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病因;2.概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3.举例说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4.列举常见的传染病;5.说出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能力目标:1.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交流、表达、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常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态度;2.关注艾滋病,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情感,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1,举例说明常见的传染病及及其特点;2.举例说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3.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关爱艾
2、滋病人。教学难点:举例说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教学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分析,从生活经验中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2.通过调查,收集资料,观看视频,广泛了解常见的传染病。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调查家庭成员中常患的疾病,记录传染病的名称、传播途径和预防的方法;2.询问父母自己小时候注射过什么疫苗,目的是什么。教师准备:收集传染病危害健康的资料和有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景: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儿童医院看望甲流患者的视频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1.视频中提到了哪两种传染病?为什么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甲流的状况?2.出现在画面中的温家宝总理和医护人员为什么戴着口罩?这
3、说明这两种传染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你知道属于哪类传染病吗?3.为什么说甲流可防可控可治?4.预防传染病要做到五个早,请写出来;5.视频的最后,总理布置了一项非常有力的措施是什么?你注射过预防这两种传染病的疫苗吗?6.体味这段视频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怎样的情感? 视频请您打开链接: 观看完视频,让学生回答问题1,带着其他的问题进入这节课的学习。设计意图:选取学生刚刚亲身经历过的甲型流感流行作为切入点,学生前不久注射了疫苗,印象非常深刻。视频中涉及到了有关传染病的流行以及预防的知识,正好可以贯穿整节课。而选
4、择总理视频,又可以表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传染病的概念: 1说出视频中涉及到的传染病,列举你所调查到的传染病。学生会列举出常见的传染病,比如:甲型流感、季节性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蛔虫病、足癣、肺结核、沙眼、艾滋病等等。学生也会列举出其他病混淆,比如:近视眼、白化病、扁桃体炎、高血压、阑尾炎等。根据生活经验,达成共识,其中近视眼、白化病等不属于传染病。2.小组讨论:以上列举的传染病是有什么引起的?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为什么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甲流的状况?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怎样的情感?通过讨论,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明确病原体的概念
5、:能够引起动植物得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而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所以也具有流行性。传染病有大规模暴发流行的可能,所以,党和政府严密部署,强力控制,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生命安全的高度高度重视。3.请说出图片中的病原体能引起什么传染病?尝试举例说出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 4.用所学知识纠正原来的错误认识:为什么近视眼、白化病、扁桃体炎、高血压、阑尾炎等不属于传染病?通过分析,学生就会很明确的知道,上述病不是病原体引起的,不具备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所以不属于传染病。设计意图:首先,根据生活经验分辨出常见的传染病,总结归纳
6、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反过来用大家都认可的标准,纠正原来存在的错误认识。其实,整个过程就是大多数学生的正确的认知指导少数学生的学习,在相互的交流和辩解中抽取出科学的概念,在自我的修正中辨析概念,是学生自我修正认知的过程。而传染病的特点就决定了,甲流可能会大面积流行,所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和预防,回扣视频中的问题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资料阅读,抒发感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所以对人类的健康危害非常大。传染病每年在全世界导致万人死亡,据我国年月份的统计,有31.8万多的传染病病例,发病病例数多的三种传染病是肺结核
7、、乙肝、痢疾。其中有多人死亡,以患狂犬病的死亡人数最多。2.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探究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在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图片中的人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为什么这样做?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怎样可以有效的预防传染病?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分析第一组图片:得病的人会散播病原体,发现了传染病人就要马上隔离,病原体就不会到达健康的人身上,传染病就不会流行。明确传染源的概念: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通过讨论分析,达成共识:没有传染源,传染病就不会流行。所以,控制传染源可以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分析第二组图片:打扫卫生,环境消毒,可以杀死已经散播到环境中的病原体,防
8、止传染病的流行。明确传播途径的概念: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的人所经过的途径。通过讨论分析,达成共识:切断传播途径,可以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分析第三组图片:病原体到达健康的人身上,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的病,比如接种过这种病的疫苗的人就不会的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人就不容易得传染病。明确易感人群的概念: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通过讨论分析,达成共识:保护易感人群,可以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流行。总结归纳: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回扣视频资料,分析解决问题:说出在温家宝总理到
9、北京儿童医院看望甲流患者视频中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为什么说甲流可防可控可治?从传染病的预防角度来看,总理和医护人员戴口罩属于哪项措施?视频的最后,总理布置了一项非常有力的措施是什么?你注射过预防这两种传染病的疫苗吗?从传染病的预防角度来看,这些属于哪项措施?预防传染病要做到“五个早”,为什么?4.学生易错点的分析与判断技巧总结: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总结规律: 传染源是患病者或者潜伏期的病原体携带者,病原体对传染源有致病性; 易感人群就是既没有得病,没
10、有得过病,又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也就是体内没有抗体的人。判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个方面,可以根据这项措施的承受者确定。有了上面三组图片分析的基础,视频中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是水到渠成。小结:科学的防控甲流,积极开发研制疫苗,有效保护易感人群。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传染病流行和预防已经有了浅显的感性认识,我们只需要在学生讨论交流思考的基础上,稍加引导,使他们能够从经验中提炼出来,科学的表达。然后,回扣到视频资料的问题,联系自身经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传染病的分类:1观察图片,描述传播的途径,列举出通过下列途径传播的常见的传染病:
11、60; 图一 空气、飞沫,甲流、普通流感等 图二 饮水、食物,痢疾、蛔虫病、甲型肝炎等图三 吸血的动物,流行性乙脑等图四 接触传播,沙眼、癣等2.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划分传染病的种类:首先明确分类的依据和类别,然后,让学生将上面列举出的传染病归类并写出日常生活中采取的预防措施,填写到表格内:3.学生易错点的分析:吸血的节肢动物携带者病原体,并能传播病原体,但是所携带的病原体对于它本身不具有致病性,所以,吸血的节肢动物属于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中的传播途径,而不是传染源;狂犬病和破伤风虽然是皮肤出现伤口时才会被
12、传染,但是是通过接触传播,属于体表传染病。设计意图: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对学生熟悉的传染病进行分类,并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预防措施,实现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教学目标。把学生不熟悉的、但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传染病留到课下,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根据传播途径分类,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艾滋病1,创设情境:背景音乐飘动的红丝带飘动的红丝带 使用方法:请选中地址,右键,转到2观看有关艾滋病的幻灯片,了解艾滋病的病原体、对人体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13、60; 点击打开链接 PPT内容如下图所示: 3阅读资料,了解红丝带的标志意义,了解理解艾滋病日的主题,感受艾滋病人的需要和社会对艾滋病人的关爱。资料一 红丝带标志的意义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丝带是对HIV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1991
14、年在美国纽约第一次出现。它代表了: 关心 这一标志被越来越多的人佩带,用来表示他们对HIV和艾滋病的关心,关心那些活着的HIV感染者,关心那些已经死去的病人,关心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人。 希望 红丝带愿意成为一种希望的象征,象征疫苗的研究和治疗感染者的成功,象征HIV感染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支持 红丝带代表着一种支持,支持HIV感染者,支持对未感染者的继续教育,支持尽全力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支持那些因艾滋病失去至爱亲朋的人。 “红丝带”是全世界关心艾滋病患者行动的标志,它鼓励我们大家伸出友爱、关怀之手,来帮助那些深受艾滋病毒折磨的人。 “红丝带”象征着希望,希望艾滋病在将来有结束的一天,
15、希望受难的朋友能痊愈,希望整个社会的压力得以缓解。 别上“红丝带”的胸章,代表为一起战胜艾滋病而努力。“红丝带”表露着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及照顾者的关怀与接纳,以及对艾滋病卫生教育、治疗方法和疾病研究的支持。资料二 历届艾滋病日的主题艾滋病作为一种尚无法治愈但可预防的传染病,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迅速向全世界蔓延的猛烈趋势。因此,只有建立起广泛的国际合作,各国共同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流行。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中协调世界各国的行动,于1987年建立了预防艾滋病的专门机构,这一机构的名称是全球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规划署(UNAISD)。作为全球协作的象征,自1988年起规定每年
16、的12月1日为世界预防艾滋病日。历届艾滋病日及其主题:1988年全球共讨,征服有期1989年青年和艾滋病1990年妇女和艾滋病1991年共同迎接艾滋病挑战1992年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1993年时不我待,行动起来1994年家庭与艾滋病1995年共享权益,同担责任1996年一个世界,一个希望1997年艾滋病与儿童1998年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1999年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倾听、学习、尊重2000年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2001年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2002年反羞辱,反歧视2003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2004年关注妇女,抗击艾滋2005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2006 爱与责任2007遏制艾
17、滋 履行承诺2008全民动员2009 普遍可及和人权4.选择其中一条艾滋病的宣传语,谈一谈你的感想:有了爱的滋润,他们将多一份与病魔抗争的勇气。 他们惧怕病魔,可更怕冷漠。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艾”与被爱,连着红丝带。提示:可以从对艾滋病人的关爱、致力于艾滋病的研究等方面谈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首先了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危害等基础理论知识,然后感受社会对艾滋病人的关爱,从心理上接触对艾滋病人的芥蒂,最后通过抒发感想,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进而激发学生关爱艾滋病人和参与科学研究的情感和动力,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利达成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板书设计:课外作业:1查阅有关资料,
18、根据传染病划分的依据,对下列传染病进行分类:传染病名称所属类别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细菌性痢疾 肺结核 流行性乙脑 脊髓灰质炎 疟疾 狂犬病 血吸虫病 禽流感 手足口病 非典型性肺炎 破伤风
19、160; 2学唱一首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曲。教学反思:本节课,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当前传染病发病形势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借助于大量的调查事实、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充分利用学生已用得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创设情境,设置系列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注重学生探究,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非常圆满地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教学资料积累:1.两首关于关爱艾滋病病人的歌曲飘动的红丝带2003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曲 什么时候 心情不再苍白 什么时候 叹息从这里走开 什么时候 生命停泊在爱的港湾 让生活充满 充满各种的色彩 是谁送来 一片真心真爱 是谁让命运有了重新的安排 是谁牵起 人间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资料
- 2024年记者证考试圈内分享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卡丁车转向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单轨起重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半剥皮线机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国加强型电子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办公监视系统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国分选专用滑动全浮动式货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国分型模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出钢口修补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营养与肥胖》课件
- 绿色生态中小学生校服
- 全宋词目录完整版本
- 支付宝解除账户支付申请书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泄密事件报告表
- 单原子催化剂
- 特许经营管理手册范本(餐饮)
-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之术中保温(手术科培训课件)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 市场管理能力笔试测试题
- 学习探究诊断 化学 必修二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公民基本义务)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