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脾虚证肠道局部免疫的作用机制(一)_第1页
针灸对脾虚证肠道局部免疫的作用机制(一)_第2页
针灸对脾虚证肠道局部免疫的作用机制(一)_第3页
针灸对脾虚证肠道局部免疫的作用机制(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针灸对脾虚证肠道局部免疫的作用机制(一)    作者:逄紫千,李秋明,袁洪平【摘要】 从免疫角度解释脾虚的科学内涵及腧穴对其调节机制,主要体现为:(1)从外周免疫和肠道局部免疫功能两个角度探讨针灸与脾虚证的相关性;(2)提供针灸特定穴能够补脾气(增强免疫功能)的实验室数据;(3)从细胞分子水平确定特定穴对免疫的调节水平。 【关键词】 针灸;脾虚证;肠道局部免疫;综述研究发现在脾虚患者及动物模型的机体变化中,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局部免疫功能均呈低下状态112,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也往往具有中医脾虚证的典型特征。1 脾虚证与免疫功能低下的互为因果作用现代免疫

2、医学研究为脾虚证研究提供了大量依据,检测指标已达到分子和细胞水平,将脾虚动物所见与临床资料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进一步推动脾虚本质研究不断深入。实验表明1316,在脾虚时机体的细胞免疫包括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NK细胞活性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细胞因子等功能皆低下,因此认为细胞免疫紊乱是中医脾虚证的一个重要表现。外周血总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正常,CD4 .CD8 比值异常。对消化系恶性肿瘤脾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关系的初步观察表明,患者CD3 、CD4 降低,CD8 显著升高,Ts 处于高活性状态,TH .Ts 比例失调,提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脾虚证模型大鼠T淋巴细

3、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均显著降低,而脾虚证病人进行PMN(中性白细胞)化学发生测定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结果也表明脾虚证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目前研究认为17、18,肠粘膜固有层浆细胞是生成B细胞的前体,当脾虚时,浆细胞生成B细胞减少,导致B细胞产生的IgA与分泌成分SC结合率下降SIgA局部合成率降低,造成肠道局部保护性免疫降低。故脾虚证体液免疫功能低下,脾细胞DNA和IgM合成不足,脾B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近年研究发现,缺乏B细胞的小鼠经免疫后,胃粘膜虽无IgA+B细胞存在,却仍可获得免疫保护;同时,胃粘膜出现较多的CD4 T细胞。因此认为上述保护机制无需抗体

4、介导,而是受MHC-类抗原限制的CD4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在发生作用。由此可以得出T细胞的表达情况直接影响SIgA的作用,则CD4 T细胞在SIgA介导的局部粘膜免疫反应中起到了粘膜免疫佐剂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出现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五脏虚损的共同表现,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则出现气虚、阳虚的共同表现。因此,补“脾气”是治愈该证的治本之法。2 肠道免疫调节作用的发挥途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是近年来从针灸学角度研究免疫功能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调节着机体的内在平衡,参与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探讨脾虚与该调节网络的整体关系,有助于揭示脾虚证免疫学变化的本质。目前

5、普遍认为,中医的脾胃是一个以消化系统为主的多系统(免疫、神经、内分泌、血液等)、多功能的综合单位。胃肠道屏障功能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与机体的消化功能和免疫保护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应用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胃肠道的保护功能着手来研究脾虚证胃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变化,是揭示“脾旺不受邪”及“脾主运化”的重要途径,渴望从针灸学角度出发把脾虚证免疫学研究推向分子和基因水平19。有文献研究认为,肠道平滑肌功能的改变依赖于肠道中T淋巴细胞的变化,这一结论支持肠平滑肌功能受免疫系统调节的概念。它揭示针灸腧穴发挥作用,除目前一致认同的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以外,还可能直接通过免疫调节系统发挥作用,也为针

6、灸具有双向性调节肠道平滑肌运动的理论提供另一个理论依据20,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对细胞免疫与肠道运动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联系,针灸可能在其中发挥了有效的调节作用。肠道和相关淋巴组织是构成人体以SIgA为主要抗体的公共粘膜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当抗原刺激其中之一时,可同时在另一淋巴组织产生相同的特异性SI-gA免疫反应,为脾虚证与肠道局部免疫提供了免疫学证据。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例,临床上以脾虚证为主的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常伴发免疫功能低下。同样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也常伴见消化功能的异常或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研究均显示了脾虚与免疫之间联系的存在。3 针灸调节肠道局部免疫的途径分析通过

7、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和对针灸学科领域的研究,笔者发现,针灸提高免疫机能的作用机理方面的报道,特别是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活性水平这一层面上的针对性研究更直接、更深入。而这些研究显示,针灸具有明确而可靠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数据。就脾虚泄泻的病理机制而言,目前学术界已经公认为免疫功能低下是慢性腹泻迁延难愈的原因之一,即为“脾虚”所致,且有实验室研究支持19,21,22,23。现代医学认为小肠免疫是人体免疫中的重要组分之一,因此在以泄泻为主要症状的脾虚证中肠道免疫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这方面的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了胃经募穴为研究对象,又采用针刺结合雀啄灸的传统治疗方法为治疗手段,疗效显著。普遍指标为TH

8、1 (或TH2 )、IL-2、IL-4、IL-6、TH-12活性、SIgA含量、双歧杆菌活性和MMC数量,改善肠道局部免疫状态有关。从免疫角度解释脾虚的科学内涵及腧穴对其调节机制,主要体现为:(1)从外周免疫和肠道局部免疫功能两个角度探讨针灸与脾虚证的相关性;(2)提供针灸特定穴能够补脾气(增强免疫功能)的实验室数据;(3)从细胞分子水平确定特定穴对免疫的调节水平。这些研究促进了脾虚应“补脾气”、“益气健脾”提高免疫功能等理论指导下的针灸经络穴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提高针灸治疗脾虚病变的临床效果,同时也为针灸经络腧穴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参考文献】1肖 鸣.健脾药饼灸对脾虚证患

9、者血清胃泌素D-木糖排泄率及T细胞亚群影响的观察J.甘肃中医,2000,(3):53.2贾 勇,王巧民,戴海明.肠易激综合征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14(2):60.3陈 松,李家邦,李立新.脾虚证与益气健脾治疗对T、B淋巴细胞活性影响的实验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4):9. 4朗笑梅,王再谟.脾虚宁胶囊对脾虚泄泻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6):449.5余 华,张安仁,张月娥,等.麦粒灸对脾虚泄泻证患者唾液淀粉酶活性及血清SIgA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1,26(1):46.6陈永辉.健脾止泻颗粒对脾虚泄泻患

10、儿消化吸收与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2):45.7徐晓玉,熊天琴,魏大鹏,等.防感片对小鼠脾细胞分泌IL-2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4):34.8朱 珊.健脾止泻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和小肠粘膜的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3):28.9王 政,陈湘君.脾虚证与免疫功能紊乱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0,2(4):258.10王再涛,童光东.温补培元方对脾虚大鼠细胞因子IL-2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6):41.11王 植,齐清会.外科脾虚证与免疫功能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

11、1,8(4):25.12樊雅莉.近10年脾虚证与免疫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4):25.13徐重明,夏 天,于文彬,等.脾虚证模型小白鼠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4):211.14章 梅.四君子汤对脾虚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和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5):270.15马振亚,席孝贤,黄锡全.针刺对脾虚家兔IL-2-IFN-调节免疫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3,9(3):封4.16韦金育,吕 琳,陈永红,等.不同配穴壮医药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血象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

12、学报,1998,26(5):44.17王忠堂,姚咏明,肖光夏,等.补充双歧杆菌可促进烫伤大鼠肠道分泌型SIgA合成与分泌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5):385.18周桂琴,肖 诚,周 静,等.桂枝汤对痹证(胶原诱导免疫性关节炎)小鼠肠粘膜免疫系统中CD4+ 、CD8+ 淋巴细胞及SIgA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4):336.19逄紫千,王富春,严兴科.针灸天枢穴对脾虚泄泻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5,26(4):27.20Fiocchi C.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J.Gastroenter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