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普通心理学1(1、2节)_第1页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1(1、2节)_第2页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1(1、2节)_第3页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1(1、2节)_第4页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1(1、2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心 理理 咨咨 询询 师师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2012修订版修订版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中 国国 心心 理理 卫卫 生生 协协 会会 组织编写组织编写 民民 族族 出出 版版 社社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心理卫生协会广西心理卫生协会 蔡篮蔡篮 主讲主讲 南宁市南宁市桃源路桃源路3737号号 邮编:邮编:530021530021 E-mail:第一节第一节 绪绪 论论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三节第三节 感觉、知觉和记忆感觉、知觉和记忆第四节第四节 思维、言语及

2、想象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五节第五节 意识与注意意识与注意第六节第六节 需要与动机需要与动机第七节第七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情感和意志第八节第八节 能力和人格能力和人格心理学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的心理现象为 ( (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 ) 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 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商业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军事心理学航天心

3、理学航天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包括包括: :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变态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变态心理学、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和心理治疗等) ) 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掌握掌握好好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的一般规律,一般规律,是是学习基本知识、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咨询掌握心理咨询技能的技能的基础基础。 掌握好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掌握好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无论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对心理咨询技能的掌握,无论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对心理咨询技能的掌握,都是都是至关重要至关重要的

4、。的。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心理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及内容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实质)人的心理的本质(实质)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心理学发展简史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心理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心理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心理学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心理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遵循了什么样的规律?心理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遵循

5、了什么样的规律? -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有什么联系?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有什么联系? -人的心理是不是由动物的心理发展来的?造成这种发展的条件是什么?人的心理是不是由动物的心理发展来的?造成这种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人的心理又是怎么发展的,决定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是什么?人的心理又是怎么发展的,决定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成人的心理活动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成人的心理活动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从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角度研究:从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角度研究: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从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研究从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研究: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老年心理学)

6、儿童发展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神经机制:研究心理现象的神经机制: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医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学、教育教育心理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工程工程心理学、心理学、环境环境心理学心理学、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心理学、心理学、 司法司法心理学、心理学、航天航天航空心理学航空心理学、文艺文艺心理学、心理学、 心理心理测验测验学学 二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基础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方面: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方面: (一)认知(一)认

7、知 ( (二二)需要和动机)需要和动机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三)情绪、情感和意志 (四)能力(四)能力和人格和人格 需要、动机需要、动机(心理活动动力)(心理活动动力)气质、性格气质、性格(人格特征)(人格特征)能力能力(适宜性)(适宜性)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过程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面貌心理面貌 (心理特征)(心理特征)(能力与人格)(能力与人格)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认识过程(知):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感觉、知觉、 记忆、记忆、 思维、思维、言语言语、想象想象情感过程(情):情感过程(情):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

8、意志意志过程(意):过程(意):意志意志动力(动力(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需要、动机 (兴趣(兴趣 、理想、理想、 价值观价值观、信念、世界观、信念、世界观 ) 人格特征人格特征(特征系统):(特征系统): 气质、性格气质、性格 活动适宜性(自我监控系统活动适宜性(自我监控系统) 能力能力 (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能力与人格能力与人格(稳态)(稳态)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动态)(动态)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实质)人的心理的本质(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现象的产生、完善与神经系统的产生、发展)(心理现象

9、的产生、完善与神经系统的产生、发展) 只有只有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心理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心理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某种感觉:某种感觉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感觉、知觉:感觉、知觉 灵长类灵长类动物:思维的萌芽动物:思维的萌芽 人类人类: :有思维、意识,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有思维、意识,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心理是人脑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心理是人脑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对客观现实的主观主观反映反映。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是一

10、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和和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相相结合的结合的中间中间学科学科或叫或叫边缘学科边缘学科。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心理学心理学发展简史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德德 艾宾浩斯艾宾浩斯 起源:起源:孔子、孟子、荀子、世硕、告子;孔子、孟子、荀子、世硕、告子;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 、盖伦。在、盖伦。在1919世纪前心理学隶属哲学范畴,只是一世纪前心理学隶属哲学范畴,只是一种心理学思想,不具备实证的性质。种心理学思想,不具备实证的性质。 诞生:诞生: 1919世纪中,用

11、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世纪中,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使心理学使心理学成为成为一门实证的科学。一门实证的科学。 18791879年德国年德国心理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冯特在莱比锡大学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在莱比锡大学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发展:发展:2020世纪初世纪初 到学派林立整合趋势到学派林立整合趋势(一)构造心理学派(一)构造心理学派 代表人:代表人:冯特、铁钦纳冯特、铁钦纳(二)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二)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代表人:杜威、安吉尔,詹姆士杜威、安吉尔,詹姆士(三)行为主义学派三)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代表人:华生

12、华生(四)格式塔心理学派四)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代表人: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 (五)精神分析学派(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代表人: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二、学派的纷争二、学派的纷争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冯特冯特 铁钦纳铁钦纳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实验内省法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意识的内容、意识的组成、各种心理过程的组成。意识的内容、意识的组成、各种心理过程的组成。 评评 价:价:使心理学走上独立,但研究的内容狭窄、太脱离使心理学走上独立,但研究的内容狭窄、太脱离 生活现实。生活现实。 被格式塔心理学派称为被格式塔心理学派称为“砖块和灰泥砖块和灰泥 的心理学的心

13、理学”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杜威、安吉尔,詹姆士杜威、安吉尔,詹姆士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心理机能即心理(意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心理机能即心理(意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反对分解意识(构造主义),主张意识是连续的整体。反对分解意识(构造主义),主张意识是连续的整体。 反对只把意识看为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性。反对把反对只把意识看为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性。反对把 心理学只看做是一门纯科学(构造主义),主张扩大心理学只看做是一门纯科学(构造主义),主张扩大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评评 价:价:使心理学走上实用的道路(应用心理学)。发展了行使心理学走上

14、实用的道路(应用心理学)。发展了行 为主义、心理测验、个别差异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为主义、心理测验、个别差异心理学、学习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等。知觉心理学等。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华生华生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客观的实验法客观的实验法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外显行为(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和改变看作是刺外显行为(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和改变看作是刺 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即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即S-RS-R公式公式) 理理 论: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班杜拉模仿学理论班杜拉模仿学理论评评 价:价:竭力主张竭力主张客观

15、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心理学摆脱思辩的研究方向,有助于心理学摆脱思辩 的性质,但的性质,但否认人的主观否认人的主观世界,以生理反应代替心世界,以生理反应代替心 理现象,是典型的理现象,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的观点。的观点。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整体的心理现象。(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的心理现象。(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评评 价:价: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来的认

16、知心理学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奠定了基础。(五)精神分析学派(五)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代表人物: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 五五个主要个主要理论:理论: (一)潜意识理论一)潜意识理论: :(冰山理论)(冰山理论) 将将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意识和和无意识无意识(或称为潜意识)两大层次。并且认为,(或称为潜意识)两大层次。并且认为,意识只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一个很小的部分,意识只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一个很小的部分,潜意识才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主体。只有潜意识潜意识才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主体。只有潜意识活动的动机才能解释人的全部心理和行为的真活动的动机才能解释人的全部心理和行为的真正原因。后又提

17、出正原因。后又提出前意识前意识的概念。的概念。 意意 识识前前 意意 识识潜潜 意意 识识冰山理论:冰山理论: (二)人格结构理论:二)人格结构理论: 1.1.把把人格分为人格分为本我本我、自我自我和和超我超我。 2.2.它们它们分别按分别按快乐原则快乐原则、现实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道德原则来工作。来工作。 3.3.三三者平衡发展,构成健全人格。者平衡发展,构成健全人格。意意 识识潜潜 意意 识识超我超我(SuperegeSuperege)自我自我(EgoEgo)本我本我(IdId)道德原则道德原则现实原则现实原则 快乐快乐原则原则 【(三)人格发展三)人格发展理论:理论:】 按按性欲发展的

18、特点把人的人格发展为:性欲发展的特点把人的人格发展为: (1 1)口欲期()口欲期(0-10-1岁)岁) (2 2)肛欲期()肛欲期(1-31-3岁)岁) (3 3)性器期()性器期(3-63-6岁)岁) (4 4)潜伏期()潜伏期(6-126-12岁)岁) (5 5)生殖期()生殖期(1212岁以后)岁以后) 【(四)心理动力理论:(四)心理动力理论:】 认为心理活动的驱动力出自先天的两认为心理活动的驱动力出自先天的两大本能大本能: : 生之本能生之本能(个体保存、种系的(个体保存、种系的延续)、延续)、 死死之本能(攻击、侵略)。之本能(攻击、侵略)。【(五)适应五)适应观点:观点:】 是

19、指人对环境有是指人对环境有各种自我防御机制;各种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不良,便可产生各种焦虑,如不良,便可产生各种焦虑,如现实性焦虑、现实性焦虑、 神经症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性焦虑、道德性焦虑。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 ,帮助来访者重新帮助来访者重新 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 具体方法为: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催眠。具体方法为: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催眠。评评 价:价:注意到潜意识、动机的作用,早期生活经历的重要注意到潜意识、动机的作用,早期生活经历

20、的重要 性,发展了心理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对文化性,发展了心理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对文化艺术、艺术、 社会社会经济等都有深远影响。经济等都有深远影响。(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认知心理学(二)认知心理学(三)生理心理学(三)生理心理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1.1.对人的对人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的认识,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的认识,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 2.2.批评精神分析是伤残心理学(以精神病患者批评精神分析是伤残心理学(以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现象的心理现象为基础为基础);); 批评批评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以动物和儿童行为主义是幼

21、稚心理学(以动物和儿童的心理现象的心理现象为基础)。为基础)。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力求力求排除排除这些观念这些观念,即:,即: 行为行为是由外部刺激是由外部刺激所控制所控制(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主义的观点), 或或由知觉和记忆中的信息加工由知觉和记忆中的信息加工所控制所控制(认知的(认知的观点)观点), 或由潜意识本能或由潜意识本能所控制(精神分析所控制(精神分析的观点的观点)。)。 3.3.认为个人的所有行为决定于他对世界的知觉和看法。认为个人的所有行为决定于他对世界的知觉和看法。 集中集中于对个人内心生活和经验的描述。而要于对个人内心生活和经验的描述。而要了解个人了解个人 的主观经验的主观

22、经验,最直接的途径是去,最直接的途径是去倾听他们的诉说倾听他们的诉说。 4.4.人有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 力力去实现自我。去实现自我。 因此成为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学派(行为主义因此成为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学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精神分析) 之后之后的的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理理 论:(信息学理论)论:(信息学理论) 就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表象、就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把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把人脑与计算机进

23、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方方 法:法: 1.1.着重研究着重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行为的内部机制,即探讨被行为主义所忽视的,即探讨被行为主义所忽视的 意识或内部的心理过程;意识或内部的心理过程; 2.2.将将心理过程心理过程理解为理解为信息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和提取使用的输入、加工、贮存和提取使用 的过程的过程; ; 3. 3.以以客观的方式客观的方式进行研究进行研究, ,而不是只根据个人的内省报告。而不是只根据个人的内省报告。 生理心理学探讨: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现象)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现象)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

24、制。 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内分泌、电生理、影像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内分泌、电生理、影像 脑与行为的演化;脑与行为的演化; 脑的解剖与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关系;脑的解剖与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关系; 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的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的神经过程神经过程和和神经机制。神经机制。 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 科学的手段科学的手段 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态度 (二)辨证发展原则(心理现象是发展变化的、相互联系相互制(二)辨证发展原则(心理现象是发展变化的、相

25、互联系相互制 约约的)的) 人类发展人类发展 个体发展个体发展 时代发展时代发展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将心理学的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将心理学的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 (一)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一)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二)调查法(二)调查法 (三)个案法(三)个案法 (四)实验法四)实验法 (一)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一)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 动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二)调查法(二)调查

26、法 就某一个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就某一个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 通过通过对他们的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对他们的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方法。 (访谈法、问卷法(访谈法、问卷法、心理量表)、心理量表) (三)个案法(三)个案法 对对某一被试者所做的多方面的研究,发现影响某种某一被试者所做的多方面的研究,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心理和 行为行为的原因。的原因。 (四)实验法(四)实验法 主试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被试者的行为和活动,探主试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被试者的行为和活动,探 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

27、法。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1.自变量: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自变量: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条件的条件 (刺激变量(刺激变量)。)。 2. 因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因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3.额外变量: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因素。额外变量: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因素。 4.额外变量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控制。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的生理基础生理基础一、神经元及其功能一、神经元及其功能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四、四、大脑的

28、大脑的结构与功能结构与功能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神经系统的构成神经系统的构成(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1.组成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称神经细胞称为为神经元神经元。 2.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单位。 3.3.神经元由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细胞体、树突和和轴突轴突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组成。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4.4.神经元的神经元的功能:功能: 接受接受刺激(信息)刺激(信息) 传递传递信息信息 整合整合信息信息 5.5.神经元的分类:神经元的分

29、类: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作用)联络作用)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细胞) 细细 胞胞 体体 树树 突突 轴轴 突突 髓鞘髓鞘突触间隙的突触间隙的化学物质化学物质。 突触:突触:前前一个神经元与一个神经元与后后一个神经元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接触的部位。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神经元神经元树突树突细胞体细胞体轴突轴突接受刺激和整合信息接受刺激和整合信息传递信息传递信息接受刺激接受刺激 感觉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间

30、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 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神经元神经元神经元的分类:神经元的分类: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许多神经元的轴突聚集成许多神经元的轴突聚集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外外周神经系统周神经系统就是由遍布全身的就是由遍布全身的神经神经组成组成的。的。中枢神经中枢神经 外周神经外周神经 器官器官 外周神经由外周神经由脑神经脑神经和和脊神经脊神经组成。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分外周神经系统分躯体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及及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

31、统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植物神经)(内脏器官)(内脏器官)脑神经脑神经1212对对(头面部)(头面部)脊神经脊神经3131(躯干和四肢)(躯干和四肢)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调动有机体的能量)(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使有机体储备能量)(使有机体储备能量)解剖分类解剖分类:功能分类功能分类:传入神经传入神经(感觉神经)(感觉神经)传出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运动神经) (一)(一)1212对对脑神经和脑神经和3131对对脊神经(解剖)脊神经(解剖)1.121.12对脑神经对脑神经 嗅神经、嗅神经、 视神经、视神经、 动眼神经、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滑车神经、 三

32、叉神经、三叉神经、 展神经、展神经、 面神经、面神经、 位听神经、位听神经、 舌咽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副神经、副神经、 舌下神经舌下神经 感觉:感觉:嗅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视神经;、位听神经、视神经; 运动:运动:动眼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副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舌下神经; 混合:混合:三叉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脑神经概观脑神经概观121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脑神经外观脑神经外观脑神经内观脑神经内观拔牙麻醉示意图拔牙麻醉示意图 8 12 5 5 1脊神经(颈、

33、胸、腰、骶、尾)脊神经(颈、胸、腰、骶、尾)2.312.31对脊神经对脊神经(1 1)脊神经由脊椎两侧)脊神经由脊椎两侧的的椎间孔椎间孔 发出发出,分,分前前、后后两两支支。(2 2)脊神经具有)脊神经具有运动运动、感觉感觉的功能。的功能。(3 3)8 8对颈神经对颈神经 1212对胸神经对胸神经 5 5对腰神经对腰神经 5 5对骶神经对骶神经 1 1对尾神经对尾神经(4 4)脊神经)脊神经下行性下行性意义。意义。脊神经的组成、分支和分布脊神经的组成、分支和分布(二)躯体神经系统二)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1.躯体神经:躯体神经: 躯体神经躯体神经是到达是到达

34、各个各个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和和运动器官运动器官的神经。的神经。 中枢神经中枢神经通过通过躯体神经躯体神经支配支配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和和运动器官运动器官。中枢神经中枢神经 躯体神经躯体神经 感觉器官感觉器官 运动器官运动器官2.2.自主神经自主神经(又称植物又称植物神经、内神经、内脏神经)脏神经) 支配内脏器官支配内脏器官 (1 1)自主神经自主神经分分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拮抗作用拮抗作用: :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能唤醒有机体,能唤醒有机体,调动有调动有 机体的能量;机体的能量;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能使有机体恢复能使有机体恢复,维,维 持有持有机体安静的状态,机体安静的状态,使

35、有机使有机 体体储存能量。储存能量。 (2 2)自主神经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一般不受意识支配,支配,经特殊训练,意识可以一定程度上经特殊训练,意识可以一定程度上调节自主神经的活动。调节自主神经的活动。 (3 3)自主神经的活动与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表现情绪表现有密切关系。有密切关系。 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 大量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神经中枢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 脊髓脊髓脑脑(脑干、间脑、小脑、端脑)(脑干、间脑、小脑、端脑)中中枢枢神神经经系系统统脑脑脊髓脊髓 端脑端脑(大脑)(大脑)脑干脑干间

36、脑间脑两个半球两个半球- -保持身体平衡,调节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实现随意运动和不肌肉紧张,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随意运动丘脑丘脑上丘脑上丘脑下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底丘脑上传下达和简单的反射上传下达和简单的反射延脑延脑、脑桥脑桥和和中脑中脑 (生命中枢和(生命中枢和上下行的通道)上下行的通道)小脑小脑脑正中处的矢状切面示意图脑正中处的矢状切面示意图(一)脊髓(一)脊髓1.1.脊髓呈脊髓呈柱状柱状,上大,上大下小下小, ,中间有管。中间有管。2.2.脊髓灰质(管周围脊髓灰质(管周围H H形部分):形部分): 前端前端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后端后端感觉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中段中段前后端之间前后

37、端之间自主神经元自主神经元3.3.脊髓白质脊髓白质 由脊神经的神经纤维构成由脊神经的神经纤维构成4.4.脊髓脊髓是是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最低级的部位最低级的部位 传递信息、完成简单反射传递信息、完成简单反射脊髓灰质:前端(运动神经元)脊髓灰质:前端(运动神经元) 后端(感觉神经元)后端(感觉神经元) 前后端之间(自主神经元)前后端之间(自主神经元)脊髓白质(脊髓神经纤维)脊髓白质(脊髓神经纤维)脊髓脊髓脊髓灰质脊髓灰质、白质、白质的定位:的定位:二头肌反射、膑二头肌反射、膑腱反射腱反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举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举例(二)脑干(二)脑干 1.由由延脑延脑、桥脑桥脑、中脑中脑组成。组成。 2

38、.是脑是脑最古老最古老的部位。的部位。 3.是是维持生命维持生命基本活动基本活动的主要的主要机构。机构。 4.上下神经纤维在上下神经纤维在延延脑脑交叉,交叉, 延延脑脑是是呼吸、心跳中枢呼吸、心跳中枢。 5.桥脑桥脑联系小脑和大脑。联系小脑和大脑。 6.中脑中脑有瞳孔反射、眼有瞳孔反射、眼动中枢动中枢。 7.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由由各种神经元构成的、各种神经元构成的、 灰色灰色的、像的、像渔网状的神经纤维,渔网状的神经纤维, 贯穿脑干大部分区域;贯穿脑干大部分区域; 是是睡眠、觉醒睡眠、觉醒的的神经结构;神经结构; 与与唤醒、注意、情绪唤醒、注意、情绪有关。有关。(三)间脑(三)间脑 1.

39、由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底丘脑 四四部分部分 组成。组成。 2.丘脑是(除嗅觉)丘脑是(除嗅觉)所有所有感觉感觉的重要中枢的重要中枢。 3.上丘脑参与上丘脑参与嗅觉嗅觉和和某些某些激素激素 调节调节。 4.下丘脑是下丘脑是内脏系统内脏系统活动活动的调节的调节中枢。中枢。 5.底丘脑调节底丘脑调节肌张力肌张力。 (四)小脑四)小脑 功能:功能: 保持保持身体平衡、身体平衡、 调节肌肉调节肌肉紧张紧张度、度、 支配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支配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1.1.大脑大脑 纵裂纵裂 胼胝体胼胝体3.3.大脑灰质(大脑皮质、大脑皮层)大脑灰质(大脑皮质、大脑皮层) 大

40、脑大脑白质(内有基底核)白质(内有基底核) 2. 2. 额叶、顶叶、枕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颞叶(外侧裂、中央沟、外侧裂、中央沟、顶枕沟)顶枕沟)左半球左半球右半球右半球 1. 纵裂纵裂、胼胝体、大脑灰质、大脑白质、胼胝体、大脑灰质、大脑白质、基底核、基底核(左、右左、右大脑半球)大脑半球) (1400g) (大脑皮质)(大脑皮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600g、2200c)(在白质内灰质(在白质内灰质核核团)团)大脑皮质高度发达是人脑的主要特征大脑皮质高度发达是人脑的主要特征2.2.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内侧面、下面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内侧面、下面3.3.大脑的沟、回大脑的沟、回 中央沟中

41、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中央后沟中央前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央后回 4. 4.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外侧裂、中央沟为(外侧裂、中央沟为界)界) 额叶额叶(最大、占最大、占1/31/3) (顶枕沟)(顶枕沟)5.5.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不同机能: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不同机能:皮层感觉区皮层感觉区 听觉中枢听觉中枢(颞叶:颞上回、颞中回)(颞叶:颞上回、颞中回) 视觉中枢视觉中枢(枕叶:枕叶后端的枕极)(枕叶:枕叶后端的枕极) 躯体感觉躯体感觉中枢(顶叶:中央后回)中枢(顶叶:中央后回)皮层运动区皮层运动区 躯体躯体运动中枢(额叶:中央前回)运动中枢(额叶:中央前回)皮层联络

42、区、边缘系统皮层联络区、边缘系统 额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之间的、顶叶、枕叶、颞叶之间的联络区联络区,不直接与感觉过程,不直接与感觉过程 和和运动过程相联系,而是起着联络、综合作用的结构运动过程相联系,而是起着联络、综合作用的结构和机能和机能 系统系统,与知觉、注意、思维有关。,与知觉、注意、思维有关。 大脑大脑底面、内侧缘(边缘叶)底面、内侧缘(边缘叶) 及皮质下的脑结构构成及皮质下的脑结构构成边缘边缘 系统系统,执行着高级的心理功能,是,执行着高级的心理功能,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内环境、 情绪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情感的调节中枢。6.6.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

43、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怎么解读这个示意图?怎么解读这个示意图?脑的主要结构脑的主要结构 边缘系统 1.1.大脑两半球的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功能又又 是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叫做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单侧化”。 2.2.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有关。 右利手右利手的人:左半球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右半球空间知觉 和形象思维占优势。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左利手左利手的人,有的和右利手的相反,有的的人,有的和右利手的相反,有的没有单侧化

44、没有单侧化。 左左右脑通常的专长右脑通常的专长3.3.布洛卡区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运动性失语症4.4.罗罗杰杰. .斯佩里、斯佩里、“割裂脑割裂脑”的实的实验验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构成:构成: 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性腺等。性腺等。 主要主要的内分泌腺的位置与功能的内分泌腺的位置与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 内分泌系统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内分泌系统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有互相支配的关系。1.1.垂体腺:垂体腺:垂体前叶生长、发育垂体前叶生长、发育 垂体后叶泌尿、血压、分娩、泌乳垂体后叶泌尿

45、、血压、分娩、泌乳2.2.肾上腺:肾上腺: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肾上腺皮质类固醇3.3.甲状腺:甲状腺:机体代谢、发育机体代谢、发育4.4.性腺:性腺:睾丸、卵巢睾丸、卵巢5.5.胸腺:胸腺:免疫免疫6.6.胰腺:胰腺:消化消化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系统的反射学说高级神经系统的反射学说巴甫洛夫巴甫洛夫(1849-1936)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一、几个基本概念一、几个基本概念 二、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二、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46、(一)兴奋和抑制(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一)兴奋和抑制(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的两种基本过程兴奋、抑制。高级神经活动的两种基本过程兴奋、抑制。 兴奋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静息状态或状态或较弱较弱的活动状态的活动状态 转为转为活动活动的状态或的状态或较强较强的活动状态。的活动状态。 抑制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活动的状态或的状态或较强较强的活动状态的活动状态 转为转为静息静息的状态或的状态或较弱较弱的活动状态。的活动状态。 (二)反射、反射弧、反馈(二)反射、反射弧、反馈 1.1.反射:反射: 有机体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

47、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的规律性规律性回答。回答。 外界刺激外界刺激 感觉器官感觉器官 中枢神经中枢神经 运动器官运动器官 (感受器)(感受器) (效应器)(效应器) 二头肌反射、膑二头肌反射、膑腱反射腱反射2.2.反射弧:反射弧: 实现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结构。 3.3.反馈:反馈: 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果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及时地获得地获得效应器活动信息,从而效应器活动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更有效地调节效应效应器活动的过程。器活动的过程。(三)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三)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

48、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例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使瞳孔收缩等例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使瞳孔收缩等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 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 1) 食物食物唾液分泌唾液分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铃声铃声强化强化(2 2) 食物食物唾液分泌唾液分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3 3)铃声)铃声唾液分泌唾液分泌斯金纳操作性(工具)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操作性(工具)条件反射理论斯金

49、纳(斯金纳(1904-1990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正强化正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出现时的事件。: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出现时的事件。负强化负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消极刺激的减少和解除: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消极刺激的减少和解除 时的事件。时的事件。惩罚惩罚: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增加的事件为惩罚。: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增加的事件为惩罚。【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影响行为强化的因素:影响行为强化的因素:1.直接性直接性 当刺激物在行为配合直接发生,强化刺激效果更大;当刺激物在行为配合直接发生,强化刺激效果更大;2.一致性一致性 刺激与行为发生的一致性越大,强化效果越大;刺激与行为发生的一致性越大,强化效果越大;3.已形成事件已形成事件 在刺激发生前环境与个体的实际状态具有直接的在刺激发生前环境与个体的实际状态具有直接的 关系;关系;4.结果特征结果特征 强化刺激,因人而异。强化刺激,因人而异。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班杜拉美国心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