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1页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2页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引申”主要是指对例习题进行变通推广,重新熟悉恰当合理的引申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能使学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笔者在教学视导中发现,有些教师对引申的“度”把握不准确,不能因材施教,单纯地为了引申而引申,给学生造成了过重的学习和心理负担,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高投入、低产出”,事倍而功半下面就引申要注重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1引申要在原例习题的基础上进行,要自然流畅,不能“拉郎配”

2、,要有利于学生通过引申题目的解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如在新授定理“,()2)(当且仅当时取“”号)”的应用时,给出了如下的例题及引申: 例1已知0,求(1)的最小值 引申1,函数(1)有最小值吗?为什么? 引申2已知0,求(2)的最小值; 引申3函数(3)的最小值为2吗? 由该例题及三个引申的解答,使学生加深了对定理成立的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的理解与把握,为定理的正确使用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例2求函数()(23)【(23)(6)】的振幅、周期、单调区间及最大值与最小值 这是一个研究函数性质的典型习题,利用和差化积公式可化为()(23)(3),从而可求出所要的结论现把本例作如

3、下引申: 引申1求函数()(23)【(23)(6)的对称轴方程、对称中心及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 引申2函数()(23)(23)(6)的图象与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上两个引申的结论都是在相同的题干下进行的,引申的出现较为自然,它能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图象的变换规律及和积互化公式进行全面的复习与把握,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2引申要限制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上,引申题目的解决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并且要结合教学的内容、目的和要求,要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把握 如在新授定理“,(2)(当且仅当时取“”号)”的应用时,把引申3改为:求函数(3)的最小值,则显得有些不妥因为

4、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熟悉不等式的应用,而解答引申3不但要指出函数的最小值不是2,而且还要借助于函数的单调性求出最小值,这样本堂课就要用不少时间去证实单调性,“干扰”了“不等式应用”这一“主干”知识的传授;但若作为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去讨论,则将是一种较好的设计 3引申要有梯度,循序渐进,切不可搞“一步到位”,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问题的解决,降低学习的效率 如在新授利用数学归纳法证实几何问题时,代数(非实验修订本)课本给出了例题:平面内有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证实交点的个数()等于(12)(1)在证实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与()的关系有(1)(),从而给出

5、: 引申1平面内有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求这条直线共有几个交点? 此引申自然恰当,变证实为探索,使学生在探索()与(1)的关系的过程中得了答案,而且巩固加深了对数学归纳法证实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的理解类似地还可以给出 引申2平面内有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该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个区域,则(1)()_ 引申3平面内有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该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个区域,求() 上述引申3在引申1与引申2的基础上很轻易把握,但若没有引申1与引申2而直接给出引申3,学生解决起来就非常困难,对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是不利的,从而也降低

6、了学习的效率 4提倡让学生参与题目的引申 引申并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配合,交流互动,只要是学生能够引申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学生引申有困难的,可在教师的点拨与启发下完成,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创新的意识 如在学习向量的加法与减法时,有这样一个习题:化简 (试验修订本下册P103习题52的第6小题)在引导学生给出解答后,教师提出如下思考: 你能用文字叙述该题吗? 通过讨论,畅所欲言、补充完善,会有: 引申1假如三个向量首尾连接可以构成三角形,且这三个向量的方向顺序一致(顺时针或逆时针),则这三个向量的代数和为零 大家再讨论一下,这个结

7、论是否只对三角形适合? 通过讨论学生首先想到对四边形适合,从而有 引申2 0 大家再想一想或动笔画一画满足引申2的这四个向量是否一定可构成四边形? 在教师的启发下不难得到结论:四个向量首尾相连不论是否可形成四边形,只要它们的方向顺序一致,则这四个向量的代数和为零 进一步启发,学生自己就可得出条封闭折线的一个性质: 引申30 最后再让学生思考若把0改为任意的三个向量0,则这三个向量是否还可以构成三角形?这就是103习题52的第7小题,学生很轻易得出答案至此,学生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被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被唤起,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 5引申题目的数量要有“度” 引申过多,不但会造成题海,会增加无效劳动和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解题产生厌烦情绪笔者在一次听课时,有位青年教师对一道例题连续给出了10个引申,而且在难度上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