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心典-卷下-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_第1页
金匮要略心典-卷下-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_第2页
金匮要略心典-卷下-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平脉。脉无病也。即内经身有病而无邪脉之意。阴脉小弱者。初时胎气未盛。而阴方受蚀。故阴脉比阳脉小弱。至三四月经血久蓄。阴脉始强。内经所谓手少阴脉动者妊子。千金所谓三月尺脉数是也。其人渴。妊子者内多热也。一作呕亦通。今妊妇二三月。往往恶阻不能食是已。无寒热者

2、。无邪气也。夫脉无故而身有病。而又非寒热邪气。则无可施治。惟宜桂枝汤和调阴阳而已。徐氏云。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也。六十日当有此证者。谓妊娠两月。正当恶阻之时。设不知而妄治。则病气反增。正气反损。而呕泻有加矣。绝之谓禁绝其医药也。楼全善云。       尝治一二妇恶阻病吐。前医愈治愈吐。因思仲景绝之之旨。以炒糯米汤代茶。止药月余渐安。       妇人宿有 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 痼害。妊娠六月动者

3、。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 也。所以血不止者。其 不去故也。当下其 。桂枝茯苓丸主之。       、旧血所积。为宿病也。 痼害者。宿病之气。害其胎气也。于法妊娠六月。其胎当动。今未三月。胎不当动而忽动者。特以 痼害之之故。是六月动者胎之常。三月动者胎之变也。夫 病之人。       其经月当不利。经不利。则不能受胎。兹前三月经水适利。胞宫净而胎可结矣。胎结故经断不复下。      

4、 乃未三月而 血仍下。亦以 痼害之之故。是血留养胎者其常。血下不止者其变也。要之。其 不去。       则血必不守。血不守。则胎终不安。故曰当下其 。桂枝茯苓丸。下 之力。颇轻且缓。盖恐峻厉之药。将并伤其胎气也。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丹皮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

5、160;上五味。末之。炼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脉弦发热。有似表邪。而乃身不痛而腹反痛。背不恶寒而腹反恶寒。甚至少腹阵阵作冷。若或扇之者然。所以然者。子脏开不能合。而风冷之气乘之也。夫脏开风入。其阴内胜。则其脉弦为阴气。       而发热且为

6、格阳矣。胎胀者。胎热则消。寒则胀也。附子汤方未见。然温里散寒之意。概可推矣。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       胶艾汤主之。       妇人经水淋沥。及胎产前后下血不止者。皆冲任脉虚。而阴气不能守也。是惟胶艾汤为能补而固之。       中有

7、芎、归。能于血中行气。艾叶利阴气。止痛安胎。故亦治妊娠胞阻。胞阻者。胞脉阻滞。血少而气不行也。       胶艾汤方       干地黄(六两) 川芎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8、;妇人怀妊。腹中 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按、说文 音绞。腹中急也。乃血不足。而水反侵之也。血不足而水侵。则胎失其所养。而反得其所害矣。       腹中能无 痛乎。芎、归、芍药。益血之虚。苓、术、泽泻。除水之气。赵氏曰。此因脾土为木邪所客。谷气不举。       湿气下流。搏于阴血而痛。故用芍药多他药数倍。以泻肝木。亦通。    

9、60;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 川芎(各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 白术(各四两) 泽泻(半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此益虚温胃之法。为妊娠中虚而有寒饮者设也。夫阳明之脉。顺而下行者也。有寒则逆。

10、有热亦逆。逆则饮必从之。而妊娠之体。精凝血聚。每多蕴而成热者矣。按外台方。青竹茹、橘皮、半夏各五两。生姜、茯苓各四两。麦冬、人参各三两。为治胃热气逆呕吐之法。可补仲景之未备也。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11、0;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小便难而饮食如故。则病不由中焦出。而又无腹满身重等证。则更非水气不行。知其血虚热郁。而津液涩少也。本草当归补女子诸不足。苦参入阴利窍除伏热。贝母能疗郁结。兼清水液之源也。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       当归 贝母 苦参(各四两)      

12、60;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妊娠小便不利。与上条同。而身重恶寒头眩。则全是水气为病。视虚热液少者。霄壤悬殊矣。葵子、茯苓滑窍行水。水气既行。不淫肌体。身不重矣。不侵卫阳。不恶寒矣。不犯清道。不头眩矣。经曰。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虚之变。不可不审也。       葵子茯苓散

13、方       葵子(一升) 茯苓(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小便利则愈。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妊娠之后。最虑湿热伤动胎气。故于芎、归、芍药养血之中。用白术除湿。黄芩除热。丹溪称黄芩、白术为安胎之圣药。夫芩、术非能安胎者。去其湿热而胎自安耳。 &

14、#160;     当归散方       当归 黄芩 芍药 川芎(各一斤) 白术(半斤)       上五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妊娠伤胎。有因湿热者。亦有因湿寒者。随人

15、脏气之阴阳而各异也。当归散。正治湿热之剂。白术散。白术、牡蛎燥湿。川芎温血。蜀椒去寒。则正治湿寒之剂也。仲景并列于此。其所以诏示后人者深矣。       白术散方       白术 川芎 蜀椒(去汗) 牡蛎(各三分)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 。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       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