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提纲之地理_第1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提纲之地理_第2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提纲之地理_第3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提纲之地理_第4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提纲之地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第一轮复习提纲之 地球与经纬网地图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区域地理 高三第一轮复习提纲之 地球与经纬网 一、地球的形状、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的长度 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半径:6378km 极半径:6357km 赤道周长:40000km 二、地球仪、地轴、两极、赤道 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地轴:地球的旋转轴 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它与两极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三、纬线、纬度;经线、经度 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以上,与赤道相平行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在地球以上,

2、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线圈形状 全园;除南北两极点外;赤道平分地球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平分地球 长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度相应的纬线等长 等长 相互关系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所有经线都相较于南北极点 间隔 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指示方向 东西(无限) 南北(有限) 纬度 经度 起点线 赤道(平分地球) 本初子午线 定义 线面角,即该点与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两面角,即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 划分 自赤道向南北纬各90度 自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180度 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 20W和

3、160E 东西半球 判断方法 自北向南递减,北半球 自西向东增大,为东经 四、经纬网的定位方法 (一)定位方法 (1)方格状经纬网图:横纬竖经 (2)极地经纬网图:以极点为圆心,纬线为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条条放射线南顺北逆 (二)经纬网的定向方法 利用经线、纬线求地球上两点距离的方法:同经度、同纬度、不同经纬度 (三)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五、时间问题 1、地方时:东加西减1度=4分钟1分=4秒钟 2、区时:(1)求时区数? (2)时区差:同时区为减,异时区为加 (3)方法:东加西减 3、日界线:东减西加 4、日期界线日界线:180度 子夜线:0时、24时 (计算今日与昨

4、日在地球所占的比例) 5、行程问题 6、计算昼夜长短 7、求算日出日落时间 高三第一轮复习提纲之 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 (1)概念和大小 (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特点: 图幅? ? 比例尺? ? 范围? ? 内容 ? ? ? ?相同? ? ?大? ? ? 小? ?详细 ? ? ? ? ?大? ? ? 大? ? ?相同? ? 详细 (4)缩放 2方向 (1) 八字定向法 (2)指向标 (3)经纬网 3图利和注记 二、等高线地形图 1计算 相对高度 (n-1dH(n+1d 坡度 tan=h/l 井的深度 h=a-b 2等高线的特点 (1)同线等高 (2)全图等高距

5、一致 (3)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山顶、盆地、见高则高、见低则低) (4)除陡崖外,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叠 (5)密陡稀缓 (6)示坡线与等高线垂直相交,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3常见的地貌类型 山顶、盆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三、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 (1)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水平基线 (2)确定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3)在剖面线上标出各点,一一对应到水平基线上,标出各点高程 (4)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水系、水文特征:河流流向、相互补给(地下水与和流水的补给) 2气候特征:水热状况、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 3选点(气象站、疗养院)、线(公路、铁路,

6、输油、输气、输水)、面(包括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各种开发区、农业区位规划等 世界区域地理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 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陆分布大势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任何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澳大利亚大陆最小 高三2轮复习之专题二 地理图表的阅读 一、地图的三要素 1、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根据分母进行比较:不同的比例尺,都可以转换成数字比例尺合再进行比较。而数字比例尺可以看成是分子为1的分数,比较其大小实际上就是看其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根据地图表示的范围进行比较:对于图幅相同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比

7、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如图幅相同的中国地图和浙江地图相比较,浙江地图比例尺较大。 根据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略进行比较:对于图幅相同的地图,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比例尺越小。因此,在比例尺的选用上,大范围地区多选用小比例尺地图,小范围地区多选用大比例尺地图。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的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如将比例尺1/500000放大1倍,其真正含义是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1/250000,与原来的比例尺相比,比例尺变大了。而此时的图幅面积也相应增大了: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的平方,即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

8、倍。 比例尺的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如将比 例尺1/500000缩小1/6倍,即比例尺缩小到5/6,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5/61/500000=1/600000。比例尺缩小了,图幅面积也相应缩小:比例尺缩小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的平方,即缩小后的图幅面积是原来的25/36。 2、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定向法: 在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的平面图上,采用一般定向法确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必须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 (3)经纬风定向法: 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向

9、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是绝对方向: 两地都为南(北)纬,度数大的位于南(北)方; 一地位于南纬,另一地位于北纬,南纬在南,北纬在北; 南(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北)点,其四周都是北(南)主。 东西方向是相对方向,因此判断时要注意两地之间的弧长: 两地都为东(西)经,度数大的位于东(西)方; 一地位于东经度,一地位于西经度,要取两地之间的劣弧确定东西方向。 (4)野外定向方法。 当我们在里外旅游或活动时,需要比较准确地确定方向。根据所处的位置和时间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定向方法: 利用特定仪器确定方向: 如利用GPS定位仪和指南针等定向仪器确定方向。GPS定位仪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先进而准确的定位工

10、具,其屏幕上显示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指南针是过去使用非常广泛的定向工具。判定方向时,手持指南针,保持基本水平状态,磁针稳定后,红色磁针一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实地的北方。指南针在磁北极和磁南极不能准确指向。 利用北极星确定方向:晴朗的夜空,如果地处北半球,可以利用北极星确定北方。 利用杆影确定方向:晴天时可以利用杆影确定方向。 利用手表和太阳定位:晴天时可以借助手表,结合太阳进行定向。 3、图例和注记 熟记一些最基本的图例,如“”一般表示首都北京、“”一般表示主要城市,“”一般表示煤矿、“”一般表示铁矿等。 二、判读地图的基本要领 1、先读地图名称: 地图名称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

11、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 2、看清图例: 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要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辨识它们的分布特点。 3、重视主要的地理分界线: 地理分界线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如洲与洲之间的洲界线、国与国之间的国界线、省与省之间的省界线、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 区的分界线、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分界线等。 4、抓住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 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如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征、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轮廓特征、世界主要海峡和岛屿及半岛的轮廓特征、我国长江和黄河的形状等。 5、跟踪空间轨迹: 寻找一

12、个比较熟悉的或有一定地理意义的地理事物,然后再沿某一方向去判读。 6、分析判断: 地图上承载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提取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后,可以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局部到整体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和规律,综合分析其形成原因。 7、注意辅图: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许多地图展示地理信息时配有辅图,判读时要注意图与辅图的关系及其相对位置。 等值线图 一、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 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同图等距:相信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变化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 3、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但可重合

13、(如陡崖)。 4、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 5、等值线密集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较大;等值线稀疏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 6、等值线平直表示该区域与相邻区域与相邻区域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等值线弯曲反映出影响该地理事物的因素较多。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梯度越大。 二、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1、读等值线图的名称: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明确是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深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线、等太阳高度线不是等太阳辐射线等。 2、看等值线的间距和疏密情况: 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鹤壁市则坡度愈

14、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越大。 3、看等值线的延伸方向: 如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的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4、看等值线的弯曲状况: 确定弯曲部分是向高值还是向低值。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进行判断: 垂线法: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比为高值区。 切线法: 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 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 5、看等

15、值线的闭合和递变情况: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还有闭合的等值线,判断时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 6、看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 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悬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着台风。 三、主要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1、等高线图的判读 (1)判断地形类型: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 同时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盆地(中间数值

16、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 (2)推算各地的海拔、两地的相对高度与温差、陡崖的海拔和相对高度: 根据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以推算其他地点的海拔,数值为0表示海平面。根据两个地占的海拔可以推算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 两地的温差可通过公式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100米0.6。陡崖的崖顶或崖底的海拔高度介于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陡崖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X-1)dH(X+1)d(X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3)坡度陡缓、坡形和地形倾斜方向判断: 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越大,即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

17、“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等高线中的示坡线指示坡度的降低方向:画在等高线外侧表示中间地势高,坡度向外侧降低;画在等高线内侧表示中间地势低,坡度向内侧降低。 (4)等高线的综合实际应用知识: 判断气温高低和降水量多少: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垂直递减率为0.6/100m。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判断河流流向,选定水库库址和坝址: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水库坝址宜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

18、直落差大);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铁路和公路选线: 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 的长度、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引水线路的选择应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应尺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城市和工厂厂址的选择: 城市或聚落往往选择沿山谷或河谷地带布局。工厂厂址选择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或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

19、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港口的建设应考虑选择在避风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闲的地方。 进行农业区域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判断通视情况:地势高且周边视物无障碍处说明通视状况良好。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如果视线被阻挡,表明通视状况较差。 、等压线图的判读 在同一水平

20、面上气压相等的各占的边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是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判断气压系统各部位的名称:高(低)气压中心、低压槽和高压脊、鞍部等。 ()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风从高压吹向低压,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的疏密反映风力的大小: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处,风力小,不同图幅中,水平气压梯度=两点气压差/(两点图上距离比例尺)。 (3)判断南北半球和季节: 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表示位

21、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大陆出现高压中心或海洋出现低压中心为该地冬季,反之为该地夏季。 (4)判断天气系统系统天气现象: 低压中心表示气旋,以阴雨天气为主;高压中心表示反气旋,多为晴朗天气。低压槽部是冷暖锋发育的位置,低压中心附近易形成锋面系统。 (5)判断等压面和气压中心位置: 高压中心处的等压面向高处凸出。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于右后方;南半球背风立,高压位于左后方。 3、等温线图的判读 (1)判断气温差异: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 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 (2)判断地势高低和地形: 位于同一纬度的两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表明气温高地势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表明气温低,地势高。等温线向高

22、温凸出的方向为山脉的走向。在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图中,若线内气温数值低于四周,表明地形为山地;反之为盆地。 (3)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从南向北递减,表明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因为世界上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4)判断海陆分布和季节: 如果知道季节,可以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海陆分布。反过来,如果知道海陆分布状况就可判断季节: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为当地的夏季;反之为冬季。 (5)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海水等温线的凸出方向表示洋流的流向。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表示暖流;反之表示寒流。有时候如果条件比较充分的话,还可以判断出具体的洋流名称。 (

23、6)判断锋面: 在等温线图上,如果某一区域气温差值较其他区域大很多,该处可能会有锋面存在。因为锋面两侧气温相差较大。 4、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比较大;反之比较小。 (2)判断海陆分布: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数值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内陆。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反之为背风坡。 (4)闭合的等降水量线: 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表明该区域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5、等太阳高度线

24、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等值线图。这种示意图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址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太阳址射点的经度和纬度的判读、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大小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的变化及与图示时间和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等。 判读方法和技巧: 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

25、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示意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6、等潜水位线图的判读 等潜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高低绘制而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绘制方法与绘制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1)判断某点潜水的埋藏深度: 潜水的埋藏深度就是潜水面与地表的垂直距离,它等于该点地表的海拔

26、高度减去该点潜水而的海拔高度。 (2)判断潜水流向: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向都是垂直于等值线,由高处向低处流动。地下水从潜水位高处向低处渗流。若在等值线的转折点,流向与其切线垂直,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3)判断潜水与河水补给关系: 当河水水位高于潜水水位,则河水补给潜水;当河水水位低于潜水水位,则潜水补给河水。也可先判断出河流两岸潜水的流向,若潜水流向指向河流,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流向背向河流,则河水补给潜水。 地理结构统计图 一、柱状图 柱状图是采用不同高度或长度的柱表示地理数据大小的图形。它能够直观地表现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差别。 分析柱状图的一般思路是: (1)要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出

27、现左、右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 (2)思考各内容之间的联系; (3)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纵坐标内容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 (4)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例如,阅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和人口百万以上城市数”柱状图,先要明确横坐标表示180-0年、1900年、1950年、1990年四个年份;左纵坐标表示城市人口所占比例,右纵坐标表示人口百万以上城市数。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口供占总人口的3%,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 个;到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达13.6%,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增加到11个;1950年,这两个指标仍在增长;到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已达44%,人口啡万以上的城

28、市增长到281个。从图中可以看出,前1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增长了约10%,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增加了10个;而1900-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了约30%,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增加了270个。这充分表现了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特点。 二、曲线图、折线图(线状图) 曲线图、折线图是采用曲线或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图。这种图对分析各种地理 事物的动态变化及依存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思路: (1)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 (2)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 (3)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内容与横坐标内容之间呈负相关

29、关系,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关系;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 (4)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进行分析、评价。 常见的曲线图表是动态曲线图表,用来显示和比较地理事物随时间发展变化的情况。如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等。这种图一般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地理事物动态水平。 在上面的“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体,各种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然后分析每种能源在各年的消费构成善。不能简单地以读出的纵坐标值70%作为1989年石油的消费比重,而应该根据1989年石油消费比重所占的纵坐

30、标段范围值,计算出约占40%。根据不同时间各种能源所占纵坐标段范围大小,可以读出各能源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最后得出结论;在图示时间段内段内,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圆形图(包括扇形图、饼状图等) 圆形图,是以几何图形圆形的面积大小表示地理数据资料的统计图表。这种图表在反映总体内部结构时,比柱状图更为清晰。 复习圆形图的一般思路: (1)看图例或者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是哪些地理事物; (2)对这些内容进行“再现”,在脑子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 (3)看图中比例的排序关系; (4)思考每一图例或主要图例所对应的地理事物; (5)揭示反映的问题,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

31、建议与对策。 读扇形比例图“某农村生活用能构成”,根据图中说明,直接可以读出当时我国农村生活能源的构成以秸秆为主,其次是薪柴,再次是煤炭,电、没只占很小的比例,其中秸秆、薪柴这两类生物能相加共占71.5%,这就说明该农村是以生物能为主要生活能源的。 四、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由于图形与金字塔相似而得名。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左右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下列三幅图依次为: 增长型:下宽上窄。表示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将呈增

32、长趋势。 稳定型:底部与中部的 宽窄几乎相近,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将呈稳定趋势。 收缩型:上宽下窄的形状,表明年轻人口点总人口比重小,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将呈减少趋势。 以下是对单一线状图、柱状图和扇形图等进行分析的一般思路。但在高考中,经常把几种统计图糅合在一起来考查学生的纵使运用能力,增加了试卷的难度,对学生的纵使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复习过程中,要学会分析一些纵使统计图,如气温与降水,太阳辐射、大气辐射与地面辐射,水温温与盐度、蒸发量、降水量,人口、资源与环境等组合图。 分析的一般思路如下: ?单一分析:即首先对不同的统计图进行分层处理,对每一条曲线和柱状图进行单独分析;? ? ?

33、 在单一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组信息进行交互联系; 综合思考,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点,完成解题要求。 地理坐标统计图 一、二维坐标统计图及其判读 二维坐标统计图又叫平面直角坐标图,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二维坐标可分为Y轴向上、Y轴向下和多项Y轴三类。一般用曲线、折线、直线、点等来表示横、纵坐标上两个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读图时既要有定性的认识,又要做定量分析。 二维坐标统计图判读的基本方法是: (1)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要素和内容,分析横坐标与纵坐标所示要素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

34、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配规律,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 (2)根据“柱”或“线”的长短,读准对应的坐标数值,分析其变化趋势。 (3)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像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并对地理事物峰、谷值及谷峰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出地理规律。 (4)当出现左、右两个纵坐标甚至多个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 (5)对比分析两幅二维坐标统计图时,特别要看清纵传票2表示的单位数值,不能简单地以“柱”或“线”的长短来比较大小。 二、三维坐标统计图及其判读 三维坐标统计图中觉的是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

35、角形,内作若干条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 1、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关键: 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 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可多可少。 三项要素的值在数轴上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以全部向右由大到小,也可以全部向左由大到小。 2、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1)平行法: 注意每条坐标轴的原点(都为0)与其他坐标轴100%的坐标点相交,要读取某点在某条坐标轴上的数据,先

36、过该点作平行于和该坐标轴原点相交的那条坐标轴的平行线,该平行线与该坐标轴相交的那个点所反映出的数据即为该点在该坐标轴上的数据。如果图中三条坐标轴旁有箭头,三个箭头分别表示每条坐标轴上数据递增的方向,过该点分别沿三个箭头的方向作三条坐标轴的平行线,与三条坐标轴相交的点所反映出的数据分别为该点三个变量的百分比数值。 (2)转“三”为“二”法: 所谓转“三”为“二”法就是把“三轴坐标图”转化为常见的“二轴坐标图”。如下面的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可将该图转化为三个“二轧死坐标图”来进行判读。下面以图中点数据的判读方法为来说明:由于轴的起点“0”与C轴相交,A、C两轴就可以组成一个两轴坐标系,即过点作C轴

37、的平行线,与A轴的交点就为A变量的数值。同样的道理,由于C轴的起点“0”与B轴相交,C、B两轴就可以组成一个两轴坐标系,过点作B轴的平行线,与C轴的交点就为C变量的数值;由于B轴的起点“0”与A轴相交,B、A两轴就可以组成一个两轴坐标系,过点作A轴的平行线,与B轴的交点就为B变量的数值。根据这种方法,读得点的三个数值分别为:50%,30%,20%。用同样的方法,读得点的数值分别为30%,50%,20%;点的数值分别为20%,30%,50%。 三、变式坐标统计图及其判读 在二维和三维坐标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变换可形成不同的变式坐标统计图。如风玫瑰图和斜坐标统计图、雷达图等。 1、风玫瑰图及其判

38、读: 风玫瑰图是以“玫瑰花”的形式表示各方向上气流状况重复率的统计图形,所用的资料可以是一个月内的或一年内的,但通常采用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统计资料,其类型一般有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风向玫瑰图又称风频图,是将风向分为8个或16个方位,在各方向线上按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截取相应的长度,将相邻方向线上的截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的闭合折线图形。判读玫瑰图时应明确坐标中心点频率为0,离中心处越远频率越高。 判读步骤: 图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圆表示频率,频率高低与同心圆的大小成比关系; 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段表示方向; 根据风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 向线的交点,就可读出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通过比较就可确定最大风频风向

39、和最小风频风向。 2、斜坐标统计图及其判读: 斜坐标统计图是多项Y轴的二维坐标图的变形。它把其中的一个纵坐标方向改为向下,且用斜角表示出来,读图的方法和二维坐标统计图相同。但要注意向上和向下的坐标值变化的情况,读数值时,要注意是取坐标轴的平行线,而不是垂线。 地理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表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

40、、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常见的地理示意图有: 1、地理原理示意图: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2、地理发展过程示意图: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需要指出的是地理过程示意图中也有些以数据统计图的形式出现。 3、地理关联示意图: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

41、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燕尾服趋势等要素联网成图。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常见的有天体系统图、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工业或农业布局因素关系图、人口的各种构成图、环境各要素关系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等。 4、地理模式示意图:指利用某种模式反映某种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空间分布规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演变规律)和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空间联系规律)等。运用这些模式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42、地准确理解和掌握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分布规律。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 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等。 对于地理示意图的复习,要能够用地图语言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读图来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1、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识别纵、横坐标的单位和数值,判断其大小变化和重要数据点位置。 2、总结:在读图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总结变化规律。 3、答题:紧扣题意,答出要点。 光照图 一、光照图的基本类型 按照投影的不同,光照图可分为侧视图、极视图

43、和矩形图三大类。以这三种光照图为基础,可衍生出许多变式图。正确认识光照图的类型,判读光照图非常重要。 1、侧视图 侧视图是最常见的一种光照图,侧视图中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居中,地轴或垂直或倾斜,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直射点的纬度,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按照观察点的角度和位置不同,侧视图可分为正侧视图、斜侧视图、局部侧视图和复合侧视图四种。 (1)正侧视图: 正侧视图是观察点位于赤道上空观察到的地球昼夜分布现象。下面的三幅正侧视图是经典的二分二至日的正侧视光照图,其他各种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都是这三幅图转换来的。教材中采用了这三幅图,因为这种图昼夜半球平分便于学生理解晨昏线的基本特征

44、:晨昏线为直线,多只能展示晨线或者昏线。甲图中为昏线,晨昏线和经线重合;乙图中为晨线,晨昏线与经线相交2326,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现象;丙图中为晨线,晨昏线与经线相交2326,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随着观察点位置不同,正侧视图中昼夜半球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有时可以同时看到晨线和昏线。 上面春、秋分日三幅图都是甲图随观察占位置移动而形成的,图为观察点向东移动了120或向西移动了240;图为观察点向东移动了90;图为观察点向西移动了90。夏至日两幅图都是乙图随观察点位置移动形成的,图为观察点向西移动90;图为观察点向东移动90;冬至日两幅图都是丙

45、图随观察点位置移动形成的,图为观察点向西移动90;图为观察点向东移动90。 (2)斜侧视图: 斜侧视图是指观察点位于赤道与极点之间观察到的昼夜分布状况。比较多见的斜视图为观察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斜侧视图可以看作是介于正侧视图与极视图之间的过渡形成。 上面四幅图中,、图表示冬至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图表示夏至日南、北极附近的斜侧视图。、图观察点 位于南半球,为南极附近的斜侧视图;、图观察点位于北半球,为北极附近的斜侧视图。 (3)局部侧视图: 局部侧视图是取侧视图的一部分单独形成光照图。对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常见的是: (4)复合侧视图: 复合侧祹图是对正侧视图进行分解、平移、

46、翻转后组成的复合光照图。这种图一般有一个旋转中心点。 上面两幅复合侧视图中,图为南北半球以某一经线与赤道交点为旋转点,将南半球翻转后组成的复合图。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晨线被分割在南北两个半球上。图为沿某一经线圈切开后,南极点为旋转点,将东侧半球翻转后组成的复合图。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昏线被分割在两个半球上。 2、极视图 极视图是极地俯视光照图的简称,是从南、北极点上空俯视地球观察到的半球昼夜分布状况。图中各圆圈表示纬线,外圆为赤道,圆心为南(北)极点,以极点为中心辐散的直线为经线。晨昏线同时出现在光照图中,但只能显示1/2。根据观察点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南(北)极极视图、局部极视图、复合极视图三种。 (1)南(北)极极视图: 从南(北)极上空俯视南(北)半球的昼夜分布图。 图中图表示以北极为中心的春、秋分日,晨昏线通过北极点。图表示以南极为中心的春、秋分日,晨昏线通过南极点。图表示以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冬至日,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图表示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冬至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图表示以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图表示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