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研究回顾和介绍_第1页
中微子研究回顾和介绍_第2页
中微子研究回顾和介绍_第3页
中微子研究回顾和介绍_第4页
中微子研究回顾和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微子研究回顾和介绍杨璞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微子理论与试验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中微子振荡与中微子混合矩阵方面的知识,简单介绍了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主要目标。 关键词:中微子振荡,中微子混合矩阵1、中微子的发现20世纪20年代,物理学家发现在衰变过程中,电子的能谱是连续的, 而不像衰变、衰变那样,能谱是分立的。1930 年泡利( Pauli) 在解释这一现象时提出存在一种电中性的粒子, 自旋为12在衰变过程中与电子一同发射出来携带了一部分能量,因而使电子能谱连续。这就是最早关于中微子存在的假说。但是因为中微子是电中性的,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非常弱, 与物质相互作用截面为110-34cm2 ,

2、非常非常小, 相当于吸收长度非常非常大,大到29光年。因此中微子极难探测到, 对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1952年罗德拜克等人根据王淦昌的建议用K壳层电子俘获实验测量了核的反冲能量,根据能量、动量守恒定律, 给出了中微子存在的实验证据。1956 年, F. Reines 和C. Cowan 在核反应堆中通过核应.e+ pe+ + n首次观察到了中微子。中微子与电子中微子e是否相同的检验实验是在1962 年, 由Lederman ,Schwartz 和Steinberger 等人完成的。他们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用15GeV 的质子束打铍靶产生介子束,介子衰变为子和中微子, 中微子通过15 吨的

3、火花室后可产生带电的,而不是电子,从而证明不同于e,为此他们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物理奖。20世纪90年代,LEP和SLC通过Z0衰变宽度的测量,证明了中微子只有三代(N=3.00±0.06) 。2000 年,费米实验室的Donut实验探测到了中微子。2、从太阳中微子丢失到中微子振荡太阳的能源来自氢核聚变, 通过反应4H+2e-4He+2e 实现的,因而产生大量的电子中微子。中微子通量为6.51010cm-2s-1。这一过程能很好地用太阳模型描述。测量太阳中微子的先驱是R. Davis。在1970年,他用615吨c2cl4作探测器,通过e+37cle-+37Ar反应,寻找放射性的3

4、7Ar原子。他终于找到了, 从而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因此,他获得了2002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在测量太阳中微子数量时,发现探测到的中微子数量只有预期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太阳中微子丢失到哪里去了?一直成为一个谜, 令物理学家困惑。为了排除低能太阳中微子没有被探测到的可能,科学家对探测器不断进行改进, 设法降低探测器阈值。人们还检查了太阳模型, 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1990 年GALLEX和SAGE 实验,通过反应e+71Gae-+71Ga再一次证明了太阳中微子的丢失现象,发现丢失了约50 %。继而又被更低阈值(水切仑科夫探测器) 的神冈实验所证实。为了解释这一丢失现象,一种被广泛认

5、可的理论是:太阳中微子自发射到地球这段距离, 一部分电子中微子转换成另一种中微子,例如中微子。这种由一种轻子到另一种轻子的转换有点像K0到K0介子的转换一样,也称振荡。2001年SNO重水探测器,利用中微子-电子散射,可以区别e+2H2p+e-以及x+2Hp+n+x两种过程。实验证明有的太阳中微子(e)转换成了其32他中微子,给出中微子振荡的有力证据。中微子振荡现象还在其他类型中微子源的实验中观察到。1998年, 日本的超级神冈实验观察到了大气中微子振荡的证据。该实验在很深的矿井下进行,探测器使用5万吨水和一万多个光电倍增管组成的切仑科夫计数器, 发现在飞行过程中丢失,转变为其它味道的中微子。

6、2000年, K2K实验也证实了加速器产生的中微子在飞行中丢失, 发生振荡。该实验是用KEK加速器产生1GeV 的束,对准超级神冈,发现在飞行250千米后丢失了30 % ,转变为其它味道的中微子。神冈探测器和IMB合作组还在1987年观察到了1987A超新星爆发时产生的中微子,为天体物理,宇宙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由于神冈实验对中微子做出的贡献,该实验的创始人小柴昌俊分享了2000 年的诺贝尔物理奖。2002年, KamLAND实验也观察到了反应堆中微子(e)的振荡。该实验使用一千吨的液体闪烁体为探测器, 反应堆距探测器180千米, 发现近40%的e丢失,转变为其它味道的中微子。以上的大量实

7、验证明,中微子振荡已是千真万确的事实。3、标准模型中的中微子粒子物理在上一世纪60年代以来取得的重大进展是建立了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描述粒子相互作用基本理论是标准模型。到目前为止,它被几乎所有的精确的加速器实验结果所支持。标准模型概括了物质世界是由62种粒子构成,它们之间的原始相互作用有4种。构成物质世界的62种粒子分为3类:规范玻色子、费米子、Higgs粒子。费米子共24个,分属3代,每一代费米子包含1个中微子、1个带负电轻子、3个带2/ 3电荷的夸克和3 个带- 1/ 3 电荷的夸克。弱相互作用过程中显现出来3代夸克的混合,但没有发现3代轻子之间有代的混合。3代夸克之间有代的混合的原因是

8、所有的夸克都是有静止质量的,3 代轻子之间没有代的混合的原因是中微子没有静止质量。到2002年1月1日以前对3代中微子质量直接测量值分别为:m (e) <3eV,m () <0.19MeV, CL =90 %,m () <18.2MeV, CL =95 %确实和没有静止质量是一致的。费米子的自旋在运动方向的投影称为螺旋度,如果费米子有静止质量,左旋费米子和右旋费米子可以互相转化。按照标准模型,中微子确实严格是没有静止质量的,中微子永远是左旋的,它只参与弱相互作用,它不能转化成右旋的中微子。当然反中微子永远是右旋的。如果中微子有静止质量,则右旋中微子将既不能从强相互作用或电磁相

9、互作用中产生,也不能从弱相互作用中产生,它只能由左旋中微子通过不为零的静止质量转化而成。如果中微子有即便是很微小的静止质量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可以造成3代轻子之间也会有代的混合,它将表现为中微子振荡。4、中微子质量和中微子振荡1962年日本物理学家Z. Maki 等人提出了中微子振荡的概念。他们认为中微子在空间传播时会产生振荡或称混合。人们观察到的味道本征态是一个质量本征态的线性组合。每一味道成分有不同发生的频率。当距离增加时,中微子味道成分将随质量本征态相位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味道的迁移称为中微子振荡。前面已经说过,中微子有振荡的事实已被证实,因而可得出中微子质量不为零的结论,这与标准模型假定中微

10、子质量为零的假设相矛盾。这是对标准模型极大的挑战。中微子振荡也说明轻子数不守恒是存在的,这一点也是对标准模型的突破。如果中微子有质量,即使其质量很小,也就有可能带来代的混合。非常精确的加速器实验表明,自然界中存在三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中微子和中微子。为确定起见,讨论两代混合的情形,如果与e-相联系的中微子是e,与-相联系的中微子是,但e和都不是质量的本征态。令中微子的两个质量本征态是|1和|2。代的混合可表为:|e= cos|1+ sin|2|= - sin|1+ cos|2如果t = 0 时产生了e ,可以表为 |(0)= |e= cos|1 (0)+ sin|2 (0)经过t 时间后,态

11、演化为|(t)= cos|1 (t)+ sin|2 (t)= cose- iE(1) t|1 (0)+ sine- iE(2) t|2 (0)其中E(1)=E(2)=m1m2, E1E2,这时中微子态中就包含有的成分:|( t)= (cos2e-iE(1) t+sin2e-iE(2) t) |e+sincos(e-iE(1) t-e-iE(2) t) |这时存在的概率为:|( t)|= (1/2)sin21-cos( E(1) - E(2) ) t 22这概率随时间作振荡, 最小时为零, 最大时为sin22. 如果混合角是45°,最大时为1 ,即表现为纯态。现在实验给出的中微子的质量

12、很小,实际上远小于衰变所放出中微子的动量,即mi p ,这样:(E(1)-E(2)t=p+m122p-p-m222pt=m1-m22p22t考虑到中微子实际以光速运动, t 时间走过的距离L = t ,上式可以写作:|( t)|=sin2sin222m1-m24p22L即观察到 的概率随走过的距离作振荡. 振荡的周期长度为:4pm-m2122如果m12-m22=m2以eV2 为单位, p 以MeV为单位,则上式可表为数字式为:2.48p (MeV)m(eV)22单位为m. 从这式子可以看出,如果m2是eV2量级或更小的量,中微子振荡的周期可以是一个宏观的距离.如果中微子是通过原子核反应或衰变而

13、来的,则中微子的能量和动量是MeV 的量级,当它运动一段距离后再去和其他粒子碰撞时,其中e的成分还可以通过弱相互作用再产生电子, 的成分则应通过弱相互作用而产生子。但由于子的产生阈很高,这个过程不能发生,这样仍然只能观察到产生了电子。中微子振荡表现为产生的电子数比无振荡时要小。 5、三代中微子的混合标准模型认为中微子有三代,因此应该考虑三代中微子的混合。虽然标准模型认为中微子质量为零, 而在我们考虑中应允许中微子带有质量。我们观察到的三种中微子e,是中微子味道本征态,它是三种中微子质量本征态1 ,2 ,3(带有质量m1,m2 ,m3)的线性组合。一个的复数幺正矩阵U将味本征态和质量本征态联系起

14、来,通称U为中微子混合矩阵:e 1 0 0=U0cos23-sin231 2 3=cos13sin23 0icos23-esin13010e-isin13cos12 0 -sin12cos130sin12cos12010( )2 13 在形式上,U与称为夸克混合矩阵的CKM矩阵相似,该矩阵可以用三个混合角12 ,13,23和CP破坏相角 来表示。如果中微子是Majorana粒子,还需要加上CP破坏相角1 和2。222 我们从三种中微子的振荡测量中分别可得到m12 ,m23 ,m13 ,(三个中两个是独立的)。为了精确了解中微子振荡的定量关系和中微子的质量,我们需要通过大量实2验来精细测量混合角

15、 和质量差m2 。12 和 m12可通过太阳中微子振荡实22验;23 ,m23 可通过大气中微子振荡和加速器中微子振荡实验;13 ,m13可通过反应堆中微子振荡实验分别给出。6、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主要目标为了得到更精确的值和m 值,确认是否存在中微子的CP 破坏,是否存在第四种中微子,这都需要更多的, 更新的数据。一些大型实验已建成, 或即将建成, 如MINOS ,OPERA ,ICARUS 和JHFnu 等。其特点是加速器束流强,能量高,可产生较多的 ,探测器尺寸较大,质量大,探测中微子效率高,分辨率高。在三个混合角中大家十分关心13 的值, 因其是混合矩阵重要的参数之一, 其值很小,测量的难度也增加了。目前给出的精度很差。只有精确地确定13值才能给出完整的U 矩阵, 才可以了解与CKM 矩阵的区别。13的大小与中微子CP 破坏直接有关,对了解中微子是否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