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5/0470915a-b78b-4e0d-890d-1cb6db49f94c/0470915a-b78b-4e0d-890d-1cb6db49f94c1.gif)
![葫芦岛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5/0470915a-b78b-4e0d-890d-1cb6db49f94c/0470915a-b78b-4e0d-890d-1cb6db49f94c2.gif)
![葫芦岛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5/0470915a-b78b-4e0d-890d-1cb6db49f94c/0470915a-b78b-4e0d-890d-1cb6db49f94c3.gif)
![葫芦岛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5/0470915a-b78b-4e0d-890d-1cb6db49f94c/0470915a-b78b-4e0d-890d-1cb6db49f94c4.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葫芦岛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目 录1.总则 1.1 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工作原则2、组织机构及职责2.1应急处置指挥机构2.2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职责2.3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2.4应急专家组职责2.5县(市、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职责2.6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2.7应急工作组的组成和职责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3.2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3.3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机构建设3.4地质灾害应急平台建设4.应急响应4.1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4.2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速报4.3应急响应5.后期处置5.1善后处置5.2
2、调查评估 5.3灾后重建 6.应急保障6.1应急队伍建设6.2应急资金6.3应急物资6.4通信保障6.5宣传、培训与演练6.6监督检查 7.预案管理与更新8.责任与奖惩 9.附则9.1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9.2预案解释部门9.3预案的实施1.总则 1.1 编制目的为及时、高效、科学、有序地做好我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地质环境,特制订本预案。1.2编制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辽宁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3、;葫芦岛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葫芦岛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依据以上法律、法规和规章,并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全市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突发地质灾害。 1.4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领导、部门联动。各级政府要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协调相关部门,整合各类资源,建立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的救援效
4、率。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地方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2、组织机构及职责2.1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市政府成立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市政府应急办主任担任;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应急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安监局、市地震局、市旅游局、市气象局、葫芦岛军分区、中国移动葫芦岛分公司、中国联通葫芦岛分公司、中国电信葫芦岛分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葫芦岛火车站等
5、部门和单位分管领导组成。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应急专家组和应急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2.2 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职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中型以上地质灾害应急救灾与处置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预警情况或发生地质灾害灾情,启动和发布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迅速部署和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地质灾害信息的审定和发布;指导县(市、区)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救灾与处置工作。2.3 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贯彻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
6、部署,协调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和各县(市)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汇总、上报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应急处置及救灾进展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和应急专家组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应急防治工作情况的新闻发布;负责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准备和整理归档,起草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文件和简报;承担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2.4应急专家组职责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分析灾害形成原因,判断灾害发展趋势,为应急指挥部组织防灾和指挥联合行动提供决策咨询,为应急处置和救灾方案提供技术指导。组成
7、由市国土资源局聘请有关部门和单位政治素质好、熟悉防灾业务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2.5县(市)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职责各县(市)区政府成立相应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按照属地和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本辖区应急处置工作。2.6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市委宣传部:根据突发地质灾害等级,组织市内外新闻媒体开展应急新闻报道,正确引导舆论。市政府应急办:负责统一收集、汇总送市政府的重要信息,及时向市领导报告,向相关部门通报;负责传达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批示;做好中型以上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综合协调工作。市发展改革委: 负责争取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立项
8、审批,参与研究灾后重建规划。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抢险救灾物资的储运和调拨,协调抢险救援物资的紧急生产,迅速组织或协调有关单位向灾区提供所需物资。市教育局:负责危及校舍安全的地质灾害的排查和整治工作;负责灾害发生时学校师生、财产的抢救和转移工作;负责灾后正常教学秩序的恢复工作,协调做好灾后校舍的恢复重建工作;负责对学生进行防灾减灾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市公安局:负责指挥地质灾害现场警戒、道路交通管制、维护地质灾害现场治安和组织人员疏散,对遇难人员遗体进行鉴定。市民政局: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灾民生活救助方案;核查和上报灾情;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开展救灾捐赠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安
9、置物资的储备、调拨供应。市财政局:负责抢险救援资金筹措、拨付和监督使用。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并对地质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向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提出处置措施建议,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预测预警;负责地质灾害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按照地质灾害分级报告规定,审核上报有关部门;承担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市环保局:负责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引发次生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工作,协调组织专家制定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方案,提出相关建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负责对受灾建筑物的损坏程度进行评估,并报告房屋建筑的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负责对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设计、施工进行监督指导;为工程建设诱发地
10、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应急排危提供技术支持。市交通局:负责对公路沿线和危害交通干线附属设施地质灾害的排查监测和治理工作;及时制定抢修疏通方案,并组织对地质灾害破坏的公路抢修,确保道路畅通;组织协调运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救灾人员、物资及灾民的运输工作。市水利局:对影响水利工程设施安全的地质灾害采取处置措施,避免水利工程遭受或引发地质灾害。市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紧急救援队伍,开展灾区伤员医疗救治,疫情、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市安监局:督促矿山企业加强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配合相关部门及时做好对危与企业相关地质灾害预报和防治工作。市地震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所需的地震资料信息,并对可能引发、加剧地
11、质灾害的地震趋势进行监测预报。市旅游局:负责组织旅游景区内地质灾害的排查监测和治理工作,组织修复被毁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市气象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现场的气象信息,为灾害救援处置提供气象保障;与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共同制作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 葫芦岛军分区:根据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要求,负责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根据需要协调驻军参加抢险救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葫芦岛分公司:负责本企业抢修、恢复因灾损坏的通信设施,保证应急抢险通讯畅通。葫芦岛供电公司:负责所辖区域损毁供电设备的修复,保证灾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救援
12、正常用电。葫芦岛火车站:负责组织辖区内危害铁路安全的地质灾害的排查、监测和治理工作;负责尽快采取措施恢复被破坏铁路,恢复铁路设施;负责优先安排运输救灾物资。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或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中职责要求,积极参与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2.7 应急工作组的组成和职责 根据地质灾害应急需要,设立综合协调组、现场抢险组、医疗救援组、安全保卫组、调查监测组、后勤保障组、新闻报道组。2.7.1综合协调组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应急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卫生计生委组成。负责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的综合协调,保证应急工作有序开展。传达现场指挥部领导的指示和通报地
13、质灾害应急处置情况,做好上请下达,下情上报工作。 2.7.2现场抢险组牵头单位:葫芦岛军分区,成员由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卫生计生委、驻军部队组成。负责突发地质灾害事件中伤员抢救、隐患消除、道路通行能力恢复工作。2.7.3 医疗救援组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成员由灾害发生地应急救援医疗卫生机构组成。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受伤人员转运救治,并提供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所需的技术支持。 2.7.4 安全保卫组牵头单位:市公安局,成员有市交通局、武警支队、地质灾害发生地县(市)区政府组成。负责设置地质灾害现场安全警戒区,疏散灾害发生区内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维护现场治安秩序;依法打击违法
14、犯罪活动;负责灾害现场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保障救援道路畅通。 2.7.5调查监测组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成员由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地震局组成。负责组织专家对突发地质灾害类型、原因进行调查和动态监测、为突发地质灾害处置提供技术支持,防止发生二次灾害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2.7.6 后勤保障组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成员由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气象局、各通信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葫芦岛火车站等组成。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应急车辆、救援人员、气象预报、通信保障、资金保障、善后处理等工作。2.7.7新闻报道组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成员根据灾害事件具体情况由市突发地质
15、灾害应急指挥部确定。负责现场新闻记者的组织管理,按照指挥部提供的权威信息进行新闻宣传报道。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在全面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详查、巡查的基础上,对发现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隐患点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同时组织专业队伍对辖区内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群专结合的监测;市、县(市)区级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3.2 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编制和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特大型和大型地质
16、灾害隐患点要编制专门的应急预案,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按照“预案进社区、预案进企业、预案进村屯、预案进学校”的要求,加大预案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度,有条件的地方应在适当范围内组织应急演练,以检验和校正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应急反应能力。3.3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机构建设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做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装备到位。3.4 地质灾害应急平台建设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加强以地质灾害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应急平台建设,通过网络、通信和图像接入等系统的整合与集成
17、,实现与省、部互联互通。逐步建成包括信息速报、分析评估、远程会商、应急处置等内容的应急响应保障体系。4.应急响应4.1 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级。 (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亦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
18、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亦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亦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
19、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亦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4.2 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速报当发生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受地质灾害影响的群众和知情人,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4.2.1 速报时限要求县(市)级国土资源部门接到当地出现地质灾害报告后,应立即速报县级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同时可越级速报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接到出现地质灾害报告后,应立即速报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必要时,可直接报省政府。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发生后,乡(镇)、村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在获知灾情信息后,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也可越级上报市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 县(市)级政府
20、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组织力量到现场进行复核确认,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同时报告市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4.2.2 速报的内容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提出采取的救灾措施。4.3 应急响应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程序,根据地质灾害的险情、灾情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4.3.1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I级)出现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市政府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
21、系统,部署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救灾工作。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启动I级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前期处置工作。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级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避让或采取排险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由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加强监
22、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4.3.2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级)出现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市政府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市)级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避让或采取排险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省政府的领导下
23、,由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4.3.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级)出现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市政府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市)级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避让或采取排险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
24、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必要时,请省政府或省国土资源厅派出工作组协助市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4.3.4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IV级)出现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县(市)区政府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并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
25、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避让或采取排险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县(市)区政府的领导下,由本县(市)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必要时,由市政府或市国土资源局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协助县(市)区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4.3.5 应急响应结束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决定启动应
26、急响应的指挥机构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急响应结束。5.后期处置5.1 善后处置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结束后,灾害发生地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依法做好灾害救助,安排好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并迅速对灾害现场进行清理,进行灾害监测及必要的安全防范工作。5.2 调查评估 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专家组应急调查意见和调查监测组调查报告基础上,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基本灾情(人员伤亡失踪和财产损失)、抢险救灾工作、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地质灾害成灾原因、发展趋势、已经采取的防范对策和措施、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5.3 灾后重建 县(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规
27、划、安排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根据综合评估,确定原地重建或另选新址重建。原址重建的,要帮助灾区修复或重建基础设施,编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总体方案;异地重建的,应对新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6.应急保障6.1 应急队伍建设按照“指挥灵便、社会参与、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原则,构建以市内具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的专业单位作为技术支撑,公安、消防、武警和驻军部队为主要力量,各系统、企业救助队伍为基本力量的救援队伍体系。达到指挥灵便、组织严密、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反应快速、救援高效的要求。6.2 应急资金各级政府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和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财政部门应根据近三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需经费情况,在市、县(市、区)两级地方财政预算中,将本年度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经费纳入国土资源部门预算,以确保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6.3 应急物资各级政府要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需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购置并储备用于救灾的应急监测调查、通讯沟通等设备,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6.4 通信保障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型太阳能电池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 如何做好物资采购物资管理工作保证生产有序进行
- 供货协议蔬菜合同范本
- 个人雇佣保姆合同范本
- 养殖区租赁合同范本
- 出租简约家具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光伏组件生产质量及售后服务合同
- 2020-2025年中国大气铅污染治理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医疗整形合同范本
- 体外试剂购销合同范本
- 2024年福建漳州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山东省食用油(植物油)生产企业名录496家
- 《智慧农业》的ppt完整版
- GB∕T 33047.1-2016 塑料 聚合物热重法(TG) 第1部分:通则
- 经济学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课件
- 电力业务许可证豁免证明
- 建筑工程资料归档立卷分类表(全)
- 六年级上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 溢流堰稳定计算
- 马晓宏_《法语》_第一册复习(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