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专科)毕业实践报告(关于房屋建筑施工的认识)学 院: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宿州分校 专 业: 建筑施工与管理 学生姓名:王友柱 学号:1334001469693 指导老师: 刘亚 班级:2013秋建筑班 实习时间: 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8月1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筑施工与管理专科毕业实践报告(关于房屋建筑施工的认识) 王友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突飞猛进。人们对各项技术的要求也日趋严格与完善。在建筑方面来说,对施工技术人员有了更加严格的文化要求。本次实践从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8月1日到“孔庄安置区”工程项目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建筑
2、施工与管理实践,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一个建筑施工人员对于施工技术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知,也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到理论与实际的差别。一、工程简介工程名称:孔庄安置住宅小区工程工程地点:宿州市206国道路东结构类型及层次:框剪/18层建筑面积:8017.42m2建设单位:安徽枫华置业有限公司勘察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公司设计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公司监理单位:安徽省东盛监理公司施工单位:安徽和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宿州分公司质量目标:合格工期目标:450天承包方式:施工总承包1、招标工程项目内容及承包范围:设计施工图纸范围以内的土建、水电安装等工程。2、 现场施工条件:现场已
3、经完成“三通一平”工作,满足施工要求。施工现场的供电、供水点详见平面图中指示位置。(一)、工程概况1、建筑概况:本工程位于安徽省宿州市206国道路东孔庄安置社区,建筑面积8017.42m2,框剪结构,12号楼为18层,建筑物总高度52.56m。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2、结构概况:本工程为框剪结构,基础筏板基础,以粘土为持力层,其承载力特征值qpa=800pa,基底进入持力层不小于800,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除垫层为C15,筏板基础为C30外,其余均为C25,±0.000m以下砌体采用MU10页岩砖,M10水泥
4、砂浆砌筑,±0.000m以上框架砌体采用MU5页岩空心砖砌块(干容重190厚的不大于900kg/m3、120厚的不大于1100kg/m3), M5混合砂浆。3、屋面概况:本工程屋面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4、外墙装饰:主要采用不同色彩的外墙涂料5、装饰部分:内墙面装饰:卫生间、厨房、阳台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其它部位均采用混合砂浆抹灰。顶棚装饰:主要采用混合砂浆抹灰。楼地面装饰:除公共部位外均为粗装修。6、气工程设计概况:本工程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负荷,配电箱ZPDX的电源引自市电网,电压等级为380/220V,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树干式、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5、线路的敷设:采用塑料铜芯线和电力电缆。室外电缆及地下敷线采用镀锌钢管暗敷,其它在本层内的水平及垂直支路采用难燃PVC塑料管暗敷。照明及防雷:照明器具采用单管、双管节能荧光灯、花灯、吸顶灯;防雷接地采用联合接地形式,利用结构主筋,将防雷保护接地、电气保护接地、弱电设施接地及等电位联接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共用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实测不满足时,增设人工接地极);本建筑物属三类防雷建筑,避雷带采用ø15镀锌钢管,利用结构柱内主钢筋做防雷引下线与基础钢筋相焊接,形成通路,以防雷击。7、水、排水及消防本工程给水系统设计: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就近引入,所有室内生活给水管道主管道为钢塑复合管,卡箍
6、式连接,支管道为PE管,热熔连接,室外管道均为镀锌钢管,螺纹连接。室内外排水均为RBS管,承插连接。所有消防管道均为镀锌钢管,螺纹连接,每层楼梯处均设室内消火栓。(二)、工程施工特点1、施工特点本工程为全框剪结构,框架梁柱及现浇板是主体施工的关键。填充砌块的订购也要尽早采购。本工程框架柱数量多,截面型号多,施工荷载、模板工程及混凝土施工难度较大,也是该工程施工的重点。所以主体工程施工时,料具投入大。本工程建筑面积较大,工期较紧,所以周转材料(模板及脚手架材料)需求较大,开工时一次投入较大。2、环境地质特点本工程建筑物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属中软场地类型,场区无液化土层。二、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遵守实
7、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技术负责人(师傅)和工长等项目部管理人员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基础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主体工程及装饰工程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也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也学会了施工放线的具体操作步骤。主要施工方法:(一)、施工测量测量控制是建筑结构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垂直度、轴线和标高差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本测量方案在准备期间,制定测量方案,布置有效控制点为施工提供依据。1.1平面控制施测方法及精度要求a.平面控制桩的布置:根据业主提供的各测量基准点对施工控制点(以规划部门定位桩为准)分别进
8、行校核,以便确定该工程的轴线控制点,并对控制点进行距离和角度闭合核对,再按设计要求将各轴线一一测出,并埋设牢固标准,作好标志。b.±0.00及各楼层结构放线测量:在基础(梁)施工完毕后,平面布置6个以上控制点,并对控制点进行闭合,形成矩形测量控制网。c.测量控制基准点的测设:待地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全站仪设于选定的控制点,投点于预埋铁板上,经检查无误后将各控制点基线和点准确刻于铁板上,符合要求后,选用钢尺测量定位。楼面测量点位放线,利用±0.000层控制基点,采用经纬仪向上投线,测设出梁面控制点,在楼面再进行平面测量。测量出轴线、柱、墙位置线,以及门窗洞口位置。1.2
9、标高控制测量标高控制测量基准点依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水准点进行引测。根据水准点将该工程的设计±0.000点高程准确测于原有建筑物上及周围围墙上(引测的±0.000水准点不少于3个,且要自行闭合)作好明显标志,作为该工程控制各层标高的引测依据。从±0.000标高引至各楼层的临时水准点不少于八个、各层标高均应从底层±0.000点引测,并利用全站仪的测距功能对标高进行复核。1.3垂直度控制测量本工程使用经纬仪来控制主体施工中的垂直度。经纬仪图形设计的原则:八个控制基点P1-P8八点联线组成控制网,要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校核,确保建筑物大角及控制轴线的垂直度,其垂直度
10、误差不大于1,即现浇结构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0mm。1.4变形观测为了掌握工程地基的沉降情况,应在施工期内按期进行沉降观测,了解地基下沉量,根据建筑物结构形式和设计要求埋设沉降观测点。观测点的加工和埋设按设计图加工埋设。观测周期安排:施工期间,基础竣工、主体框架结构施工完成时各观测一次,砌体及装修阶段每月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竣工前观测一次。沉降观测点及水准点埋设在建筑物适当位置上,不易破坏并砌砖保护,上面用预制混凝土盖板盖上。每次观测完后,应及时整理有关数据,提出观测结果成果表,交建设单位与监理工程师单位保存。1.5观测精度测量控制基准点是施工测量放线的依据,因此各基准点必须精确测定,用DNS水
11、准仪按两个测回测出,两测回之差不大于2mm,取中数为正确控制线,各控制基准点测定后,应根据图形关系检查角度、距离和方向相互关系,角度90±5",距离1/15000,各测量控制基线三点应在一条线上,其偏差不大于2mm,标高精度为4mm,沉降观测其精度闭合差不大于0.6mm,若超过就进行现场调整,使之符合设计要求。1.6测量信息反馈施工测量及沉降测量,依据施工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及比较,观测精度闭合差超出要求,应及时进行现场调整,并形成书面材料,向有关部门报告,作出相应的技术处理,待工程竣工后,施测数据编制成成果表后,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交付。1.7常用仪器配置:经纬仪(WILD
12、T2):1台;普通水准仪(自动安平):2台;精密水准仪(DNS):1台;铟钢尺(铟钢):1把;钢尺(30m、50m):各3把。(二)、基础工程土方开挖与回填1.施工准备1.1作业条件1.1.1土方开挖a.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对靠近基坑(槽)的原有建筑物、电杆、塔架等采取防护或加固措施。b.做好建筑物的标准轴线桩、标准水平桩,用白灰洒出开挖线,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办理验收手续。c.若设计基础底面低于地下水位,要提前采取降水措施,把地下水位降至低于开挖底面0.5m以下,并做好土壁加固的机具和材料准备,然后再开挖。d.完成场地平整,并使有一定坡向,同时挖好临时排水沟,以保证边
13、坡不被冲刷塌方,基土不被地面水浸泡破坏,同时修筑好运输道路。e.查清工程场地的地质、水文资料及周围环境情况,根据施工具体条件,制定土方开挖、运输、堆放和土方调配平衡方案。f.夜间作业时,应根据需要设置照明设施,在危险区域设置明显警戒标志。1.1.2土方回填a.土方回填前,对基础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隐检手续。b.将基坑内的杂物、积水等清理干净。c.房心、管沟的回填土应在上下水道的安装完成以后进行。d.施工前,做好水平高程的设置。在基槽边上钉水平橛,在基础墙表面划分层线。e.作好技术交底。1.2施工机具挖土运土机械、打夯机、手推车、铁锹、35m钢尺20铅线、胶皮管、手锤、铁镐、橇棍、坡度尺、小线等。
14、2.工艺流程2.1土方开挖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2.2土方回填基槽(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上、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三)、钢管脚手架及防护1.构配件质量要求1.1钢管:a.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b.脚手架钢管的尺寸应按下表采用。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宜采用48×3.5钢管。c.钢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c.1新钢管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中8.1.1款的
15、规定。c.2旧钢管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中8.1.2款的规定。c.3钢管上严禁打孔。1.2扣件:a.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b.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c.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专业检测单位测试报告;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有脆裂、变形、滑丝的禁止使用。1.3脚手板:a.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每块质量不宜大于30kg。b.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
16、)中级材质的规定。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两端应各设直径为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c.竹脚手板宜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竹笆板。1.4连墙件:连墙杆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2.立杆基础2.1地基处理a.立杆要座落在坚硬实土上、普通老土(包括三年以上回填土)、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地基上。或根据土质情况铺设100mm厚的道渣,地基承载力不宜小于80KN/m2。b.立杆底座底面标高宜高出自然地坪50mm,必须装设在钢座(又名底盘、底座,属扣件的一种,用以增大立杆与地基的接触面,减少压强,避免基础被压坏或出现过大的变形影响脚手架的稳定)上,或采
17、用垫木支垫(垫木需用20002500×200×50×60的木板)垂直于墙垫放,或采用长不小于4000的木板平行于墙面垫放。c.外架高度在2030m时,如用作砌筑,立杆底部应铺设不小于450×450×150mm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块。2.2定距定位a.根据表砌筑外脚手架立杆纵横距离一览表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距墙距离,并打好木桩。 砌筑外脚手架立杆纵横距离一览表 单位:m材料情况 构造形式钢 管 架30以下3050双 排纵距2.01.5横距1.21.51.2注:1、内立杆与墙面距离:a采用脚手板横铺时,须保证脚手架距墙面不大于200mm;b采
18、用脚手板直铺时,内立杆距墙面为200mm以内。2、抹灰、勾缝、油漆等外装修用的脚手架,宽度不得小于800mm,立杆间距不大于2000mm,大横杆步距不得大于1800mm。3、50m以上的外架宜采用悬、挂、挑脚手架。b.用钢卷尺(50m、30m)或皮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或沿线撒石灰标出记号(立杆接触面的中心)点出立杆位置。3.杆件接长与搭接3.1总要求立杆首根、有长有短,错开搭设。立杆顶端外排应高出建筑物檐口1500mm,内排应低于檐口400500mm。3.2立杆垂直度要求a.架高30m以内,垂直度偏差不大于高度的1/200,相邻两立杆的接头,应错开500mm以上(三个方向),力求不
19、在同一步内。b.架高30m以上,其垂直度应按架高的1/4001/600控制,但全高偏斜不大于100mm。c.大横杆同一排水平偏差不大于该片脚手架总长度1/300,且不大于500mm,大横杆应布置在立杆里侧,且各接头中心距立杆轴线的距离应小于1/3跨度。d.底座沉降小于10mm,步距偏差±20mm,柱距偏差±50mm,排距偏差±20mm。e.接地、避雷措施应由专业电工按JGJ130-2001的有关规定执行。3.3立杆(横杆)对接接长,用对接扣件(俗称一字扣件)。对接接头应交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于500mm,应避免在纵向水平杆的跨中。3.4立
20、杆与大小横杆的联结,用直角扣件。大横杆又名牵杆、顺水杆;小横杆又名横楞、横担。小横杆靠墙一端距离一般为50100mm。3.5剪刀撑(又名十字撑、十字盖)与立杆、横杆连接用万向扣件。万向扣件俗称任意扣件。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夹角为45o60o。3.6扣件连接要求:内壁的圆幅度要求精确,与钢管扣紧时,接触面不少于30%,螺栓不宜拧得过紧。拧紧程度一般控制在40N·m60N·m之间,最大不得超过65N·m,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钢管架重要的构件是大横杆与立杆连接的扣件,不致下滑,扣件本身具有抗滑、抗旋转和抗拔能力。一个扣件的抗滑移承载能力应达到8.5kN。3.7大横
21、杆位于立杆内侧,采用横铺脚手架板时,中间还有一根,共三根,其步距:砌筑用脚手架不大于1.5m,装修用脚手架不大于1.8m,小横杆间距为立杆间距,跨距为大横杆跨距;当采用脚手板直铺时,小横杆间距按规程规定间距为1.5m,跨距同在横杆跨距。3050m的外架,小横杆应固定在立杆上。3.8立杆间距不得大于2m;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2m;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5m。3.9在距底座下部200mm处设置纵向扫地杆,连接立杆下端,约束立杆底端在纵向发生位移,在纵向扫地杆上设置横向扫地杆,接立杆下端,约束立杆底端在横向发生位移。3.10脚手架搭设顺序:底座安放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杆(先内排后外排)横向扫地杆第一步
22、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连墙杆(或加抛撑)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循环向上。4.架体与建筑物拉接4.1架体与建筑物拉接俗称连墙杆,其作用是提高立杆的纵向刚度,防止脚手架内、外倾斜,增强架体的整体稳定性,并可靠地传递风荷载。4.2连墙杆一般设置在框架梁或楼板附近等具有较好的抗水平拉力作用的结构部位(住宅每层设置)。4.3架高7m以上,每高4m,水平每隔7m,至少装设一道连墙杆。方法一:可采用预埋钢管作为附墙连接点的方法,这在高层施工中使用较多。方法二:用预埋8#钢筋拉接立杆。拉接处的小横杆顶墙,以防架子内倾。5.剪刀撑和横向支撑设置5.1高30m以下脚手架在外侧立面两端设置,中间每隔1
23、215m设一组,联系34根立杆,最高跨6根大横杆(即六跨),斜边地面成45°60°角。由低连续设置剪刀撑到顶。5.2高3050m脚手架,沿脚手架外侧立面转角处起,每79根立杆设一组剪刀撑,每一边不小于3组,沿架高连续设置。中间应增加24个扣结点(方法:一端接立杆,一端接伸出的横杆端)。两剪刀撑用大剪刀撑联系,也可根据现场设八字撑。5.3高30m以下脚手架宜在两端从12步内,由底到顶呈之字型设置横向支撑。高3050m以上者除两端位置外,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组。斜杆应采用万向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剪刀撑、横向支撑应随立柱、大小横杆等同步搭设。5.4抛撑
24、设置(一般在架高7m以上设置),间距同剪刀撑(埋深30cm),与地面约成60°,横向撑住架子。架子高7m以上,设连墙杆。6.施工层脚手板铺设6.1当采用横铺竹脚手板(宜采用毛竹或楠竹制作,板长2.23m,宽2530cm,板厚不小于5cm螺栓810mm,每板螺栓不少于4根,螺栓孔不得大于1cm)。竹脚手板要满铺,两端必须用钢管或钢筋压固,大横杆要架在小横杆上,在中间增加一根大横杆(共3根),并使表面平整。当采用直铺时,其接头下面应设两根小横杆,板端悬空部分应保持1015cm,搭接铺设的脚手架2030cm,板端必须与小横杆绑牢。6.2在脚手架全高或高层脚手架的每个高度段内,脚手板铺设不多
25、于6层,作业层不超过3层。或据计算确定。6.3脚手板的荷载控制:砌筑脚手架不超过3kN/m2,集中荷载不超过1.5kN/ m2。装修脚手架不超过2kN/ m2。7.防护7.1在铺脚手板的操作层上,必须在外排立杆的内侧设护栏和挡脚板,上栏杆主10001200,中栏杆居中设置。踢脚板也可用加设一道栏杆(距脚手板面200300)或挂一块脚手板,目前多采用立网式防护代替护栏及踢脚板的防护,效果较好。但立风一定要牢固。7.2高层施工时,采用脚手架外表面满挂安全网。7.3临街作业要采用竹笆封闭,也可采用密目安全网封闭施工,在脚手架外侧还要搭设防护棚。高30m以下脚手架防护棚宽4m,高30m50m脚手架,棚
26、宽5m。同时还要考虑风荷载对脚手架稳定性的影响。7.4脚手架不应在高、低压线下方搭设。脚手架外侧边缘距外电架空线路外侧边线的确良安全距离应大于下表的规定:外电线路电压(kV)<11101035154220330500安全距离(m)46810158.斜道(架高4m以上搭设)8.1斜道双称盘道、马道,是以一定坡度由地面上升到高处的架子附搭在脚手架旁,供人上下及运料。斜道有"一"字式和"之"字式两种。架高在三步以下方可搭一字式斜道,即一个跑段。多层、高层建筑物要搭之字式斜道(即4m以上)。8.2供人上下的坡度1:3(高:长),宽不小于1.5m。运料的坡度
27、1:6,宽1.53m。转弯平台面积应有810,最小为6m2,运料的可增大到16m2。8.3斜道搭设方法:a.立杆横距同斜道宽。纵距1500mm。b.小横杆沿斜道由低到高排列与立杆搭牢。c.斜梁(斜横杆)搭在小横杆上,间距600mm(如为方木脚手板400mm)。d.大横杆仅起加强架子稳定的作用,与外架的大横杆等高,每步架一道,搭在立杆外侧。e.1500mm的斜道,每长3000mm,应在小横杆跨中搭设抛撑一根,一端同小横杆搭接,另一端同立杆搭接,宽度超过2000mm的斜道应在中间斜梁下每隔3000mm设抛撑一对,一端同小横杆搭牢,另一端同立杆搭牢,成"八字"形。同时底端必须垫实
28、。其作用是:抛撑可承受小横杆传来的垂直力,以及平台同斜道连接的一面,设十字撑到顶,要注意门处的搭设,以利同行。f.斜道及平台脚手架设同外架。当用木板时每300mm钉一道防滑条。斜梁与立杆间距为150200mm,搭在小横杆上。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必须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为1200m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g.对于附在脚手架外面的斜道(即利用脚手架的外排立杆作为斜道的里排立杆时),应加强脚手架连墙杆的装置。9.拆除拆架前,全面检查拟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先拟订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后,才准开始工作。作业计划一般包括:拆架的步骤和方法、安全措施、材料堆放地点、劳动组织
29、等。拆架时,周围设围栏或警戒标志,划出工作禁区,禁止非拆人员进入。并设专人看管,禁止人畜入内。拆除顺序应从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同时作业。且注意以下五点:9.1拆除脚手架要求本着先搭接的后拆,后搭接结的先的原则,按层次由上而下进行。所有拉接点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接结点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设连接点加固。9.2拆架时,先拆护身栏杆,每挡内留一块脚手板翻到下层,其余脚手板运下。然后依次拆小横杆、大横杆(采用横铺脚手板时先拆大横杆,再小横杆)、十字撑、立杆等。拆大横杆十字撑要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拆下的材料必须随时运送到地面,不得堆放
30、在脚手架和楼上。9.3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钢管的高度(约6500m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临时抛撑加固,后拆连墙杆。9.4拆架过程,最好中途不要换人,如要换人,则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操作时,思想要集中,上下呼应。9.5拆下来的架料要分类堆放,进行保养。10.分段验收10.1脚手架搭设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搭设及拆除的基本方案,搭设时,应制定切实可行施工方案及防护措施。10.2外脚手架应随楼层的增高逐层对其进行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应迅速整改,并随搭设进度分段验收,项目技术负责人在验收单上签字,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四)、模板工程1.施工准备1.1作业条件1.1.1模板设计:根据工程
31、结构型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型式和间距,梁板支撑间距,梁柱节点、主次梁节点大样。验算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模板平面布置图、分块图、组装图、加固图、加固大样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和非定型零件的拼接加工图)。模板的数量应在模板设计时按流水段划分,进行综合研究,确定模板的合理配制数量。1.1.2模板拼装1.1.2.1拼装场地夯实平整,条件许可时可设拼装操作平台。1.1.2.2按模板设计图尺寸,采用沉头自攻螺丝将竹胶板与方木拼装成整片模板,接缝处要求附加小龙骨。1.1.2.3竹胶板模板锯开的边
32、及时用防水油漆封边两道,防止竹胶板模板使用过程中开裂、起皮。1.1.3模板加工好后,专人认真检查模板规格尺寸,按照配模图编号,并均匀涂刷隔离剂,分规格码放,并有防雨、防潮、防砸措施。1.1.4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控制线模板底口平整、坚实,若达不到要求的应做水泥砂浆找平层,柱子加固用的地锚已预埋好且可以使用。1.1.5柱子、墙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办理好隐蔽验收手续。2.质量要求质量要求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3.工艺流程3.1安装柱模板搭设安装脚手架沿模板边线贴密封条立柱子片模安装柱箍校正柱子方正、垂直和位置
33、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固定办预检。3.2安装梁模板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进行复核搭设梁模板支架安装梁底楞安装梁底模板梁起拱绑扎钢筋安装侧模板安装另一侧模板安装上下锁口楞、斜撑楞、腰楞和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位置与相邻模板连接牢固办预检。3.3安装顶板模板搭设支架安装横纵大小龙骨调整板下皮标高及起拱铺设板模板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办预检。4.操作工艺4.1综合脚手架的搭拆综合脚手架采用48×3.5扣件式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大于1.40m,水平杆及扫地杆竖向间距小于1.50m,梁底小横杆间距为600-750mm;剪刀撑布置:每跨中部各设剪刀撑一道,使综合脚手架的变形能力得以加强,当柱子混凝土拆模
34、后,将脚手架与柱子在中部和顶部各扣接一次,以提高脚手架整体刚度。二层脚手架立杆应与底层立杆对齐,立杆底均设50厚木垫板支垫。4.2柱模板4.2.1柱模板由定型模板、加固槽钢和支撑系统等组成,其支设特点是:布置零星分散,尺寸和垂直度要求严格,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同时要求混凝土浇筑和拆模方便。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采用竹质塑压模板,加工定型模板一全套,层间周转使用。4.2.2柱截面尺寸边长大于500mm时,在中部设置工具式对拉螺栓加固,竖向间距为600mm。4.2.3模板组片完成后,按照模板设计图纸的要求留设清扫口,检查模板的对角线,平整度和外形尺寸。4.2.4吊装第一片模板,并临时支撑或
35、用铅丝与柱子主筋绑扎临时固定。4.2.5随即吊装第二、三、四片模板,作好临时支撑或固定。4.2.6先安装上下两个柱箍,并用脚手管和架子临时固定。4.2.7逐步安装其余的柱箍,校正柱模板的轴线位移、垂直偏差、截面、对角线。并做支撑。4.2.8按照上述方法安装一定流水段柱子模板后,全面检查安装质量,注意在纵横两个方向上都挂通线检查,并作好群体的水平拉(支)杆及剪力支杆的固定。4.2.9将柱模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检查合格后办预检。4.3梁模板梁底模板采用定型竹木模板,侧模采用竹胶板,模板在木工棚加工成型、编号,加工尺寸应放大样加工,安装时采用塔吊运到使用部位进行安装。梁模板的安装方法:4.3.1
36、在柱子混凝土上弹出梁的轴线及水平线,并复核。4.3.2安装梁模板支架前,首层为土壤地面时应平整夯实,无论是首层土壤地面或楼板地面,在专用支柱下脚要铺设通长脚手板,并且楼层间的上下支柱应在同一直线上。4.3.3搭设梁底小横木,间距符合模板设计要求。4.3.4拉线安装梁底模板,控制好梁底的起拱高度符合设计要求。梁底模板经过验收无误后,用钢管扣件将其固定好。4.3.5在底模上绑扎钢筋,找正位置和垫好保护层垫块,清除垃圾杂物,经检查合格后,即可安装侧模板。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两侧模板与底模用脚手管和扣件固定好,梁侧模板上口要拉线找直,用梁内支撑固定。4.3.6梁模板支设时,侧模要包住
37、底模,干粘胶条,以防止胀模漏浆。4.3.7复核梁模板的截面尺寸,与相邻梁柱模板连接固定。4.3.8主梁底模支架的顶层横杆与立杆交点处,应设双扣件,以防止扣件变形破坏。养护支撑立杆间距不大于900,每排不少于3根,水平杆间距不应大于900,独立绑扎,绑扎后再与其余支架连成整体。4.3.9安装后校正梁中线标高、断面尺寸。将梁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检查合格后办理预检手续。4.4现浇板、楼梯板模板现浇板底板、楼梯模板采用竹夹板,楼梯模板由木工在木工棚拼装成型并编号后,提升搬运就位,模板支撑采用48钢管和方木结合。4.4.1支架搭设前楼地面及支柱托脚的处理同梁模板工艺要点中的脚手架关内容。4.4.2脚手架
38、按照模板设计要求搭设完毕后根据给定的水平线调整上支托的标高及起拱的高度。4.4.3按照模板设计的要求支搭板下的大小龙骨,其间距必须符合模板设计的要求。4.4.4铺设竹胶板模板,用电钻打眼,螺丝与龙拧紧。必须保证模板拼缝的严密。4.4.5在相邻两块竹胶板的端部挤好密封条,突出部分用小刀刮净。4.4.6模板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与楼板标高,并进行校正。4.4.7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检查合格后办隐检。4.5模板拆除4.5.1侧模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4.5.2底模拆除:当梁跨度小于8.00m、板跨度小于4.00m时,其底模拆除按同条
39、件养护试块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0%后,方可拆除梁、板底模;跨度大于8.00米,同条件养护试块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100%后,方可拆除现浇板梁底模板。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允许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不利时,必须经核算,加设临时支撑。4.5.3采取养护支撑后,其余支撑可待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0%后拆除,养护支撑应在屋面结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设计要求的100%后,先拆屋面结构养护支撑,后拆楼面结构养护支撑。4.5.4拆模顺序一般应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
40、撑,后拆竖向支撑。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拆模时应考虑分块整体拆除,并做好清理整修保养工作,分规格堆放,于后序工程中重复使用,以节约材料,提高工效,同一编号的模板使用在同一部位。4.5.5当上层梁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层梁板的模板支撑不得拆除,在楼板中部设1200宽双排养护支承,主梁底设大头撑不少于2根,其拉条间距不大于900,确保稳定。4.5.6柱子模板拆除:a.工艺流程拆除拉杆或斜撑自上而下拆除柱箍拆除部分竖肋拆除模板及配件运输维护b.柱模板拆除时要从上口向外侧轻击和轻撬,使模板松动,要适当加设临时支撑,以防柱子模板倾倒伤人。4.5.7梁板模板拆除a.工艺流程拆除支架及
41、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拆除侧模板下调楼板支柱使模板下降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木龙骨及支柱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撑系统。b.拆除工艺施工要点:b.1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以便作业,而后拆除梁侧模板上的水平钢管及斜支撑,轻撬梁侧模板,使之与混凝土表面脱离。b.2下调支柱顶托螺杆后,轻撬模板下的龙骨,使用使龙骨与模板分开,或用木锤轻击,拆下第一块,然后逐块逐段拆除。切不可用钢棍或铁锤猛击乱撬。每块竹胶板拆下时,或用人工托放于地上,或将支柱顶托螺杆在下调相当高度以托住拆下的模板。严禁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b.3拆除梁底模板的方法大致与楼板模板相同。但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板时,应从跨中开始下调支柱顶托螺杆,
42、然后向两端逐根下调,拆除底模板支柱时,亦从跨中向两端作业。(五)、钢筋工程1.施工准备1.1作业条件1.1.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1.1.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1.1.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 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1.1.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1.1.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
43、净。1.1.6根据标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混凝土施工缝处要剔凿到露出石并清理干净。1.1.7按要求搭好脚手架。1.1.8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1.2材料要求1.2.1钢筋原材:应有供应单位或加工单位资格证书,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和见证取样试验。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1.2.2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型号、尺寸、形状、数量,并应进行标识。成型钢筋必须进行覆盖,防止雨淋生锈。1.2.3铁丝:可采用20#22#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切断
44、长度满足使用要求。1.2.4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埋20#22#火烧丝,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1.3主要工具、机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寸等。2.质量要求质量要求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3.工艺流程3.1柱钢筋绑扎: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电渣压力焊)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3.2剪力墙钢筋绑扎:立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3.3梁钢筋绑扎:3.3.1模内绑扎: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向钢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
45、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筋按箍筋间距绑扎3.3.2模外绑扎: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纵筋穿主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内。3.4板钢筋绑扎: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扎板下受力筋绑扎负弯矩钢筋。3.5楼梯钢筋绑扎: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4.操作工艺4.1柱钢筋绑扎4.1.1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角,中间钢筋的弯钩
46、应与模板成90°角。4.1.2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电渣压力焊):柱子主筋立起来之后,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详见电渣压力焊工程技术交底)4.1.3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线。4.1.4柱箍筋绑扎:a.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b.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c.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d.抗震柱箍筋的端头应弯成135°,平直段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e.柱子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
47、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不大于100且不大于5d(d为主筋直径)。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f.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如主筋外皮为30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为1000mm,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同时,可采用钢筋定距框来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性。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g.墙体拉结筋或埋件,应根据墙体材料,按相关图集留置。h.柱筋到结构封顶时,要特别注意边柱外侧柱筋的锚固长度及锚固方式(详见03ZG101-1中相关做法)。同时在钢筋连接时要注意柱筋的锚固方向,保证柱筋正确锚入梁或板内。4.2剪力墙钢筋绑扎:
48、(略)4.3梁钢筋绑扎4.3.1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4.3.2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为了保证次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钢筋降低一个次梁上部主筋直径的距离加以解决。4.3.3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
49、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大于45d。绑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4.3.4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弯钩采用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4.3.5梁端第一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梁柱节点处,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护层加大,应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一般为600mm,以保证箍筋与梁筋紧密绑扎到位。4.3.6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4.3.7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
50、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级光圆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4.4楼板钢筋绑扎4.4.1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4.4.2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4.4.3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
51、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4.4.4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4.4.5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00m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的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为20mm。盖铁下部安装马凳,位置同垫块。4.5楼梯钢筋绑扎4.5.1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4.5.2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扎梁筋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
52、内。4.5.3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六)、混凝土工程1.施工准备1.1作业条件1.1.1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1.1.2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凳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1.1.3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1.1.4磅秤(或自动上料系统)经检查核定计量准确,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合格。1.1.5工长根据施工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已被批准。1.2材料要求1.2.1商品混凝土。强
53、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出厂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1.2.2外加剂: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外加剂,外加剂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1.2.3掺合料: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掺合料。其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1.2.4隔离剂:水质隔离剂。1.3主要工具、机具小翻斗车、尖锹、平锹、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捣器、木抹子、铁插尺、胶皮水管、铁板串桶、垂直吊装机械、混凝土标尺杆、砂浆称量器等。2.质量要求质量要求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3.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混凝土运输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4.操作工艺4.1作业准备4.
54、1.1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垫好,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1.2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4.1.3施工缝的松散混凝土及混凝土软弱层已剔出清净,已经露出石子,并浇水湿润,无明水。4.1.4梁、柱钢筋的钢筋定距框已安装完毕,并经过隐检、预检。4.2混凝土现场搅拌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4.3混凝土运输混凝土应及时运输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4.4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4.4.1混凝
55、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000mm,浇筑高度如超过3000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4.4.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混凝土供应能力、一次浇筑方量、混凝土初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综合考虑决定,一般为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4.4.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队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25倍(一般为300400)。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100,以使两层混凝土结合牢固,振捣时,振捣棒不得触及钢筋和模板,表面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4
56、.4.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小于2h时,则应当执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4.4.5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螺栓、预留孔洞和管有无走动、变形、堵塞等情况,一经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4.5柱的混凝土浇筑4.5.1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0100mm厚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0,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4.
57、5.2柱高在2000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2000时,应采取措施或在模板侧面开洞口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000,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洞口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4.5.3柱子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应当经过计算确定,并且应当计算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量,用专用料斗容器称量,保证混凝土的分层准确,并用混凝土标尺杆计量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混凝土振捣人员必须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保证振捣人员能够看清混凝土的振捣情况。4.5.4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完,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4.5.5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4.6梁、板混凝土浇筑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菜调度主管述职报告
- 初中英语教案反思
- 彩色的象教案反思
- 互联网的组成说课稿
- 和许多小班说课稿
- 书店安全消防施工合同
- 数码俱乐部会员停车场地租赁合同
- 珠宝公司配电房安装协议
- 精密仪器顾问合同
- 交通枢纽供暖设备安装合同
- 2024天津中考数学二轮重难题型专题训练 题型一 第12题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含答案)
- 《BIQS基础培训》课件
- DL-T1362-2014输变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
- 【浅析PLC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5000字(论文)】
- 企业经营模拟实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南农业大学
- 家长会课件:主题班会高二家长会课件
- 幼儿园名师公开课:大班数学《排一排》原版动态课件
- 市政设施维护方案
- 过敏源管理与控制制度
-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DBJ-T 15-19-2020
- 大学会计生涯发展展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