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经典例题_第1页
解析几何经典例题_第2页
解析几何经典例题_第3页
解析几何经典例题_第4页
解析几何经典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解析几何经典例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是“圆锥曲线方程”这一章的基础,对这些定义我们有必要深刻地理解与把握。这里就探讨一下圆锥曲线定义的深层及其综合运用。一、椭圆定义的深层运用例1. 如图1,P为椭圆上一动点,为其两焦点,从的外角的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M,将F2P的延长线于N,求M的轨迹方程。图1解析:易知故在中,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二、双曲线定义的深层运用例2. 如图2,为双曲线的两焦点,P为其上一动点,从的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M,求M的轨迹方程。图2解析:不妨设P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延长F1M交PF2的延长线于N,则,即在故点M的轨迹方程为三、抛物线定义的深层运用例3.

2、如图3,AB为抛物线的一条弦,|AB|4,F为其焦点,求AB的中点M到直线y1的最短距离。图3解析:易知抛物线的准线l:,作AA”l,BB”l,MM”l,垂足分别为A”、B”、M”则即M到直线的最短距离为2故M到直线y1的最短距离为。评注:上述解法中,当且仅当A、B、F共线,即AB为抛物线的一条焦点弦时,距离才取到最小值。一般地,求抛物线的弦AB的中点到准线的最短距离,只有当(即通径长)时,才能用上述解法。四、圆与椭圆、圆与双曲线定义的综合运用例4. 已知圆,M为圆上任一点,MP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Q,则Q的轨迹为( )图4已知圆,M为圆上任一点,MP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Q,则Q的轨迹为( )

3、A. 圆 B. 椭圆C. 双曲线 D. 抛物线解析:如图4,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QM|QP|,而|QM|OM|OQ|2|OQ|即|OQ|QP|2|OP|故Q的轨迹是以O(0,0)、P为焦点长轴长为2的椭圆。应选B。同理,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双曲线的定义,可知点Q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应选C。五、椭圆与双曲线定义的综合运用例5. 如图5,已知三点A(7,0),B(7,0),C(2,12)。若椭圆过A、B两点,且C为其一焦点,求另一焦点P的轨迹方程;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过A、B两点,且C为其一焦点,求另一焦点Q的轨迹方程。图5解析:由椭圆定义知,|AP|AC|BP|BC|,即故P的轨迹为A(7

4、,0)、B(7,0)为焦点实轴长为2的双曲线的一支,其方程为;经讨论知,无论A在双曲线的哪一支上总有|QA|QB|AC|BC|28|AB|14故点Q的轨迹为以A(7,0)、B(7,0)为焦点长轴长为28的椭圆,其方程为。练习1. 已知椭圆E的离心率为e,左、右焦点为F1、F2,抛物线C以为焦点,为其顶点,若P为两曲线的公共点,且,则e_。答案:2. 已知O:,一动抛物线过A(1,0)、B(1,0)两点,且以圆的切线为准线,求动抛物线的焦点F的轨迹方程。答案:圆锥曲线中的方法与运算1. (与名师对话第51练) 已知抛物线,点, 问是否存在过点的直线,使抛物线上存在不同的两点关于直线对称,如果存在

5、, 求出直线的斜率的取值围; 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 这是一个求变量(斜率)的取值围问题, 我们必须给出与变量(斜率)相关的变量(根据题设寻找)的关系式(组), 显然,这个关系式(组)应由按题设揭示出的几何条件转换得到. 我们由题设揭示出的几何条件是: 抛物线上关于直线对称的不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必须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并且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在直线上. 相应得到一个不等式和一个等式组成的变量关系式(组). 解这个关于式组即可得变量的取值围. 解: 设直线的方程为,若,则结论显然成立,即可取.若,则直线PQ的方程为, 由方程组 可得,. 直线PQ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即 .

6、设线段PQ的中点为G(), 则, , 点G()在直线上, =, 由 可得, , , () , 或.综上所述, 直线的斜率的取值围为.2. (与名师对话第51练)已知直线过点(1,0),且与抛物线交于两点,为原点,点 在轴的右侧且满足:.(1)求点的轨迹C的方程;(2) 若曲线的切线的斜率为,满足:,点到轴的距离为,求的取值围.分析:由可知,点的轨迹C就是弦AB的中点的轨迹.解(1) 显然直线的斜率存在,设为,则直线的方程为: ,由方程组消去整理得,设, , , 消去得点的轨迹C的轨迹方程为: . , 或, 点在轴的右侧, ,故点的轨迹C为抛物线上的一段弧.分析: 点到轴的距离为就是点的横坐标的

7、绝对值.因为曲线的切线的斜率为,所以=,由知,由此可知,我们必须建立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关于的关系.解(2): 设, 则由可知,=, , , , , , 方法(一) , (), , .方法(二) , (), , , 且 .3. (与名师对话第51练) 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 ,过点且倾斜角为(0<<)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且.(1)求的值;(2)若点分所成的比为,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分析: 要求的值,必须给出关于的方程.解(1): 设过点且倾斜角为(0<<)的直线的方程为.由方程组消去整理得, 则, , , . 分析: 由可知过点且倾斜角为(0<<)的直线为.先建

8、立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再转换为关于的函数关系式. 解(2): 关于的函数关系式, , , 由(1)可知,由方程组可消去得,. 0<< , ,故=.4. (与名师对话第51练) 已知方向向量为的直线过点(0,-2)和椭圆C: 的焦点, 且椭圆C的中心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1)求椭圆C的方程;(2)是否存在过点E(-2,0)的直线交椭圆C于,满足: 为原点? 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与名师对话第52练20) 椭圆C的方程为,F是它的左焦点,M是椭圆C上的一个动点,O为坐标原点.(1) 求的重心的轨迹方程;(2) 若的重心对原点和点P(-2,0)的

9、角最大, 求点的坐标.解(1): 设点 (y0) , M(x1,y1)由题设可知,F() 则, , 的重心的轨迹方程为 ().(2) 由(1)可知, 原点和点P(-2,0)是椭圆的两个焦点.下面证明当点M与椭圆的短轴的端点重合时角最大.方法(一) 用椭圆的定义设椭圆C上的一个动点到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为、,则由椭圆的定义可知+=2.在中, = (当且仅当时,等于号成立) =0 当,即点M与短轴的端点重合时角最大, 最大角为,这时点M的坐标为(-1,1)、(-1,-1).方法(二) 用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将椭圆平移到中心在原点的位置,这时椭圆的方程为,原角就是在点P处的两条焦半径的夹角.设点P的坐标

10、为(),则=当时, 当时, , 故, 的最大值为,这时相应点P的坐标为(0,1),在椭圆的原位置相应点P的坐标为(-1,1).7. (与名师对话第52练21) 已知动点与双曲线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且的最小值为.(1)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2) 若已知点(0,3),点在动点的轨迹上,且,数的取值围; (3) 若已知点(1,1), 点在动点的轨迹上,且,求直线的方程. 分析: 由题设可知, 动点的轨迹是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其焦点的椭圆,因此动点的轨迹方程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得.解(1): 由题设可知, 动点的轨迹是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其焦点的椭圆,设其方程为 ().可以证明(仿例6)当动点

11、在椭圆的短轴的端点时的值最小,这时, , . , 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分析: 由可知, 点共线, 直线MN的变化可以用其斜率表示(直线的方程为这时要k作讨论),也可以用表44z示(直线的方程为,这时不需要对作讨论).下面用直线方程求解.解法(一): 由可知, 点共线.若直线MN的斜率不存在,则.若直线MN的斜率存在,设直线MN的方程为则由方程组可得,设,则.又由可得, , , . , . , ,综上所述, .分析:用点的坐标表示直线MN的变化.解法(二): 由可知, 点共线.设,则,. , , , , . , , 或, 解得.8. 抛物线C的方程为,过抛物线C上一点 ()作斜率为的两条直线分别

12、交抛物线C于两点(三点各不相同),且满足.(1) 求抛物线C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2) 设直线上一点满足:,证明线段的中点在轴上;(3)当时,若点的坐标为(1,-1),求为钝角时点A的纵坐标的取值围.分析: 将看作常量.解(1): 抛物线C的方程为, 故抛物线C的焦点坐标为(),准线方程为.分析: 从形式上看, 线段的中点坐标与相关,而实际上肯定横坐标可以消元为0.解(2): 由题设可知,直线的方程为:,由方程组可得,即, , 同理 , , , = , -, 线段的中点横坐标为0, 即线段的中点在轴上.分析: 解(3): 由题设和题(2)可知, 抛物线C的方程为, ,又,故, , , 为钝角

13、, 三点各不相同, 即有, , , , .9.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一条经过点且方向向量为的直线交椭圆C于A,B两点,交X轴于点,又.(1) 求直线的方程;(2) 求椭圆C的长轴长的取值围.解(1): 直线的方程为.分析: “直线与椭圆C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可以转化为一个关于的不等式,向量等式 可以转化为一个关于的等式.解(2): 由方程组可得.设设, 则.由可知, , , , , , . , , , , ,即椭圆C的长轴长的取值围为.10.自点向抛物线C:作切线AB,切点为,且点在第一象限,再过线段AB的中点作直线与抛物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E,F,直线AE,AF分别交抛物线C于P

14、,Q两点.(1) 求切线AB的方程及切点B的坐标; (2) 证明. 解(1): 设切点B的坐标为,过点B的切线的方程为, 切线过点, , , 点B在抛物线上, , 切线AB的方程为, 切点B的坐标为(1,1). 分析: 即证明.(2) 证明: 由(1)可知, 线段AB的中点的坐标为,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方程组 可得, 故. A,E,P三点共线, =, , 同理, =由可知, . 11. 设双曲线的右顶点为A, P为双曲线上异于点A的一个动点, 从A引双曲线的渐近线的两条平行线与直线OP分别交于Q和R两点.(1) 证明:无论P点在什么位置,总有(O为坐标原点);(2) 若以OP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双曲线的实,虚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求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围.(1) 证明: 设直线OP的方程为, 直线AR的方程为, AQ的方程为.由方程组 得 , =,同理=, =.设,由方程组得, =. 直线OP过原点, , .(2) 解: 由题设知, =, 又, , (恒成立)解得, .圆锥曲线的一个统一性质由一道高考题引发出的思考题(2001年全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