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心电图_第1页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心电图_第2页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心电图_第3页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心电图_第4页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心电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心电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杨新春影响影响AMI近期预后的因素近期预后的因素 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心肌梗死面积心肌梗死面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性别(女性)性别(女性)年龄(年龄(7070岁)岁)糖尿病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既往心肌梗死影响影响AMI远期预后的因素远期预后的因素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冠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冠脉造影) LVEFLVEF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AMI患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冠心

2、病患者猝死的最常见原因冠心病患者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室颤,尤其在室颤,尤其在AMIAMI患者患者 AMIAMI患者发生原发性室颤患者发生原发性室颤 -目前尚无确切的方法确定目前尚无确切的方法确定 室颤的发生室颤的发生 -并不与并不与AMIAMI的面积相关的面积相关 前壁前壁AMIAMI更易发生室颤(?)更易发生室颤(?) -小规模的研究发现小规模的研究发现AMI发生室颤的触发因素发生室颤的触发因素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 自主神经张力失自主神经张力失调调 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 A A超急性期(高尖超急性期(高尖T T波)波) B B进展期或急性早期(进展期或急性早期(STST段

3、升高)段升高) C C确定期(确定期(Q Q波出现)波出现)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MI急性期发生室颤的心电图征象急性期发生室颤的心电图征象 左主干闭塞左主干闭塞 缺血性缺血性J J波波 巨巨R R型型AMIAMI 墓碑型墓碑型STST段抬高段抬高 T T波交替波交替 R on TR on T室早室早 患者女,患者女,71岁,反复发作性胸痛,岁,反复发作性胸痛,本例患者冠脉造影证实:左主干次闭塞本例患者冠脉造影证实:左主干次闭塞本图显示多本图显示多导联导联STST段下段下移移0.5mV,0.5mV,提提示多支病变示多支病变近年来的资近年来的资料证实料证实,同时同时伴有伴有STaVR抬抬高高STV1

4、抬抬高者,为左高者,为左主干病变主干病变左主干闭塞左主干病变左主干病变 心电图特征性表现:心电图特征性表现:(1 1)STSTaVRaVR抬高抬高 ST STV1V1抬高抬高(2 2)伴)伴、 V V4 4 、V V5 5、V V6 6导联的导联的STST段下移段下移 敏感性高达敏感性高达80%80%90%90%左主干闭塞左主干闭塞缺血型J波缺血型J波除除ST段抬高外,可见明显缺血性段抬高外,可见明显缺血性J波波缺血型J波*正常正常J波的形成波的形成J波波内膜内膜外膜外膜缺血性缺血性J J波特点波特点 1. 1. 机制:急性心肌缺血引起心室肌心外膜机制:急性心肌缺血引起心室肌心外膜ItoIto

5、电流增加,跨室壁复极电流增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形成波。离散度增大,形成波。 2. 2. 导联:缺血性导联:缺血性J J波出现的导联与缺血部位相关。波出现的导联与缺血部位相关。 3. 3. 意义:心电不稳定、室速意义:心电不稳定、室速/ /室颤发生室颤发生缺血性J波 1. 1. 急性心梗、冠脉痉挛、急性心梗、冠脉痉挛、PCIPCI术等引起的急性心肌缺术等引起的急性心肌缺 血均可引起缺血性波。血均可引起缺血性波。. .缺血性缺血性J J波常与波常与T T波电交替同时出现,这两种心电极波电交替同时出现,这两种心电极 不稳定的心电图表现出现时,高度可能发生室颤及不稳定的心电图表现出现时,高度可能

6、发生室颤及 猝死。猝死。 3. 3. 缺血性缺血性J J波与波与BrugadaBrugada综合征的综合征的J J波产生机制相同,波产生机制相同, 引发室颤与猝死的高危性等同引发室颤与猝死的高危性等同 缺血性J波缺血性缺血性J J波是一个重要的波是一个重要的 严重心肌缺血的超急期心电图改变严重心肌缺血的超急期心电图改变巨R型ST段抬高段抬高本例患者很快出现室颤,最终死亡本例患者很快出现室颤,最终死亡巨R型ST段抬高段抬高巨R型ST段抬高段抬高 多发生在多发生在STST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 R R波振幅增大波振幅增大 STST段呈尖峰状抬高段呈尖峰状抬高 QRSQRS波轻度增宽波

7、轻度增宽 QRSQRS波、波、STST段、段、T T波形成单个三角形波形成单个三角形 常见于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严重常见于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严重心肌缺血心肌缺血 易发生室颤、猝死及泵衰竭易发生室颤、猝死及泵衰竭墓碑型墓碑型ST段抬高段抬高墓碑型墓碑型ST段抬高段抬高 前降支近段多呈完全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前降支近段多呈完全性闭塞或严重狭窄 多伴有多支冠脉血管病变多伴有多支冠脉血管病变 前壁心肌梗死多见前壁心肌梗死多见 预后差预后差 死亡率高死亡率高 严重心律失常多严重心律失常多 泵衰竭、左心功能不全多泵衰竭、左心功能不全多 R on T室早R on T室早室早产生机制产生机制 缺血心肌存在复

8、极离散缺血心肌存在复极离散 缺血心肌易发生延迟或早期后除极缺血心肌易发生延迟或早期后除极 缺血心肌缺血心肌k kATPATP通道开放通道开放 缺血性缺血性J J波形成的机制:波形成的机制: 右室心外膜的右室心外膜的ItoIto(瞬间外向(瞬间外向钾电流)变大,与心外膜钾电流)变大,与心外膜2 2相电相电位差加大而形成。位差加大而形成。 其其J J波可伪似波可伪似rr波而形成类右波而形成类右束支阻滞图形,但实质是复极异束支阻滞图形,但实质是复极异常的结果常的结果缺血性J波心内膜心内膜心外膜心外膜右室单相右室单相动作电位动作电位J波波J点升高点升高AJ波形成伴波形成伴T 波倒置波倒置B J波与波与

9、STST段抬高段抬高J波伴波伴ST 抬高抬高AJ波伴波伴2相折返相折返 B 复极异常与复极异常与ST段抬高段抬高心室壁复极离散(心室壁复极离散(A A)和)和2 2相折返(相折返(B B)心肌缺血心肌缺血ST段抬高的电生理机制段抬高的电生理机制 A,传统的“损伤电流”和“除极波受阻”的概念,心外膜为“损伤”带,其静息电位下降,在静息期产生“损伤电流”导致TP段下降段下降,呈现相对性ST段抬高,而非真正ST段抬高;B,“心室复极平台期跨壁离散”的概念,心外膜动作电位平台期穹隆消失或下降,使心室复极平台期心内膜与心心内膜与心外膜之间形成电位差外膜之间形成电位差(心室复极跨壁离散),导致心电图上ST

10、段抬高 复极离散与复极离散与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AMI晚期预测猝死的心电学方法晚期预测猝死的心电学方法 QTQT间期离散度间期离散度 动态心电图(检测室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测室性心律失常) 信号平均心电图(碎裂电位、延迟电位)信号平均心电图(碎裂电位、延迟电位) 心率变异性心率变异性 有创电生理检查有创电生理检查 压力反射敏感性压力反射敏感性 T T波交替波交替 计算机计算机T T波形态分析波形态分析QT间期离散度Group A: QTc dispersion 80ms; Group B: QTc dispersion 80ms; Jpn Circ J 1999; 63: 467 4

11、70)动态心电图检测室速Eur Heart J 2001; 22: 12141225信号平均心电图Eur Heart J 2001; 22: 12141225计算机T波形态分析 T环离散度(T-wave loop dispersion) 正常化T环面积(normalized T-wave loop area) R环和T环角度总余弦值(TCRT) T波形态离散度(T-wave morphology dispersion)Circulation 2000;102;1252-1257计算机T波形态分析Circulation 2000;102;1252-1257R环和T环角度总余弦值影响室颤的因素Eur Heart J 2001,22;1214-1225影响室颤的因素Eur Heart J 2001,22;1214-1225单因素分析Eur Heart J 2001,2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