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西师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1页
小学五年级西师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2页
小学五年级西师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3页
小学五年级西师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五年级西师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理解。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墨客挥犀·三)注释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1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   (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_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_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_2. 文言文阅读。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加点字注音。不耻下问(_)   诲人不倦(_)   岂(_)  默而识之(_)2解释下列字词意思。士人:_ 下流:_  厌:_ &

3、#160;耻:_ 知:_   识:_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4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_3. 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hng  cng)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  s

4、50;)为汝多知乎!”注释:盂:古代的圆口器皿。汤:热水。1圈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2照样子写词语。例:大如车盖   泪如泉涌  _   _   _3选择带线词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两小儿辩日  有口才(   )   辩论(   )  (2)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   )   失去(   )4用“_”画出文中的反问句。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问其故。  _(2)孔子不能决也。  _(3)孰为汝多知乎

5、!  _4. 阅读理解。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释:曾子:孔子的弟子;女:通“汝”;顾:回来;彘:猪;特:只不过。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曾子之妻之市   听父母之教B.其子随之而泣   今子欺之C.汝还   顾反为汝杀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

6、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3解释加点的词。(1)妻止之   止(_)(2)遂烹彘也   遂 (_)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_(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_5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_5. 重点段落品析。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ng)读,(决

7、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3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_6. 阅读理解。董遇“三余”读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注释)言:此指董遇说。 苦渴:苦于

8、。1根据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人有从学者。(_) a从中  b跟从 c想要(2)读书百遍,而义自见。(_) a明白  b 看见 c显现(3)或问“三余”之意。(_) a又,再 b或者 c有的人2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B.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C.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3文中说的“三余”指的是(_)、(_)、(_)。4从这篇文言文中,我们得到了关于读书的启示:不仅要(_),还应该(_)。7. 阅读课内片

9、段,完成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崔是夫子家禽。”1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文中的“家”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2)文中的“夫子”是指年老的人。(_)(3)这则文言文是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来写的。(_)(4)这则文言文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_)2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

10、平哑口无言。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8. 阅读理解。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自度其足  _  (2)至之市而忘操之 _(3)吾忘持度  _   (4)反归取之 _2翻译句子。(1)何不试之以足? _(2)宁信度,无自信也。_3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1、60;_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_9. 阅读理解。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意思。(楚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_   陷:_句子意思:_2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ng)读,(决 

12、;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3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_11. 课内阅读。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

13、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    ,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选文的作者是_代的_。2按原文补充文中画“   ”内容,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注意笔画的变化。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1)士人:_  (2)恒:_ (3)下流:_4解释“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意思。_5你还知道哪些古人谈过读书的方法,他们是怎么说的?请写下来。_12. 课内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14、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崔是夫子家禽。”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惠”在这里的意思是_。2判断下而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文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2)文中的“夫子”是指年老的人。(_)(3)这则文言文是周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写的。(_)(4)这则文言文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_)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13. 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个尝新。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那众仙果退。只见那猴王脱了冠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饱,却才跳下树来,簪冠着服,唤众等仪从回府。迟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注释)他:指猴王孙悟空。簪冠着服:戴上帽子穿好衣服。1选文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我还知道这部书和另外三部书_合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