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推荐表_第1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推荐表_第2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推荐表_第3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推荐表_第4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推荐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高职)团队名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团队带头人: 邓志良 所在院校: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部门: 江苏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填 表 说 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成果等,截止时间是2007年12月31日。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一、团队简介(申报理由)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创办于1993年,

2、开始是学院前身常州无线电学校的中专专业,学制四年。自2001年开始招收高职高专学生,学制三年。2002年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上,我院成立了自动控制工程系。经过6年不断的开拓和努力,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团队不断发展壮大,从当初的7人,发展到现在近30人,本专业在校学生也从当初的200人,发展到现在的800多人。2005年以后,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结构和教学科研水平明显提升,团队十分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与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上海培训中心、美国NI国家仪器公司、台湾研华科技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自动化公司开展紧密合作。10多名教师参加企业的各种培训,获得相关的认证和授权培训师证书,与企业合作开发了PLC

3、应用技术、研华工控应用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多门课程,共建了“PLC”、“虚拟仪器”等5个联合实验实训室。目前教学团队共有教师26人。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比例61.5%,中级职称34.6%,初级职称3.9%,专任教师16人中,教授2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9名,讲师4名、助教1名;企业兼职教师10人中,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等中级职称5名。学历结构中,博士3名,占11.5%,硕士5名(其中博士在读2名),占19.2%,本科16名(其中硕士在读8名),占61.5%,大专2名,占7.7%。年龄结构中,45岁以上3名,占11.5% ;4535岁13名,占50% ;35岁以下10人,占38.5%。团队中既有

4、具有较深学术造诣和教学成果的知名教授、专家,也有长期致力于教学科研一线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既有立志于本专业发展的不断进取的青年教师,也有来自企业一线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整个教学团队年龄梯队、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多为“双师型”教师,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团队中有省“333工程”及“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3名,青蓝工程骨干教师2名,团队成员荣获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江苏省电子厅、信息产业厅先进工作者、上海船舶工业总公司先进工作者、镇江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常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学院金奖台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数十项,团队多名青年教师为常州市创建“青年文明号

5、”团队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团队大部分教师为学院电子与自动化研究所骨干成员。近年来,获得10多项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承担50多项横向、纵向课题,年科研到帐超过100多万元。以现代控制技术培训中心为依托,对校内外提供包括:PLC、变频器、现场总线、组态软件与触摸屏等不同层次培训课程共计15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团队先后10多人次到美国、德国、新加坡、香港进行学习考察,具备了高职教育的国际视野。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团队文化和合作精神。团队长期致力于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该专业已通过省信息产业厅教改试点专业验收,现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我院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6、,电气自动化专业也成为我院示范性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本专业教学团队抓住机遇,同心同德,不断开拓创新,改革实践,力争打造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结合为构成的教学团队,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校企两栖,“双师”素质突出的教学团队,一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电气类应用性人才,服务地方装备制造业的教学团队,一支全国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示范性教学团队。二、团队组成1团队成员。本教学团队共 26人(含团队带头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16 人,占61.5 %,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10 人,占38.5 %。学校专任教师基本信息一览表序号姓 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职业资格

7、高校教龄企业经历或工作年限讲授的课程(学时/年)及承担的主要工作1邓志良1962.9男硕士(博士在读)教授高校教师资格25企业兼职PLC应用技术、MPS生产线技术 100学时/年承担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秦益霖1970.5男硕士(博士在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校教师资格15企业工作2年企业兼职PLC 应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100学时/年承担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李众1964.3男博士教授高校教师资格22企业兼职单片机 100学时/年承担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验实训环节管理省“3

8、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4张志柏1970.1男学士(硕士在读)高级工程师高校教师资格6企业工作7年单片机 PLC应用技术 300学时/年承担教研室管理、课程建设5姚立波1968.5男学士(硕士在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校教师资格4企业工作14年工控应用技术、组态软件技术 300学时/年教研室管理、课程建设6王其红1956.1女学士副教授高校教师资格26企业兼职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基础 300学时/年承担课程建设工作7蒋继平1965.4男硕士高级工程师高校教师资格12企业工作12年单片机、C程序设计300学时/年承担课程建设四技服务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

9、学技术带头人8李晴1975.4女学士(硕士在读)讲师高校教师资格12参与企业实践虚拟仪器、传感器与执行器 300学时/年承担教研室管理、课程建设9朱敏1980.8男学士(硕士在读)讲师高校教师资格6参与企业实践虚拟仪器技术、组态软件技术、 300学时/年承担实验室管理、课程建设10陆孟雄1977.1男硕士讲师高校教师资格4企业工作1年参与企业实践PLC、工控应用技术 300学时/年承担实验室管理、课程建设11王丽琴1964.2女学士(硕士在读)副教授高校教师资格22企业兼职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 100学时/年承担课程建设工作12严光宇1963.11男学士高级工程师高校教师资格7企业工作15年

10、电机与电器控制、传感器与执行器300学时/年承担专业建设、课程建设13孙宏兵1963.6男学士高级工程师高校教师资格5企业工作20年电机与电器控制、电路基础300学时/年承担教研室管理、课程建设14周连平1965.10男学士(硕士在读)高级工程师高校教师资格6企业工作17年工厂供电、模拟电子技术 300学时/年承担专业建设、课程建设15钱声强1978.11女学士(硕士在读)助教高校教师资格6参与企业实践数字电子技术、虚拟仪器技术300学时/年承担课程建设16陈琳1979.5女学士(硕士在读)讲师高校教师资格7参与企业实践数字电子技术、C程序设计300学时/年承担实验室管理、课程建设行业企业兼职

11、教师基本信息一览表序号姓 名出生年月性别学 历职 称职业资格所在单位从事的技术领域及工作岗位讲授的课程(学时/年)及承担的主要工作1冷平1965.11女硕士高级工程师常州奥拓自控系统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技术总监工控应用技术实践指导120学时/年参与实训基地建设2张守庭1972.3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华科技中国公司电气自动化高校合作部经理自动化技术讲座 32学时/年合著教材,开发课程 工程培训3孙传庆1968.10男本科高级工程师高级电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镇江锚链厂电气自动化总工程师助理工控应用技术150学时/年参与课程开发4陈寒青1970.8男大专工程师高级电工常州奥特环保自控设备公司电气自动化技

12、术主管PLC、变频器应用技术150学时/年参与课程开发5汤建华1968.06男本科高级工程师高级电工常州市汤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企业职工培训学校校长生产线应用技术实践指导120学时/年参与实训基地建设6张文杰1979.5男大专工程师高级电工梅特勒托利多衡器(常州)公司自动测试技术PCB部门制造经理虚拟仪器技术实践指导120学时/年参与课程开发7黄强1972.12男博士高级工程师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电子工程制造总监生产线技术实践指导60学时/年参与课程开发8王斌1977.2男博士助理研究员常州麦科卡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测试技术研发人员生产线技术实践指导60学时/年参与课程开发9季雷

13、1974.1男本科工程师CLD认证工程师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测试技术技术服务工程师虚拟仪器技术讲座32学时/年参与课程开发、工程培训10黄植希1981.6男本科工程师CLD认证工程师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电子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师虚拟仪器技术讲座32学时/年参与课程开发、工程培训2.团队带头人姓 名邓志良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2.9民 族汉政治面貌党员高校教龄25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业电气自动化企业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教授/院长职业资格高校教师资格社会兼职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教指委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等联系地址、邮编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大学城 鸣新中路2号 213164办公电话05

14、19-86338002移动电子邮箱dzl主要学习、工作经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学习、工作内容及岗位1986.091988.01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 硕士研究生1999.032001.10华东船舶工业学院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2004.032006.04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院长2006.4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所承担的团队建设、管理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效邓志良教授于06年4月担任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的带头人,邓志良教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学术造诣、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2002

15、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2007年成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现任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教指委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船舶电工专委会理事、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机电设备和江苏船舶编委等职务。邓志良教授承担团队建设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和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精品课程建设、科研工作管理等工作,同时承担“PLC应用技术”、“MPS”生产线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两年多来,在邓志良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团队学缘、年龄、职称结构更趋合理,教学科研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人

16、才培养方面,团队创新地提出了“1+2”型高职电气类人才培养规格,2007年,“12型高职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体系的研究与构建”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2型高职电气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重中之重”课题 。专业建设方面,电气自动化专业于2006年通过省信息产业厅教改试点专业验收,2007年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同年成为我院示范性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邓志良教授带领团队深入教学改革,在广泛的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重新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中,2007年,邓教授负责建设的PLC应用技术和传感器与执行器分别获国家

17、精品课程和江苏省信息产业厅精品课程。近年来,团队承担教学改革项目十余项,编著教材及专著十余部,发表教改教研论文十余篇。邓教授带领团队广泛深入的开展各类科研项目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近年来,依托自动化研究所,承担50多项横向、纵向课题,获得10多项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年科研到帐超过100多万元。依托现代控制技术培训中心,开展PLC、变频器等课程的对外技术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近年来,团队成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三、人才培养情况1.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1、 确立人才培养规格“1+2”型高职电气类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团队在长期的教师实践和企业调研中,越来越意

18、识到综合素养对人才的重要性,在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放在了首位;学生需掌握的技能分成基础和专项两个模块,具体如下:1:是指综合职业素质(包括团队精神、礼仪、企业文化等),2:是指基础技能(计算机应用、外语应用、维修电工、电路分析与制作等基础技能)和专项技能(PLC应用、虚拟仪器应用、变频器应用、组态软件应用等专项技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创新完善,形成了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12”型高职电气类人才培养规格。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专业实验实训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12型高职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体系的研究与构建”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2型高职电气类人才培养

19、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重中之重”课题 。2、设计人才培养模式“OPC”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OPC”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简称,“O”是“行业订单”(The profession Orders)中Orders的首字母,“P”是“项目递进”(The project progressive)中project的首字母,“C”是“三证结合”(Three Certificates Combination)中Certificates的首字母。行业订单是源头,项目递进是途径,三证结合是标准。实施过程如图所示。 “行业订单”(Industry-oriented Order )的制定行业

20、订单是学校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某行业的相同岗位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学校与干燥设备、衡器、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合作,针对行业每年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的岗位及数量,从2年级第3学期开始组建面向行业订单班。与龙头企业的专家共同定制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核心课程,以校内自动化教学工厂为项目教学的平台,聘请企业的技术能手作为车间的兼职指导教师,训练学生技能,从3年级第5学期开始,订单班的学生分散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6个月的顶岗实习及完成毕业设计。最终学生在行业企业就业。 “项目递进”(Project progressive)的框架设计项目递进:项目分为基础技能训练项目、专项技能训练项目

21、、综合职业能力项目。项目之间主要以真实的装备、生产线等为对象,把自动化教学工厂和现代控制技术实训基地的生产对象贯穿到3个学年之中。从单个课程而言,课程教学设计及组织以项目为载体,课程前后项目之间保持关联和递进;从课程体系而言,基础技能课程与专项技能之间的项目保持关联和递进,专项技能之间保持关联和递进。学生在一年级通过基础项目的训练就了解到将来就业岗位面对的设备;学生在二年级进行的专项项目训练中围绕各种现代控制技术手段在实际的对象上进行实战;在三年级上半学期,学生主要在自动化教学工厂进行与企业实际岗位要求相同的综合项目训练;最后,到行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三证结合”(Three-Ce

22、rtificate Combination)制度的制定类别职业技能课程名称标准毕业要求专项技能研华工控产品应用技能工控应用技术研华课程证书至少取得一个证组态软件应用技能组态软件应用技术组态王课程证书虚拟仪器应用技能虚拟仪器应用技术NI课程证书PROFIBUS应用技能现场总线应用技术西门子课程证书PLC应用技能PLC应用技术西门子课程证书变频器应用技能变频器应用技术西门子课程证书SCADA电气设计软件EDS软件应用技术SCADA课程证书基础技能机械绘图、读图技能工程制图、AutocadCAD证书自愿取证维修电工技能维修电工实训维修电工中级证书必须取证计算机应用技能计算机应用、C语言国家二级证书英

23、语应用能力英语、专业英语江苏省A/B级证书 三证结合制度:三证即职业资格证、企业课程证、学校毕业证。学生必须取得全国计算机二级、英语江苏省B级、维修电工中级3个证书及1个企业课程证书,才能取得毕业证书。具体证书如下表所示。2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教学计划总学时2880顶岗实习时间884学校专任教师授课总学时及比例1740/60%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总学时及比例1140/40%团队分工协作,实施人才共育的形式、途经与方法在深入“工学结合”,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践过程中,本专业教学团队创新了“企校企”三轴联动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上图是该模式的示意图。团队中的兼

24、职教师来自两类企业,一类来自美国虚拟仪器、台湾研华等国际知名自动化公司。这类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的开发,与专任教师共建联合实验实训室,定期为学生开设自动化先进技术的讲座,组织学生开展学科竞赛,承担部分工程培训和认证课程的教学;另一类来自地方装备制造业企业,如常州汤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常州)衡器有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等,这类兼职教师队伍由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与专任教师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承担部分项目教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作为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与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同时,所在企业或行业可为

25、学生提供订单式培养,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此类订单班级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这类兼职教师同时参与学生的技能考核,并指导和推荐学生在行业企业就业。而团队中的专任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参与人才培养项目递进教学的全过程。与两类兼职教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培养具备“1+2”型高素质高技能的电气自动化应用型人才。3教学改革及成果1、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定位特色:面向常州及区域装备制造业,服务中小企业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定位:面向装备制造业。面向常州及周边特色行业:干燥、衡器、包装、电柜等装备制造业,探索“企校企”三轴联动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创新“OPC”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项目递

26、进”式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规程,建设一支高水平“双师”结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服务中小企业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企业知名的全国示范专业。(2)团队设置特色:国际视野,校企两栖,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根据专业“OPC”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更好推进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建立一支面向中、小企业,在常州及区域装备制造业有影响力,具有国际视野,校企两栖,“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构建一个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团队中既有具有较深学术造诣和教

27、学成果的知名教授、专家,也有长期致力于教学科研一线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既有立志于本专业发展的不断进取的青年教师,也有来自企业一线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整个教学团队年龄梯队、职称和知识结构十分合理,具有优良的团队文化和合作精神。团队成员多为“双师型”教师,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3)校企合作模式特色:“企校企”三轴联动的校企合作模式 “企校企”三轴联动:学校与西门子等自动化行业的国际龙头企业保持互动,在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实训室共建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与装备制造业的行业龙头企业密切联系,在人才订单培养、聘请兼职教师、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入合作。学校与两方面企业的互动合作渗透到人才培

28、养的全过程。见图。 (4)人才培养模式特色:“OPC”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行业订单”是源头,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递进”是途径,是通过一系列项目来训练综合职业素质、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三证结合”(职业资格证、企业课程证、学校毕业证)是标准,是将人才标准社会化,是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体现。“OPC”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装备制造业对电气自动化人才岗位需求为背景,以定位培养“12”型(综合职业素质基础技能、专项技能)高职人才规格为研究的出发点,探索企(国际自动化龙头企业)校(学校)企(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三轴联动的校企合作的模式,研究并实施“OPC”工学结合

29、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行业订单”驱动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法及过程,构建一个“项目递进”式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平台和途径,制定一个开放、灵活的“三证结合”(职业资格证、企业课程证、学校毕业证)的人才质量标准体系。(5)课程体系特色:以岗位需要的素质和技能为主线,构建适应“12”型人才培养的项目递进(The project progressive)式课程体系项目递进(The project progressive):由递进式项目组成课程体系,项目包括基础项目、专项项目、综合项目三类项目,三类项目逐步递进,由项目构成的课程又由若干前后关联、递进的子项目组成。围绕“12”型高职人才的培养,以职业能

30、力为目标确定项目教学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项目课程的开发坚持与企业合作的原则,借鉴西门子、研华等公司成功的职业培训课程的经验,结合专业的岗位的具体要求,专项技能课程尽量与企业课程证书相衔接。项目之间主要以真实的装备、生产线等为对象,把自动化教学工厂和现代控制技术实训中心的生产对象贯穿到3个学年之中。从单个课程而言,课程教学设计及组织以项目为载体,课程前后项目之间保持关联和递进;从课程体系而言,基础技能课程与专项技能之间的项目保持关联和递进,专项技能之间也保持关联和递进。学生在一年级通过基础项目的训练就了解到将来就业岗位面对的设备;学生在二年级进行的专项项目训练中围绕各种现

31、代控制技术手段在实际的对象上进行实战;在三年级上半学期,学生主要在自动化教学工厂进行与企业实际岗位要求相同的综合项目训练;最后,到行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见下表。三年主要实施项目及“项目递进类别项目名称实施时间职业素质团队训练、礼仪素质、职业心理、职业道德、5S管理 一、二、三年级基础技能训练维修电工实训项目、万用表装配项目、数字钟制作项目、稳压电源制作项目、电机装拆电柜安装项目、电气绘图项目一年级专项技能训练机器人基础控制项目传感器与执行器项目、电气测试项目电梯PLC控制项目、张力变频控制项目、恒压、恒温供水过程控制项目、MPS生产线控制项目二年级综合职业能力干燥设备项目、灌装生产

32、线综合项目、成套电气总装项目、粉体称重包装线综合项目三年级顶岗实习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测试等等岗位实习,毕业设计项目三年级通过对毕业生到装备制造业就业的主要岗位职业能力的分解,每个岗位都可以分解为从事岗位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基础技能及专项技能。素质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通过若干个不同的项目为载体。(6)人才质量标准的特色:制定“三证”结合(Three Certificates Combination)质量标准 “三证”结合(Three Certificates Combination):学生必须取得全国计算机二级、英语江苏省B级、维修电工中级3个必选证及1个企业课程证书,才能取得毕业证书。见表2

33、。表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毕业标准与“三证”结合类别职业技能课程名称标准毕业要求专项技能研华工控产品应用技能工控应用技术研华课程证书至少取得一个证组态软件应用技能组态软件应用技术西门子、组态王课程证书虚拟仪器应用技能虚拟仪器应用技术NI课程证书PROFIBUS应用技能现场总线应用技术西门子课程证书PLC应用技能PLC应用技术西门子课程证书变频器应用技能变频器应用技术西门子课程证书SCADA电气设计软件EDS软件应用技术SCADA课程证书基础技能机械绘图、读图技能工程制图、AutocadCAD证书可选维修电工技能维修电工实训维修电工中级证书必须取证计算机应用技能计算机应用、C语言国家二级证书英语应用

34、能力英语、专业英语江苏省A/B级证书(7)实训基地建设特色: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校内自动化教学工厂自动化教学工厂建设思路:与行业企业共同新建自动化教学工厂,引入灌装、称重、干燥等常州地区最典型的自动化设备,形成独立的教学车间,依托工业网络组建监控室,形成开放性、职业性的教学工厂。教学工厂通过网络可以与校园内外的其它实训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同时新建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之间形成对应的衔接关系,为顶岗实习提供保障。自动化教学工厂的定位是:在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向,选择性进行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和毕业设计;设备生产企业的员工在职培训;设备使用企业的设备维护员工培训;为设备生产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

35、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奠定基础。建设目标:自动化教学工厂是一个面向培养学生、企业员工、区域教师进行综合职业素质和技能训练训练的生产性实训中心,是一个基于典型工业网络平台的开放式工厂。工厂由饮料灌装生产线车间、粉体称重包装生产、干燥设备车间、成套电器柜总装车间、自动化生产线车间、自动化监控车间等5部分组成。成为培养典型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设计等实际岗位职业能力的良好平台。成为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实施面向行业中小企业的“行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基地。成为与校为实训基地衔接的平台,成为学生顶岗实习基地。成为承担对外的各种培训和技术服务任务平台。2、教学改革成果应用包括以下几方面:(1)探索“1

36、2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构建”是江苏省重中之重立项研究的教改课题,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OPC”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全国有十余所高职高专院的肯定和借鉴。本项目提出的理论、体系方法,被许多兄弟院校所广泛采用,产生了较广泛的社会影响。(2)团队与企业合作建设的PLC应用技术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在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教指委组织的全国专业建设研讨会上作了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交流,得到与会100所高职院校的好评。团队主编了西门子S7-300PLC应用技术等8本教材,已经应用于实际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公开发表了电气自动化专业改革与建设实践等数十篇论文及研究报告,先后被数

37、量众多的文摘、文集、文选转载、收录,其中的许多观点、方案、做法被其它论文、著述引用。(3)“12高职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体系的研究与构建”获得200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探索的以校企联合为依托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模式,目前在全国很多高职院校得到借鉴,效果明显。目前提出的“企校企”三轴联动的校企合作模式,正在被一些专家学者认可,相信影响将非常深远。(4)以与著名公司合作建成的联合实验室为实验实训平台,用“体验式教学”、“项目教学”、“学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对各专业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评价。团队在联合实验室平台上进行的专业教改试点,通过了省信息产业厅验

38、收,指导学生在该平台上开展各项课题研究,连续两年取得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5)校企共建的5个授权培训中心开设的15门培训课程为校内学生、校外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专项技能培训超过200人次,在校内外取得了良好的影响。学生取得的课程认证证书,为他们在就业竞争中提供了优势。(6)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库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途径、激发了学习兴趣。建设的精品课程网站获得省、厅、院等各级精品课程称号,并立项了国家级精品课程项目;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获得国家、省、院各级奖项;试题试卷库、教学案例库在实际的使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学生的素质拓展

39、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科技竞赛活动、毕业设计环节等提供了强大的信息资源支持。3.主要教学改革项目一览表:项目名称经费(万)项目来源起止时间电气自动化国家示范性建设专业978教育部20072009年PLC应用技术国家精品课程10教育部20072008年电气自动化技术省级特色专业3江苏省教育厅20062008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工业控制技术课程建设1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072009年电路基础省精品课程1江苏省教育厅20022003传感器与执行器精品课程建设1江苏省信息产业厅20042006自动控制技术专业省教改试点专业2江苏省信息产业厅20032006工业控制技术及应用江苏省精品建材1江苏省教育厅

40、20072008“ 1 2 ”型高职电气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3江苏省教育厅20082009学校周界安防系统设计与实施 0.3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20072008地下车库智能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0.3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20072008农业大棚温室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0.3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20072008“单片机课程实验教学中心”200江苏省教育厅20052007“电子信息技术实训基地”180江苏省教育厅200520074.教材建设情况: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电气控制技术与PLC邓志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西门子S7-300PLC应用技术秦益

41、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高职专业规划教材模拟电子技术王其红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电工基础教程王其红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技术秦益霖/张志柏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高职专业规划教材电工手册王其红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维修电工实训侍孝虎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李晴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电气综合实训严军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新型智能开关电源技术 李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与接口技术李众科学出版社2003年 工控技术与应用姚立波等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省级精品立项虚拟仪器应用技术秦益霖等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5.主要

42、教学改革论文论文(著)题目期刊名称、卷次时间电路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研究及实践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2006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2007年项目教学法在研华工控新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 2007年电机拖动与控制教学模式的改革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2005年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建设现代控制技术联合培训基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z12004年虚拟仪器在传感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42005年传感器与执行器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和实

43、践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z12005年虚拟仪器技术课程建设思路与实践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2007年谈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的教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2003年高职院校虚拟仪器课程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职教通讯2006/112006年强化实践,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和研究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z12005年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1 2006年 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72005年深化实验体制改革构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62001年省

44、级以上获奖情况时间奖项名称及等次获奖者颁发部门2007年“1+2”型高职电气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训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秦益霖、王其红、张志柏、李晴、姚立波、丁善仕等江苏省教育厅2007年“PLC应用技术”国家精品课程邓志良、秦益霖、李众、张志柏、姚立波等教育部2002年“电路基础”江苏省精品课程秦益霖、王丽琴、严军、陈琳等江苏省教育厅2007年“传感器与执行器”江苏省信息产业厅精品课程邓志良、秦益霖、李晴、严光宇、朱敏等江苏省信息产业厅2006年“基于LabVIEW的温度测量系统的项目设计与实现”多媒体课件 全国优秀奖李晴、朱敏、钱声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06年“基于LabVI

45、EW的温度测量系统的项目设计与实现” 省级三等奖李晴、朱敏、钱声强江苏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组织工作委员会4毕业生情况(2005年7月以来)毕业生人数585一次性就业率100%主要就业岗位装备制造业装配、调试、测试、维修、营销岗专业对口率89%社会评价及主要事例1、根据团队所在系部就业指导中心的“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对毕业生的岗位称职情况已连续进行了三年的跟踪调查,并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从反馈的信息看,企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认可度比较高,且每年的认可度都在提升,07届毕业生企业评价称职占 83.2%,基本称职 占16.8%, 无不称职情况。2、学生的就业质量逐年提高。随着学院办学条件

46、的提升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众多学生进入了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地方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就业的学生广泛得到了企业的重视,职业晋升途径多,晋升速度快。有很多毕业生在毕业两三年后升为企业研发、生产、销售部门的主管,为学院取得了良好的声誉。3、系部每年举办科技文化节,目的是为培养“12”型高职人才,其中举办的专项技能大赛,得到很多企业的赞助,使得科技文化节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影响,在科技文化节上取得良好比赛成绩的同学,在毕业时广受用人单位的的青睐。4、涌现了一些在“测量仪器”、“工控系统”、“智能家装”、“计算机及软件”等行业领域自主创业的典型。在江苏省职业生涯规划

47、比赛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5、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在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环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近年来,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逐年提高。其中,“STM-750型数控弹簧端面磨床控制系统设计”获2005年江苏省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大坝远程数据采集监控系统设计”获2006年江苏省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地下车库智能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 获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6、“1+2”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在专业技能之外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养、本专业学生在校外各项活动中也展现了常州信息学院学子的风采。例如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献血活动、

48、帮困助学活动、各类体育人文竞赛等,都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女子青春腰鼓队”等学生团体参加常州市多项庆典和活动,受到了群众欢迎和媒体的广泛报道。 7、2007年11月,由姚立波老师指导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参赛队,荣获“研华WebAccess自动化软件全国大学生组态设计大赛”二等奖。四、技术服务情况时间项目名称项目内容服务对象主持人完成情况及成效2006-2008空军机场后勤保障指挥监控台系统合同解放军总后勤部邓志良已完成,运行良好2005年扩展方舱自动控制系统研制镇江市高新技术项目镇江市船厂邓志良通过部级鉴定2005年车载天线传动机构及伺服控制系统研制合同镇江市无线电厂邓志良已完成,经济效益

49、良好2006年镇江市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自动控制系统 合同 镇江市给排水管理处邓志良已完成,经济效益良好2006年路面摊铺机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研制 市级 镇江市高新技术项目邓志良已完成,经济效益良好2005年镇江市“十一五”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 市级 镇江市科技局、发改委邓志良已完成2003年弧焊变压器防触电技术研究 厅级 省自然科学基金邓志良已完成,经济效益良好2002年 车用电子喇叭 省级 省高新技术项目邓志良已完成,经济效益良好1999年 舰船航态最优控制规律研究 部级 国防预研基金邓志良通过部级鉴定1998年潜艇水下 GPS 定位的方案研究 部级 国防预研基金邓志良通过部级鉴定20

50、04年燃气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合同 镇江市燃气总公司邓志良已完成,经济效益良好2003年 智能超声波锤击机电源新技术研究 合同 海军装备部邓志良已完成,经济效益良好2002年大型化工物料热熔自动化控制系统企业攻关中国铝业集团秦益霖已完成,经济效益良好2004年半导体立体弯管机控制器企业攻关常州泰格电子有限公司秦益霖已完成,经济效益良好2004年数码显示热风枪无级温度调控系统企业攻关常州泰格电子有限公司秦益霖已完成,经济效益良好2005年智能水管式沉降仪自动监控系统企业攻关常州泰格电子有限公司秦益霖已完成,经济效益良好2005年STM-750型数控弹簧端面磨床控制系统设计企业攻关常州天云机械有限公

51、司秦益霖已完成,经济效益良好2007-2009适用于PEMFC燃料电池的智能万用电源研制企业攻关常州远宇电子集团李众在研2005年双机单桨调距桨联合控制系统研究江苏省高校科研项目江苏省教育厅李众已完成2003年舰船航速控制自动化研究军工自管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李众已完成1998年可调螺距螺旋桨微机遥控系统合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李众已完成,经济效益良好1999年挖泥船泥泵保护装置合同江苏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李众已完成,经济效益良好2003年BOPP 薄膜生产线控制系统企业攻关菱电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李众已完成2006 年高精度倾角测试仪企业攻关常州金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张志柏已完成,经济效益

52、良好2004 年数码显示热风枪无级温度调控系统企业攻关武进长城工具有限公司 张志柏已完成,经济效益良好2003 年“ 626 航行灯箱”控制系统 企业攻关广西桂江船厂 张志柏已完成,经济效益良好2002 年海军岸勤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合同海军后勤部 张志柏已完成,运行良好2002 年海军舰船广播控制系统合同海军后勤部 张志柏已完成,运行良好2006年矿井动力系统数字化控制与信息集成的研究与应用部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王其红已完成1996年KJ32型矿用光纤多路监视系统部级常州煤炭自动化研究所蒋继平通过部级鉴定2000年KJ58型选煤厂集控调度系统部级常州煤炭自动化研究所蒋继平通过部级鉴定2007年基于MCAN的矿用胶带机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