的设计.(五)学习指导:第七章 经济动物饲养管理技术各论(一)自学容:了解各种经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认识各种动物的行为.掌握各种经济动物的饲养管理技术与繁殖特性,防疫技术。(二)本章重点:主要掌握各种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管理技术。(三)本章难点:各种动物的饲养管理技术.(四)本章考点:各种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管理技术.(五)学习指导:第一节 家鸽了解家鸽的生活习性,掌握训养方法.饲喂方法,日常管理.鸽舍的构建与常见病的防治.重点:鸽的生活习性与日常饲养管理难点:鸽的育雏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