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练习指导》教案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四年级下册_第1页
《书法练习指导》教案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四年级下册_第2页
《书法练习指导》教案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四年级下册_第3页
《书法练习指导》教案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四年级下册_第4页
《书法练习指导》教案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四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提手旁一、教学目标1 .知晓“提手旁”的形态特征与写法,探究“提手旁”在不同汉字中的书写变化规律,并通过练习掌握“提手旁”的书写方法,写好含有“提手旁”的“抱”“持”“授”。2. 培育正确的毛笔书写习惯,感受书法文化,初步感悟汉字的形态美。二、教学重难点1 .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提手旁”的写法。2 . 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抱”“持”“授”这三个字的写法。三、教学准备1. 带有“提手旁”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2. 带有“抱”“持”“授”三个字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3. 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 看图猜动作1. (抱)2. (

2、持,表示拿住,握住)3. (授,表示给予,一般用在授奖、授勋章、授旗等方面)(二)初识提手旁1 . 咱们猜的这些汉字, 都和手部动作有关, 所以它们有一个相同的偏旁“提手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多宝塔碑中“提手旁”以及含有“提手 旁”的字的写法。2 .瞧(PPT出示)“提手旁”由哪些笔画组成?属于哪种形态的偏旁?(PPT出示:“桃”中的“木”字旁为长方形(瘦长)、“盘”中的“皿”字底为长方形(扁平)、“河"中的为弧形)(三)探究提手旁“基本写法”1 .要写好瘦长、挺拔的“提手旁”,就要先写好短横、竖钩、提画,再把它们组合在一起。那么,短横、竖钩、提画的写法,你还记得吗?( PPT

3、出示)拿起笔,老师说,你来写。先活动一下手腕:顺时针、逆时针画圈;注意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握笔姿势: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播放音乐,学生写)2 .( 1)这三个笔画组成了“提手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呢?读读课文第1 页的“写法提要”,边读边思考边书空,疑惑之处标个小问号。( 2)读懂了什么?(短横向右上稍斜关注了倾斜角度;竖钩从短横的中间稍偏右处穿过关注了位置;提画起笔比横略左伸,从竖钩的中间穿过)( 3)有疑问吗?(预设:竖钩为什么不在中间,而要从短横的中间偏右处穿过?)(板书演示: 如果提手旁是一个单独的字, 竖钩本来是写在中间的。 当它作 为偏旁时,一般在左边,要给右边的

4、部分让出空间,不仅整体变瘦长了,短横的右边也变短了一截,书写的时候,就变成了竖钩从短横稍偏右处穿过。你看,这是一个多谦让的提手旁呀。)3.( 1)让我们看看书法家书写视频【播放视频】( 2)看明白了么?( 3)老师写,你来看。【实物投影:教师范写】边写边说要点。4.( 1)该你们写啦!还是要注意姿势哦!( 2)跟随老师的提示写“提手旁”:逆锋起笔,短横向右上稍斜;竖钩从短横的中间偏右处穿过; 提画起笔略左伸, 从竖钩的中间穿过。 在空白米字格中 练写 3 个。(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圈点优秀。( 4) 【实物投影:呈现学生作品,优秀、中等各选 2 张】与例字相比写得 怎样?(围绕“写法提要

5、”的要点展开点评。)( 5)就这样,将自己写的“提手旁”与例字比较,发扬优点,矫正不足,水平定能不断提升!试着再写 1 个。有进步,可以给自己画个圈。(四)探究提手旁“因字而变”1. 刚才,我们研究了“提手旁”的基本写法,然而,在不同的字中,“提手旁”的形态并不相同打开课本“观察与发现”栏目。都是含有“提手旁”的字, 第一部分选自 多宝塔碑 , 第二部分由不同名家书写。 仔细观察, 比一比,你发现了这些“提手旁”有什么不同?说给同桌听一听。2. 预设:(备注:学生能说到一两点,体会到“提手旁”不同即可)A. 欧体:左尖横,竖画中间略细,提画左伸很多,且起笔较重,对比强烈。(欧体一般重心略偏左,

6、平中见奇)B.柳体:藏锋起笔,下笔略重,竖画直,钩画平直钩出。整个字看起来非 常遒劲。(柳体吸收了欧颜优点,加以创造,有“颜筋柳骨”之称)C.赵体:提手旁粗细均匀,圆润流畅,有连笔。D.颜体:同是颜体的“授”,写法也不一样。因为颜真卿书写年龄不同,状 态不同。小结:不同的书法家,特点不同;即使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的阶段,写的字也不同。 如果你能去了解书法家的生平, 在写字的时候, 就更容易读懂笔画背后的故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再来观察这一组字 “抱、 持、 授” 中的 “提手旁” , 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点?PPT 出示:相同:“提手旁”都是形态瘦长。不同:抱:提画左伸。持:提画让右不出竖

7、钩。授:竖画略细,提画左伸,从竖钩中部穿过。4. 含有这三个“提手旁”的字,书写时又得注意什么呢?(观察,指名说)整体:左窄右宽单个字来看:抱:右部横折钩省写钩。竖弯钩伸展,行笔由轻到重。持:右部三横有长有短,间距大致相等。授:右部上收下放,中部的左点避让提画。5.( 1)每个字是怎么书写的?来看书法家刘有林老师的书写过程。(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 3)看着要点,试着在练习纸第三、四竖列写写“抱、持、授”。各写两遍。(巡视,发现优秀)( 4) 师生共评: (点评围绕 “提手旁写得怎么样?” “字形把握怎样?” )( 5)再写一个,老师给进步的同学画圈。(五)感受书法文化:等慈寺碑

8、除了多宝塔碑 勤礼碑,唐朝还有许多著名的碑帖流传下来。等慈寺碑,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打败了王世充、窦建德后,在作战处修庙并为阵亡将士祈福的事。虽然不知道书写者是谁,但书法规整俊秀,结构严谨,也是初学楷书的同学的范本。里面也有“提手旁”的字,同学们可以比一比,和颜体字的“提手旁”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书法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的“提手旁”及含有“提手旁”的三个字的写法。(PPT再次出现本课写的字)“提手旁”在不同的字中形态也各不相同。 希望同学们回去后能勤于练习, 细细揣摩, 课就上到这,下课。2. 左耳旁与右耳旁一、教学目标1. 学习左耳旁与右耳旁的写法,初步掌握左耳旁与右耳旁的形体特

9、征。2. 通过观察探究和描红仿影练习, 感悟左耳旁与右耳旁在具体碑帖中的位置和笔画的细微变化,初步掌握典型例字“降”邙皆” “邪”的书写方法。3. 继续培养对比观察、先关注共性再关注细节的读帖习惯。4. 了解“笔断意连”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中强化运用。二、教学重难点写好“左耳旁”,写好带有“左耳旁”的字。三、教学准备1 .带有“横撇弯钩”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2 .带有“降”邙皆”“邪”三个字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3 . 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唤起手感1. 猜谜:两只小蘑菇,长在山两边,声音听得着,互相看不见。谜底:耳朵 (PPT 出示)2

10、. 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偏旁就和“耳”有关,却又不完全一样。出示课题“左耳旁和右耳旁”复习旧知,唤起手感。( 1)笔画分解。左耳旁和右耳旁形态相似,由两个笔画组成横撇弯钩和竖。( 2)练习写横撇弯钩。还记得横撇弯钩怎么写吗?咱们给小手热热身。提醒姿势:正确执笔:指实、掌虚、腕平、管直。调整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老师范写,边写边讲解:起笔与横画同。行笔至转折处,先向右上轻提笔,然后向右下按笔。回锋向左下行笔,边行边提。至弯处,向右下边行边转,带有弧度。至钩处回峰向上,然后提笔出锋钩出。学生练习写两个。(二)初识形态,了解写法1. 了解左耳旁和右耳旁的位置及含义。PPT 出示左耳旁、右耳旁

11、的演变过程。左耳好似盘山的石阶,现在含有左耳旁的字多与山中石阶有关。例如降、险等。右耳表示民居、村镇,含有右耳旁的字多与都城、城镇、地名有关。例如邪、邻等。2. 了解左耳旁的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左耳旁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反馈写法提要: 左耳旁上部笔画紧凑,形体窄长。 弯钩不宜写大。 竖画为垂露竖。( 2) PPT 显示辅助线,又发现什么?反馈:左耳旁的横撇弯钩上宽下稍窄。( 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适当减缩):从米字格左上格中间位置偏左藏锋起笔,向右上略倾斜方向行笔, 笔画不长, 大约占左半格的三分之一。 然后稍顿笔调转笔锋折笔向左下轻轻撇出, 撇尖应该在横起笔的右侧下部, 不可

12、以太长。 笔断意连写弯钩,先露锋向右下略行笔,然后向左下轻顿笔,轻巧向左上出钩。整个弯钩小巧玲珑, 要为左部竖画的书写留有余地。 笔锋在空中继续自然行走至竖画的起笔处开始藏锋写竖。 竖画要稍长, 末端略向左上提锋再向右下轻顿回锋收笔, 是垂露竖。( 4)学生在空白米字格中练习写两个,教师巡视,圈点优秀。提醒执笔和坐姿要正确。( 5)呈现作品,根据要点反馈。(三)探究含有左耳旁汉字的写法1. 我们知道了左耳旁该怎么写, 下面我们来看看含有左耳旁的汉字该怎么写。观察、交流书写要点。出示“降”,降:右边部分是倒写的“步” ,本意从山顶往山下走。2. 思考:书写“降”时应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3.

13、交流总结:降:避让:“降”左窄右宽,左耳旁上部两笔横撇弯钩偏上,以给右边部件腾出充足的位置。穿插:右部折文的长撇穿插到左耳旁的弯钩之下,撇捺舒展。回忆左耳旁要点:左耳要点: 左耳旁上部笔画紧凑, 形体窄长。 弯钩不宜写大。 竖画为垂露竖。我们发现,左右两边,互相配合,浑然合一。4. 范写。教师边范写边讲解(适当减缩):左耳旁写完后, 笔锋空行至右上与左耳旁起笔相同高度, 从竖中线略偏右处藏锋起笔写短撇, 短撇指向左耳旁横撇与弯钩中间的空隙处, 形成穿插。 然后笔势回转, 从短撇的起笔略偏下处搭笔写折文的横撇, 横短撇长。 撇画略带弧度向靠近左耳旁的弯钩稍下方向撇出,笔锋顺势空中流转,至短撇的中

14、间处写捺画。捺画角度和长撇基本对称, 行笔稍重, 至横中线略偏下处出捺脚。 笔锋回转 从折文下部竖中线偏左处露锋起笔写短横, 横短而细, 基本斜跨在横中线上。 接 着写下部的短撇和横画。 最后下笔略重写悬针竖。 注意悬针竖的位置应该偏在两 横画的右侧,处于右旁部件的重心线上,且不宜写长。整个字注意穿插避让,富 有整体感和变化美。5. 学生在空白米字格中练习写两个,教师巡视,圈点优秀。6. 反馈学生作品。(四)探究左耳旁因字而变,学习书写邙皆”1 .我们学习了含有左耳旁的字的基本写法。 但是, 在不同的字中, 左耳旁的形态又各有不同。出示PPT “陈、附、P皆”。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15、?2 . 交流归纳:相同处: 三个字都是左耳旁的字, 结构上都是左窄右宽, 且左耳旁的横撇弯 钩都偏上,而垂露竖劲挺有力,左挺。不同之处:左耳旁在笔画粗细、连断、横撇弯钩内的留白等方面略有变化。3 .学习写邙皆”让我们再来写一个含有左耳旁的字邙皆”,这是“阶”的异体字。仔细观察“P皆”。(PPT出示)( 1)你觉得在书写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邙皆”的左耳旁写法大体与“降”相同。但起笔横撇与第二笔弯钩间的空隙 略大。右部的“皆”上大下小, “比”左低右高,左轻右重,竖弯钩省略钩。 注 意笔断意连,布白匀称和谐,错落有致。(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左窄右宽,长短相当。左耳旁写法与“降”字相同

16、,右上部左低右高,两竖的起笔略有不同。上部紧靠左耳,下部的“日”略微右倾。“阶”与“降”的左 右两部分都有相互支撑之势。( 3)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书写。( 4)互相欣赏。圈点优秀。(五)探究右耳旁写法,学习书写“邪”1. 右耳旁与左耳旁有什么区别呢?怎样才能写好右耳旁的字呢?( 1) 出示书上 “观察与发现” 下方四个含有右耳旁的字: 邪、 部、都、 郎。对照左边,说说右耳旁的用笔和形态特点。交流总结 :右耳旁在字的右侧, 书写笔顺和左耳旁相同, 但在偏旁形态、 位置高低和竖 画收笔方法上都有变化。 右耳旁比左耳旁在整个字中所占位置偏大, 横撇弯钩内 部的留白位置因笔画略长而显得比左耳旁舒朗,

17、最后一笔多用悬针竖。( 2)出示书上提示:右耳旁和左耳旁一个居右,一个居左;一个是悬针竖,一个是垂露竖;一个“耳朵”大,一个“耳朵”小。再看辅助线,发现什么?和左耳相反,右耳旁上稍小,下大。2. 学习写“邪”。( 1)出示“邪”,读帖。观察“邪”,读一读“一点通”,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2)小结要点。左右宽窄相当。左让右,竖折、撇笔画向左伸出。右耳旁弯钩向右下伸。( 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左右宽窄同,左高右低。左部的牙第一笔为左尖横,竖折、横画与撇画向左伸,竖钩不可过长。右耳旁弯钩部分向右下伸出,与左边的撇对称,显得字更为充实。竖为悬针,力送锋尖。右耳悬针最低。( 4)学生练习。( 5

18、) 交流反馈。 将自己的字与范字比较, 保留优点, 找到不足, 再写一个。如果写得好,给自己画个圈点赞。(六)书法文化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些有意思的书法常识“笔断意连”。“笔断意连”素为行草书的形质、楷书的性情所在。(出示文字PPT,图文配合)(七)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左耳旁和右耳旁的书写, 左耳旁写得短、 高, 右耳旁写得长、低,希望大家课后多多读帖、多多练习。33 / 323. 立刀旁一、教学目标1. 掌握“立刀旁”的运笔方法及结构特征。2. 通过观察 “立刀旁” 的构造, 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3. 在学习过程中, 培养写字兴趣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培养对书法运笔之美和

19、结构之美的审美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 .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立刀旁”的写法。2 . 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利”“判”“前”这三个字的写法。三、教学准备1. 带有“立刀旁”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2. 带有“利”“判”“前”三个字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3. 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走进名胜书迹:天下第一关欣赏1.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去山海关看看。(播放山海关PPT 配乐)2. 边看照片搭配文字,解说。3. 怎么样,大饱眼福吧!有机会可以去走一走,接下来我们准备上课。(二)复习笔画,初识立刀旁1. 同学们,我们先来练习一下颜真卿多宝塔碑

20、中基本笔画的书写,拿起毛笔做做热身运动, 握笔书空画圆, 再画画三角, 下面老师说笔画, 你来写笔画。注意坐姿(学生齐说要点: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握笔姿势注意(学生齐说要点:指实、掌虚、腕平、管直)听仔细了!(学生写,老师简单点评书写)( 1)竖画:短竖垂露逆锋起笔悬针竖直落笔( 2)竖钩:逆锋起笔,行笔,钩平出( 3)横画:左尖横写完提醒学生:收笔,坐正2.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偏旁“立刀旁”, “立刀旁”就是由上古兵器刀的象形字演变而来, (盘古斧图片)瞧, “立刀旁”就像这把大刀一样锋利而孔武有力,所以刀字旁的字多和兵器有关,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的“立刀旁”是怎么写的呢?(生

21、观察)3. 师评价:注意短竖上移,最有力的部分在头上,竖钩写得还很挺拔,对呀就像大刀的刀柄一样,直直的,这样才有杀伤力呢!4. 我们来读读“立刀旁”的要点。(老师和学生配合读)5. 想着这些要点,来看看书法家是怎样写这个字的?(播放视频)6老师也来范写一个:(师范写)首先是逆锋起笔,短竖靠上,竖钩粗壮有力还要挺拔。7下面请你们来试试,写之前自查是否调整好坐姿(生齐说):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执笔姿势(学生齐说):指实、掌虚、腕平、管直。写的时候头脑中可要有威风凛凛的大刀形象啊! 好, 开始, 在米字格中练写两个 “立刀旁” 。8. 点评两张(一张优,一张良)。(三)比较和探究含有“立刀旁”汉

22、字的写法1. “立刀旁”写得不错了,那把它放在含有“立刀旁”的字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出示“利、判、前、烈”)同学们,看看上面两个字的“立刀旁”和下面两个字的“立刀旁”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呢?先看看字形,长、短、直、曲,笔锋藏还是露呢?发现了吗?( 1)左右结构的字和上下结构的字中“立刀旁”是不一样的。( 2)(利、判)立刀竖钩写得长而粗壮有力,甚至比左边部分还要长些,左右结构中“立刀旁”有支撑整个字的作用,所以不仅竖钩要粗壮有力而挺拔,连短竖都要写得粗壮有力而挺拔呢。 (前、烈)上下结构的字,“立刀旁”虽然也写得粗壮, 但是却没有那么挺拔, 因为没有起到支撑整个字的作用, 是和其他部分配合

23、支撑整个字的,所以上下结构的字中“立刀旁”要短一些。再来看看“立刀旁”的笔画有什么变化呢?( 3)还要注意起笔有变化了,(前、烈)“立刀旁”起笔直落因为有上部笔画, 来, 咱们试试, 跟着老师练一练 (练竖画直落) 。 而(利、 判) “立刀旁”是逆锋起笔,更有力量。师总结: 瞧, 我们中国书法可真有意思呢, 同样的部件在不同字形结构中就会发生变化,在左右结构的字中, “立刀旁”撑起了整个字,所以该有担当的时候就要挺身而出,在“前”和“烈”字中立刀作为配角,藏起了锋芒,该谦让的时候就要谦让啊!有趣吗?汉字书法藏着许多道理呢!2. “利”和“判”都是左右结构,左半部分都要写得左放右收,下面我们来

24、看看书法家是怎么写的。(播放视频)咱们写字的时候就要多观察,一看字形,二要看如何落笔,如何运笔。注意了细节的变化,你就把握了毛笔书写的真谛。3. 好,带着你们的火眼金睛,开始书写,在空白米字格中练写 2 个。教师巡视、圈点优秀。4. (张贴黑板: 呈现优秀、 中、 良共 3 张) 与例字相比他们写得怎么样呢?(我们可以围绕两个方便展开点评: 1. “立刀旁”的书写。 2. 字的整体间架结构)谁愿意当小小书法点评家?5. 就这样,将自己写的“利”和“判”与例字比较,好的地方继续保持,不好的地方咱们改正过来!试着再各写 1 个。如果有进步,不要谦虚,给漂亮的字画个圈。6. 带着观察的眼光自己写“前

25、”字,生书写,(结束张贴)老师点评(关注字形、细节写得好的同学,关注学生的竖画起笔写得要低调,没有逆锋起笔,头部没有大大的墨团):小小的方块字,隐藏着大乾坤呢!(四)探究立刀旁“因体而变”1. 刚才,我们研究了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立刀旁”字的写法,不同书法名家“立刀旁”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看看这组字。2. (PPT 展现欧体“利”、颜体“判”、柳体“利”、赵体“利”)谁来说?同一个“立刀旁”,在欧体中是瘦腰,在颜体中变成宽腰、暗钩,在柳体中是宽腰,竖钩变垂露竖(力到笔尖,仿佛插地的刀柄一样),在赵体中是瘦腰,重心下移,我们也发现四个字体中“立刀旁”的短竖在字中位置决定重心。有趣吧?书法的魅

26、力正在于此! 课后可以自己找到不同的字体再去探究。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4. 欠字旁一、教学目标1. 学习“欠字旁”的写法,初步掌握“欠字旁”的书写要领。2. 通过描红、仿影、临写,体会“欠字旁”在汉字中不同位置的形态变化,写好“欲”“资”。3. 初步了解张旭的书法风格,感受书法之美。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欠字旁”的书写要领,体会“欠字旁”的形态变化。三、教学准备1. 课件、笔墨纸砚。2. “欠字旁”练习纸。3. “欲”“资”描红、临写的作业纸。四、教学过程(一)欠与欠字旁对比,学习“欠字旁”1. 认识“欠字旁”(出示:欠字)师:这个“欠”字由哪几笔组成的?当“欠”作为偏旁时,会变成这个样

27、子( 课件:欠字旁 ) , “欠”字变为“欠字旁”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整体变窄,捺画变长点)过渡:咱们来学写“欠字旁”,先来观察一下写好“欠字旁”要注意什么?2. 学生观察,总结要点。( 1)学生观察(指导学生由整体到部分观察),总结要点。(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出示:上收下放,撇勾平行,捺变长点。( 3)咱们来一起欣赏书法家是如何书写“撇折”的(播放书写视频),提醒: 学生左手当纸, 右手当笔书空, 注意体会运笔时笔尖方向的变化和提按的变 化。3. 学生练写,感悟“欠”字旁的写法。师:请你拿起笔也来练一练“欠字旁”。“练字先练姿”,学生做好写字的姿势,强调:头正、肩平、臂开、足安;指实、

28、掌虚、腕平、管直。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1) 播放音乐, 学生描红、 临写各 1 个。 教师巡视提醒: 描红盖红不露红。( 2)评价学生作业,根据写法提示评价。针对描红、仿影只要看学生是否做到了: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重影不出影。临写的评价要点: a. 上收下放做到了吗? b. 两个笔画平行了吗? c. 捺画变点 做到了吗?还有什么建议吗?4. 学生再临写一个。5. 再次评价学生作业。(根据口诀评价,重在表扬进步之处)过渡: 在不同书法家的笔下 “欠字旁” 的书写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二)观察与发现,强调“欠字旁”书写的一般规律1. 出示:四种书体的“欠字旁”,学生观察,思考:“欠字

29、旁”的书写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 指名回答,总结:欧体的欠字倾而不倒,颜体的欠字方正厚重,柳体的清瘦娟秀,赵体的灵动活泼。赵体竖撇起笔位置与颜体、柳体、欧体不同。这四种书体在书写欠字旁时都做到了 “上收下放, 撇勾平行, 捺变长点” 。 (课件出示)(三)学习“欠字旁”的形态变化过渡: 欠字与其他部件组成汉字时, 可能会出现在汉字的哪些位置?指名回答。1. 出示“欲、资”,学生观察。你发现欠字在右部时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 在左右结构的字中, 当左侧笔画少时则欠几乎保持原形, 注意笔画间 的穿插避让;当左侧笔画较多时,欠变窄小,末画变长点。2. 师:欠字在右上部时,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指

30、名回答)总结: 欠字在右上部时, 变得宽扁, 是哪些笔画发生了变化? (竖撇和点画,竖撇变斜撇,捺画变得稍平)为什么要这样变呢?(为下部让出空间)过渡:我们先来学写“欲”。3. 学写“欲”。( 1)读帖。(师)欠字在右部时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字形窄小,捺画变点)古人云:意在笔先,字居心后,说的就是读帖的重要性,读帖要有顺序, 从整体到部分。 写好 “欲” 整体上注意什么呢? (左宽右窄、 穿插避让) 写好“欲”字还要注意什么呢?观察“欲”,总结写法:左宽右窄,穿插避让,点画粗重,左右平衡。( 2)咱们来一起欣赏书法家是如何书写“撇折”的(播放视频),老师提醒: 学生左手当纸, 右手当

31、笔书空, 注意体会运笔时笔尖方向的变化和提按的变 化。( 3) 播放音乐, 学生描红、 临写各 1 个。 教师巡视提醒: 描红盖红不露红。( 4)评价学生作业,根据写法提示评价。(同位互评,在你认为写得漂亮的笔画上圈上圈。)。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要点进行评价。( 5)学生再临写一个。( 6)再次评价学生作业。(指名根据口诀评价,重在表扬进步之处)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欠字旁”在右上部的字。(课件出示“资”字)。4. 学写“资”字。( 1)指名回答。(师)欠字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书写这个字还要注意什么?( 2)引导观察,总结要点:欠在右上形趋扁,撇缩点展让空间。上宽下窄横画匀,撇点舒展

32、是支点。( 3)学生描红、临写。( 4)评价学生作业。(师:展示作业,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资”字优点和缺点,着重评价“欠字旁”的书写)相信有了悉心的观察与比较,同学们的字会越写越漂亮的, 还有一个 “欢” 字, 课后同学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己练写。(四)欣赏名家名帖,完成对书法文化的传承1 .师:写累了吧?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两幅传世佳作(课件)。你们知道这分别是什么书体吗?(指名)这幅草书刚柔相济,千变万化,神采飘逸;这幅楷书端庄严谨、 笔力精湛。 你们一定想不到, 这两幅风格迥异的作品竟然出自一人之手。 (课件) 他就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 豁达大度,才华横溢, 学识渊

33、博, 是一位极有个性的书法家, 被历代书法家尊称为 “草圣” 。2 . 欣赏。 张旭为什么能在草书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呢?苏轼说: “自古未有不善正书而工于草者。” 可见,张旭的楷书功底是他草书的坚实基础。作为初学者我们要从写好楷书入手。(五)总结同学们,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 是一种追求美的艺术。 只要我们用心书写,汉字也可传情达意,一幅书法作品可以有诗的意境、画的色彩、舞的节奏、歌的旋律, 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成功就是比别人多坚持一点!5. 反文旁一、教学目标1. 学习“反文旁”的写法,初步掌握“反文旁”的书写要领,写好含“反文旁”的字。2. 学习合理安排笔

34、画,养成观察揣摩的习惯。3. 了解书法名胜兰亭,培养热爱书法的情趣。二、教学重难点“反文旁”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2. 纸、笔、墨汁、砚台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字?出示“文”,它和哪个偏旁看起来比较像?出示“攵”,仔细观察,哪里长得像?学生交流。其实“攵”和“文”只是单纯外形相似,因此得名。二者读音和意思完全不同,反文旁,读作Pu,是手中持物敲击的意思。现在多作为偏旁使用。2 .多宝塔碑中, 有很多带有 “反文旁” 的例字。 如: 教、 敞、 散(出示) 。观察“攵”多出现在例字的哪边?写法上要注意什么?总结出示:形体窄长、收

35、左放右,两撇形态方向各不相同,捺画更加舒展有力。3 . 进一步总结: 由独体字变为偏旁使用, 突出合体字的主体部分, 偏旁的书写要做到穿插收放,左右呼应,使合体字重心平稳,结构和谐。(二)学习“反文旁”的写法1. 下面我们就来写写“反文旁”,先来描红两个,体会“反文旁”的形态变化。2. 讲评,通过描红练习,你们有没有发现写好“反文旁”的诀窍,那就是每一笔的起笔位置很重要。观察每一笔的起笔位置,交流一下。3. 师总结。再来仿影两遍,反复感受“反文旁”的书写诀窍。4. 我们来看一看书法家老师是怎样书写的,伸出手一起书空。(播放视频)5. 下面我们来试着写一写,把“反文旁”临写一遍。6. 讲评,再来

36、写一遍。相信这次你一定有所进步。(三)练习“教”字的写法1. 写好“反文旁”,我们再来试着写一写带有“反文旁”的“教”字。出示“教”,整体观察“教”的左右两部分有什么特点?出示:左高右低、左右宽窄相同。2. 再来局部观察“教”字的左边哪一笔与右边哪一笔形成了呼应关系?出示:左部撇画长、右部撇画展。3. 再整体观察例字的收放关系, 左半部左放右收, 右半部左收右放, 中间笔 画穿插,使整个字:字心紧凑、重心平稳。4. 下面同学们就来描红一个仿影一个,体会“教”字的结字规律。5. 看书法家是怎样书写的,出示视频。6. 下面我们就来试着临写一遍。7. 有针对性地讲评。(四)比较欣赏1. “反文旁”的

37、书写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例字的特征来书写,如“变”字的繁体字,上下结构, “反文旁”出现在字的上部,它的形态就不是形体窄长,而是变得宽扁了。(出示“变”)因此我们学习书法要学会仔细观察,用心比较,找规律求变化。2. 出示欧、颜、柳、赵体中带有“反文旁”的例字。总结: 尤其是不同书家书写的 “反文旁” 的字, 更是体现了鲜明的个人特色。欣赏例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师进一步总结:欧体俊秀,颜体厚重,柳体刚劲,赵体灵动。3. 作业纸上还有两个带有 “反文旁” 的例字, 课后按照先整体再局部的观察 方法,讨论总结出书写要领,并自由练习书写。(五)文化渗透1. 同学们,你了解这件作品吗 ?出示兰

38、亭序。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他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圣地“兰亭”创作的。2. 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兰亭,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地方,就像兰亭序中描述的那样,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流觞曲水,映带左右,虽无丝竹管弦之乐,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有时间大家一定要去这美丽的书法圣地看一看。6. 提土旁与王字旁一、教学目标1. 学习“提土旁”的写法,初步掌握“提土旁”的书写要领。2. 通过描红仿影,比照土部在不同位置的细微变化。3. 对照学习“提土旁”的方法自学“王字旁”,学习举一反三的习字方法。4. 了解古代灿烂的书法作品以及它们经历的劫难, 培养热爱、 传承祖国文化的良好

39、品格。二、教学重难点1 .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提土旁”和“王字旁”的写法。2 . 观察和体会“提土旁”和“王字旁”在不同例字中的细微变化。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2. 纸、笔、墨汁、砚台等。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提土旁”写法(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土”与“提土旁”)1. 外在形态上的区别(出示PPT1):( 1) 变化最大的笔画是: “提土旁” 末笔是 “提” , “土” 末笔是 “长横” 。( 2)外形变化:“土”外形扁方,“提土旁”外形窄长。2. 笔画细节:( 1)观察横与竖的位置关系:竖画从横画的中部穿过(出示PPT2)。( 2) 观察提画的收笔位置:提画收

40、笔与横画收笔做到 “右齐” (出示PPT3) 。3. 师生共同总结提画的书写要领(出示PPT4):( 1)竖画从横中间穿过;( 2)提画右部收齐。4. 观看书法家如何书写“提土旁”(出示PPT5):( 1)观察第一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书写要领。( 2)观看第二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通过手部的动作体会用笔的提、按。5. 练习书写“提土旁”:( 1)描红、仿影、临写各一个。( 2)师提示双姿,并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3)展示学生作业并点评,重点关注:外形窄长、竖从横画中间穿过、提画右部收齐等三个方面是否做到位。 ( 对书写优秀的及时用红笔画圈, 及时表扬)( 4)再练习一遍。(二)学写“地”字1 .

41、选美比赛 (出示 PPT6,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找出书写最漂亮的一个 “地”2 . 说一说其余的两个为什么不漂亮。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 “提土旁” 作为左偏旁在与其他部件组合成汉字时, 应 处在右面部件的中上部书写,靠上或者靠下书写都会影响字形美观。分析“地”的整体结构(出示PPT7)。( 1)通过观察明白“提土旁”与“也”占位大小,同时注意“提土旁”笔画相对较粗壮。( 2)通过观察、对比明白“也”部左上笔画紧凑、竖向笔画分布均匀,同时明白竖弯钩向右伸展、出钩指向正上方。4. 总结“地”书写要领(出示PPT8):( 1)左窄小右宽大。( 2)“土”部笔画粗,短横向右上斜。( 3)“也”左上紧收

42、,竖弯钩向右伸展。5. 观看书法家如何书写“提土旁”(出示PPT9):( 1)观察第一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书写要领。( 2)观看第二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通过手部的动作体会用笔的提、按。6. 练习书写“地”:( 1)生描红、仿影、临写各一遍。( 2)师提醒书写要领并巡视做好个别辅导。( 3)展示学生作业并结合书写要领师生共同点评。( 4)再临写一遍。( 5) 同位交换,认真观察, 在你认为临写的最好的 “地” 字下面做上标记。( 6)展示学生作业,及时用红笔圈画优秀作业。(三)学写“王字旁”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提土旁”,如果再给大家一个横画,你能把“提土旁”变成哪个偏旁?(生:王字旁)1 .观

43、察“王字旁”形态(出示PPT10)。结合提土旁进行比较分析, 王字旁的书写要领: 首横中间起笔写竖, 其余笔画书写与“提土旁”类似。2 . 生自行描、临“王字旁”师巡视作指导。(四)学写“现”字1 .分析“现”的书写要领(出示PPT11):(1)告诉学生“琪”是“现”的繁体字。( 2)观察“王字旁”与“见”部的位置关系、大小占位。( 3)观察“见”部撇画的起止,知道笔画的穿插。( 4)总结“现”字书写要领:左窄小右宽大;王字旁横短,略向右上扬;“见”撇画与王字旁形成穿插,竖弯钩行笔舒展,向上出钩。2 .出示PPT12,观看书法家书写“现”的视频。( 1)观察第一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书写要领。(

44、 2)观看第二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通过手部的动作体会用笔的提、按。3. 学生练习写“现”,师巡视指导,并对学生作业整体情况适当点评。(五)观看“三希堂”相关视频资料(出示PPT13)(六)出示PPT141 .观察“提土旁”“王字旁”提画的方向。2 . 得出结论:提画指向字心。(七)出示PPT15展示含有 “提土旁” “王字旁” 的例字, 告诉学生: 偏旁是构成汉字的精灵,他们会出现的不同的位置, 课后请同学们翻阅字帖、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含有 “提土旁”“王字旁”的汉字,并加以练习。下课。7. 戈字旁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戈字旁”的特点和写法,写好含有“戈字旁”的字,做到运笔准确,结构合

45、理。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 分析与比较的能力。 让学生在习字的过程中做到认真临摹,细心书写。3. 不断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二、教学重难点掌握、运用“戈字旁”的结字规律。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观察发现同学们, 很高兴和大家相约在书法课堂, 今天, 我们要一起来学习 “戈字旁”的字。1. 出示:“戒”字。“戈字旁”是用“戈”字做偏旁的称谓。含“戈字旁”的字多与兵器或战争相关。在一个字的右半部分出现时, “戈字旁”通常是一个字的主要部件,其中的斜钩是这个部件的主笔。2. 想一想:你认为要写好“戈字旁”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学生回

46、答)(二)讲解示范1. 出示“戈”字。想一想: 戈字看起来是斜的, 但是要想在写的过程中做到重心平稳, 还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2. 观看“戈”字书写视频。学生练习写 4 个。小结:( 1)“戈字旁”应注意斜中取正。( 2) 横画轻灵, 斜钩是主笔, 较长, 要稍带弧度向右下方行笔, 不可过斜。( 3)撇画右上端与横画距离比较近,点画靠近横画。(三)分析指导1. 出示“或、战、戊”的碑帖拓片,比一比三个字中的“戈字旁”有什么不同?2. 学生观察,各抒己见。3. 小结:“或” 字中的 “戈字旁” 首笔横画较短, 斜钩斜度较大, 点画在横的右上方,横画与撇画中间留有较大空间;“战”的戈字旁斜度

47、小,基本是直立形态,横撇相距较近,点画紧靠横画;“戊”字中的“戈字旁”横画较长,撇画的收笔较长,点落在横画右端,斜钩的收笔在整个字的最低位置。(四)习字指导分别观看视频后练习写 4 个,强调重难点。每个字的“戈字旁”分别处在米字格的什么位置?“戈字旁”与字中的其他部分是怎样搭配的?小结:三个字的“戈字旁”的首笔横画都是左低右高的形态,斜钩的起笔在竖中线或稍偏左的位置,收笔在右下格的斜线上向上出钩,整个斜钩稍带弧度。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同时注意讲清笔画的运笔过程及笔画之间的搭配要领,然后指导练习。(五)比较发现1. 出示图片:观察欧、颜、柳、赵四体中的“戒”字,感受楷书四大家对“戈字旁”的不同处理

48、。小结:欧体的 “戒” 字中 “戈字旁” 斜钩倾斜度较大, 撇较短, 最后一点变成短撇;颜体的“戈字旁”比较端正,钩画较长,点比较大,落在横画的右端;柳体的“戈字旁”显得精干,钩、点较小,斜钩的弧度较小;赵体的“戈字旁”显得灵动飘逸,钩、点也比较小,但看起来笔墨味浓厚,能够显现出笔画之间的书写连带关系,行书的意味较浓。2. 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字来练习,写出不同书体的“戈字旁”的特点。(六)课堂小结同学们,我国的书法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大家要认真练习,将我国的书法文化继续传承下去。8. 木字旁与禾字旁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木字旁”的特征及写法,并以“木字旁”为例,归纳出“禾字旁” 的写法。2

49、. 练习写好含有“木字旁”和“禾字旁”的字。做到运笔正确,结字合理。3. 欣赏我国的传统书法文化,感受礼器碑的艺术美。二、教学重难点练习写好含有“木字旁”和“禾字旁”的字。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木字旁与禾字旁。2. 你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让我们通过一种有趣的方式来给“木”找朋友(运用 Photoshop 软件进行“材”字的构字)。3. 这些“木字旁”的字基本上都与树木、木材有关系。(二)学习“木字旁”1. 学习书法, “读帖” 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就以 “材” 字为例, 一起来 “读” 它的用笔(板

50、书:读用笔)。2. 写好“木字旁”的笔画,你有哪些建议?(技法略)3. 说得好不如做得到,谁有勇气来写写这个字?(指名书写、师生共评)4. 读帖,不仅要读用笔,还要读结体,看看这四个字,你有哪些发现?(师生共同总结:木字旁在左窄长、在上扁宽)5. 临帖练习。(三)学习“禾字旁”1. “木字旁”与“禾字旁”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谁来说说它们的异同?(师生共同总结)2. 范写“程”。3. 师生共同总结:“禾字旁”在左窄长,在上扁宽。(四)主题练习1 .读帖、临帖。2 . 作品展示,师生共评。【板书设计】木字旁与禾字旁读帖读用笔读结体 在左窄长、在上扁宽读异同9. 走之底一、教学目标1. 掌握“走之底”

51、的特点和写法,写好含有“走之底”的字。2. 通过描红练习,把握“走之底”与其他部件的搭配规律,在书写时能够做到间架合理,字形美观。3. 通过对“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的欣赏,感受行书的美。提高对书法的审美能力。4. 培养学生耐心观察、细致分析、用心书写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掌握“走之底”的特点和写法,把握“走之底”与其他部件的搭配规律。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图片猜字,激发兴趣,出示课题1 .你们可以猜到这个字是什么字吗?怎么发现的?这个字就是“近”。2 .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和“近”部首相同的一类字走之底。出示课题。(二)初步感知1. 活动一

52、:揭示“走之底”观察第 37 页的“近”字,想一想“近”是什么结构的字?“走之底”是由哪个字变化而来?含有“走之底”的字大多与什么有关?书写“近”时要注意些什么?教师指导总结:“近”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部首是“走之底”。“走之底”由“是chu 6”字变化而来。含有“走之底”的字大多与移动、行走相关。在书 写时,“i_”的平捺起笔高度与被包围部分的底部大体齐平,出捺舒展有力。2. 活动二:师范写“走之底”边写边口述要求,请学生练习四个,反馈。“走之底”由三个笔画构成,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点画顺锋稍向右上起笔后折笔轻顿,调整笔锋向左收笔,要写得圆润饱满。( 2)横折折撇的起笔与上点相

53、同,轻顿后顺势往下作折弯状。横折折撇与点之间的距离较大。( 3)最后的平捺向右伸展,逆锋起笔后稍向右上倾斜,行笔至横折折撇收笔处再向右下方行笔, 带有波势。 出捺脚时要驻笔轻回再顺势出锋, 捺脚不能上翘。 “走之底”平捺的起笔要比前两个笔画起笔的位置稍往前。教师示范时应特别让学生注意观察“走之底”第二、三两笔书写的连贯性,体会“走之底”富有动感的笔画特点。3. 活动三:观察与发现出示多宝塔碑中带有“走之底”的“道”“迁”“造”三个字。观察:三个字的“走之底”在造型上有什么异同?再指导学生感悟“走之底”与其他部件的搭配规律。总结:“道”与“造”的“走之底”有两个点,“迁”的“走之底”有一个点。平

54、捺都向左右伸展,收笔处的捺脚锋芒毕露。 “走之底”与另外部件的搭配要做到疏密得当,穿插有致。4. 活动四:学写“走之底”的字( 1)观察三个字,写好它们的关键是什么?近:左下包右上。“斤”收小。“走之底”的点离横折折撇稍远,横折折撇向右下斜,平捺一波三折。道:左下包右上。被包部分向中心线靠拢。“走之底”多加一点。“首”两点左低右高,下部两边竖较直。造: 左下包右上。 “走之底” 多加一点。 “告” 的第二横向左伸, 下面的 “口” 两侧内收。( 2)练写三个字5. 活动五:欣赏与发现出示欧体、 柳体和赵体中的 “道” 字, 欧体的 “道” 字比较平正, 平捺较平;柳体的“道”字显得刚劲,棱角分明,平捺的捺脚尖细锐利;赵体的“道”字给人柔美的感觉,笔画灵动,连带明显,转折圆润而富有笔墨气息。6. 活动六:碑帖欣赏了解 兰亭序 笔法精妙, 运笔流畅, 字法灵活多变, 同字异形, 姿态各显,气象万千等诸多特点。由于兰亭序的真迹已经失传,我们所见到的都是唐代或以后的摹本或临本。(三)课堂总结同学们,我国的书法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大家要认真练习,将我国的书法文化继续传承下去。10. 心字底一、教学目标1. 学习“心字底”写法,初步掌握“心字底”书写要领。2. 通过描红、仿影练习,体会“心字底”在字中的形态、位置以及卧钩与点画之间的关系,感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