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冠肺炎肿瘤内科工作总结反思.doc_第1页
有关新冠肺炎肿瘤内科工作总结反思.doc_第2页
有关新冠肺炎肿瘤内科工作总结反思.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关新冠肺炎肿瘤内科工作总结反思有关 新冠肺炎肿瘤内科工作总结反思 20_ 年末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爆发打破了全国各行各业本来的开展规划1。首当其冲的就是医疗卫生领域,医务人员不仅要驰援湖北、驰援武汉抗击疫情,同时还要在医院进展有序的诊疗工作。这让本不轻松的国内医护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变得更加紧张。值得振奋的是,在党中央和全国各地、各行业人民群众的一起努力下,新冠肺炎的爆发势头终于得以遏制。在整个疫情控制的过程中,感染科、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扮演了重要角色。肿瘤内科虽然没有在诊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工作,但是因为恶性肿瘤疾病的自身特点,肿瘤科的医生们仍然坚守在临床工作岗位上。他们

2、在新冠肺炎这一特殊时期下的坚守,不仅是证明了他们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对肿瘤患者生命的尊重,也为肿瘤患者们带来了坚实的心理抚慰。对于肿瘤内科在这次疫情中面临的挑战、积累的经历和对将来开展的启示,值得总结和反思。1 肿瘤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现状 众所周知与新冠肺炎一样,恶性肿瘤同样是一个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康的疾病。20_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约 3929 万人,死亡约 2338 万人,平均每天超过 1 万人被确诊癌症2。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恶性肿瘤患者的诊疗工作在任何时期都不可无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展期和晚期的肿瘤患者的疾病会持续进展,甚至有短期内快速恶化的可能;早期肿瘤的患者,为了防止疾病进展而

3、错过手术时机,也必须及时完成术前检查和治疗、安排限期手术;定期复查的患者假如在疫情期间出现病情变化,应该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肿瘤患者身体状态和疾病诊治形式的特点,导致了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他们被感染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首先,肿瘤患者因为疾病的开展、长期反复的放化疗导致免疫力普遍较低,容易成为新冠病毒的高易感人群。其次,患者因为疾病诊治的需要,不得不频繁往返于医院和居住场所,无论是医院还是往返的途中,都大大增加了患者感染暴露的风险。最后,老年人往往是新冠肺炎的易感染人群,而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偏大3,所以高龄也是肿瘤患者易感染新冠肺炎的原因之一。肿瘤患者在疾病进展、长期反复承受放化疗、高龄、心情焦虑等

4、不良因素的作用下,免疫力下降、全身多脏器功能下降,一旦发生新冠病毒感染势必更易倾向重型甚至危重型感染。最新的流行病学证据也证实了这一点:2022 年 2 月 14 日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中的一项中国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全国性研究,发现了感染新冠病毒的肿瘤患者相对于其别人群,更易于开展至重症型(389%vs79%,P=00003)4。但是,任何对所有肿瘤患者普遍适用的结论都应该被慎重解释。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沈华浩团队和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的团队对该项研究提出了更慎重的意见:柳叶刀的该项研究病例规模有限(仅有 18 例癌症患者),而且患者的病情差异很大,所以调查结果的代表性还有待商榷,仍然需要开展

5、更大规模的肿瘤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56。另外,肿瘤患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发热病症,病因多种多样,如肿瘤热、药物热、白细胞低下导致的发热以及伴发其他微生物感染的发热等7。肺癌患者更是常见咳嗽、咳痰、胸痛等呼吸道病症。这些患者的种种临床表现都容易与新冠肺炎常见的临床表现混淆8。准确鉴别诊断虽然可以区分两者,但是这无疑加重了肿瘤内科医生的工作负担。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肿瘤内科患者的诊疗和管理 21 肿瘤内科门诊患者的管理 门诊部患者流动量大是医院新冠病毒感染风险较高的部门。为降低感染风险,有必要对门诊就诊患者进展严格的分层、分流管理。肿瘤内科门诊集中力量,以处理新发肿瘤的患者、

6、疾病高进展风险或已发生进展的患者、下级医院诊疗困难转诊的患者为主。对于定期复查或术后辅助治疗期间的患者,可以适当放宽复查复诊周期,避开疫情期间的门诊高危时期。门诊实行预约挂号诊疗,患者分时间段来院进展诊疗。全面开展网络在线问诊的平台,减少门诊患者聚集。加强门诊医疗工作的管理,对于医护方面,应该根据医院实际条件进步对出诊医护的防护举措,在门诊严格执行“一医一患”的诊疗原那么。另外,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对就诊患者进展详细的流调筛查工作,对于发热或疑似患者按照相关流程进展管理。对于就诊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管理方面,首先严格排查流行病史,规定患者和家属(一患一陪)带口罩并保持 15 米及以上间隔

7、。候诊区的患者和陪诊人数也要严格控制,根据分时段预约的规定,定时安排患者候诊。患者如需进一步的专科检查,可根据各检查科室的细节要求进展预约,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的检查科室完成检查。化疗门诊要注意限制患者密度和防护举措,保证平安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患者的在院时长。医院在相对独立的空间设置发热门诊,制定疫情期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应急预案。接收门诊临时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及疑似病例,进展进一步确实诊、转诊及隔离。22 肿瘤内科住院患者的管理 为降低病房的诊疗压力,个体化的分析p 患者病情进展收治。对于患有疾病进展迅速、恶性程度高的肿瘤患者优先收治,如晚期小细胞肺癌、晚期胰腺癌等。各肿瘤专科根据各自专业疾病的特

8、点,制定各自的收治方案。如呼吸系统肿瘤的患者可考虑靶向治疗为主的治疗方式、乳腺癌的患者假设病情稳定或进展缓慢可考虑内分泌治疗或者靶向治疗,病房资集中分配于化疗为主的患者910。拟住院患者进展严格的新冠肺炎的排查工作,包括检查血常规、胸部 CT 和流行病史的调查。住院部门的管理应当进步住院患者和陪诊人员对新冠疫情的认识,加强防护举措。严格执行病房的消毒工作和医疗废品的处理。严格控制患者和陪诊人员的流动,减少患者在院区内的活动。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制定治疗方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优先选择那些可以缩短住院时长的方案。合理规划病房空间,降低住院患者人员密集程度。在疫情期间乃至疫情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执行

9、“一患一陪”的制度,防止或减少亲属探视。住院部门提早制定不明原因发热及疑似患者的处理预案,病房内设置应急隔离病房,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潜在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开启应急预案,防止院内聚集感染的风险。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肿瘤内科的工作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需要同时兼顾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和正常肿瘤内科患者的诊疗工作,肿瘤内科的医护人员注定要付出比平时更大的努力和热情。首先,医院管理部门制定肿瘤内科诊疗工作的详细预案,从收治患者的细节、门诊和住院部的管理、医护和患者的防护措施等方面作出指导。其次,随着越来越多的无病症感染者的出现,广阔医护人员要做好与之在一段时间内甚至长期共存的准备。所以,针对肿瘤患者的

10、诊疗方案与既往时期要有相应调整。除开展标准的抗肿瘤治疗外,还应该重视进步患者免疫力、应用预防性升白等治疗、防止选择副反响与新冠肺炎相似的药物和方案等。最后,重视肿瘤患者的心理安康的管理,鼓励患者面对疫情期间的各种困难,坚持与医护人员一道积极努力地进展抗肿瘤治疗,减少患者的焦虑。4 新冠肺炎疫情后对肿瘤内科将来开展的考虑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安康,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外,肿瘤患者的疾病诊治也受到了很大的涉及。目前,在党中央指导和全国各行各业的一起努力下,疫情暂时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是经历了这次疫情冲击,肿瘤内科的学科开展在应对重大公共卫惹事件方面应该有所总结。第一,在将来肿瘤内

11、科的诊疗工作中,进步职业暴露的认识和防护。更进一步进步对感控工作的认识和态度,警觉潜在的感染风险。第二,全面开展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建立,在公共卫惹事件突发之时,减少聚集感染,同时解决病人的就诊需要。第三,整理肿瘤内科、各亚专科在疫情期间制定的预案与举措,总结此次疫情期间的经历和教训。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严格的防控举措放大了过去临床诊疗形式中的一些缺乏,比方化疗患者长期频繁地往返于医院和居住场所、各类患者住院治疗导致的医疗资拥挤、传统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限制了患者在社区治疗的可能性等。迫于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压力,这些弊端给肿瘤内科的医生和患者的诊疗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疫情过后的肿瘤内科,应该在上述诸多方面积极探究和开展。在治疗形式方面,分级诊疗、互联网诊疗、多学科诊疗和开展临床研究等形式应该得到更大的重视和推广。在治疗药物方面,开发低毒高效的抗肿瘤药物成为肿瘤内科医生和科研人员的不二选择1112。5 小结与展望 新冠肺炎在全国范围内的爆发,导致了全国各行各业的重大损失。恶性肿瘤患者因为自身疾病的开展和诊治特点,导致他们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