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必特联合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_第1页
可必特联合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_第2页
可必特联合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可必特联合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摘要 目的 观察可必特联合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1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及对照组56例,在相同的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每次加用可必特1/31/2支和布地奈德0.51mg,每日23次,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程5d;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可必特联合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显效迅速,疗效显著。 关键词 可必

2、特;布地奈德;毛细支气管炎;雾化吸入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4-145-02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最易出现的喘息性疾病,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1,临床喘憋症状严重,如不及时平喘处理,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改善呼吸困难、减轻喘息症状、缩短缺氧时间是治疗的关键。本文总结了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4例,其中58例采用可必特联合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资料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除外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结核

3、感染、婴幼儿哮喘等疾病。男69例,女45例,年龄218个月,其中<6个月74例,718个月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病例均予抗病毒、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祛痰、止咳、镇静治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次加用可必特1/31/2支(2.5mL:异丙托溴铵0.5mg、沙丁胺醇3mg,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生产)、布地奈德0.51mg(瑞典阿斯利康公司生产),每日23次。混合后加入生理盐水至2mL,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雾化吸人(氧流量6L/min),每次吸入15min,疗程5d

4、。 1.3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治疗5d以内,喘憋消失、气促缓解、肺部喘鸣音消失,咳嗽明显减轻。好转:治疗5d喘憋好转、气促缓解、肺部喘鸣音减少。无效:治疗5d后仍咳喘、气促、肺部喘鸣音无明显减少2。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 见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Mallory等3研究发现,支气管痉挛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气道平滑肌细胞膜上有丰富的肾上腺素能2受体和胆碱M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布于周围小气道,胆碱能神经

5、的M受体主要分布在大中气道,二者与相应的激动剂结合而发挥着舒缩效应,保持气道平滑肌的张力平衡。 可必特中的沙丁胺醇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快速起效选择性2受体激动药,常用于喘息发作时,是首选的对症治疗支气管弛张药。其药理作用是复杂的和多途径的: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保护肥大细胞膜;抑制人体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白三烯等炎性介质;抑制气道的胆碱能神经介质的传递;增加气道的黏液纤毛清除能力,促进气道的排痰作用;改善心血管的血流动力学,降低肺动脉高压,增加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呼吸肌的收缩力;激动肺泡型细胞上的2受体,促进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及分泌4。但该药作用时间较短,喘息易发作,重复大剂量应用,可使气道2受体下调,

6、效果降低甚至出现全身副作用5。可必特中的异丙托溴铵是阿托品的第四代衍生物,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抗胆碱药,由于其脂溶性低,降低了黏膜表面对它的吸收及其对中枢神经的侵入性,对呼吸道腺体及心血管作用较弱,多次用药不会导致耐受。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迷走神经,阻断支气管平滑肌M胆碱受体,有效抑制气道的胆碱能神经功能,降低迷走神经张力,抑制肺内活性物质的释放(如5-羟色胺),从而促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发挥解痉作用。异丙托溴铵弛张支气管作用弱,起效慢,但可持续较长时间。因此两者联合治疗可以作用互补,迅速有效持久地解除支气管痉挛。 在对RSV感染T细胞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中,人们发现虽然大部分病毒一般都引起Th1型反

7、应,而在RSV阳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RSV特异性IgE及IL-4、IgG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反映出RSV急性感染期,Th2型反应占优势。对RSV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分析结果表明,多形核粒细胞所占比例高,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含量明显高于RSV上感患儿及无喘息的RSV感染患儿的水平,提示除T细胞外,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在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发病机制中也有重要意义6。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予以远期气道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其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儿,提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气道高反应性7。可见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与哮喘很相似,吸入糖皮

8、质激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减少反复喘憋的发生。布地奈德是新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用1%5%溶液雾化吸入后即可到达全肺,其抗炎活性是氢化可的松的600倍,并有较高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力,能抑制气道炎性细胞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同时具有抗过敏作用,并可收缩气道血管,减少黏膜水肿及黏液分泌。可以达到平喘、改善通气的效果,缓解喘息症状。 本文资料表明,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三药联用,既能扩张气道,又能控制毛细支气管炎症,而且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减少全身应用激素,降低了激素不良反应。婴幼儿不能主动吸入治疗,采用氧驱动雾化装置进行被动吸入治疗,患儿耐受性好,起

9、效迅速,疗效显著,安全简便,值得在儿科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1. 2 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 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59. 3 王晓珍.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治疗进展J. 国外医学儿科分册,1993,20(5):238. 4 愈善昌,盛锦云. 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在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J. 临床儿科杂志,2008,26(3):258-261. 5 郭雪君,邓伟吾. 2激动剂在治疗哮喘中存在的问题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4):203. 6 吴希如,李万镇. 临床儿科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