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青岛版三上数学教案_第1页
五四制青岛版三上数学教案_第2页
五四制青岛版三上数学教案_第3页
五四制青岛版三上数学教案_第4页
五四制青岛版三上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验算四部分。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

2、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四、教学课时安排:11课时1、信息窗1-2课时2、信息窗2-3课时3、信息窗3-2课时4、信息窗4-3课时5、我学会了吗-1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风筝厂见闻 教案修改及教学反思教学过程: 一、 感知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风筝厂见闻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3、小组讨论后找出代表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4、板书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 平均每天要做老鹰风筝多少个? 2、 平均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个? 3、 平均每天要做孔雀风筝多少个? 4、 平均每天要做蝴蝶风筝多少个? 5、 平均每天要做小兔

3、风筝多少个?二、 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 ,平均每天要做老鹰风筝多少个? 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答的方法。   板书 60÷2 总结学生的算法,并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2、引导学生解决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只? 板书 240÷6 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的办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平均每天大约能做多少只仙鹤风筝怎样求? 学生:列式 92÷3 请同学们自己动脑,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 独立计算后进行小组交流。 4、出示第四个问题,平均每天大约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独立计算,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组织学生交流自

4、己的做法。 三、 巩固练习: 1、 自主练习 第一题,学生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2、 第二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讨论,找出规律。 3、 第三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比一比谁写的最快。 四、 布置作业 第四题。 板书设计:            1、 平均每天要做多少个老鹰风筝?         60÷2=30(只)  2、 平均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个?  

5、0;      240÷6=40(只)  3、 平均每天要做蝴蝶风筝多少个?         320÷4=80(只) 第2课时教案修改及教学反思教学过程; 1、 第四题 学生自己看题,理解题意,找学生说一说,要求什么,应该怎样求?然后进行独立计算。对做的又好又快的学生进行表扬。 2、 第五题 一篇文章有480个字,要在6分钟内打完,平均每分钟要打多少个字?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进行快速练习。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3、 第六题 魔术箱

6、,本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训练学生加、减、乘、除及各部分的关系。学生先思考怎样做,在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想好后在小组内讲一讲。最后进行独立计算。 4、 第七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算每袋装多少千克?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5、 第八题 出示题目后教师提问:平均每个班捐了多少元? 360元可以买多少棵树苗?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480÷6=80(个) 360÷490(元) 360÷660(棵)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

7、。教学重点难点:1、在竖式计算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商的书写位置”的教学。2、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学会并且记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及反思一、 导入新课,1、 让学生分小组观察图片,交流订正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1)我们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一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2)我们2小时做了32只老鹰风筝,一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老鹰风筝?(3)有75根竹条,扎一个蝴蝶风筝需6根竹条,你能提什么问题?二、学习新课,由学生根据自学情况汇报讲解,其他学生纠错订正1、我们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一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1)怎样

8、列式:63÷3(2)思考过程:B:6个十除以3得2个十,;3除以3得1个1,也就是21。(1) 竖式计算: 216336 2个十乘3是6个十333个一乘3是3个一0师问:为什么2要写在6上面,1写在3上面?引导学生概括出:6个十除以3得2个十,在十位上面写2;3除以3得1个1,在个位上面写1。2、我们2小时做了32只老鹰风筝,一组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老鹰风筝?(1) 你会列式吗?(2) 你会计算吗?试一试?(3) 说一说:在这道题里,与上一道题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解决的?3、 共同探究算法; 1、75÷6= 你想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怎样验算对不对?2、除了再算一遍

9、这种方法以外,你还可以想出怎样的方法? 12×6=72 72+3=753、想一想为什么用乘法可以验算除法做的对不对? 学生:小组内讨论。 小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4、找一名学生板演。做完后问:他做的对吗?怎样检验? 学生说出自己的检验方法。 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注意:商和乘数想成后要加上余数。 三、巩固练习:有75根竹条,扎一个蝴蝶风筝需6根竹条,你能提什么问题?(1)应该怎样列式呢?(2)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思考的?四、实践应用题:1、第8页第3题,你会做吗?2、火眼金睛辩对错中的第(1)、(2)题火眼金睛辩对错中的第(1)题,你能说一说错误出现在哪里吗?

10、五、板书设计63÷321(只) 32÷216(只)第4课时一、 复习:一、 口算:90÷3250÷5140÷7420÷680÷2160÷2150÷3300÷32、解决问题:一共有96棵树,2天必须摘完这些苹果,平均每天需要摘多少棵树上的苹果?一共有96棵树,一人每天可以摘4棵树上的苹果。如果一天摘完,需要多少人?二、巩固练习: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1)比一比,谁做的最快?(2)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思考的:A:你在做有余数的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B:在写横式得数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连环

11、式应用题:(1)第8页的第6、7、8题(2)先独立进行解答,然后小组交流(3)教师进行集体订正。三、拓展运用:(1)完成第9页的第11、12、13题(2)先独立进行解答,然后小组交流,怎样想的?(3)教师进行集体订正。第5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教学重点难点:1、在竖式计算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商的书写位置”的教学。2、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学会并且记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看懂情境图。 1、出示情景图。指导学生看图。 学生小组讨论。 2

1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题。 3、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板书: 燕子风筝可以装几盒? 老鹰风筝可以装几盒? 孔雀风筝可以装多少盒? 这些装好的风筝分四次运完,每次运几盒? 4、书学生分别进行解答。可以用口算。246÷2= 123(盒) 438÷3= 146(盒)先想一想商是几位数?再列竖式计算。指名板书:5、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订正。 二、巩固练习 40÷2   500÷5   37×7   200×4   180÷3   32

13、0÷8   0÷9   560÷7 三、布置作业 11页第1、2题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246÷2=123(盒)438÷3=146(盒) 第6课时一、自主练习第2、5、6题 学生独立读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再集体订正。二、自主练习第7题 算一算96÷4  632÷4  65÷3  569÷3  24×

14、4  158×4  21×32  189×32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第9题 1、多媒体出示题目。 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说出题意。提问: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独立解答。 教师;指导订正。 四、第10题 1、多媒体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说图意。 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数学信息。 2、板书学生找到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 3、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制造80升氧气需要几天? 平均每个月采集食用菌多少千克? 4、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五、

15、第11题 出示统计表,分小组独立计算,讨论解答,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合理的方法。 二、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信息窗1走进新农村-位置教学目标: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你们喜欢旅游吗?去哪儿玩过?(出示挂图)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农村看看,好吗?二、讲授新课(一)活动1: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3、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走的几种方法)4、你知道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5、小结:风景区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

16、(二)活动2:1、刚才我们参观了风景区,现在如果我们想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2、你能说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个方向吗?(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3、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4、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方向。你能试着把我们认识的八个方向在纸上表示出来吗?(学生独自完成)5、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凤凰村,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小组活动。三、巩固与应用:1、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引导学生说出哪个方位有什么物体) 2、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有些什么?3、集体活动:找朋友四、课外延伸:向同学或家长

17、介绍一下你的家的位置,或周围的一些地信息窗2平移与旋转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820页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2、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饮料加工厂,好吗?二、新授1、出示录象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感知各种运动形式)2、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试着用手演示一下。3、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内交流)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平移、旋转4、小节: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移动都是平移现象。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5、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

18、、旋转现象?(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拓展延伸所学的知识)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1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分清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2、小游戏:(判断练习)根据老师的表述,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采摘节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1、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了解含有

19、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  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采摘活动入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贴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贴数学问题)(1) 还剩几只篮子?(2) 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会解决吗?请同

20、学说一下算式。  2、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与刚才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数学信息吗?  如果仍然要问“还剩多少个篮子?”你会解决吗?自己在数学本上试试看。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总结:不管哪一种算式我们都是用了同一种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个篮子,再算还剩几个。 观察综合算式,总结算法,揭示课题  1、 观察综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总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还有一个名字叫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三、沟

21、通优化,促进发展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板贴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   同学们会做吗?请你自己解决,开始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   3、观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课题 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先算,再算  总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种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叫乘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4、总结算法  请你认真观察这几个混合运算,看看他们有什么

22、共同点?(都有乘法) 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重要先算什么?  归纳: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五、全课总结,谈收获。  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了采摘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们的采摘活动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跟老师说说这次采摘之旅你有什么收获?采摘节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序号: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除加或除减的运算。&

23、#160;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1、 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图杨阳一家来到了采摘节上,他们进入了葡萄园,从图中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杨阳摘了35千克葡萄;杨阳的爸爸摘了45千克;杨阳的妈妈摘的葡萄可以装12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解决问题1、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杨阳摘了多少箱,再算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35÷5=7(箱)12-7=5(箱)列成综合算式怎样列呢?学生试列

24、,纠正错误。12-35÷5=12-7=5(箱)2、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统一认识综合算式的算法。3、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除法。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信息窗3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序号: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

25、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谈话: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爸爸装的梨能装几盒?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非常好。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才会喜欢动脑筋解决问题。这么多问题,

26、有没有你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 生交流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先要完整的把题目说出来,你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吗?(指名生说)。 预设:一筐苹果可以装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3篮苹果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 这个问题。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的想法。  师小结:咱们同学真 是火眼金睛,一下子 就看出第一种写法不 对。后面三位同学都 能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先算60-38, 这非常好。老师也很 喜欢第四位同学的写 法。而且这位同学的 写法和我们的数学家 不谋而合。像这样的 算式,为了先算60

27、-38,数学家们用了 一个符号来帮忙把应 当先算的一步突出起 来。它就是第四位同 学用的小括号。  板书:小括号(   )。 追问: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生交流。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 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 加上小括号。师:有了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遇到括号该怎么办呢?对,要先算括号里的;也就是说小括号括出的一步要最先算。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1)师:现在,你知道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该怎么计算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请 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说说下面 各题的

28、运算顺序。 (86-56)×8  (82-79) ×13  130×(90-87) (45+36) ×2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出示红点问题三: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84÷(8-4)56÷(5+3)  师:看来,同学们已 经知道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那 么,你能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来

29、解决问题 吗? 出示问题4: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请你先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指名板书交流。  第一关:我会算: 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 课件出示:(86-56)×8   (82-79)×13   130×(90-83)  (45+36)×5    9×(260+40)    374-74×

30、;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第二关:我会比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  师:这两题你会算 吗?请大家在本子上 计算。  (5020)÷5      5020÷5   师:我们已经知道在 混合运算中,遇到小 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用这个知识我 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校有6间微机室,每间有35台电脑。现在每间增加了10台电脑,现在有多少台电脑?三、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什么新的问

31、题,也可 以说出来,会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谁先来? 生交流,师相机强调算式中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强调自主探究的重要性。第四单元 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第一课时:时、分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直观认识、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钟面及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并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和在钟面上拨出时刻。2、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活动中,经历和体验时间单位,初步学会用时、分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过程。4、结合“元旦联欢会

32、”,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教学难点:正确辨认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刻。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实物钟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一年的第一天是什么日子啊?你们还记得元旦是怎们过的吗?学生回忆回答。这里有一场元旦联欢会,咱们一起来看看。出示主题情景图。师:你发现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能马上解答的师生一起解答,不能解答的,给学生留下悬念。二、解决问题。1、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继续学习时分秒的知识。教师板

33、书课题。下面我们先来认识钟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钟表来,仔细观察,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对时和分你还了解哪些知识?先仔细观察,再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教师指导。2、小组汇报。教师引导其他小组补充,小组汇报时,教师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板书。根据刚才整理的,老师跟大家提几个问题。分针走1小格是几分?走1大格是几分?分针从12走到数1是多少?分针从12走到数6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分针从12走到数9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师提问:分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针是怎么走的?请同学们自己拨一拨,看分针走一圈时,时针走多少?学生操作得出:1时=60分。3、师:现在谁知道第一个节目开始的时刻是几时几分?(出示

34、图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跟同桌说一下。师:这个时刻是几时几分?谁先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师板书:8时31分师:时间除了这样记录外,你还见过别的写法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时间的简便记法。师板书:8:31。师:请同学们把其他节目开始的时刻写下来,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找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写。4、刚才同学们写出了这几个节目开始的时刻,那我们来看一下,联欢会开始的时刻与第一个节目开始的时刻相差多少时间?生:1分钟师:1分有多长呢?下面老师给你1分钟的时间,选择你喜欢的事情来做,(比如数数、写字、背课文、做题等)还能干多少,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学生汇报。师:1分钟虽然很短,但能做很多事情

35、,我么一起来看几条信息。(多媒体显示)师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5、知识长廊“一刻为什么是15分钟?”师:第7个节目与第20个节目开始的时刻相差多长时间?生:1小时。师:生活中你做什么事的时间是1小时?学生举例。师:你还能提出像这样的问题吗?学生提问题,师生解答.三、自主练习。1、我拨你说。2、帮小精灵连线。3、课本第5题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五、课后小调查。板书设计: 时 分 秒 的 认 识(课本中联欢会开始时刻、第1、7、10、20节目钟表卡片) 8时31分 1时=60分 8:31 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的内容及自主练习中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36、1、使学生在知道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学会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2、使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3、 通过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时间计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重、难点:会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挂图、钟面模具。教学过程:一、复习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1时等于( )分 2、教师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问:1时等于多少分?那么2

37、时呢?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通过类推得出结论)时 = ()分     时 = ( )分分()时     分()时3、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投影出示信息窗2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说一说,教师及时的补充、引导。  校园歌曲大合唱10:35开始,10:55结束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小组讨论:校园歌曲大合唱用了多少时间?怎样

38、想呢?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择最优化的方法。(在计算方法上肯定学生的多种正确思路,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 (1)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2)4530=15,是15分钟。 三、练习巩固1、填空:(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2、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6时至6时2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3、75页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并说明理由。4、76页自主练习第2题,师生共

39、同读题,学生独立完成。5、76页自主练习第3题,小组讨论交流,再汇报总结。四、小结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新知识?你认为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有关经过时间最好?我们刚才是从X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10:35开始,10:55到校。校园歌曲大合唱用了多少时间?         55-35=20(分钟)      答:校

40、园歌曲大合唱用了20分。第三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40-42页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1分=60秒。3、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识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41、?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

42、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借助课件创设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起倒计时的情境。教师: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倒计时,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吧!(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教师:我们刚刚数出的10、9、8、7、6、5、4用的是什么时间单位呢?在同学交流中统一认识:“秒”是一个比“分”小的时间单位,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2、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

43、同桌再互相说一说。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时钟有3根针,走的最快的那根是秒针。时钟中最细最长的那根是秒针。2.认识1秒播放课件: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3、体验1秒钟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这是什么发出的滴答声?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

44、谁数得最准确。看了你们刚才的表演,你觉得1秒的时间过得怎样?(学生畅谈1秒时间感受)是呀,1秒的时间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4、学习1分=60秒,并体验1分钟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问: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咱们来做一个1分钟的体验活动

45、。师生共同总结一分钟可以做的事。四、 联系巩固1、填单位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呀?现在老师想来考考你们,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人每天睡觉大约9( ) 系红领巾大约20( ) 煮饭大约30(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量时间的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过得快不快?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1秒钟!六、课外作业。搜集生活中用秒作单位的资料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 1分=60秒第三课时: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教科书43页。教学目标:1、使

46、学生进一步掌握1时=60分,1分=60秒及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进一步学习各种形式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通过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巩固时间单位,熟悉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从不同渠道收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教学准备:幻灯投影仪、学生作息时间表,完成家庭作业时间表。教学过程:二、 复习出示本校学校作息时间表,根据时间表回答一下的问题:(1) 我们每一节课用多少时间?(2

47、) 早操用了多少时间?(3) 我们的眼保健操用多少时间?(4) 一般你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从家里走?并说说你的理由是什么?(5)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讨论、交流)三、 激趣导入师:掌握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那么我们就会更有效率的做每一件事情。(2) 出示80页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3) 你能自己动手做一个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吗?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作息时间表格。(提示:时间一定要合理)(4) 展示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并且给予交流,指导。利用幻灯投影仪操作四、 巩固练习(1) 让学生自己说说在家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并说说谁用的时间最合理

48、。(学生交流)(2) 挑选出比较合理的十位同学的作息时间,全班同学共同制作我们完成家庭作业时间表。(学生操作)(3) 展示作品。(利用投影仪)五、 课外作业(1)你们能合理安排周末一天的休息时间吗?小组内讨论。(2)请你们将讨论设计的方案给爸爸妈妈看看,让他们提提意见,使自己真正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五、小结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伏尔泰生前给人们留下了一则意味深长的话:它最长又最短,它最快又最慢;聪明者计划它,愚蠢者等待它;勤奋者珍惜它,懒惰者浪费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好好的理解这几句话,充分的利用每一秒。教师:“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在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49、教学反思:第五单元: 美化校园 图形的周长单元教材分析: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过程与方法: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并解决简

50、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单元教学措施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单元教学准备情境图课时安排:9课时课题:周长的意义 共2课时 本设计第1分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2008年的奥运会

51、,扬帆青岛,青岛专门设计了花坛广场(出示花坛)看到这些花坛,你想说些什么?怎样保护这些花坛呢?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保护花坛行动 (出示课题)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你见过花坛护栏是怎样围的吗?提出周长(板书)这个新名词2什么是周长?(1)在教师提供的花坛平面图上任选一个花坛,用彩笔围一围(2)展示汇报,怎样围的?(沿着边围一周)(3)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围的?(4)小结:围的形状不一样但方法都是一样的,是什么?(都是沿着边围一周)3课件出示:(1)围一个花坛护栏,围得不到一周,还少一段。问:围得好吗?为什么?(2)围另一个花坛护栏,围得超过一周。问:围得好吗?为什么?4怎样才能保证正好围

52、好护栏呢? (用各种方法量好花坛一周的长)板书5指一指圆形花坛的周长,师指出,如果忘了从哪开始指的怎么办?(做好标记)指一指自己课桌面的周长给同桌看指一指黑板的周长(指名板前指) 三、限时作业 1找一找身边物体面的周长2估计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收获 ? 课题:周长的意义 共2课时 本设计第2分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形的周长。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教学过程: 一、预习

53、展示,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开展了一项保护花坛的行动,谁还记得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花坛?通过给花坛围上护栏,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用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先指明说一说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2自主练习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3自主练习3,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算一算。4自主练习4,学校要安装霓虹灯,一共需要霓虹灯线多少米?是不是计算这所学校平面图的周长?为什么? 5自主练习5,装饰一个灯罩,需要47厘米长的金线,装饰5个这样的灯罩,2米金线够不够?(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54、,然后全班交流。)6自主练习7,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就是5个周长与2米比较。 7.自主练习8,学生自己先画,然后交流,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8自主练习9,让学生画出边线,再观察。课题:长方形周长计算共1课时 本设计第1分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55、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教学难点: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计算 9+4+9+4=26(米) 2×(9+4)=26(米)2×4+2×9=26(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或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上节课,我们为青岛设计了美丽的花坛,并且想帮他们围上护栏,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采购员,为其中的两个花坛安装护栏(

56、板书:小小采购员)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从图中找出信息2要当小小采购员,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护栏周长多少米,需要多少钱)3解决长方形周长 9米(1)出示 4米 (指名到板前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2)独立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在汇报时,说明自己的理由。9+4+9+4=26(米)2×(9+4)=26(米)2×4+2×9=26(米)4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8元/米的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小结: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或

57、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三、限时作业: 1求出下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5cm15cm2给出2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四、教学小结 谈收获 课题:正方形周长计算共1课时 本设计第1分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教学难点: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板书设计: 正方形周长计算 7+7+7+7=28米(7+7)×2=28米7×4=28米28×9=252元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