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_第1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_第2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_第3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研究方案)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研究背景:一、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指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而从“计算机”改为“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教育理念与思想的转变。人类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教育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主要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且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

2、人才的需要。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往往过于强调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却引导不够,使得学生仅仅对游戏感兴趣,而对其他学习越来越没兴趣。所以必须“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有所用,学生学习才变得有意义。三、作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近年来,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

3、验。“九五”期间,我校深入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尤其是通过对省级立项电教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了,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涌现出一大批致力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骨干教师,并取得了一批相关成果,已在实践中逐步推广运用。教育改革的步伐和教育现状的极不相符,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因而,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拟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科整合为抓手,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的研究,有效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理论思考: 一、有关概念界定: 1、信息

4、技术在本课题研究中,信息技术主要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是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等信息素养,加强对学生进行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的课程,是一门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何克抗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本质与内涵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识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

5、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3、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和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操(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素质。信息素养分为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信息品德(道德层面),它应该包括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创新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等。二、理论假设1

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既有利于学科学习,也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全面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它课程的学习,即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使用多媒体,使用因特网)学习其它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它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2、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能应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信息技术课上能有效地结合学科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促进信息技术的掌握;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

7、,探索总结出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过程中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因素,构建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施策略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或操作程序;使学生发现各学科学习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结点与交叉处,灵活地把学科学习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科学习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学习活动,在“做中学”,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学科学习双丰收。同时努力构建起一支新课程意识强,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科研队伍,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同时带动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小学

8、学科教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研究内容: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教学的模式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的研究,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融入创新教学模块,使其成为教学演示的工具、学生认知的工具、师生交流与情感激发的工具,利用其跨时空、大信息量、多样性、交互性、个性化、情境化的特点,促使学生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下建构知识,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信息的展示时机,研究学生学习工具的选择,研究交流平台的构建,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学生如何正确灵活使用信息工具,在

9、信息环境下有效掌握信息,构建知识,提高信息素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研究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我们要认真分析学生信息素养的构成,提出合理的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评价的方案。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其他研究方法相配合。1、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者为提高自己实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增进对实践及其得以进行的情境的理解而采取的自我反思探究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研究活动,有五个相连续的步骤: “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反思后再产生问题和,周而复始

10、。运用这一方法适时调整计划,采取相应行动,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总结有关变量的属性。2、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3、文献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4、调查法。形式有问卷式、访谈式、采集数据式。研究步骤和进度:第一阶段:2003年5月2003年6月。启动阶段。明确研究思路、讨论并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任务,完成课题论证。第二阶段:2003年7月2003年9月。理论研究阶段。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已有先进经验,讨论研究内容的改革思路和具体策略,制订每一阶段实施计划。第三阶段:2003年9月2004年8

11、月。实验阶段。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开展实验。并组织开展一些理论讲座、教学观摩、外出参观等活动,以推动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在这一阶段结束时认真分析总结,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准备中期评估。第四阶段:2004年9月2005年10月,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阶段。一方面,采取措施将前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推广。另一方面,根据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行深化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并注意向其他方面拓展研究。研究成果的体现:1、 课题研究报告。2、 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3、 学生学习成果集(文本、光盘)、学生活动及获奖情况4、 调查报告、教师论文和案例集。5、 公开

12、课和示范课录像。研究组织与分工:姓 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承担任务解放英奔牛实验小学副校长/中高组长,组织、管理和协调谢红伟奔牛实验小学副校长/小高副组长,理论指导张伟强奔牛实验小学教技处主任/小高副组长,日常工作安排韦 国奔牛实验小学教技处副主任/小一副组长,日常工作与技术支持高伟明奔牛实验小学德育处副主任/小一行动研究(数学)朱 敏奔牛实验小学小一行动研究(数学)卢晶晶奔牛实验小学小一行动研究(数学)陈 洁奔牛实验小学小一行动研究(数学)陈 莉奔牛实验小学小一行动研究(数学)陆志秀奔牛东桥小学小一行动研究(语文、科学)杜 娟奔牛实验小学小一行动研究(语文)谢秀娟奔牛实验小学小一行动研究(语文)陈东勤奔牛实验小学小一行动研究(语文)魏 芬奔牛实验小学小一行动研究(语文)周浩云奔牛实验小学小一行动研究(语文、社会)聂 霞奔牛实验小学小一行动研究(语文、思品)杨海凤奔牛何家小学小一行动研究(英语)吴红梅奔牛实验小学小一行动研究(英语)张 伟奔牛实验小学小一行动研究(英语)祁 亚奔牛实验小学小一行动研究(综合、社会)吴俊亮奔牛实验小学小一行动研究(艺术)高金娣奔牛新市小学小高谢永波奔牛五兴小学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