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内涵与三条铁律_第1页
有效教学内涵与三条铁律_第2页
有效教学内涵与三条铁律_第3页
有效教学内涵与三条铁律_第4页
有效教学内涵与三条铁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教学有效性的断想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活动,都要追问它的有效性、能让学生得到什么。要走向精致的教学、卓越的教学、优质的教学,要坚定不移地走出形式主义(低效、无效的教学误区!二、教的有效性教的立足点、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学。对教的有效性的追问。短效:通过教师的教,学生是不是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有意义?长效:通过教师的教(师范、引领,学生是不是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不需要教?三、学得有效性学的有效性的实质: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整合。发展就其层次而言,指的

2、是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学的有效性的考量标准:学习时间(投入:学习效率,学习特定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学习效果(产出:学习收获,通过学习获得了什么。学习体验:学习感受,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有效教学的三大内涵一、有效果学业成绩(表征;认知提高(学有所得:从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能到能、技能、能力的提高、进步、变化(内容。二、有效用第一,生活能力、实践能力(善于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效用之一:直接用、显性用。第二,当下学习对后续学习、终

3、生学习的效用(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学习者的后续发展打基础,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生活作准备(培养带得走的能力(效用之二:长期用、一生用。第三,人变得聪明(聪慧、文明(有教养(知识转化、内化为智力、品德(效用之三:间接用、隐性用。三、有效率减负增效(内涵;身心健康(前提;幸福指数(解决“苦教苦学”问题(核心。有效课堂教学(分析、研究的三个维度一、宽度(教育广度教育维度的考量。学科知识的教育化、心理化处理(加工、改造,把学科知识生活化、经验化、情境化、活动化,核心和本质是儿童化(儿童数学、语文、科学。儿童的学科、儿童的知识、儿童的思维,这是儿童学习、儿童教育的根本。这是把学科知识浅化、宽化的过程,

4、从而让学科知识走进儿童经验、生活,变成儿童自己的知识。二、深度(学科厚度学科维度的考量。学科知识的科学化、学术化处理(加工、改造,关注、强化学科知识的概念化、科学化、规范化、学术化、逻辑化,核心和本质是学科(科学思维、思考和文化。宽度强调学科(知识的儿童化,深度强调儿童及其学习的学科化。前者强调让学科走进儿童,后者强调让儿童走进学科。前者把学生描述成是“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后者把学生描述成是“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周彬。没有宽度的课堂,必然是机械、乏味的课堂;没有深度的课堂,必然是平庸、表层的课堂。深度和宽度的均衡分布,是最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就像正方形是面积最大的四边形一样(周

5、彬。当然,深度和宽度的具体分布比例,要由学科的性质、学生的基础和教学的任务等因素来定。三、温度(人文温度人文维度的考量。学科知识的人性化、情感处理(加工、改造,要挖掘并赋予学科知识及其教学的人性化、情感化、态度化、品格化,从而使学科知识及其学习与儿童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联系和统一起来,成为儿童人格和精神成长的过程。学科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情感和心灵世界的加温,只能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冷漠。如果说,宽度需要教师高度的教育学素养,特别是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的机智,深度需要教师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特别是深刻的知识,那么,温度则要求教师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特别是丰富的情感。没有温度的课堂是可怕的、恐怖的课堂。这

6、样的课堂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效果,也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从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宽度、深度和温度“三度”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把宽度、深度、温度比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我们也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宽度、深度、温度三者比较接近时,对学生的发展促进最大。从教师个人素养角度来说,三个维度的素养和谐统一起来,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最好。有效教学的五条原则(一目标性原则布鲁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所以,有效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置于教学目标的控制下,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

7、感,这样就可避免传统教学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晰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整节课的目标与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目标的结构性。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三维性。预设与生成目标。(正像布鲁姆自己所说的,“人们无法预料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目标预设性与生成性(二独立性原则1.独立性的意藴:让学生最终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来。2.独立性的表现:阅读和思考(学会而不是被教会。3.独立性的任务: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三针对性原则1.从师生关系讲: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能力(起到教。2.从教学内容讲:针对难点、疑点和

8、关健点教。3.从教学过程讲:针对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四反馈性原则反馈的作用:反馈的参与使教学过程成为按照预定目标方向有效运转并能自我调控和纠正的系统工程,这是促使和保证教学目标全部落实的有效措施。反馈的及时性:要强调和坚持反馈的及时性。一方面,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另一方面则能起到防微杜渐、堵漏补缺的作用,从而防止和避免学习中出现缺陷积累现象,确保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五全体性原则1、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都学有所得,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2、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3、我们特别强调的是,不能让班上学业成绩较

9、差的学生沦为陪读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师让他们答问,要留心为他们创造能够获得成功和自尊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可以回答以往只有好学生才能回答的问题,从而使他们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先学后教”课堂教学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倾听与表达(展示的关系先学后教模式的特点和亮点是学生的表达和展示,先学为学生的表达和展示提供了内容和资本,小组交流和大班活动又为学生的表达和展示提供了机会和舞台。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学生的表达热情高,抢着发言,相比之下,耐着性子,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就显得很不够。为此,教师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二、表现欲和求知欲的关系表现欲和求知欲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

10、内在动力,学生通过先学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也带着对课本的质疑和自己的想法进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求知欲和表现欲。这种求知欲特别是表现欲是传统课堂教学所缺少的,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生成、满足、强化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的过程。但是,正如我们要认真处理好倾听和表达的关系一样,我们也要认真处理好求知欲和表现欲的关系。我们认为,先学后教的课堂首先重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要认认真真、实实在在的帮助每个学生解决先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和困惑,一定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较有所获,在这个基础上或在这个过程中注重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表现的机会,激发和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智慧。三、个人独立学习和小组

11、合作学习的关系个人独立学习是基础、前提和关健。无论是课前、课上、课后,都要把个人独立学习放在首位。其一,要坚持通过个人独立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第一要务。其二,凡是学生能学懂的、能想明白的,都要坚持让学生自己学。其三,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之上,小组合作学习是个人独立学习的深化、延伸、表现、展示、提高。四、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关系先学后教模式有利于优秀生脱颖而出,因此学困生及其转化就成了先学后教模式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一定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先学后教模式从先学后教,给学生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舞台,让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智慧,

12、使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学得更多,表现和展示得更出色,所以更容易脱颖而出。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当然也包括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从优秀到更优秀,到卓越。老师也要让优秀生担当优秀的责任,充当小先生,负起帮助学困生的责任。优秀生要在“突破上”下工夫,中等生要在“提高上”下工夫,学困生要在“转化上”下工夫。中等生要在方法上下工夫,学困生要在信心上下工夫。教师的教学要求、任务、内容要适应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无论处于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优秀生在思维和创新上求突破;中等生要在知识和方法上求发展,努力实现“跳起来摘果子”的目的;学困生要采取低起点、小坡度的教学策略,

13、让他们随时能看到自己的变化、收获和进步,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教师要在先学后教的全过程中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坚持让他们学有所得,不断进步。小学语文教学的几对关系2007年12月6日、7日,我们分别参加了泉州和厦门两个地区的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研讨会。两天共听了七节课,分别是: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廖侨莲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南安市柳城小学李美珍老师执教的普隆米修斯的故事、泉州市实验小学黄唤英老师执教的集市和超市、厦门市金山小学戴慧萍老师执教的菜园里、厦门市集美小学叶秀萍老师执教的掌声、厦门市北京师范大学海沧附属学校蓝辉春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最好的你、厦门市翔安马巷中心小学陈丽婷老师执教的雪地里

14、的画家、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叶妙婕老师执教的矛和盾的集合。一起前往的还有指导组的刘家访教授、刘冬岩博士、陈国平老师、魏为燚老师等。我因临时有个会议,只听了其中的四节。课后,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几对关系作了点评。一、“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从教学角度讲,“教教材”旨在把教材(课内当成教学内容,把理解和掌握教材当成教学目标;“用教材教”旨在教材(课外当成生成教学内容的例子和凭借,延伸、超越、创新教材才是目的。教学的终极目的自然是超越和创新,但是,就一节课而言,却要辩证地处理两者的关系。就算是个例子,也要把它教好、教到点子上。对例子延伸、拓展和超越、批判要基于例子。当然,由于教材(课文的类型和性质

15、不一样,两者的关系也不一样。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讲,生成是指学生学到教材(课文和教师教学意图之外的有价值的东西,学生有豁然开朗、顿开茅塞的感觉,就是开窍、顿悟的表现;从教师角度讲,生成是指随机、相机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显然,预设太强,就难有生成。通俗地说,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就是规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规定性是科学性、规律性的表现,灵活性是人文性、艺术性的表现。就教学的一般性而言,规定性来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就一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单元(组的教学要求、课文练习设计和单元(组的教学要求、课文练习设计和单元(组的综合练习。这些规定构成了“课文”与“文章”的区别。举个例子,好比装修新房

16、子,承重墙是不能轻易改动的,要保持已有的规定性;而对于间壁墙,我们可以在不破坏房屋结构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的生活追求和审美风格施以灵活性。三、教与学的关系总体而言,我们现在的教学还是立足于学生教会,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更是把重点放在“教”上。教师潜意识里还是希望展示自己教的思路、水平和特点、风格。所以,课堂上很难看到学生“原生态”的学习,既学生是怎样通过阅读、思考、质疑、交流等活动学会“课文”的。为此,必须重建教与学的关系。第一,确立学论教的观念,把教学关系的重心放在学上。简而言之,必须先学后教。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教师要有这个意识。第二,教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教的针对性是

17、教学的一条铁律,它也是教学规定性的内涵。第三,有针对性的教,也不是由教师进行简单的讲授,它仍然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靠学生自己和全班同学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过程。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形象思维是语文及其教学的重要特点。一篇文章若是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就不是“文学作品”,自然也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形象思维因此比较受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去感知、体验、鉴赏作品的形象和生动。但是,一篇好作品不仅具有形象性,也有其内在的逻辑和思路。这是文章的骨架,它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内部,把握和领会作者

18、的思路和文章的逻辑,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三条教学“铁律” 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界定见仁见智。 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 实践和研 究,我认为有三条规律至关重要,它们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和提高教学 质量的法则、法宝。甚至可以武断地说,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意无意地遵 循了这三条规律, 相反, 不好的教学则一定是违背了这三条规律。 我认为, 在当前强调这三条规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凸显着三条规律的 重要性和不可违背性,我把这三条规律称为“铁律” 。 一、铁律之一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 (处于相对独立和基 本独立的阶段) ,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

19、学生 自己读书和思考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所以, 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 中提出的存在问题进行教学。 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 而没有针对性的教学 就是一般化的教学。 一般化的教学使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取得良 好的教学效果。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 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 具 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时,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 先学:解决现有的发展区问题;后教: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 二、铁律之二 当学生不能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 (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 , 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 这同样是教学 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

20、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当 然, 教师不能脱离学科性质、 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水来单独传授所谓 的方法,而应该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溶入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和 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方法”意识。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 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时, 必须先教后 学。但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 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 从而使学生慢慢地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许 多优秀教师总结出这样的教学过程: 教扶放。 从动态发展角度来 看,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地增 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 教师作用告终。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最根本的也就在于促进和 完成这一转化。 三、铁律之三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 学) 。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