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_第1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_第2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名词解释:(全部)1行政:在行政法上的意义,通常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 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2.公行政:指公共组织,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目的、任务而行 驶的执行、管理职能。3国家行政:国家行政属于公行政,但公行政并不等于国家行政。4. 静态行政:是被赋予相应职能的组织单位和个人,指行政机关、行政机构、 行政人员。5. 动态行政:是相应职能的运作,指行政活动、行政行为。6. 形式行政:是根据主体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只有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活 动为行政。7实质行政:是根据主体活动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不论主体为何公权力机 关,只要其活动具有执行、管理的性

2、质,即为行政。8.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9.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与行政 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10. 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现象为对象的法律分支学科。11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 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则。它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 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12. 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 的国家机关。13. 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

3、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 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 法规授权的组织。14. 行政法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一组织和个人。组 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 包括国家公务员、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15.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 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16.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是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 机关的组织。17. 国家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 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18. 行政相对人:是指

4、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 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和组织。19.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20. 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规 章的活动。21. 行政处理:又称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决定,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相应法 律、法规、规章确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任务、根据行政相对人申请或根据职权依 法处理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22. 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又可称被动性行政处理行为、消极行政处理行为, 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而作出的行政行为。23. 依职权行政处理行为:又可称主动性

5、行政处理行为、积极行政处理行为, 是指依据行政机关所具有的法定行政职权, 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即可作出的 行政行为。24. 行政命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作为 或不作为)的意思表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形式。其中要求行政相对人为一定行 为的意思表示,称为令,即狭义上的命令;要求行政相对人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 表示,称为禁令。行政命令常用于带有强制性的行政决定。25. 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 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或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 行为。26. 行政规划:也称行政计划,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业及其他

6、活动之 前,首先综合地提示有关行政目标,事前制定出规划蓝图,以作为具体的行政目 标,并进一步制定为实现该综合目标所必需的各项政策性大纲的活动。27. 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人民和社会做出突出贡 献或模范地遵纪守法的个人和组织,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28. 行政给付:(我国行政法研究范围)是指行政主体在公民年老、疾病或丧 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的规定, 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29.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

7、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 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30. 行政征收:广义的行政征收包括行政征收、行政征用和行政征调等。狭 义的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法向个人和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31. 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出于公共目的,为满足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强 制取得个人和组织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并给予合理补偿的 行政行为。32. 行政征调:亦称公用征调,是指行政主体等为了公共利益,在国家处于 紧急状态或者紧急需要的情况下, 依照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征用和调集个人 和组织的财务或劳务,并给予相应补

8、偿的行政行为。33. 税收:简称说,是国家税收机关为了实现国家和社会经济目标,而凭借 其行政权力,依法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34. 各种社会费用:简称费,是指一定行政机关凭借国家行政权所确立的地 位,为个人和组织提供一定的公益服务,或授予其国家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权而收 取的代价。35.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以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 合法权益的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36.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保障

9、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政义务的相对方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 或者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相对人个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需要,乃至为了获得 行政上信息的需要,而对(私人)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及时性或临 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37.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作为义务主体的行政主体的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 有权机关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迫使其履 行义务的活动;有权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是 人民法院依行政机关的申请所实施的执法行为,亦称非诉行政执行。38. 即时强制:是指行政主体根据目前的

10、紧迫情况,因没有余暇发布命令, 或者一旦发布命令便难以达到预期行政目的时,为了创造出行政上所必要的状态,行政机关不必以相对人不履行义务为前提, 便可对相对人的人身、自由和财 产予以强制的行政处理行为。39. 行政调查:是指为了实现行政目的,由行政主体依据其职权,对一定范 围内的行政相对人进行的,能够影响相对人权益的检查、了解等信息收集活动。40.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对相对人的财产及自由 等予以强制而采取的措施。41间接强制:是指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或者达 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42. 直接强制:是指义务主体逾期拒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

11、,行政强制执 行机关对其人身或财产施以强制力,以达到与义务主体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 强制执行。43. 代执行: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人代替相对人履行法律直接规定 的或者行政行为所确立的作为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44. 执行罚:亦称强制金: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 科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以迫使其履 行的强制执行。45.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裁决 的行政行为。46. 行政仲裁:是指行政机关设立的特定行政仲裁机构

12、,依法按照仲裁程序 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特定的民事或经济纠纷作出公断的制度。47. 行政调解:是指由行政机关主持的,以国家政策、法律为依据,以双方 当事人自愿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达成协议, 从而解决民事争议或行政争议的方法和活动。48. 专门行政机关的裁决:是指对那些由特定行政机关管理职权内的事项所 引起,涉及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民事纠纷, 法律、法规授权该管理部门承担 的裁决。49. 一般行政机关的裁决:是指有关民事纠纷在涉及到国家和集体资源的归 属、牵涉到一般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政策时,法律、法规授权一级人民政府承担 的裁决;以及有关的民事纠纷的发生与基层政府

13、的管理职能密切相关时,法律、法规授权相应的基础人民政府承担的裁决。50. 权属纠纷的裁决:是指双方当事人因某一财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归属 产生争议时,请求人民政府依法给予裁决。51. 侵权纠纷的裁决:是指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他方的侵犯而产生纠 纷时,当事人可以请求行政机关予以裁决。52. 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是指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求侵害者给予损害赔偿时,可以依法要求有关行政机关作出裁决。53.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管辖权限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 会生活需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或政策,适时灵活地采取引导、劝告、建议、协商、 示范、制定导向性政策、发布有关信息等非强制性

14、手段,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 者协助下,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54. 行政合同:也称为行政契约: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 标,与其他行政主体之间或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 议。55.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基于行政职权的行使而实施 的,不以设定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为目的,且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56. 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 限和顺序。57. 行政程序法:是关于行政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即规定行政行为的方 式与步骤的所有法律规范。58. 行政救济:是指行政相对方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实施的与行政职权相关的行

15、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机关提出申请,有关机关依法解决纠纷, 给予权益补救的法律制度。59. 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是指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60.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察机关对一般行政机关以及行政机关对公务人员 (包括公务员、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 人员)施行的法律监督。其中,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在我国主要是指行政监察机关 和审计机关。61. 般监督:即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对其自身或者其 所属公务人员的监督,其中包括通过行政复议方式进行的监督。62. 专门监督:即行政监察

16、机关和审计机关依据行政监察法、审计法 规定的权限,对行政机关、公务员或者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的监察监督 和审计监督。63. 行政监察:是国家监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 他人员执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进行监督、纠举、惩戒违法、 违纪行为的活动。64. 审计监督: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 各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核、稽查的活动。65. 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 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定复议机关依照行政复议程序重新 审查原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并作出复

17、议决定的活动。66. 行政赔偿: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67. 行政赔偿责任:是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造成的损 害给予赔偿的一项法律责任。68. 行政赔偿请求人:是指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执行职务而遭受损 害,有权请求国家予以赔偿的人。行政赔偿请求人既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69.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指依法履行赔偿义务、接受赔偿请求、支付赔偿费用、参加赔偿诉讼程序的行政机关。70. 行政赔偿诉讼:是特殊的诉讼形式。它是法院根据赔偿请求人的诉讼请 求,依照行政诉

18、讼程序和国家赔偿的基本原则裁判赔偿争议的活动。71. 行政追偿:指国家行政机关向请求人支付排除法用或履行其他赔偿义务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或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制度。72. 行政补偿:是指行政相对人由于行政主体的合法活动而遭受损失,由国家给予补偿的制度,或者说由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合法的行政活动,使无责任之特定人的合法权益遭受特别损失,由国家(有时为第三人)依法对受损害人承担补偿义务的法律制度。73.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有公共行政职权的机关 和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行政 诉讼程序对具体行

19、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74. 行政诉讼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诉讼法,是指规定人民法院、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法律监督机关进行行政诉讼活动,调控他们之间在诉讼过程中相互间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简言之,行政诉讼法就是规定行政 诉讼活动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和。狭义的行政诉讼法,则是指具有专门、完整法 律形式的行政诉讼法典,在我国即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75. 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是指由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对行政诉讼活动整个 过程或者主要过程具有规范作用的,调整行政诉讼行为的基本准则。76. 行政诉讼管辖:是指

20、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77. 级别管辖:是指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78. 地域管辖:是在级别管辖的基础上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 政案件的权限分工。79. 般地域管辖:也称普通地域管辖,是指行政案件有最初作出具体行政 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即以被告所在地来确定管辖法院。80. 特殊地域管辖:是指根据特定的行政法律关系来确定管辖的法院。特殊 地域管辖是相对于一般地域管辖而言的,其目的在于弥补一般地域管辖的不足。81. 共同地域管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对同一行政案件都有管 辖权,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1、82. 裁定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或决定来确定行政案件的管辖。83. 移送管辖:是指某一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后,发现自己对该案没有管 辖权,而将该案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84. 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在一定情形下,以裁定的方式将某一行政 案件指定由某一下级人民法院管辖。85. 管辖权的转移:是指经上级人民法院决定和同意,由下级人民法院将其有管辖权的案件移送给上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由上级人民法院将其有管辖权的 案件移送给下级人民法院审理。86. 行政诉讼原告:是指认为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 合法权益,并以自己的名义,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从而引起行政诉讼程序发

22、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87. 行政诉讼被告:是被原告指控其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 法规、规章授权 的组织。88.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因而参 加到他人正在进行的行政诉讼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89. 行政诉讼共同诉讼人:当事人双方或一方为两人以上,因同一个具体行 政行为或同一类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 为共同诉讼。共同诉讼人就是参加共同诉讼的当事人, 原告为二人以上的为共同 原告,被告为二人以上的为共同被告。90. 行政诉讼诉讼代理人:是指在行政诉讼活

23、动中,按照法律规定或者接受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代替或协助当事人 进行诉讼活动的人。91. 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行政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材 料。92. 行政诉讼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解决当事人行政争议的程序。93.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过程中, 运用法律规则解决行政案件中权利义务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可以 分为两类,一是解决行政诉讼程序问题的法律适用, 二是解决行政争议案件实体 权利义务问题的法律适用。94. 行政诉讼判决:是指人民法院代表国家对被诉的行政行为(含不作为) 是否合法作出的具有法律

24、约束力的判定以及对被诉行政行为的效力作出的权威 性处理。95. 行政诉讼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为解决本案的程 序问题所作出的对诉讼参与人发生法律效果的司法意思表示。96. 行政诉讼决定:是人民法院为了保证行政诉讼的顺利进行,对诉讼中发 生的某些特殊事项所作的司法意思表示。97. 行政诉讼执行程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执行程序只包括对司法 裁判的执行程序,它是指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使业已生效的行政裁判得 以实现的程序。广义的执行程序,还包括人民法院应行政机关的申请对具体行政 行为的执行程序。97. 行政处理权: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对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权利、 义务

25、等事项作出处理的权力。98. 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行使、程序等作 了较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99. 行政处罚权: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为了维护公共利益 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政相 对人依法给予制裁权力。100.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作一原则 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 定的行政行为。101狭义的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 利益的需要,依法向个人和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 行

26、为。102 行政强制权: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对不依法履行行政 义务的行政相对人通过采取人身的或财产的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相应义务的权 力。103 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对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本身 以及对所有其他组织、个人所具有的法律上的效力。104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 促使其以后不再犯, 以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 合法权益的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105行政拘留,又称治安拘留:是公安机关依法对违法行政法律

27、规范(特别 是治安管理法律)的人,在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106 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相对人必须自觉履行相应 行为为之定的义务,如其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相应行政主体可以依法采取强制 措施,强制相对人履行,如相应行政主体不具有采取某种强制措施的法定权力, 该行政主体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07 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质证,然后根据经双方质证、核实的材料作出行政 决定的一种程序制度。108 行政权:是指宪法和行政组织法授予行政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 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国家权力。109 行

28、政规范性文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 实施管理,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发布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具有 普遍约束力的政令。110国家公职关系:是指国家公务员因担任国家公职,执行国家公务而与国 家(直接相对主体为行政机关)发生的法律关系。111行政效率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能时,要力争以尽可能快的时 间,尽可能少的人员,尽可能低的经济耗费办尽可能多的事,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效益。112不单方接触:是指行政机关某一行政事项要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 人作出行政决定或行政裁决,不能在一方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单独与另一方当 事人接触和听取其陈述,接受其证据。11

29、3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114维持判决:指二审法院通过对上诉案件的审理,确认一审判决认定事实 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从而作出的否定和驳回上诉人的上诉,维持一审判 决的判决。115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二、简答题一、简述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必须符合哪些条件?1、违法事实确凿;2、有法定依据;3、较小数额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所谓较小数额的罚款,是指对公民处以 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 000元以下的罚款。二、简述行政征收的作用?1、行政征收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具有管理经济并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2

30、、行政征收属于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有利于缩小贫富差别,公平负担,协调各种利益团体和各阶层的利益;3、行政征收是国家实现其管理职能,满足财政支出需要的保障。三、简述行政合同的特征?1、行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或者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3、行政合同属于一种双方行政行为;4、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享有优益权;5、行政合同双方当事人因履行行政合同发生的争议,受行政法调整,根据行政法的有 关规则,通过行政法上的救济途径(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予以解决。四、简述行政机关的特征?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2、行政机

31、关在组织体系实行领导一一从属制;3、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4、行政机关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5、行政机关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的与个人、组织打交道。五、简述我国关于公务员辞退的法定情形。1、 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其考核等次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称职”;2、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3、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其工作,本人拒绝对其的合理安 排;4、 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5、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注意:公务员被辞退,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

32、受待业保险。六、简述行政诉讼起诉被受理的条件?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这一条要求,原告在提起诉讼时,必须具体清楚地向法院表明控告 谁,即被诉行为是由哪个行政主体作出的。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七、简述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法律地位?被授权组织:1、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 地位;2、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职能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3、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八、简述行政

33、许可在现代国家中的积极作用?1、 有利于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管理,实现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过渡, 协调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2、有利于保护广大消费者及公民的权益,制止不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3、有利于保护并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国力资源,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资源、财力及 人力的浪费;4、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发展民族经济,保持国内市场的稳定;5、有利于消除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因素,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九、简述行政程序法的作用?1、提高行政效率。行政行为的效率取决于行政方式的适当选择、环节的合理安排、过 程的科学组合,以保证行政机关活动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34、;2、促进行政民主;3、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4、监督与控制行政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行政程序法使行政程序成为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2、行政程序法是杜绝失职和滥用职权等行政违法行为的有效手段。行政违法行为的发生大都与制度不完备、程序不健全有关;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法,不给失职与滥用职 权留有余地,从而起到确保行政权在法治的轨道上正常运行的作用。十、简述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1、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管理的对象;2、行政相对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人;3、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救济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可以转化为救济对象和监督 主体。十一、简述代执行和执行罚的特点?(一)代执行的特

35、点:1、代执行的对象是行政行为所确立的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如违法建筑物的强 制拆除、代出义务工等。2、有法律根据或者有合法的行政行为存在,而法定义务人不履行其应该履行的法定义 务,这是代执行的实施前提。3、代执行的主体必须是行政强制执行机关,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所指定的第三人可以成 为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主体。(二)执行罚的特点:1、执行罚一般只适用于不作为义务和不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2、执行罚的数额从义务主体应履行义务之日起,按日数计算,并可反复适用;3、执行罚的数额必须由法律、法规明文作出规定,执行机关只能依法实施,无裁量余 地。十二、简述行政复议的特点?1、由法定的行政主体进行,这

36、是行政复议的主体特点;2、行政复议是依申请的行为;3、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裁判行为;4、行政复议同时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5、行政复议按照特定行政程序进行。十三、简述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须符合的条件?1、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造成的;2、国家负责赔偿的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3、损害必须是违法行为造成的;4、损害必须是现实已经产生或必然产生的,不是想象的;是直接的,不是间接的;5、赔偿是法律规定的。十四、简述可诉性行政行为的特征。根据行政诉讼法,可诉性行政行为:1、可诉性行政行为是拥有行政管理职权的机关、组织所实施的行为;2、可诉性行政行为是

37、与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有关的行为;3、可诉性行政行为是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实际影响的行为;4、可诉性行政行为是在现实情况下有司法审查可能性的行为;5、可诉性行政行为是具有司法审查必要性的行为。 十五、简述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的特点。1、法律适用的主体是人民法院;2、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3、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基础是对行政决定法律适用的审查。 十六、简述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条件?1、相应组织应与所授权行使的行政职能无利害关系;2、相应行政组织应具备了解和掌握与所行使行政职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支 持的工作人员;3、相应组织应具备所授权行政职能行使所需要的基本设备和条件;4、对于某

38、些特别行政职能,被授权的组织还应具备某些特别条件。 十七、简述行政行为的涵义和特征。1、涵义: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1)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的行为,即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实施的 行为;2)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即行政主体的相应行为能对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个人、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对行政相对人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3)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即行政主体的行为所 引起的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而非民事法律关系或其他法律关系。2、特征:1)服务性;2)从属法律性;3)裁量性;4 )单方性;5)强制

39、性。十八、简述管辖权转移与移送管辖的区别。1、管辖权的转移发生于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是级别管辖的一种变通形式;移送管辖 一般发生于同级人民法院之间,是地域管辖的一种补充形式。2、管辖权的转移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同意;移送管辖无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 同意;3、管辖权的转移是指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将案件管辖移交给原本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使其获得对该案件的管辖权;而移送管辖是指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把已经受理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行政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十九、简述行政处罚的特征?1、 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依据法定权限。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行政处罚权只能由行政主体行使。2

40、、行政处罚是针对有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即对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财产、名誉或者其他权益的限制或剥夺,或者对其科以新的义务。行政处罚体现了强烈的制裁性和惩戒性。3、 行政处罚的目的既是为了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和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对违法者予以惩戒和教育,使其以后不再犯。4、行政处罚的是对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二十、简述行政裁决的特征。1、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议是民事性质的,且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这是行政裁决 的前提。2、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3、行政裁决程序

41、通常依当事人的申请开始,以协商或调解为前置。4、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决权的活动,具有法律效力。5、行政裁决具有不可变更力。 二十一、简述申请行政复议的条件?1、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复议范围和受理复议机关管辖;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十二、简述行政诉讼被告资格。1、必须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主体;2、必须实施了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3、必须具有行政诉讼权利能力,并以自己的名义应诉。 二十三、简述行政许可的特征。行政许可的特征有: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

42、行为;2、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一般禁止;3、行政许可是收益性行政行为,即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和资格的行政行为;4、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抑制公益上的危险或影响秩序的因素,确保财政收入;5、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并应以正规的文书、格式、日期、 印章等形式予以批准、认可和证明,必要时还应附加相应的辅助性文件。二十四、简述行政诉讼被告的特征。1、被告恒定为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不 能成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即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2、被告必须是经原起诉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如果没有被诉则不成为被 告。3、被告与原告处于对抗地位。一方

43、面,没有原告就没有被告,但同时,被告与原告又 因相互抗辩、对立面存在。二十五、简述行政给付的一般程序。1、定期性发放的行政给付,通常应当由给付对象本人或所在组织、单位提出申请,主管行政机关依法对其进行审查、评定等级,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技术专家或专门部门的鉴定,以确定标准,然后再定期(按月或按年)发给。2、一次性发放的行政给付,通常由给付对象提出申请,主管行政机关予以审查核实, 然后按照法律、法规或规章所确定的标准一次性发给。3、临时性发放的行政给付,有的由给付对象提出申请,有的则由基层组织确定给付对 象,或者经有关基层组织发给给付对象。不同形式的行政给付程序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程序规则,主要

44、有:申请程序、审查程序、批准 程序与实施程序。在这些程序中,一般都要书面形式。如果行政给付的标的为一定的财物, 具体的给付还应有一定的物品发放登记程序。二十六、简述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1、行政相对人不履行的义务,是适用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2、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3、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实现义务的履行。4、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法定性。5、在行政强制执行中不得进行执行和解。 二十七、简述行政诉讼证据的特征。1、证明对象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2、行政诉讼的被告在证明活动中负有特别的法律义务。 二十八、简述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关系主

45、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行政管理关系;第二 类是行政法制监督关系;第三类是行政救济关系;第四类是内部行政关系。二十九、简述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范围。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 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 的;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决 定不服的;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 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5、认为行政机关侵犯

46、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6、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 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的,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9、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 有依法履行的;10、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最低生活保障费,没有依法发放的;11、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三十、简述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征。1、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在行政诉讼中,只有以自己名义

47、参加诉讼活动的,才属于行政诉讼当事人,否则只能算其他诉讼参加人(如诉讼代理人)。2、与行政案件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案件的处理结果得与其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否则也只能算其他诉讼参与人(如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3、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法院的裁判是针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作出的,是国家意志的 体现,当事人必须服从。受法院裁判拘束意味着诉讼的法律后果由当事人自己承担。论述题一、试论述行政基本原则的性质和功能?1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一种“基础性规范”,是产生其他具体规则和原则的规范。行政法的具体规则和原则以行政法基本原则为指导,反映和体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不能违反行政法基本原则或与之相抵触。2行政

48、法基本原则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体现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念的规范。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精神贯穿于行政法的具体规范中,该精神浸透着相应的基本价值观念。3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一种普遍性规范,它对行政关系进行整体的宏观调整、规制。行政 法执法者在使用行政具体规范调整特定行政关系时,必须受行政法基本原则指导,必须将基本原则的精神与具体规范所确立的具体行为结合起来,行政法通过这种法意与法则的适用结合使法的整体功能和目标得以实现。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指导、调整整个行政执法行为,而且指导和调整行政法的整个立法 行为。国家权力机关制定行政法律, 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都需受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指导,行政法律、行政法规和

49、规章都要体现和贯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对立法的指导和调整是其在执法中得以实现的保证;5行政法基本原则不仅对行政法的立法、执法起宏观指导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场合也直 接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这也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行政法基本原则一般不直接调整和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但是,在某些缺少行政法具体规则的调整的情况下,或者法律给行政主体或行政争议处理机关留下较广泛的自由裁量余地 时,行政行为的实施或行政争议的处理就要直接受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拘束,即直接根据行政法基本原则作出相应行为和裁决相应争议。二、试论述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行政处罚是典型的侵益性行政行为,潜在着侵害人们合法权益的危险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行政处罚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因素,法律必须为行政处罚确立一系列制约机制和 原则。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1、处罚法定的原则。行政处罚是典型的侵益行为,其实施必然导致对特定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或权益的限制或剥夺。因此,行政处罚行为自始至终都应该严格贯彻处罚法定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下述内容:A :处罚设定权法定;B :处罚主体及其职权法定;C :被处罚行为法定;D:处罚的种类、内容和程序法定;2、处罚公开、公正的原则。处罚公正的原则,亦称合理处罚的原则,是处罚法定原则 的必要补充。这一原则要求,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