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们自己_第1页
认识我们自己_第2页
认识我们自己_第3页
认识我们自己_第4页
认识我们自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认识我们自己1、我们在呼吸第一课时 我们的呼吸器官教学目标:1、按照教材提供的方法,能够注意到对比实验的控制条件问题。并得出数据,加以分析。2、在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中,培养学生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知道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教学重难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原认知,从而使学生构建呼吸系统的概念。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大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学习方法:实验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摒住呼吸后你有什么感觉? 2、活动

2、一:我们的呼吸器官(1)、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气体在人体中进出的路线,借助教材中的插图,验证学生的思考。(3)、我们的呼吸器官在哪里,对照教材中的插图,再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初步了解各器官在身体中的部位。(4)感受气体通过鼻腔吸入排出的过程,理解科学呼吸方法的重要性。3、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1)、需控制的变量:集气瓶的大小一样、2根蜡烛在瓶中高度一样且烛焰大小一样、点燃蜡烛的时间一样、倒扣集气瓶的时间一样。 可变量:集气瓶中的气体不同,一瓶是空气,一瓶是人体呼出的气体。(2)收集空气(3)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4)用吸水性强的物品将集气瓶

3、上的水分擦干,避免实验时因集气瓶上的水影响实验。教学总结:气体进入和呼出人的身体的路线是什么?进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第二课时 一呼一吸教学目标:能按照要求制作呼吸模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呼吸模型的工作原理,并迁移地解释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教学重难点:难点是知道呼吸是怎样形成的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2升的大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皮筋教学方法:引导实验学习方法:实验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 2、一呼一吸(1)、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2)学生深呼吸3次,感受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种变化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3)用

4、呼吸模型模拟呼吸的形成,饮料瓶相当于人体的胸腔,气球相当于人体的肺,推拉瓶底的橡胶膜,你有什么发现?(4)反复推拉几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我认为呼吸时,胸腔有什么变化?(5)得出结论:胸腔收缩时气体进入肺,胸腔扩张时气体排出肺。教学总结: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第三课时 测量我们的肺活量教学目标:1、测量统计肺活量,使学生了解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2、知道什么是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可以反应身体呼吸机能的强弱。了解积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增强肺活量。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制作呼吸模型,难点是测量时的准确性,把尽力吸进来的气体呼出去,而学生有时要延气很长时间。教学方法:引导实验学习方法:实

5、验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测量我们的肺活量(1)制作肺活量测量计,按照课本的方法(2)什么是肺活量(3)如何测量肺活量(4)制作时注意:瓶子的容积至少2000ml,测量时把尽力吸进来的气体呼出去就可以了。(5)填写肺活量测量记录表,分析:全班平均肺活量是多少?最大肺活量和最小肺活量分别是多少毫升?(6)、比较我们的肺活量,你认为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总结:什么是肺活量,如何测量肺活量?2、心脏和血管第一课时 脉搏与什么有关教学目标:1、通过听一听、摸一摸、找一找找到自己心脏和血管的位置。2、通过分别计数一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对多组数值平均值的比较,找到两者之间的

6、关系。3、初步了解哪些行为有碍心脏健康。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如何使学生了解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教学方法:引导实验学习方法:实验教学准备:简易听诊器教学过程:1、导入:请找一找身体上心脏和血管的位置 2、脉搏与什么有关(1)找一找心脏和血管的位置(2)什么是脉搏?(3)脉搏与什么有关,设计实验方案。计数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测三次求平均数,并记录。计数(4)计数一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测三次求平均数,并记录。(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教学总结:脉搏与什么有关第二课时 血液是怎样流动的教学目标:1、通过模拟实验和计算,用反证推理法证明古罗马医生盖仑理论的不成立。2、培养学会尊重事实,不

7、迷信权威的思想。3、知道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验证盖仑的观点不成立。难点是如何使学生了解血液是循环流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实验学习方法:实验教学准备:水槽和量杯教学过程:1、导入:学生阅读股罗马医生盖仑的观点。 2、血液是怎样流动的(1)阅读科学家的研究资料(2)计算一分钟心脏输出的血量到底是多少,一小时心脏会排出多少血液呢?(3)思考: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血量身体能容纳得了吗?这么多的血一分钟、一小时肝脏能这么快的制造出来吗?(4)学生猜想:血液是怎样流动的?(5)模拟实验:盖仑观点的错误,从而证明血液是循环流动的。(6)阅读哈维的研究卡片(7)阅读科

8、学家的研究发现,知道经常锻炼可以保护心脏。教学总结:血液是怎样流动的3、我们的大脑第一课时 眼疾手快教学目标:通过参与活动分析身体反应过程,探究大脑是怎样工作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测量尺子自由下落时,抓住的距离。难点是测量大脑在处理外界事物时尺子被抓住的距离。教学准备:长度在30厘米以上的直尺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通过看、听、闻、尝、摸来获取外界的信息,我们通过交谈、阅读来交流彼此的思想,这一切我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2、眼疾手快(1)抓尺的要求,示范抓尺(2)阅读指南车信箱,使学生了解,尺子下落的距离越长,反映越慢,越短,则越快。(3)测量尺子在自由下落时,被抓住的距离,测三次求平均数。(4)

9、测量大脑在受到干扰时,尺子在自由下落中,被抓到的距离,测三次求平均数。(5)分析实验数据,知道专心的工作,大脑反映快。教学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脑需要怎样才能有效地工作? 第二课时 人类的语言功能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组成,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的人大脑的潜力不同,积极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的发展。教学重难点:人类的语言功能,如何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教学方法:讲授和看视频学习方法:阅读理论和案例教学过程:1、导入: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言中枢。 2、人类的语言功能(1)阅读指南车资料:了解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语言中枢由四部分组成。(2

10、)分析事例(3)得到正确的认识,当我们了解到自己的弱项后,要有意识地针对这些项目多加训练,使大脑得到均衡的发展。 3、保护我们的大脑(1)看图了解大脑在头部的位置,触摸头部,说一说颅骨有什么作用?(2)下面图中的做法对不对,说一说自己的理由。(3)你都哪一些保护大脑的方法教学总结:我们学习了什么?4、和谐统一的身体第一课时 运动后的人体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是在各个系统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下,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运动后呼吸和心脏跳动次数的测量教学方法:引导实验学习方法:实验教学过程:1、导入:肺、气管、心脏、血管、脑等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们

11、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2、运动后的人体(1)运动前后人的呼吸和心跳次数相同吗?做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2)测量运动前后人的呼吸和心跳次数,记录数据,并比较,得出结论。(3)说明各器官之间的联系:当人体运动时,身体各部分器官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心跳加快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加速氧的运输,呼吸次数增加进入人体内的氧气量增加。(4)阅读指南车信箱,表明人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身体。教学总结:运动后人体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会加剧吗,为什么?第二课时 调查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统计睡眠时间,发现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2、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导入:在生活中,你认为可能有

12、哪些因素正在影响我们的健康。 2、调查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一周内自己的睡眠情况。(2)填写各个小组同学睡眠时间统计表(3)阅读资料卡,了解小学生睡眠时间标准。(4)完成班级学生睡眠时间统计表和睡眠时间统计图。(5)解决睡眠不足问题的建议教学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第二单元 简单机械1、生活中的好帮手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办法。2、能对生活中简单工具的作用提出猜想。3、了解集中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难点是寻找生活中的其他好帮手,并猜想他们的作用。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学习方法:

13、在生活中寻找和实践教学准备:装满水的纯净水桶、钉入钉子的木板,拧紧的螺丝钉、未开瓶的汽水、羊角锤、瓶起子、影像资料教学过程:1、导入:在生活中,你也遇到过与下图类似的难题吗?你是怎样解决的?简单介绍或演示你的作法。 2、寻找生活中的好帮手(1)你都知道哪些好帮手,他们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在生活中,你都遇到过哪些难题,请寻找生活中的好帮手(3)体验生活中的好帮手的作用(4)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劳动工具的改进和发明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教学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他能撬动地球吗第一课时 我们也来撬动地球(探究阿基米德大话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实验初步感受杠杆的作用,并对“怎样使

14、杠杆省力”这个问题提出猜想。2、认识杠杆的结构,会使用简单的杠杆,直到杠杆省力的条件与动力、支点、阻力点的位置关系。教学重难点:知道杠杆支点、阻力点和动力点的确定教学方法:引导讲授学习方法:体验教学准备:生活中利用杠杆工作的物体教学过程:1、导入:“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只要给他一个支点和一根够长的木棒,他就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为什么会说出如此大话,他所说的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装置呢? 2、我们也来撬动地球(1)介绍生活中的两种杠杆,他们的支点、阻力点和动力点。一个是支点悬挂式的杠杆,一个是支点在地面支撑的杠杆。(2)利用更多的图片、课件、视频了解支点、阻力点、动力点(3)学生体验,分别移动杠

15、杆支点、阻力点、动力点的位置,再去撬一撬地球的效果有什么不同?注意分别,只能一个部位,否则变量太多会产生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学生的认知。(4)初步解释,学生对于杠杆的认识教学总结:对于杠杆你的认识是什么?第二课时 寻找杠杆的秘密教学目标:1、能设计完成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探究杠杆省力的规律。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并做好实验记录。2、能够简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类型。教学重难点:寻找杠杆的秘密教学方法:引导实验学习方法:实验教学准备:寻找杠杆的秘密的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铁架台、记录表教学过程:1、杠杆是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怎样使用它才能使我们更省力? 2、寻找杠杆的秘密(1)认识杠杆尺

16、:确定杠杆尺上的支点、动力点、阻力点;确定使用钩码给动力点和阻力点加力的方法;分析杠杆尺平衡后力的关系。(2)猜想与假设怎样利用杠杆更省力(3)设计实验:可以设计简单的表格(4)实验过程(5)分析杠杆上三点的位置变化与力的关系规律,归纳出杠杆省力的秘密(6)组织学生用研究成果解释阿基米德大话的理论依据教学总结:杠杆省力的秘密是什么呢? 第三课时 杠杆的应用教学目标: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有特点的小天平,能够简单地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类型。教学重难点:分析杠杆费力或省力的原因教学过程:1、导入:寻找并观察杠杆在生活中的运用,分别找出他们的支点、动力点、阻力点的位置 2、杠杆在生活中的运用(

17、1)鱼竿(2)镊子(3)压水井的手握杆(4)人体杠杆 3、平衡与天平 4、制作小天平教学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3、轮轴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自己的原认知对问题大胆的提出猜想。2、能够利用观察、实验、制作等方法探究轮轴的秘密。3、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能够想到用轮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认识轮轴的结构。知道利用轮带动轴转动可以省力、利用轴带动轮转动可以省距离。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实验发现轮轴的秘密。难点是认识到轮轴也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关键是制作轮轴。教学方法:引导实验学习方法:实验教学准备:演示实验材料:硬纸板、剪刀、圆规、钩码、铁架台;学生实验材料:易拉罐瓶、吸管、重物、

18、线绳教学过程:1、当取下自来水开关上的圆盘时,我们还能轻松的拧动开关吗? 2、轮轴是一种变形的杠杆(1)出示杠杆尺的工作过程(2)展示从杠杆到轮轴的变形过程(3)演示轮轴实验套材,指导学生认识轮轴 3、探究轮轴的秘密(1)制作轮轴(2)研究轮轴:、动力点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轮轴平衡的条件:F.R=f.r、轮和轴的比例越大越省力(3)“轮再大些会更省力吗?”,对这个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继续研究。4、阅读指南车信箱 辘轳5、制作辘轳提重物6、轮轴的家族:省力的轮轴门把手、拧子、扳手费力轮轴自行车的后轮、电风扇教学总结:轮轴怎样做更省力呢?4、滑轮兄弟教学目标:1、能够针对问题大胆地提出猜想

19、。2、能够利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滑轮的秘密。3、能够想到利用滑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及其不同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探究滑轮兄弟的秘密是重点,利用滑轮的工作原理开展发明设计的活动是难点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学习方法:探究实验教学准备:利用滑轮工作的生活实例的课件,演示用滑轮实验套材;分组实验材料:动滑轮、定滑轮、支架、测力计、钩码教学过程:1、导入:实物观察 2、探究动滑轮和动滑轮的秘密(1)演示他们分别的工作过程(2)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支点、动力点、阻力点的位置,及动力臂、阻力臂(3)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3、滑轮兄弟大联合 4、设计滑轮装置教学总结:你知道定滑轮和

20、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吗?5、在斜坡上教学目标:1、能够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关于斜面怎样才能更省力的问题。2、能发现和分析生活中运用斜面的事例。3、初步认识到斜面省力大小与斜面的坡度大小有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斜面省力吗,难点是怎样使鞋面更省力的实验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实验学习方法:实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比较光滑而且长短不同的木板各一块、方形小木块3-5块、重物、弹簧秤、塑料口袋、塑料布、粗布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古埃及人修筑了斜坡来帮助搬运修建金字塔的大石头。生活中也经常用到了这种装置。人们把这种装置称作斜面。斜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请提出自己的猜想。 2、斜面能省力吗(1

21、)选择合适的斜面,不能太粗糙,也不能太光滑(2)用弹簧测力计先竖直地提起三个不同的重物,读数并记录,再搭建斜面,让三个不同的重物分别沿着斜面,弹簧测力计拉着上升到斜面的最高处,读数并记录(3)对比数据,发现使用斜面,省力。3、怎样更省力(1)学生做出猜想:斜面省力的大小与坡度有关系(2)设计实验方案:、构造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斜面和地平面的夹角分别为30度,45度,60度。、这是一个公平实验,分两个小的实验:斜面的长度不变,高度变化,坡度会随着变化。斜面的高度不变,长度变化,坡度会随着变化。(3)都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用力的大小,记录数据,并对比。(4)得出结论:斜面越长,越低越省力。4、生活中

22、的斜面(1)螺丝是斜面吗,剪一个直角三角形探究,知道斜面省力但费距离(2)盘山公路 大桥引桥教学总结:斜面省力吗6、有趣的传动教学目标:1、通过制作发现齿轮传动的秘密 2、知道几种常见的传动方式 3、能够设计制作复杂的机械装置教学重难点:难点是齿轮的制作,重点是探究齿轮的传动规律。教学方法:引导实验学习方法:实验教学准备:废旧电动玩具汽车一辆、实验用齿轮一组、介绍其他传动方式的图片或视频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小马达是通过什么装置将动力传到玩具小车车轮的? 2、奇妙的齿轮(1)搜集或制作齿轮(2)实验:齿轮间是怎样工作的,大齿轮转动一圈时,小齿轮转动多少圈。或者小齿轮转动一圈时,大

23、齿轮转动多少圈。(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4)结合生活中人们运用齿轮的例子,谈一谈齿轮是如何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的。 3、了解各种各样的传动方式:链条传动、皮带传动、齿轮传动 4、简单机械大联盟:将各种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组合起来,设计比较复杂的机械。教学总结:齿轮的传动规律是什么?第三单元 我们的家园1、地球的故事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实验来验证前人的猜想并作出结论。进一步学习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科学家探究活动的长期性与艰苦性,逐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3、科学知识: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状星体。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教学重难点:模拟帆船

24、进港的实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方法:接受式探究教学准备:篮球、橡皮泥、火柴、有关地球形状的音像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知道多少? 2、活动一: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与探索(1)古人提出了“天园地方”的猜想(2)古希腊人观察进出港的船只,提出了“地球可能是一个大圆球”的猜想(3)模拟古希腊人的发现,分析古希腊人的猜想成立吗? 3、阅读 :推测与验证(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做出了“地球是个球体”的推测。(2)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验证了人们的伟大猜想地球是一个球体。(3)读完上面的事实,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感想。 4、在太空中看地球

25、 5、我的科学小报:先了解课本的范例,再自己制作教学总结:科学家认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过程是怎样的?2、风光无限的地貌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认识各种形态的地貌,并能分析家乡的地貌类型。会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地貌类型。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发现并会描述各种地貌的美,有初步的审美能力。通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点、制作家乡的地貌模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3、科学知识:认识山地、平原、海洋、沙漠、丘陵、湿地等几种典型的地貌,了解他们不同的特点。2、知道家乡的地貌特点。教学重难点:制作简单的地貌模型教学方法:引导讲授学习方法:接受式教学准备:各种典型地貌的图像资料、小木板、绘图纸、橡胶泥、洗净的沙、彩纸、胶

26、水、铅笔、剪刀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球表面壮美秀丽的风光,欣赏各种地貌,向大家介绍你了解的各种不同地貌的特点。 2、美丽的家乡:我们的家乡属于哪一类地貌?用文字或图画的方法描述自己家乡的地貌特点。 3、家乡的地貌模型(1)根据自己对自己家乡地貌的描述,设计制作一个地貌模型。(2)准备的制作材料(3)搜集大家制作的地貌模型,举办一个作品展览会教学总结:你都知道我们国家哪一些地貌类型呢?3、地球的内部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根据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传递出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作出自己的猜想。能用资料来验证自己关于地球内部的猜想。能制作出地球内部的模型。2

2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对地球内部的探索、开发利用进行大胆的想象。3、科学知识:知道地球内部是一个运动着的高温、高压的环境,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地核3个部分组成。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建立模型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难点是根据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传递出的地球内部信息作出猜想。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学习方法:模拟实验教学准备: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的挂图或音像资料,橡皮泥、小刀、鸡蛋等制作地球结构模型的材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我们怎样去研究呢?有的物体虽然看不到,但我们能感觉到,像心脏 2、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1)

28、让学生获取从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传递出的信息,并作出猜想。(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资料中获取了什么样的信息,并依据这样的信息作出了怎样的猜想。3、地球的结构(1)阅读(2)用一个煮熟的鸡蛋来模拟,使学生直观地完成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认识(3)“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我国“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最新科学研究项目,进行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4、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1)提示学生制作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应该是一个剖面的模型。简易的方法是在玻璃板上进行制作。先用一种颜色的橡皮泥在玻璃板上作一个半球,做出地核;然后用另一种颜色的橡皮泥厚厚地覆盖在这个半球上,做出地幔;最后在地幔的上面,覆

29、盖上薄薄的一层第三种颜色的橡皮泥,做出地壳。制作完后从玻璃板的另一面进行观察,就可以看到一个分层清晰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2)展示和交流,互评各组的制作情况。5、拓展活动:小科学家探索地球内部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设计画在自备的绘图纸上。教学总结:你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4、地球仪第一课时 蓝色的星球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海洋和陆地所占的比例。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使用地球仪的过程中,体会模型带来的方便。3、科学知识:知道地球仪是地球表面的模型。能在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教学重难点:对于海洋和陆地各占

30、地球表面的比例的估测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学习方法:认识和动手操作教学准备:地球仪、卡纸、天平、剪刀、铅笔、直尺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为了学习和研究的方便,人们设计制作了地球的表面模型地球仪 2、蓝色的星球(1)观看旋转的地球仪,地球仪上蓝色的部分是什么?(2)对照地球仪,把四大洲和七大洋的名称填写在下图中。(3)海洋和陆地分别构成了四大洋和七大洲(4)估测陆地与海洋各占地球表面的比例(5)估测的方法提示:剪贴与称量(6)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29%,海洋占71% 。看哪个小组的数据最接近,可以请这个小组介绍他们的操作过程。(7)在使用地球仪的过程中,教师简

31、单介绍地轴,并注意安全使用剪刀。教学总结:有哪七大洲和四大洋,他们分别所占的比例是多少?第二课时 怎样确定船的位置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借助地球仪上的主要标识,准确辨认位置,划出麦哲伦的航线。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寻找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3、科学知识:认识地球仪上的主要标识:经线、纬线、方向、赤道等;知道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的划分。教学重难点:地球仪上经线和本初子午线的划分教学方法:讲授学习方法:接受式教学准备:火柴梗、橡皮泥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怎样在地球仪上找到船的位置? 2、怎样确定船的位置(1)经线(2)纬线(3)南北半球的划分(4)东西半球的划分(5)找

32、到船的位置:东经125度,北纬30度 3、麦哲伦的航线(1)寻找麦哲伦经过的地方(2)划出麦哲伦航行的路线(3)用橡皮泥和火柴梗做一只微型帆船,依顺序作一次环球航行。(4)麦哲伦的船队一直是朝什么方向航行,又是从什么方向回到西班牙的?教学总结:什么是经线和纬线?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5、地图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会看地图,能从地图上获取有用的信息。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懂得保护家园的重要。3、科学知识:了解地图上的主要标示及功用。教学重难点:会看地图教学方法:引导认识地图学习方法:接受式教学准备: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说

33、一说在生活中使用过什么样的地图,地图有什么作用。接着给学生介绍世界上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的地图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 2、地图上的信息(1)中国地形图:、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山脉、三大丘陵。、我国地形的特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由国境的帕米尔高原延伸出许多高大的山脉,向东逐渐降低,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按高度的明显变化,地势可分为三级阶梯:西南部海拔4000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是最高的一级;青藏高原以北以东下降到海拔大多为1000-2000千米浩瀚高原和盆地构成了第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及云贵高原东缘一线以东是海拔1000米以下的

34、丘陵和200米以下的平原构成第三级。河流多顺地势向东流。(2)中国政区图:、有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4个直辖市。、比例尺是地图上的线段与实地相应距离之比。、图例是用来表示各种地理对象的符号。(3)保护我们的家园教学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6、漂移的大陆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对地图上相对的海岸线能拼接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想出办法去验证。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先导性。3、科学知识: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教学重难点:拼图与验证猜想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学习方法:接受式探究教学准备:世界地图、绘图纸、剪刀、铅笔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用“魏格纳观

35、察世界地图时的惊奇发现和猜想”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拼图与猜想(1)对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能拼接的现象做出猜想。对所有的大陆海岸能拼接的现象做出猜想。(2)用拼图和教材中的资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3)你们也会有魏格纳一样的发现和猜想吗?(4)为了节约成本,可以让学生将世界地图复印在白纸用来剪、拼。 3、魏格纳的猜想(1)了解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和魏格纳提出猜想和验证猜想的过程。(2)意识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猜想与假设具有的先导作用。(3)“但是魏格纳无法解释大陆漂移的原因”,用这句话来激励学生,继续关注大陆漂移学说。教学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第四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1、电池

36、第一课时 用电池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够认真观察电池外部特征并有所发现。经历一个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会依据自己对电路连接图中的小灯泡的亮灭做出自己的猜想,并进行验证。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猜想与假设需要依据一定的事实。3、了解要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用电池点亮小灯泡,难点是使学生建立回路的概念。教学方法:引导实验学习方法:实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5伏干电池、导线、小灯泡。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电池是一种常用的电源,我们在哪些地方用到它? 2、观察电池:仔细观察电池,看一看电池上有什么。把自己的发现和有关电池的问题

37、与同学交流。 3、用电池点亮小灯泡(1)尝试自己用二根导线、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点亮小灯泡。(2)在学生连接电路的活动中,注意指导学生不要短路,以免造成安全事故。(3)按照下表图中的方法连接电池和小灯泡,灯泡会亮吗?做出猜想并记录。(4)检验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上表中的电路,想一想,怎么连接小灯泡才会亮?不能断路,不能断路,只能通路。(6)通过观察发现:只要电池的一极与小灯泡的螺纹相连,另一极与小灯泡的锡点相连就可以使小灯泡亮起来。这时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建立了闭合回路的概念。教学总结:怎样才能够把小灯泡点亮呢?把小灯泡直接放在电池的一极上,也是不行的,易使得小灯泡烧毁

38、。第二课时 各种各样的电池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搜集、整理关于电池种类和用途等资料的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己制作电池的乐趣。3、科学知识:知道电池有多种多样,并了解电池的用途。教学重难点:制作水果电池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学生制作学习方法:制作教学准备:各种类型的电池、铜片、锌片、发光二极管、西红柿教学过程:1、导入:你还知道哪些种类的电池?他们都有哪些用途? 2、搜集各种电池,了解他们的用途 3、了解伏打电池的制作过程 4、制作水果电池(1)材料准备:西红柿、柠檬或食醋(2)制作技巧:、为了节省时间,便于操作,课前应该把西红柿、柠檬切成两半。、制作水果电池时,铜片和锌片应隔开一定

39、距离插入选定的材料中,不能互相接触。如果选用醋做实验,铜片和锌片中间应该用木块或塑料布隔开。、教师应指导学生区分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在连接实验装置时,强调铜片连出来的导线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锌片连出来的导线应该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3)展示交流和评价: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教学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2、怎样控制电路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经历查找故障的活动,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制作开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和同学交流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意识到开关是安全用电的有力保障。3、科学知识:了解开关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是

40、查找故障,难点是制作开关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和制作学习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制作教学准备:故障电路的制作材料:分别包括断导线、坏灯泡、连接不紧密的电池盒、小灯座等;解决故障的备用材料:小灯泡、导线、电池;制作开关的材料一套:图钉2个、小木块1块。曲别针1个;各种电器开关。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发给每组一份有问题的材料,请同学们用此材料连接电路。 2、查找故障(1)观察电路,分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2)作为猜想,记录下来(3)把有问题的材料取下来,把完好的材料连入电路,如果此时电路能亮,证明同学的猜想正确。(4)在小组活动之后,教师要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讨论本组遇到的电路故障,

41、总结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是由于电路断开了。(5)认识开关:电路断开灯就灭了,电路通了灯就亮了。人们设计了开关,用它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的两种状态。 4、制作小开关(1)讨论制作开关的方法(2)补充完善方法(3)准备材料(4)制作开关(5)它能能否实现开关功能呢?连接到电路中进行检验。最好先设计连接方案,再依据图进行连接。(6)指导学生,一个完整的电路应该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4部分组成。 5、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阅读和交流等方式了解爱迪生的事迹,从他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科学的精神。教学总结:我们用什么电器元件来控制电路呢?3、设计电路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一个设计电路

42、、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的过程。在设计电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设计电路与连接电路的活动中训练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3、科学知识:会设计简单的电路图。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电器符号。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设计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难点是设计三个灯泡控制三个灯泡的活动。教学方法:引导实验学习方法:设计电路图和连接电路教学准备:小灯泡3个、彩色灯泡2个装2节电池的电池盒、开关3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1、导入:以人们连接电路时的场景图入题,向学生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连接电路之前,首先需要电路的设计,电路的连接是根据设计的电路图进行的。 2、前奏的讨论:人们按

43、设计好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有什么好处? 3、设计电路(1)设计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泡的电路,符号和线路不做要求。(2)一个开关控制2个灯泡,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3)根据自己连接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检查自己的电路图是否正确 4、阅读指南车信箱:认识电器和他们的图形符号 5、制作活动:做红绿灯(1)制作红绿灯需要哪些材料?每种材料的数量是多少?(2)根据课本的电路图进行连接(3)对学生的连接活动进行评价(4)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获得控制红绿灯的方法:即同一时间段必须让一个开关处在闭合状态,也只能是一个开关处在闭合状态。(5)小组成员可以分角色控制,对于控制好的足,教师可以让他们上台展示。教学总结:怎样设

44、计电路呢?4、导体和绝缘体第一课时 物体的导电性能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各种材料是否容易导电。多次经历猜想、实验检测是否容易导电的探究活动。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有序的展开检测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3、科学知识: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教学重难点:猜想和检测教学方法:引导实验学习方法:动手亲自检测教学准备:学生材料:导线、灯泡、电池、易拉罐、各种检测的材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把不同的物体接入电路中小灯泡都会亮吗? 2、易拉罐的秘密(1)先预测把一只易拉罐接入电路,会怎样?然后我们再把它接入电路中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2)分析我

45、们的实验,说一说电路接通与不同的原因。 3、物体的导电性能(1)检测下面的物体,哪些容易让电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通过?(2)先做出我们的预测,再检验自己的预测结果是否准确?(3)把自己的预测和检验结果分别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4)小结:我们把不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像塑料、橡胶等都是绝缘体;我们把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像铜、铁等金属都是导体;人体、大地、不纯金的水都是导体。教学总结: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我们是怎样检测的? 第二课时 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够认识一个电器的各部分由哪种材料组成。2、愿意与同学交流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3、

46、科学知识:了解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学习方法:接受式学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生活中对导体或者绝缘体应用的实物(如验电笔、接线板插头)、半导体材料(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教学过程:1、导入:观察下图中的哪些部分使用的是导体?哪些部分使用的是绝缘体? 2、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1)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使用了导体?哪些物体上使用了绝缘体?(2)向学生介绍半导体材料 3、走迷宫教学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5、电与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通过调查身边的电器,了解电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察、体验手摇发电机使小灯

47、泡发光的过程。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积极、认真地调查和记录身边的用电器。乐意与同学合作,并及时地交流、分享获得的信息。感受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3、科学知识:了解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了解电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难点是体验手摇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的过程。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学习方法:主动接受式教学准备:手摇发电机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调查家中的家用电器,看一看,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电。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我们最常用的电器有哪些? 2、阅读 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1)依次分组出示几组有电与无电生活工作时的图片(2)引导学

48、生讨论交流有无电的感受(3)亲身体验有电与无电的感觉 3、手摇发电(1)向学生介绍手摇发电机的基本结构(2)分析发电过程,渗透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阅读 电从发电厂到我家(1)电从哪里来?(2)发电的方式: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3)发电厂的电又是怎样到我们家里来的呢?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经验交流,也可以看图来认识电从发电厂到家中的基本过程。(4)学生可能会问: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能源发电呢?教学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6、安全用电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电带给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能够应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用电安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够和同学交流。能搜集到支

49、持自己观点的资料,并运用资料展开辩论。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在辩论中善于与人合作,礼貌交流。3、科学知识:懂得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了解常用安全标志的含义。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安全用电。教学方法:引导辩论学习方法:辩论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支持自己辩论观点的资料。教师准备:各种电器的图片或者实物、各种用电安全的警示标志图片或者实物,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安全的图片。教学过程:1、导入:阅读清政府禁止用电的资料 2、用电安全吗?(1)辩论要使学生意识到:如果注意了用电安全,电可以为我们服务,如果没有注意用电安全,电就会给我们带来危害。(2)如何指导学生用电安全呢?一是从材料的导电性能方面考虑。二是指导学生认识安全标志的含义。三是组织学生结合实际谈安全用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