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实验注意事项_第1页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实验注意事项_第2页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实验注意事项_第3页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实验注意事项_第4页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实验注意事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

2、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

3、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

4、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

5、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一、物理性质甲烷:无色 无味 难溶乙烯:无色 稍有气味 难溶乙炔:无色 无味 微溶 (电石生成:含H2S、PH3 特殊难闻的臭味)苯:无色 有特殊气味 液体 难溶 有毒乙醇:无色 有特殊香味 混溶 易挥发乙酸:无色 刺激性气味 易溶 能挥发二、实验室制法甲烷:CH3COONa + NaOH (CaO,加热) CH4+Na2CO3 注:无水醋酸钠:碱石灰=1:3 固固加热 (同O2、NH3) 无水(不能用NaAc晶体) CaO:吸水、稀释NaOH、不是催化剂乙烯: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H2O

6、 注:V酒精:V浓硫酸=1:3(被脱水,混合液呈棕色) 排水收集(同Cl2、HCl)控温170(140:乙醚) 碱石灰除杂SO2、CO2 碎瓷片:防止暴沸乙炔:CaC2 + 2H2O C2H2 + Ca(OH)2 注:排水收集 无除杂 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饱和NaCl:降低反应速率 导管口放棉花:防止微溶的Ca(OH)2泡沫堵塞导管乙醇:CH2=CH2 +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CH3CH2OH (话说我不知道这是工业还实验室。) 注:无水CuSO4验水(白蓝) 提升浓度:加CaO 再加热蒸馏三、燃烧现象烷:火焰呈淡蓝色 不明亮烯:火焰明亮 有黑烟炔:火焰明亮 有浓烈黑烟(纯氧中3000

7、以上:氧炔焰)苯:火焰明亮 大量黑烟(同炔)醇:火焰呈淡蓝色 放大量热 四、酸性KMnO4&溴水烷:都不褪色烯 炔:都褪色(前者氧化 后者加成)苯:KMnO4不褪色 萃取使溴水褪色五、重要反应方程式烷:取代 CH4 + Cl2 (光照) CH3Cl(g) + HCl CH3Cl + Cl2 (光照) CH2Cl2(l) + HCl CH2Cl + Cl2 (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 Cl2 (光照) CCl4(l) + HCl 现象:颜色变浅 装置壁上有油状液体 注:4种生成物里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 三氯甲烷 = 氯仿 四氯化碳作灭火剂 烯:1、加成 CH2=CH2

8、+ Br2 CH2BrCH2Br CH2=CH2 + HCl (催化剂) CH3CH2Cl CH2=CH2 + H2 (催化剂,加热) CH3CH3 乙烷 CH2=CH2 +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 CH3CH2OH 乙醇 2、聚合(加聚) nCH2=CH2 (一定条件) CH2CH2n (单体高聚物) 注:断双键两个“半键” 高聚物(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炔:基本同烯。 苯:1.1、取代(溴) + Br2 (Fe或FeBr3) -Br + HBr 注:V苯:V溴=4:1 长导管:冷凝 回流 导气 防倒吸 NaOH除杂 现象:导管口白雾、浅黄色沉淀(AgBr)、CCl4:褐色不溶

9、于水的液体(溴苯) 1.2、取代硝化(硝酸) + HNO3 (浓H2SO4,60) -NO2 + H2O 注: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 冷却至室温再加苯 50-60 【水浴】 温度计插入烧杯 除混酸:NaOH 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 难溶 苦杏仁味 毒 1.3、取代磺化(浓硫酸) + H2SO4(浓) (7080度) -SO3H + H2O 2、加成 + 3H2 (Ni,加热) (环己烷)醇:1、置换(活泼金属) 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钠密度大于醇 反应平稳 cf.钠密度小于水 反应剧烈2、消去(分子内脱水) C2H5OH (浓H2SO4,170) CH2=

10、CH2+H2O3、取代(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 (浓H2SO4,140度) CH3CH2OCH2CH3 (乙醚)+ H2O (乙醚:无色 无毒 易挥发 液体 麻醉剂)4、催化氧化 2CH3CH2OH + O2 (Cu,加热) 2CH3CHO(乙醛) + 2H2O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 浸入乙醇后变红 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酸:取代(酯化) CH3COOH + C2H5OH (浓H2SO4,加热) CH3COOC2H5 + H2O (乙酸乙酯: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注:【酸脱羟基醇脱氢】(同位素示踪法) 碎瓷片:防止暴沸 浓硫酸:催化 脱水 吸水 饱和Na2CO3:便于分离和提纯 卤代

11、烃:1、取代(水解)【NaOH水溶液】 CH3CH2X + NaOH (H2O,加热) CH3CH2OH + NaX 注:NaOH作用:中和HBr 加快反应速率 检验X: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 观察沉淀 2、消去【NaOH醇溶液】 CH3CH2Cl + NaOH (醇,加热) CH2=CH2 +NaCl + H2O 注:相邻C原子上有H才可消去 加H加在H多处,脱H脱在H少处(马氏规律) 醇溶液:抑制水解(抑制NaOH电离) 六、通式CnH2n+2 烷烃CnH2n 烯烃 / 环烷烃CnH2n-2 炔烃 / 二烯烃CnH2n-6 苯及其同系物CnH2n+2O 一元醇 / 烷基醚CnH2nO 饱

12、和一元醛 / 酮CnH2n-6O 芳香醇 / 酚CnH2nO2 羧酸 / 酯七、其他知识点 1、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2、燃烧公式:CxHy + (x+y/4)O2 (点燃) x CO2 + y/2 H2O CxHyOz + (x+y/4-z/2)O2 (点燃) x CO2 + y/2 H2O 3、反应前后压强 / 体积不变:y = 4 变小:y 44、耗氧量:等物质的量(等V):C越多 耗氧越多 等质量:C%越高 耗氧越少5、不饱和度(欧买嘎)=(C原子数2+2 H原子数)/ 2 双键 / 环 = 1,三键 = 2,可叠加6、工业制烯烃:【裂解】(不是裂化)7、医用酒精:75% 工业

13、酒精:95%(含甲醇 有毒) 无水酒精:99% 8、甘油:丙三醇9、乙酸酸性介于HCl和H2CO3之间食醋:3%5% 冰醋酸:纯乙酸【纯净物】10、烷基不属于官能团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光照1. CH4 + Cl2 CH3Cl + HCl光照2. CH3Cl + Cl2 CH2Cl2 + HCl光照3. CH2Cl + Cl2 CHCl3 + HCl高温4. CHCl3 + Cl2 CCl4+ HCl 催化剂加热、加压5. CH4 C +2H2CaO 6. C16H34 C8H18 + C8H167. CH3COONa + NaOH CH4+ Na2CO3 催化剂8. CH2 = CH2 +

14、Br2 CH2BrCH2Br催化剂9. CH2 = CH2 + H2O CH3CH2OH催化剂10. CH2 = CH2 + HBr CH3CH2Br催化剂11. CH2 = CH2 + H2 CH3CH3 催化剂12. nCH2 = CH2 CH2CH2 n 催化剂13. nCH2=CH-CH=CH2 CH2-CH=CH-CH 2 n 14. 2CH2 = CH2 + O2 2CH3CHO15. CHCH + Br2 CHBr = CHBr催化剂16. CHBr = CHBr+ Br2 CHBr2CHBr217. CHCH + HCl H2C = CHCl18. nCH2 = CH CH2C

15、H n Cl Cl催化剂19. CHCH + H2O CH3CHO催化剂20. CaC2 + 2H2O CHCH+ Ca(OH)2浓硫酸21. + Br2 Br + HBr22. + HONO2 NO2 +H2O23. + HOSO3H SO3H+H2O催化剂NO2NO2O2NCH3CH324. + 3H2 催化剂 25. +3HONO2 +3H2ONaOH26. 3CHCH H2O27. CH3CH2Br + H2O CH3CH2OH + HBr醇28. 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29. CH3CH2Br+ NaOH CH2 = CH2 + NaBr +H

16、2O催化剂30. 2CH3CH2OH+2Na 2CH3CH2ONa + H231. 2CH3CH2OH+O2 2CH3CHO + 2H2O浓硫酸170浓硫酸14032. CH3CH2OH CH2 = CH2+ H2O33.C2H5OH+C2H5OH C2H5OC2H5+H2O34. OH+NaOH ONa+H2O35. OH+H2O O+H3O+OH36. ONa+H2O+CO2 OH+ NaHCO3BrBrOH37 +3Br2 +3HBr催化剂Br催化剂38. CH3CHO + H2 CH3CH2OH39. 2CH3CHO + O2 2CH3COOH40. CH3CHO+2Ag(NH3)2O

17、H CH3COONH4+2Ag+3NH3+H2O41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42. 2CH3COOH+2Na 2CH3COONa+H243.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44. CH3COOH+NaHCO3 CH3COONa+H2O+CO245. CH3COOH + NaOH CH3COONa + H2O浓硫酸 46. 2CH3COOH + Cu(OH)2 (CH3COO)2Cu + 2H2O47.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 +H2O48. CH3COOCH2CH3+NaOH CH3C

18、OONa+CH3CH2OH49. nOHCH2CH2COOH OCH2CH2C n +H2O催化剂50. C6H12O6 (s) + 6O2 (g) 6CO2 (g) + 6H2O (l)催化剂51. C6H12O6 2CH3CH2OH + 2CO252. C12H22O11+H2O C6H12O6+ C6H12O6催化剂 蔗糖 葡萄糖 果糖53. C12H22O11 + H2O 2C6H12O6催化剂麦芽唐 葡萄糖 54. (C6H10O5)n + nH2O n C6H12O6催化剂 淀粉 葡萄糖55. (C6H10O5)n + nH2O n C6H12O6 纤维素 葡萄糖 催化剂加热、加压

19、56.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C17H33COO-CH +3H2 C17H35COO-CH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57. C17H35COO-CH2 CH2-OH C17H35COO-CH +3NaOH 3C17H35COONa+ CH-OHO OC COOCH2CH2 C17H35COO-CH2 CH2-OH+ 2H2O浓硫酸 +58. CH2OH COOH CH2OH COOH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

20、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

21、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

22、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

23、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 颜色反应 高中化学注意事项一、乙

24、醛的银镜反应 1不能用久置起沉淀的乙醛。因为乙醛溶液久置后易发生聚合反应。在室温和有少量硫酸存在时,能生成三聚乙醛;在0或0以下,则聚合成四聚乙醛。三聚乙醛是微溶于水的液体,四聚乙醛是不溶于水的固体,聚合后的乙醛不发生乙醛的特性反应。聚合后的乙醛可通过加酸、加热来解聚。方法是:把乙醛聚合物收集起来,加少量硫酸并加热蒸馏,馏出物用水吸收,即得乙醛溶液,这时就可用于乙醛特性反应的实验了。2所用银氨溶液必须随用随配,不可久置,不能贮存。因为溶液放置较久,会析出黑色的易爆炸的物质一氮化三银沉淀(Ag3N),该物质哪怕是用玻璃棒刮擦也会引起其分解而爆炸。这一沉淀在干燥时受振动也会发生猛烈爆炸。3做银镜反

25、应用的试管必须十分洁净,这是实验成功的一个关键。若试管不清洁,还原出来的银大部分呈疏松颗粒状析出,致使管壁上所附的银层不均匀平整,结果就得不到明亮的银镜,而是一层不均匀的黑色银粒子。为保证实验效果,事先最好将试管依次用热硝酸、10的NaOH溶液洗涤后,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一般用热碱液洗,自来水洗,蒸馏水洗即可。)用热的NaOH溶液洗涤试管,可以除去试管中的油污,保证试管的清洁。 试管一定不能用洗液(重铬酸钾溶液用硫酸酸化)来洗,否则在做银镜反应实验时会出现绿色溶液。因为重铬酸钾是强氧化剂,很容易氧化乙醛,而自身变成绿色的Cr3+的溶液。4银氨溶液与滴入的乙醛混合均匀并温热时,不要再摇动试管。

26、此时若摇动试管或试管不够洁净,生成的将是黑色疏松的银沉淀(也算成功,但不美观)而不是光亮的银镜。5做银镜反应的实验时,AgNO3溶液的浓度不宜大小,以AgNO3的质量分数为24为宜。6制备银氨溶液时不能加入过量的氨水。滴加氨水的量最好以最初产生的沉淀在刚好溶解与未完全溶解之间。这是因为,一方面银氨溶液中如果有过量的NH3,银离子会被过度地络合,降低银氨溶液的氧化能力;另一方面氨水过量会使试剂不太灵敏,且能生成在受热或撞击时会引起爆炸的物质。有人建议,滴加氨水直到沉淀消失时,最后加一滴NaOH溶液。在制备银氨溶液时,一般用稀氨水而不用浓氨水。这是因为在配制银氨溶液时,若氨水太浓,NH3容易过量,

27、使Ag+过度地被络合,降低银氨溶液的氧化能力。7反应必须在水浴中进行加热,不要用火焰直接加热,否则有可能发生爆炸。在水浴加热过程中,不要振荡试管,也不要搅拌溶液,水浴温度也不要过高(因乙醛沸点低),以40左右为宜。否则,因乙醛大量挥发而使反应效果差,或难以得到光亮的银镜,而只能得到黑色细粒银的沉淀。8实验后,试管中的反应混合液要及时处理,不可久置。实验后,可用先加盐酸后用水冲洗的办法。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银镜可用硝酸溶液洗去,再用水冲洗。如果要保存银镜,应先处理试管内的混合液,然后用清水把试管壁上的液体冲洗干净。 总的说来是;干净、新制、适量、温热二、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1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28、为了提高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一般是使反应物酸和醇中的一种过量。在工业生产中,究竟使哪种过量为好,一般视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具体情况而定。在实验室里一般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乙醇的质量分数要高,如能用无水乙醇代替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效果会更好。催化作用使用的浓硫酸量很少,一般只要使硫酸的质量达到乙醇质量的3就可完成催化作用,但为了能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应使浓硫酸的用量再稍多一些。但一般老师的体会是:最好使用冰醋酸(冬天是固体,夏天可能是液体)和无水乙醇。同时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只须加入2滴浓硫酸,多了效果反而不好。2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

29、过高,保持在6070,不能使液体沸腾。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事先可在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一般是没有加碎瓷片,因此加热过猛时有暴沸产生)。3使用无机盐Na2CO3溶液吸收挥发出的乙酸。蒸馏出的乙酸乙酯中因混有乙酸和乙醇,故不能闻到明显的酯的果香味。此时必须振荡试管,使饱和碳酸钠跟乙酸反应将其吸收,这样既溶解了乙醇又降低酯的溶解性,让酯浮在液面上便于闻其香味,观察色、态。Na2CO3溶液的作用是:(1)乙酸乙酯在无机盐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2)Na2CO3能跟挥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

30、乙酸乙酯的香味。4导气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5该实验也可以用中圆底烧瓶作反应物的容器,这时反应物的量要大一些。我的体会是可按书上装置进行,所得乙酸乙酯量也不少,效果也明显。一般是加热沸腾,让其反应,使乙酸乙酯蒸发出来。一般未加碎石,要出现暴沸。三、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 苯酚与溴水的取代反应,由于苯酚能溶解难溶于水的三溴苯酚,为了防止没有反应完的苯酚对三溴苯酚的溶解作用,实验时要使用浓溴水,最好用饱和溴水。同时,苯酚水溶液要尽量稀一些。实验时还应注意控制溴水的用量,因过量的浓溴水会跟三溴苯酚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因此,溴水的量

31、也不要过多。当出现白色沉淀时,立即停止加溴水,如果改向溴水中滴加苯酚,生成的沉淀不会溶解。四、乙醇的催化氧化在试管中加入2mL乙醇,把光亮的细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烧红,当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氧化铜时,趁热插到盛有乙醇的试管底部,可以看到黑色的氧化铜被还原成亮红色的铜。这样反复几次,可在试管口闻到乙醛的剌激性气味,说明乙醇氧化生成了乙醛。(1)如果使用一般的细铜丝,应将其绕成紧密的螺旋形,这样既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又有利于保持热量。(2)实验中应注意乙醇的用量要少,若乙醇用量较多,生成的乙醛溶于乙醇中,不易闻到乙醛的气味。(3)铜丝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对乙醇的氧化起到催化作用,

32、所以铜丝表面被加热变为黑色时,要趁热立即插入乙醇中,并且要反复多次,现象才明显,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五、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1制取氢氧化铜时,氢氧化钠溶液应过量,且质量分数要大一些,这样制得的氢氧化铜能加快乙醛的氧化,使现象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氢氧化铜微显两性,能溶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缘故:Cu(OH)22NaOHNa2Cu(OH)4(四羟基铜酸钠)2Cu(OH)42+CH3CHOCu2O3OH-CH3COO-3H2O反应所用的乙醛的质量分数不宜过高,以2%4%为宜。过高容易产生黄褐色浑浊物。2乙醛被Cu(OH)2氧化的实验。Cu(OH)2最好是新制备的。碱可以是NaOH、KOH,也可以是Na2CO3,但必须过量,过量的游离碱能加快醛基的氧化。因此,在制备Cu(OH)2时,为确保反应溶液呈碱性,最好是在数毫升碱液中加入几滴铜盐溶液后,再加入被检验的试液。 Cu(OH)2悬浊液的制备:在2mLNaOH溶液中滴入6滴CuSO4溶液即可。六、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1本实验如果多加几粒金属钠,开始时反应较快,乙醇与钠反应放出氢气,溶液逐渐变稠,但当钠的表面被乙醇钠包住后,反应又逐渐变慢。这时稍稍加热可使反应加快。然后静置或用冷水冷却,乙醇钠就从溶液中析出。若试管上用带尖嘴玻璃导管的塞子塞住,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可检验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用玻璃棒蘸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