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思品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思品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思品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综合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最大亮点,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其实施至今有喜有忧,我对新课程的参与是有勇气有热情的,在课改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是可贺的。但教师专业素质的局限给综合课程的实施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为“综合”综合,但仍未摆脱分科课程模式。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对小学原有的思想品德课程,社会课程和活动课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综合课程。随着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师的“综合”意识逐渐增强,但在进行教学时还难以摆脱分科课程的模式,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将课程中曾涉及的各学科知识拼凑叠加在一起,或者就品德教育而进行单纯的道德说教,或者是按照社

2、会科的内容体系进行单纯的知识灌输,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和生硬,还有的教师过多地注重形式上的“花架子”,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大做文章,虽然课堂看似与以前不同了,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评价的实施依然沿袭分科课程的方法,导致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四不象”。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综合课程”的实质理解不足。许多教师认为“综合”就是“拼盘”,就是不同学科知识的拼凑。综合课程“它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强调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也就是说,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系的课程内容整合在一起,目的在于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整体思

3、维的意识,及运用知识信息综合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类型,它更强调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因此综合课程注重的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对课程实质认识的偏差,必然导致缺乏对知识的恰当整合,而无法在知识的融合中找到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也就使综合课程的实施流于形式。 要正确认识综合课程的实质,摆脱分科课程的束缚(1)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做实践层面的解读,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以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学习理论,以检验理论的目的去进行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进步边提高,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2)构建多元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提高

4、整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要求教师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实践中所具有的课程情景知识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整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跳出传统式的学科教学思想的束缚,找到实施综合课程的最有效策略。二、教师有了“生活”,但缺乏与品德教育的整合。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品德与生活的“两张皮”现象:教师有了“生活”意识,却忽视了学生经验与品德教育的和谐统一,表现在教学中过多注重学生对生活实际表象的认识,而不能把这些与孩子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潜移默化地提升为思想道德层面的认识,教师过多注重孩子的体验活动,却忽视对这种活动的进一步总结,点拨和升华,导致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是课后细细品

5、味,却无法感知课程的内在教育意义所在,这显然有悖于综合课程所倡导的“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把儿童的生活作为课程的第一来源,按照儿童的生活逻辑来构建课程结构,而且强调这种生活“是儿童所感受到的,所观察到的生活,是他们正在过着的生活”。另一方面,综合课程强调儿童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即儿童在自身活动中获得经验,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进行体验与反思,因此,生活即是品德与社会课的目的与归宿。教师能够认同并在教学中渗透“生活”的意识,但由于缺乏与品德教育的整合,而使品德教育游离于儿童的生活之外或者忽视在儿童的世界中提升儿童的道德认识。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品德”与“生活”的关系

6、,道德产生并内在于生活中,为了生活而构建,提升社会道德,发展个体道德,而另一方面,人们在生活中也离不开道德。因此,道德和生活是内在统一的整体。教师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1)教师之间应该建立合作研究的制度,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课后共同研讨,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2)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参与研讨和培训,互动式的研讨和交流,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提出自己的困惑,针对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不断地积累经验,加快专业发展。三、教师有了“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但较难使学生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即教师通过进行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有意义的

7、学习,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以学生为本”存在着错误的理解。有的教师认为“以学生为本”就是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所有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喜欢”怎么样,教师就怎样做,甚至有的教师认为“以学生为本”就意味着学生所说的都是正确的,教师只可以肯定,赞美学生,而当学生有错误的观点或价值表现出来的时候,教师也绝不可以说“不”。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更多地听到了“你真好”。“你真棒”等教师对学生赞美性的语言。这样的做法,当然不是“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本质所在,也必然使综合课程的实施走进误区。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以学生为本”的内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选取符合学生心

8、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教师要采用灵用灵活多样,富有生活情趣和艺术性,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的形式,只有这样的教学,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身心愉悦地投入其中,才会真正形成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使我们的教学对儿童有所裨益,教师应该。(1)由传统的“教教材”走向“教学生”。教师应以儿童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针对学生的问题去教学,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为最终目的。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生活,善于研究学生的特点,善于捕捉学生心灵的闪光点,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教师应从自我的“成人世界”走进“儿童世界”,在儿童世界中感受儿童的需要、情感、认知和思维,并将这些所感所知进行积累和更深入的研究,使之融于教学内容中。(2)给孩子创设真实的社会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营造与儿童的生活相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