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测试技术考试大纲_第1页
现代测试技术考试大纲_第2页
现代测试技术考试大纲_第3页
现代测试技术考试大纲_第4页
现代测试技术考试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测试技术”考试大纲2007年4月修订一测量的基本概念1 测量 定义:测量是将被测量和同类标准量比较的一个实验过程。 测量结果的表示:测量结果应包含数值和单位,必要时应给出误差范围。 测量三要素: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测量设备; 测量过程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数据处理阶段;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比较法(差值法、零值法、替代法);二 测量单位1 国际单位制的构成:SI基本单位、SI导出单位、SI的倍数和分数单位;2 量具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电学量具:标准电阻、标准电池、标准电感、标准电容;3 掌握单位的书写规则。三 测量误差及其分析 1 测量误差的定义、表示和分类;误差

2、公理;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测量结果有效位数的确定;2 随机误差的统计特征及等精度重复测量的数据处理(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计算);3 粗大误差的来源及剔除准则;4 系统误差的来源及消除;5 测量误差的估计(直接测量结果和间接测量结果的误差估计、测量结果的表示);6 置信度的概念。三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1 测量系统静态特性实验标定的概念,特性的基本参数及其获得方法(测量方法和计算过程);2 掌握测量系统的组建原则,会确定传感器灵敏度、放大器放大倍数、A/D转换器的位数;3 一阶、二阶系统动态特性的表达(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及基本参数的物理意义;4 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转折频率的测量和计算;

3、5 理解广义动态频率幅值误差的计算公式,应用该公式计算动态误差或确定系统的工作频带;四信号的检测与调理 1 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在测量系统中的作用;2 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3 电参数传感器的常用调理电路(恒流源法、电桥法、伏安法); 4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及冷端补偿的概念和方法(自动补偿方法);5 脉冲分压器的作用和原理;6 自动定标(三步测量法);7 测量放大器的结构及特性。8 A/D与D/A转换器的重要技术指标;9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各单元电路的作用;10 会组建简单的测量系统(包括框图、调理电路的设计、数据采集系统参数选择、核心器件的选择);五、六 虚拟仪器系统及信号分析与处

4、理1 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特点;2 采样定理的物理意义及正确应用;3 频谱混迭、“泄漏”、“栅拦效应”的物理概念及如何预防;4 DFT的相关参数选择方法;七、八 电气、电路参数的测量1. 频率、周期、相位的测量方法;2. 中介频率的物理概念;3. 电阻的测量电路(比例运算器法、积分运算器法、四端法);4. 同步分离法测量电感、电容;« 5.电参数(u、i、p,L,R,C)的采样测量法的软件基础(傅立叶级数法以实验指导书为准)。« 6.频率、相位采样测量法的软件基础(过零法、相关分析、傅立叶级数法以实验指导书为准)。九。 磁场量1 基本磁学量及其单位;2 物质的磁性及分

5、类;3 磁场的基本测量方法:感应法、霍尔效应法;4 磁性材料的静态和动态磁特性(基本磁化曲线、磁滞回线)的测量方法; 5 磁锻、退磁的概念和方法;十干扰1 干扰的来源、分类;抗干扰能力的测量与表示;2 抑制干扰的主要措施:接地、屏蔽和隔离;3 单点接地原则的内涵及实现;评分:笔试:80%,实验:20%;第一章习题量具的作用是:_,根据准确度的高低,又可分为_、_和_。 标准电阻常采用四端接线法,目的是为了消除_和_的影响。 测量准备阶段的任务是_。 国际单位制(SI制)的基本单位是_、_ 、_、_、开尔文(K)、摩尔(mol)和坎德拉(cd)。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_阶段、_阶段和_阶段。

6、什么是测量?试用数学关系式表达一个测量过程。 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其基本量及其单位是什么? 第二章习题1测量误差按性质分为 _误差、_误差和_误差、其中_误差是可预知可修正的。 2随即误差的统计特性为 _、_、_和_。 3置信度是表征测量数据或结果可信赖程度的一个参数,可用_和_来表示。 4指针式仪表的准确度等级是根据_误差划分的,若用0.5级150V电压表测量某电压,读书为120.4V,被测电压的相对误差是_。 5对某电阻进行无系差等精度重复测量,所得测量列的平均值为100.2,标准偏差为0.2,测量次数15次,平均值的标准差为_,当置信因子K3时,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为_。 6某4位半数字电压

7、表的允许误差为 + (0.025% U x +3个字),用该表测量某电压读数为1.9867V,被测电压的绝对误差为_V,相对误差为_%; 7在等精度重复测量中,测量列的最佳可信赖值是_ 。 8替代法的特点是_。 9.对某电压做无系统误差等精度独立测量,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已知被测电压的真值U 0 79.83,标准差(U) 0.02V,按99%(置信因子 k = 2.58)可能性估计测量值出现的范围: _。 10R 1 150 , R 1 0.75 ;R 2 100 , R 2 0.4 ,则两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绝对误差为_。 11. 用安法测量电阻,已知 U = 100 V ,U = ±

8、; 1 V ; I = 0.5 A , I = ± 0.01A ,则电阻 的绝对误差 R 为_ 。 计算题: 1已知R 1 150 , R 1 0.75 ;R 2 100 , R 2 0.4 ,试求 ( 1)两电阻串连后的总电阻的绝对误差 1 和相对误差 1 ? ( 2)两电阻并连后的总电阻的绝对误差 2 和相对误差 2 ? 2已知 求 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3对某电阻进行15次无系差等精度重复测量,测得数据为28.53、28.52、28.50、28.52、28.53、28.53、28.50、28.49、28.49、28.51、28.53、28.52、28.49、28.40、28.

9、50,单位为 W ,试求: (1)平均值和标准差; (2)用拉依达准则判别该测量列中是否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若有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3)平均值的标准差; (4)在置信概率为0.99时,写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4负载两端的电压,当用内阻为R 1 =50k W 的电压表测量,读数为 U 1 =100V,当用内阻为R 2 =100k W 的电压表测量,读数为 U 2 =109V,试求: 被测电压的开路电压U 0 ; 测量读数U1、U2的方法误差 U1 和 U2 (相对误差); 若电压表量程为150V,等级指数为0.5,U 2 的测量误差 2 。 5现校准为量程100mV,表盘刻度为100等

10、份毫伏表,数据如下: 被校表示值 U X (mV)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标准表示值 U 0 (mV) 9.9 20.0 30.4 39.8 50.2 60.4 70.3 79.9 89.7 99.9 绝对误差 D U(mV) 修正值 c(mV) 试求: 计算各校准点的绝对误差和修正值,并填入表中; 确定被校表的准确度等级; 若用该表测量某电压,读数为75.4 mV,测量值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中的误差属于什么误差?可以消除吗?如何消除?(引用误差,选用准确程度更高的仪表测量) 6某四位半数字电压表,量程为2V,工作误差为 = ± (0.02

11、5% · U X +2个字) 差。从计算结果中可得到什么启示?(在选用仪表时,要兼顾仪表的量程和准确度等级) 7检定一台Am5A,s1.5的电流表,在Ax2.0A处,其Am0.1A,问此电流表精度是否合格? 8有五位数字电压表一台,基本量程5V档的基本误差为±0.006Ux ± 0.004Um,求满度误差相当于几个字? 9测量一个约80V的电压。现有两块电压表,一块量程为300V,0.5级,另一块量程100V,1.0级。问选哪一块好? 10被测电压约10V,现有: 150V,0.5级和 15V,2.5级电压表两块,选择哪一块表测量误差较小? 11用一台4位数字电压

12、表的5V量程分别测量5V和0.1V电压,已知该仪表的基本误差为±0.01Ux±1个字,求由于该表的基本误差引起的测量误差。 12已知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的误差分别为±2.0和±1.5,求电阻耗散功率的相对误差。 13已知放大电路晶体管集电极电阻Rc。利用测量Rc上的压降U R ,然后间接测得集电极电流 IcU R /Rc。已知测量电压的误差是 ± 1.5,电阻的误差是±2.0。求测量电流的误差。 14有五个1000电阻串联,若各电阻的系统误差分别为: 1 1 , 2 3 , 3 2 , 4 2 , 5 1 。求总电阻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3、。 15电桥测电阻 ,关系式为 = / ;若已知: = 615 1% , = 500 0.5% , =100 0.5% ,试计算所得 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6测电阻 ,电路图如图所示:若电桥中 为标准可调电阻,利用交换 与 位置的方法进行两次测量。试证明 的测量值与 及 的误差 和 无关。 17方法测某电压:第一种方法测得 =10.3V,测量值的标准偏差 =0.2V;第二种方法测得 =10.1V,测量值的标准差 =0.1V。求该电压的估计值及其标准差。 18对三个电容进行无系差、等精度、独立测量。首先,分别测量C1和C2,得C1 = 0.2071F , C2=0.2056F;然后测C1 和

14、C3 的并联值,读数为0.4llF;最后测C2和C3的并联值,读数为0.4035F。试求各电容的估计值及其标准差。 19一块 0.1级的电流表,量程为1A,经检定最大绝对误差为0.8mA,问该表准确度是否合格? 20. 被测电压实际值为 10V左右,现有量程为100V,0.5级;15V,2.5级的电压表各一块,问选哪一块为好? 21.测量某电压,测量数据 属正态分布,抑制其数学期望 =50V,标准偏差 =0.2V,若要求置信概率为90%,求置信区间。 22.用图(a)和(b)所示两种电路测电阻 。若电压表内阻为 ,电流表内阻为 ,求测量值 受电表内阻影响所产生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并对两种测量

15、电路作出评价。 (a) (b) 23用1.0级,3V量程的直流电流表测得如图所示a点及b点对地电压分别为 =2.54V, =2.38V。如根据对 和 的测量结果来求 上的电压,其误差多大? 24. 用一台测量精度为±0.25%的压力变送器与一台模拟显示仪表组成压力测量系统,要求测量精度不低于±1.0%,问应选用哪一精度等级的显示仪表? 25.电阻的发热量 Q,关系式为 ,若已知 求Q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 26. 电阻的测量值中仅有随机误差,且属于正态分布,电阻的真值 ,测量值的标准差 ,试求出现在 之间的置信概率。 27均匀分布的测量数据,置信区间表达式为 ;试求: ( 1

16、)当置信概率为100%时, 为何值? ( 2)若 ,置信概率是多少? 28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某一热电偶所产生的电压进行等精密度测量,所得三组数据为:第一组测量为5次,平均值为1.90V;第二组测量4次,平均值为1.95V;第三组测量6次,平均值为1.86V。求测量结果的最可信赖值。 29对某电感进行12次等精密度测量,所得数据(单位为mH)为2.56,2.52,2.59,2.53,2.57,2.55,2.56,2.58,2.60,2.54,2.68,2.55。试判断其中有无粗大误差。 第三章习题一:填空: 1. 测量系统的分辨力指的是_ 。 2. 测量系统的特性在时域内用 _ 描述,在频域内用

17、_ 描述,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是反映系统_ 的能力。 3已知某二阶系统的固有角频率为 rad/s,阻尼系数为0.75,直流增益为1,则系统的频率特性表达式为_. 二:计算题: 1.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常用哪些指标来表示。 2已知一热电偶的时间常数 s,其数学模型近似为一阶系统,静态灵敏度k=1。如果用它来测量一台炉子的温度,炉内温度变化规律为T = 500+20sin (2f 1 t )+ 10sin (2f 2 t ),其中,f 1 = 1/80Hz,f 2 = 1/160Hz,试求该热电偶输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已知某一阶测量环节的转折频率f 100Hz,K 0 10,试求 (1) 测量系

18、统的时间常熟 和转折角频率 (2) 测量系统的频率特性 W(jw); (3)被测信号的频率范围式 5Hz200Hz,该测量系统产生的最大动态幅值误差; (4) 若使最大动态幅值误差 的绝对值不超过1,转折频率应为多少? 4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试求: ( 1)系统的时间常数 和直流增益K; ( 2)系统的转折频率 ; ( 3)求当测量信号的频率为转折频率的0.5倍时,系统产生的动态幅值误差;欲将动态幅值误差限制在5%,应采取什么措施?简述实现步骤。 5已知某测量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传感器的传递函数为 ,试问: 当被测信号的频率为0.2 时,将会产生多大的动态幅值误差? 只考虑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时,

19、动态幅值误差小于5%的最高信号频率是多少? 6一个测压记录系统框图如下: 已知: S 1 = , S 2 =10, 分度值K=50 ,记录仪最大记录幅度Lm =5cm ,最小可分辨幅度L=0.5mm, 求系统可测量最大压力与分辨率。 7.对一称重进行标定,得到重量与弹簧长度关系如下: 重量 x(g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长度 y(mm ) 123.0 127.8 132.2 136.6 140.9 145.5 149.0 153.6 157.5 161.9 165.8 请确定输出与输入关系的实验模型及弹簧的灵敏度。 8.测量系

20、统的灵敏度与分辨率有什么区别?灵敏度高的测量系统是否分辨率也高?为什么? 9.常用哪些指标来衡量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 10某测量环节的微分方程为: 试问: (1)  是几阶测量系统? (2)  时间常数 =? (3)  写出传递函数; (4)  写出频率(响应)特性; (5)  若可使参量 P缩小10倍,即 ,q增大10倍,即q'=10q,那么该系统的时间常数 '将有何变化?系统的工作频带将有何变化? 11.已知某测量环节的传函数,。 ( 1)试求相应的 、 、 、 或 、 、 值。 ( 2)由,组成一测量系统。试问:当工作信号

21、频率 时将有多大的幅值动态误差 12.某测量环节的输入信号为一方波,其频率f=6HZ,在示波器上观察到方波幅值有40格,再用示波器观察该测量环节的输出波形(阶跃响应)y(t)及其数值如下: 时间 t 1t' 2t' 3t' 4t' 5t' 6t' 7t' 8t' 响应 y(t)格 19.0 27.5 32.5 35.0 37.0 38.5 39.0 39.5 试判断该测量环节是否为一阶系统 ? 它的时间常数 =? 转折频率 该系统之(通)频带是多少? 若输入被测信号的频率为 时, 输出信号的幅值频率误差 =? 若被测信号的频率为1

22、0 , 输出信号幅值将有多大变化? 写出频率特性表达式及微分方程式。 13.已知一热电偶的时间常数 s, 如果用它来测量一台炉子的温度,炉内温度在540和500之间按近似正弦曲线波动,周期为80s,静态灵敏度k=1,试求该热电偶输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和滞后时间。 14.某铠装热电偶的时间常数为2s。用它由室温(20)插入沸水(100)中测量沸水温度,问需经过多少时间热电偶的温度与沸水温度的差别(动态误差)才小于2%? 15.有一个温度传感器,其微分方程为 30 dy/dt + 3y = 0.15x,其中y输出电压(mV),x输入温度(),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和静

23、态灵敏度k。 16.用一只时间常数= 0.318s的一阶传感器去测量周期分别为1s、2s和3s的正弦信号,问幅值相对误差为多少? 17.已知某二阶系统传感器的自振频率f 0 =20kHz,阻尼比=0.1,若要求传感器的输出幅值误差小于3%,试确定该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18.用铜-康铜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组成测温系统: 己知: (l)当温升T50 ,热偶输出热电势2.035mV; (2)数字电压表最低位为10V。 试问该测温系统能否达到0.1 的分辨率? 19.要想测量50 的温度同时又要求有0.1 的分辨率,采用8 位A/D能否实现? 20.一个测温系统采用8 位A/D进行模数变换,如果要求

24、具有0.05 分辨率,那么相应满度的温度值是多少? 21.某压力传感器在温度T(25 士5 ) 时的静态标定数据如下: 1)试求:零点S 0 、满量程输出值 Y F.S 、灵敏度、分辨率; 2)计算:最小二乘法线性度 L 、滞后 H 、重复性 R ; 3)给出“压力传感器静态标定实验数据处理”报告。 P× Pa V BD ( mV) 0 0.5 1.0 1.5 2.0 2.5 1 正 向 0.16 20.32 40.13 60.18 80.31 100.51 反 向 0.17 20.37 40.19 60.20 80.35 2 正 向 0.18 20.29 40.14 60.17 8

25、0.32 100.56 反 向 0.18 20.39 40.17 60.22 80.37 3 正 向 0.19 20.34 40.11 60.20 80.31 100.52 反 向 0.20 20.37 40.17 60.18 80.35 22.被测信号频率f400Hz,要求|<1%,那么测量系统的固有频率 或固有角频率 至少应多大?如果能确知阻尼比 0.8,那么测量系统的 或 又至少应多大? 23.测量系统的时间常数2min,将组成该测温系统的测量温度传感器插入被测温场中后2分钟时读数,读数的相对误差有多大?如果改为插入后5分钟时读数,读数的相对误差有多大? 24.己知某二阶系统传感器

26、的固有频率 10kHz,阻尼比0.1,若要求传感器的输出幅值误差小于3%,试确定该加速传感器的最高工作频率范围。 25.某一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特性由以下微分方程描述: 其中: y 输出电荷量, pC (皮库), x 输入加速度, 试确定该传感器的 , , K 值;若允许动态幅值误差小于 5,求被测信号的最高 f 和 。 26.若用一阶传感器作10OHz 正弦信号的测试,如幅值误差要求限制在5以内,则时间常数应取多少?若在该时间常数下,同一传感器作50Hz 正弦信号的测试,这时的幅值误差和相角差有多大? 27. 被测信号(力)的频率 f 400Hz(正弦),由一个二阶系统的力传感器(固有频率 f

27、 n =800Hz)来测量,在阻尼比 A ( ) ,相位差 ( ) ,再计算相应的幅值动态误差 和相位误差 。28已知一阶系统,其频率响应函数 , 试分析当测定信号 x(t)=sin(t)+sin(5t)时,有无波形失真现象。 29.测得某放大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如下表所示,试求它的放大倍数 K 。 输入 输出 0.000mV -9.67mV 0.528mV 63.2mV 30. 对于二阶装置,设计时为何要取阻尼比=0.60.8? 31. 设一力传感器为二阶环节。已知其固有频率为800Hz,阻尼比为=0.14,当测量幅值为10kg,频率为400Hz的力参量时,其测得的信号幅值为多少? 32有两个温

28、度计,一个响应快,能在5s内达到稳定,一个响应慢,需要15s内才能达到稳定,请问两个温度传感器谁的时间常数小? 34. 压差变送器的技术指标为:量程 12.5 mm 柱,输出电流为 (420) mA 。试求: (1)灵敏度;(2)当被测压差变化 P 0.1mm 柱时,输出电流 I ? (3) 当负载电阻 500 时,被测压力由 0 变至 0.1mm 柱时,输出电压数值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第四章习题一:填空: 1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 _ 、 _ 和 _。 2现代测量系统的基本单元有 _ 、 _ 、_ 和 _ 。 3热电阻工作时通过的电路不能过大的原因是 。 4脉冲分压器适用于_信号的分压

29、,目的是消除_所引起的分压后信号波形畸变。 5.  用差动结构(传感器)配接相应的差动调理电路,可以改善传感器的 _和_特性。 6.  数据采集系统中,采样保持器的作用是 _。 7.  影响 A/D转换器最高工作频率的是A/D转换器的_。 8.  在热电偶冷端补偿措施中,补偿导线法的基本工作原理是 _。 9.  某个测量系统特性为 其中 为输入, 为输出,为消除零点 和增益A的漂移带来的误差,应采用的措施是_。 10在热电偶测温系统中,用数字电压表直接测量热电偶的输出,已知环境温度为30,被测温度为200,以0为参考温度的热电偶的特性为: 数字

30、电压表的读数为_ mV 11.  热电偶的分度表见附表 1,测量电路如右图所示,数字电压表的读数为4.10mV,热电偶与电压表用补偿导线连接,被测温度应为_ 。 12.下图中的热电偶均为镍铬镍硅热偶 毫伏计示值:_ mV T=_  二:计算题: 1.采用镍铬镍硅热偶组成一个测温系统,使用8位A/D转换器,A/D转换器满量程输入电压位5V。试求: (1) A/D转换器的量化值q? (2)  测温系统分辨率为 1,需要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是多少? (3)  测温系统的测温范围有多大? (4)  当参考端温度为 20,热电偶输出为6.1mV,被测温度是多

31、少? 2.某测量系统的系统特性为yy 0 Ax,其中x为输入,y为输出,试说明: (1)  用三步测量法消除 y 0 、A随时间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简单叙述测量过程,并写出测量结果的x表达式; (2)  如果 y 0 为叠加在系统输入端的一个工频干扰量,采用三步测量法能否消除该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说明原因。 3.压阻式传感器的调理电路如图所示,图中A、C为电压源E输入端,B、D为电桥输出端,桥臂R 1 =R 0 R、R 2 =R 0 R为差动压阻式传感器,另两个桥臂R 3 =R 4 =R 0 为固定电阻;电阻变化量 R与压力P的关系为 RKP,试求 (1) 

32、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即输出电压 U BD 与被测压力P的关系式; (2)  测试系统的灵敏度 S? (3)  测量过程中,电源电压相对变化 ,由此引入的被测压力P的相对误差 4压阻式传感器的特性为: 其中:P为被测压力,单位MPa, =100 为压力为零时的电阻值,采用3mA恒流源调理电路,要求压力测量范围满足010MPa,分辨力优于0.01MPa,A/D转换器的输入电压范围05V。试求: (1)  A/D转换器的位数和量化值; (2)  传感器与 A/D之间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3)  若电流源的误差为 0.5%,在最大测量点P=10MPa

33、时,压力测量误差; 5.一个测温系统如图1所示,采用铜热电阻 为测温传感器,并和单臂电桥组成电路。已知铜热电阻 ,当温度T=0时, = = = = =100。   推导测温系统的输出(U)输入(T)的表达式;   计算当 T=0时、10、100时测温系统的输出值U;   推导测温系统的灵敏度的表达式为 ,并计算T=0时、10、100时相应的灵敏度数值, ;   测温期间电源电压波动 =0.3V,求由此引入的最大测温误差 =?,测温范围(0100)。 6.已知镍铬-镍硅热偶、热电势 (100,0)=4.1mV,它的配用补偿导线为铜、康铜,已知铜-康铜热偶热

34、电势 (100,0)=4.277mV,试问由补偿导线产生的测温误差有多大? 7.采用镍铬镍硅热偶组成一个测温系统,所用A/D变换器为10位,且满量程输入电压值为10.24V。试求: (1)  A/D变换器的量化值; (2)  欲使测温系统分辨率为 0.1,需加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是多少? (3)  该测温系统的测温范围有多大? 8一试件的轴向应变 0.0015,表示有多大的微应变?又若已知试件轴向微应变为2000 微应变,那么试件的轴向相对伸长率为百分之几? 9.用S型热电偶测量温度,其参比端温度为30,测得热电势E(t,30)=11.20mV,问被测温度为多少? 1

35、0.用K型热电偶测量温度,参比温度为25,被测温度为705,问热电势为多少? 11.当热电偶用补偿导线与显示仪表连接时,若补偿导线的极性相反,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12.以Pt100测量温度,并用如下图的电位法测量系统,要求测量范围为0600,测量精度不低于±1%。请选定Pt100的精度级;决定测量电流 I 、放大器放大倍数以及A/D的转换精度。 13某等臂电桥接有一个200电阻的工作应变片,灵敏度系数K2,电桥的电源电压6V,输入被测应变 = 350,试求用内阻分别为20k、1k、250的电压表测量时各表指示的输出电压值。 14右图为一单臂测温电桥。Rs为测温热敏电阻,初始时Rs 与

36、R均为150,R为固定精密电阻,r为可调电阻箱用来调节电桥平衡,E+6伏。 (1)测温前,你如何使电桥达到平衡? (2)桥路平衡后,又加入两根50 米长电缆,你如何利用本桥路测定电缆的电阻值 ? (3) 如果己知电缆单位长的电阻值为0.1/m,那么加入电缆后桥路输出的不平衡电压 ? (4)如果电缆线与传感器接触不良(按断开考虑),桥路输出 ? (5)在未接电缆时,不慎将可调电阻r 短路(rO),这时桥路输出 ? 15己购得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及其配套恒流电源,己知参数为:桥臂电阻1.6k,恒流源供电电流5mA。试问该配套恒流源能否对桥臂电阻为800、300也要求5mA 恒流供电的另两只传感器供电

37、?你若没有把握如何进行实验判断?(不准用传感器直接试) 16一个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试验前做了如下检查测试:用万用表量得四条引线间的电阻值如下: R(红,兰)900; R(红、绿) 900; R(红、黄)1200; 试判断该全桥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是否正常?桥臂阻值 R?画出桥路,指出供电端与输出端。 的热电偶与电压表相连接,电压表接线端是50,若电位计上读数是60mV,热电偶的热端温度是多少? 18已知某一热敏电容的温度与电容值的实测数据如下: 50 60 70 80 90 100 109 119 842 725 657 561 491 433 352 333 试用曲线拟合法求其数学表达式,以及当

38、 T =85时的电容值。  19热电阻的特性为 ,测量系统见下图,电流源输出5 mA,标准电阻100 ,A/D转换器的输入电压0 2 V,测温上限200,试计算: 要求分辨率为0.2时,A/D转换器的位数;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设单片机的测量码值为D(十进制), 写出温度 表达式;   附表 1:镍铬镍硅热电偶特性(冷端温度为0) U t mV t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0.0 0.4 0.8 1.2 1.6 2.0 2.4 2.9 3.3 3.7 4.1 1004.1 4.5 4.9 5.3 5.7 6.1 6.5

39、 6.9 7.3 7.7 8.1 200 8.1 8.5 8.9 9.3 9.7 10.2 10.6 11.0 11.4 11.8 12.2 第五章习题1. 构成虚拟仪器系统三大要素是_、_和_。2. 虚拟仪器的主要特点是_和_。3. 什么是虚拟仪器?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区别是什么?4. 举例说明如何用虚拟测试方法构成一个简单测试系统。 第六章习题 一:填空题1对某个信号连续采样,为防止频谱混迭,在数据采集单元前应加入 。 2产生频谱混叠的原因是_ ;为抑制频谱泄漏,采样窗长应等于_。 3某信号的最高频率不大于1.25KHz,信号中最小频率的间隔为10Hz。当选用采样点数为128时,

40、采用周期应为 _ 。 4连续模拟信号采样时,采样频率 和信号最高频率 之间须满足:_,对周期为T的周期信号,为避免产生“泄漏”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_。 二:选择题: 1在工频频率的采样测量方法中,已知相临的三个零点时刻分别为 ;下标“+”和“-”分别表示采样值大于零和小于零的时刻,采样间隔100 m s,若甲乙同学分别引用公式(a)、(b)计算被测周期,则甲乙同学的所得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_%. A. ± 0.5、 ± 0.5; B. ± 0.25、 ± 0.25; C ± 0.5、 ± 1; D. ± 1、 ±

41、0. 5. 2已知某信号的周期为20 ms ,最高谐波频率1kHz,要求频谱分辨率为50Hz,对该信号进行FFT分析,请综合考虑频谱混叠、泄漏及栅栏效应,采样间隔和采样点数分别为_。 A. 0.5 ms和64; B. 0.5 ms和40 ; C. 0.3 ms和64; D. 0.3 ms和128 。 三:计算题1.欲分析的信号x(t)的幅值(或峰值)谱线可能在200Hz,若取采样点数N128,采样间隔=156.25,试求:(1)FFT分析结果的谱线间隔是多少?(2)总计可输出谱线多少条?其中有效谱线多少条?(3)可输出的前八条谱线的频率值为哪些?(4)幅值为0的谱线为哪些?(5)若采样点数N1

42、28,=100,FFT谱线分析结果将发生什么变化?2.某带有噪声的低频非周期信号x(t),已知:信号中有用的最高频率不大于1000Hz,现要求采用FFT分析将信号的噪声去除,同时保留信号x(t)中的有用信号成份,请说明(1)用FFT分析去除信号噪声的过程(提示:将噪声信号看成高频信号)(2)若要求信号频谱分辨率不低于5Hz,确定采样周期T和采样点数的取值,并说明确定的依据。第七、八章习题一:填空:1被测信号频率高于中介频率时,宜采用_法测量频率,反之,宜采用_法测量频率。2在相位测量时,用异或门鉴相克服_平移所带来的误差。3测量电阻一般包括_、_和_方法,其中测量小电阻时用_方法,测量大电阻时

43、用_方法。二:问答题:画出实际电阻、电容、电感的等效电路图。第九章习题1. 物质按磁性能可分为_,_和_三种。顺磁物质的磁导率_,反磁物质的_,而铁磁物质的_。为了便于比较各种物质的导磁能力,我们引入一个_,它是与的比值。2.在工程上,常把铁磁物质称为_,把顺磁物质与反磁物质称为_。 3.铁磁物质根据磁滞回线的形状及其在工程上的用途基本上分为_大类。一类是_,它的磁滞回线_,磁导率_。另一类是_,它的磁滞回线_。另外,还有一类磁性材料,它的磁滞回线的形状为矩形,把它称为_。4.铁磁材料的磁化状态不仅与当时所加的磁场有关,而且还与磁化的历史有关,因此在测量前有必要对样品进行_,以消除磁化历史对测量的影响。退磁方法包括_、_和_。5.空间磁场的常用测量方法是_和_;描述磁性材料磁特性的主要曲线有_和_。第十章习题1一般情况下,形成电磁干扰的要素有三个:一是_;二是_;三是_。 2干扰与噪声耦合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_、_、_和_。 3测量系统的干扰可分为_和_;干扰的抑制措施有_和_。 4最佳接地方式为_。 设计题 1设计一个数字测温系统,采用铂热电阻R T 做测温传感器,已知若电阻的RT关系式为: , 其中: 100 A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