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七章检测题_第1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七章检测题_第2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七章检测题_第3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七章检测题_第4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七章检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外装订线绝密启用前2015-2016学年度大通二中6月月考生物试卷考试范围:第七章;考试时间:100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单选225)1抗流感病毒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有更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对各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A.病毒的获得性遗传B.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C.病毒的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D.流感病毒的抗性是受疫苗刺激后产生的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A生物个体基因发生突变B个体基因型的改变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种群中定向变异的出现3已知某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

2、率为60,aa的基因型频率为14,如果该群体的个体自交,则F1基因型AA的频率为( ) A 41 B28 % C59 D604生物进化的单位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5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6下图所示的四个遗传图谱中,肯定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的是 A B C D7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的是A.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B.不能科学的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

3、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D.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8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 )基因型rrRrRR灭鼠灵敏感抗性抗性维生素K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抗性和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逐渐增强B.“灭鼠灵”抗性个体中RR的比例是1/2C.停用“灭鼠灵”后r的基因频率会升高D. r的基因频率会逐渐下降,最终变为0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葫芦引进我国后泛滥成灾,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B“谈梅止渴”既有神经调节又有

4、体液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C运河水葫芦大量繁殖增加了生物多样性D反射活动中神经递质参与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10下列形成了新物种的是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D克隆多利羊11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与积累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13下图对是一个物种中的两个亚种种群(种群数量较大)的某一性状的测量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如果将这两个亚种置于同一生态系统中,并使之随机交配而

5、进行基因交流,在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基因交流后,下列有四种根据预测的结果绘制成的曲线,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14在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B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C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决定了害虫进化的方向D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的15(2014安阳一模)据调查,某校学生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在该群体中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36%、

6、64% B8%、92% C78%、22% D92%、8%16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兔群中,雌兔基因型频率FF(30)、Ff(60)、ff(10);雄兔基因型频率FF(20)、Ff(40)、ff(40)o假设随机交配,则子代中A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BFf基因型频率为52CF基因频率雌兔为60、雄兔为40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相同17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

7、作用分别是(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19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A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B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20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

8、a基因的频率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21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B导致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外因是自然选择C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D是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结果22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B突变、基因重组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C共同进化是指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发展的过程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产生了新物种23

9、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B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物功能,能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个体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24家蝇(Musca domestica)比人类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是因为:A 身体比较小 B 有极好的飞翔能力 C 有极多的后代 D 世代历期短,一代接一代地迅速演变25下列各对器官中,哪一可让演化上是同源的?A 长臂猿的上肢与下肢 B 苍蝇的翅和蝙蝠的翅C 蛇的尾和苍蝇的腹腔 D 蝙蝠的翅膀和麻雀的翅膀E 章鱼的眼和驴的眼二、综合题(题型注释)26(7分)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

10、,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有l0到30只。影响它们数量的首要原因是人虎冲突。一只虎至少需要15到30平方公里活动空间。近代的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很难满足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的要求。第二个原因就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是人类的经济动物,当人们的猎杀使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华南虎已经很难生存。(1)华南虎和东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_不同。(2)下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那么,B、D、E依次表示华南虎的 、 、 。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

11、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_倍。(3)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27(11分)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准,云南省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从各个民族采集来的DNA基因样本都存放在云南大学的基因库里,这个基因库是云南大学科研人员历时3年完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对人类的 条染色体进行测序;选样时通常选择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原因是 。(2)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采样地点选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 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几率小

12、,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 。(3)如图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基因A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在 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其中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在T点时 (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甲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 。现假设甲种群所生存的环境发生一种新的变化,使得生存能力AA=Aa>aa,其中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该种群 (填“会”或“不会”)发生进化。“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

13、新物种的形成过程”的说法是否正确? 。28(7分)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发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原因:(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变异,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 。(2)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 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3)不同岛屿上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岛屿上的龟的形态结构向不同方向发生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 ,导致众多新物种的形成。(4)若某

14、龟的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若该种群中aa个体不适应新环境遭到淘汰,其他基因型个体连续随机交配一代,没有自然选择,则该种群性状分离比是 、其后代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该种群是否进化 。29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 a、c分别表示 、 ,b的实质变化是 _。(2)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

15、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约为 ,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比例约为 。30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9分)对某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调查后共发现54科390种鸟类。其中北坡有31科115种,南坡有54科326种。(1)造成该保护区南坡物种远比北坡丰富度高的可能因素是_(多选)。A面积 B气候 C水文 D地貌(2)如图显示了该保护区内古北界等三大类鸟的垂直分布格局,由图可知,物种丰富度最大出现在海拔_。A1.62.5 km B2.53.1km C3.14.0 km D4.04.8 km研究显示,保护区内地雀味的形态与ALX1基因高度相关。如图

16、显示MG、CE、DP、DW四种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3)测定该基因序列可为生物进化提供_证据。据图推测,MG与其他物种的亲缘性由近及远的顺序是_。ADP、CE、DW BCE、DW、DP CCE、DP、DW DDP、DW、CE如图显示ALX1基因型(BB、BP和PP)与FM地雀喙形态的关系。(4)在该保护区内共发现具有钝喙、尖喙和中间型FM地雀的数量分别为260只、180只和360只,则P的基因频率是_。试卷第5页,总6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B 【解析】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原理知道,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流感病毒

17、对疫苗的抗性,形成的原因是:在未使用疫苗之前,流感病毒中有少量的个体由于基因突变等原因,本身就存在具有抗性的可遗传的变异,当人们使用抗流感疫苗后,疫苗对流感病毒起到选择作用,绝大多数没有抗性的个体死亡,少数产生了抗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扩大繁殖,遗传给后代。流感病毒的抗性越来越强,为了达到预防效果,所以每过几年就要更新疫苗的种类。 2C【解析】3A【解析】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6%,自交后代中AA的频率为26%+1/4*60%41%。4 B【解析】略5B【解析】试题分析: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会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栖息地破碎

18、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少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导致物种有灭绝的可能,生物多样性减小,并且此项与题目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的论调背道而驰,B项错误;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C项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A【解析】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即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肯定是隐形遗传,可能是常染色体,也可能是伴性遗传;和不能确定,可能是常染色体,也可能是伴性遗传。故选A7A【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先进

19、性:它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局限性: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于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的现象。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8C【解析】试题分析: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在“灭鼠灵”的选择作用下,鼠种群中无抗性的个体rr逐渐被淘汰,若长期处在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对维生素K依赖性强的个体RR逐渐被淘汰,A错误;RR个体虽有抗性,但对维生素K高度依赖,因此RR个体逐渐减少,B错误;停用“灭鼠灵”后,只有维生素K

20、含量不足一种选择作用,rr个体对维生素K无依赖,因此r的基因频率会升高,C正确;两种选择作用综合的结果是RR和rr个体逐渐减少,Rr个体逐渐增多,因此R基因和r基因的频率都逐渐趋近于1/2,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BC【解析】试题分析:水葫芦属于外来物种,引进我国后,因环境条件适宜,所以疯长而泛滥成灾,违背了生态工程中的协调与平衡原理,A项正确;“谈梅止渴”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B项错;运河水葫芦大量繁殖,导致其它多种生物的生长受影响,甚至死亡,减小了生物的多样性,C项错;

2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由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生命活动调节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综合能力,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通过对比、分析,对某些生物学问题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0A【解析】试题分析:判断是否形成了新物种,通常根据两个条件:第一,必须与形成它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第二,必须能生出可育的后代并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只有四倍体西瓜符合上述条件,即四倍体西瓜与原二倍体西瓜杂交,形成的三倍体西瓜是不可育的,存在生殖隔离,而四倍体西瓜相互交配子代还是四倍体西瓜并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A正确;骡虽然与马或驴之间存在生殖

22、隔离,而且骡自身是不可育的,故不是一个独立的物种,C错误;B和D项叙述中形成的个体与原物种均不存在生殖隔离,故均未形成新物种,B、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物种形成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11D【解析】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物种的形成过程是先出现地理隔离后慢慢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变为两个不同的物种,A错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

23、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2B【解析】基因多样性又叫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A错误;细胞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B正确;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C错误;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D错误。【考点定位】生物的多样性【名师点睛】生物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据此答题。13B【解析】这是一道学科内的综合性测试题,它将遗传与进化联系在一起,重点考查对遗传和进化之间关系的理解。从题中所给的曲线,一

24、个物种中的两个亚种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两个种群之间因某种原因(如河流、高山等的阻隔)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由于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得这两个种群在性状上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如果将这两个亚种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让它们之间进行基因交流,那么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又融合在一起,性状也渐趋一致。14D【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在使用杀虫剂前,抗药基因就已经存在,A项正确;若停止使用杀虫剂,因失去了杀虫剂对抗药基因的选择作用,导致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B项正确;依题意,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虫剂杀死,但在越冬期却容易生存下来,因此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杀虫剂和严寒决定了害虫进化的方向,C项正确;生物性

25、状的有利和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5D【解析】试题分析:b的频率=8%,则B的频率=1b的频率=18%=92%故选:D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16B【解析】试题分析: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故A错误。雌兔中F是60%,f是40%,雄兔中F是40%,f是60%,自由交配后子代中Ff基因型频率是60%*60%+40%*40%=52%,故B正确

26、。自由交配后F基因频率应是50%,f也是50%,故C错误。进化方向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的,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计算能力。17B【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逐日去其不佳者,”可知这种育种方法属于选择育种,是人为选择去除生长状态不好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2)在育种中,采取隔离措施,可防止基因间相互交配而混杂,对新品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分数缸饲养”的作用是采取了地理隔离。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8D【解析】试

27、题分析: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故ABC正确,而D项中描述的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故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共同进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9B【解析】试题分析:变异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A相符;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地理隔离,B不相符;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相符;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能保留下来,因此这些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相符。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0D【解析】试题分析:生物进化

28、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故A错误。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但色盲基因在男女中的基因频率是相等的,故B错误。Aa自交后代形成的群体中A和a基因频率相等,故C错误。一个种群中,在任何情况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都是1,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21D【解析】试题分析:现代进化论的理论核心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A项描述显然有失偏颇,错误;B项中表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为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

29、错;为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代表物种多样性的不同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它的成因可高度概括为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结果。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现代进化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同学们理解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2D【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B错误。共同进化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而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正确。考点:本

30、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3C【解析】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由此可见,不同种群的生物有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AB错误;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C正确;在物种形成过程中未必有地理隔离,D错误。【考点定位】种群与群落24D【解析】D正确,因为每一个世代就意味着一次新的基因重组和可能出现新的遗传特性,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新世代比老世代更能适应新的环境,因此,世代历期短和能够一代接一代地迅速演变就意味着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A、B和C不对,因为身体

31、小、飞行能力强和后代多是家蝇适应其生存环境的一般特性,但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产生一代具有新遗传特性的家蝇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那么家蝇就可能被淘汰。例如人类使用杀虫剂之所以不能把家蝇彻底消灭,就是因为家蝇迅速地一代一代地增加了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而抗性家蝇的产生则是得益于它们的世代历期短,一年就可繁殖几个甚至十几个世代。25D【解析】A的前肢与后肢显然木是同源的。苍蝇的翅并非由附肢变成,而是由体壁皱褶形成翅芽生长而成,蝙蝠的翅是由前肢演变而来。蛇的尾与蝇的腹腔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章鱼的眼与乌贼的眼是同一类的,它们虽与脊椎动物的眼十分相似,但也有显著的不同处,如章鱼的视网膜下有一个大的

32、视神经节是脊椎动物所先,视网膜的结构与脊椎动物的也不同,其视杆位于内侧,脊椎动物在外侧,相信二者有不同的起源。而蝙蝠的翅膀与麻雀的翅膀均起源于脊椎动物的前肢,是同源结构。26(7分)(1)基因库(基因频率)(2)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25(3)下降 下降【解析】试题分析:(1)华南虎和东北虎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不同。(2)摄入量减去粪便量是同化量。同化量是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除去呼吸消耗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组,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图中B、D、E依次表示同化量、呼

33、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华南虎在食物链中最低是次级消费者,计算至少消耗植物所固定的能量应的最高传递效率20%,所以应达到B的25倍。(3)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抵抗力稳定性下降。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及进化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7(1)24 男性白细胞携带人类的全套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并且采样非常方便 (2)地理 基因交流 (3

34、)QR A 不一定 25% 55.1% 会 不正确【解析】(1)从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的差别分析,不难发现男性染色体中性染色体既有X染色体,又有Y染色体。(2)抓住关键词“大山深处”,可以判定选择此采样地点的原因是地理隔离限制了各民族间的基因交流。(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QR时间段内生物发生了进化,基因A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大,说明基因A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的基因频率=10%+1/2×30%=25%;下一年AA的基因型频率由10%增加10%,变为11%,Aa的基因型频率由30%增加10%,变为33%,aa的基因型频率由60%减少10%,变为54

35、%,因此群体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54%÷(11%+33%+54%)=55.1%;由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生物会发生进化;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新物种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28(1)种群 原始材料 (2)地理 (3)生殖隔离 (4)8:1 4/9 发生进化【解析】试题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的,可遗传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2)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河流的阻碍,属于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3)产生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长期的地理隔离会形成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4)aa个体被淘汰掉,AA占3/9,Aa占6/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