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1页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2页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3页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摸底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写出下列词的意思。(1)等闲:_(2)浑:_(3)清白:_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岩需要经过_和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岩的态度是_,这表现了石灰岩的_。(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体现出的石灰的精神,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精神的四字词语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3

2、石灰吟是一首()A.送别诗B.山水诗C.咏物诗4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的高尚情操。2.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塞下曲(节选)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请联系选文的内容,说说两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一种物侯现象。_3. 小古文阅读。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雨宋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注释耒(li):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1这两首诗都是写_,都表达了_之情,春夜喜

3、雨中表达出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_。2春夜喜雨中描绘了春雨_和_(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春雨中描绘的是春雨_(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其中后两句中的一个“_”字让人能够想象雨量的充沛。3这两首诗中,杜甫认为春雨好在(_),周邦彦认为春雨好在(_)A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B春雨水量可观C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D春雨来得及时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春夜喜雨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如诗句“好雨知时节”;而春雨中采用了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如全诗不见一个“喜”字。(_)(2)春夜喜雨采用了拟人和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的润物无声和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_)(3)春雨在写

4、作手法上也采用了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把池塘涨满了。(_)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

5、艳。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5. 按要求完成练习。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_。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_。1把诗句补充完整。2本诗的作者是_,他还写过_。3诗中“_,_”写的是山村的自然

6、风光;诗中“_,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4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_”,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6. 阅读与理解。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给加点的字注音,抖擞( ) 恃风雷( ) 万马齐喑( )2解释下列同语。九州:生气:喑:抖擞: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_4学了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禁让人想起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想起了陆游的诗句“_,家祭无忘告乃翁。”5

7、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写出了当时社会(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局面,表现出了诗人对此的强烈不满。( )(2)“天公”在诗中的意思是天帝、老天爷。(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计315首。广为传诵的这首诗联想丰富、奇特,比喻形象,含意深刻,言辞恳切。( )7. 古诗鉴赏。江南春_,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_。1补全诗句。2这首诗是_代诗人_所著。他与李商隐并称为_,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你还曾学过他的_。3“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中,你如何理解“四百八十”这个数量词,作者为什么这么写?_4这首江南春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表达了诗人

8、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请你说一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8. 阅读理解。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注释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朝烟:指清晨的雾气。家童:童仆。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犹眠:还在睡眠。1“朝”在诗中的读音为:_。2本诗描写的季节是_,我是从“_、柳绿 、_”这些词语中知道的。3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种_、_、_的生活。“ 莺啼 ”二字在诗中起到了_的作用。4先解释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啼:_ 犹:_诗句意思:_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

9、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注释)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明朝(zho):明天。空斋:空荡的书斋。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1结合注释,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_2

10、孟诗的前两句借_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_之情。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_,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_手法。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和“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都写出了寒食节禁火吃寒食的习俗。B.寒食一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做文章,反而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自嘲,传达出一种抓住人心的悲哀。C.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诗的首句从远处着笔,遥想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近处落想,实写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D.孟诗表现了诗人节日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对故乡、亲人的

11、思念之情。4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请选择一个节日,写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并标明出处。节日:_诗句:_10. 课内阅读。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_。_,轻烟散入五侯家。1请将古诗补充完整。2诗的前两句用“_”“_”两字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景色;后两句用“_”“_”两词点名享受特权的对象,现人们常用“_”这句诗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3第一句诗意是_。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写出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

12、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C.后两句诗歌说明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D.“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5寒食的作者是_代的_。寒食是一首_诗。诗人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_,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_。11. 阅读短文。竹 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_。_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_3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_。这首诗是一首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

13、神的诗句是:_,_。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咬”和“立”用了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5这首诗借物喻人,表面在写_,其实是写_,表明了诗人_的精神。12. 古诗赏析。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B.“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字荒凉孤独中

14、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13. 课外阅读。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草盛()荒秽()荷锄()沾我衣()2填空。(查阅资料)陶渊明,字()又名(),()(代)诗人,诗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隐居。但特别喜欢()(花卉的名称)。3理解性填空。(1)这首诗写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从事田间劳动的诗句是“ 、”。(2)抒发珍惜这种生活,希望一直能远离尘嚣,隐居田园的诗“ , ”。(3)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

15、_。4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B.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C.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D.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5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B.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D.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