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过程的基本理论_第1页
燃烧过程的基本理论_第2页
燃烧过程的基本理论_第3页
燃烧过程的基本理论_第4页
燃烧过程的基本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燃烧过程的基本理论1. 阿累尼乌斯定律:k0频率因子,表征反应物质分子碰撞的总次数;E活化能,使分子接近和破坏反应分子化学键所必须消耗的能量,也就是发生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不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能也是不同的;T热力学温度,K;R通用气体常数,8.31kJ/(Kmol.K)。2. 煤燃烧过程的四个阶段:1) 预热干燥阶段:水分蒸发,吸热过程,温度<200;2) 挥发分析出并着火阶段: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吸热,热分解,分解出一种混合可燃气体,及挥发分。挥发分一经析出,便马上着火,开始放热,温度>200300;3) 燃烧阶段:挥发分和焦炭的燃烧,大量放热,温度急剧

2、上升;4) 燃烬阶段:焦炭燃尽成灰渣。3. 碳的多相燃烧过程:1) 参与燃烧反应的气体分子(氧)向碳粒表面的转移与扩散;2) 气体分子(氧)被吸附在碳粒表面上;3)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氧)在碳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燃烧产物;4) 燃烧产物从碳表面上解吸附;5) 燃烧产物离开碳表面,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吸附与解吸附最快;扩散与化学反应最慢,但最主要。因此,碳的多相燃烧速度决定于氧向碳粒表面的扩散速度和氧与碳粒的化学反应速度中速度最慢的一个。4. 多相燃烧反应的燃烧区域在碳的多相燃烧中,多相化学反应速度,用气相O2消耗速度w1表示化学反应速度:燃烧化学反应速度也可用氧向碳粒表面扩散速度表示:式中:

3、 碳粒表面上氧的浓度,kg/m2; 周围介质中氧的浓度, kg/m2; k 化学反应速度常数; 扩散速度常数。燃烧过程稳定时,氧气扩散速度等于氧气消耗速度: w1 = w2 = w经推到:1) 动力燃烧区域:在燃烧过程中,当燃烧反应温度不高时,化学反应速度不快,此时氧的供应速度远大于化学反应中氧的消耗速度,亦即扩散能力远大于化学反应能力,即 >> k。这时燃烧工况所处区域称为动力燃烧区域。特征及措施: 碳粒表面氧浓度基本上等于周围介质中氧浓度: = 燃烧反应速度w = k 燃烧反应速度决定于化学反应速度,与扩散速度无关; 燃烧温度不高,提高温度是强化燃烧的有效措施。2) 扩散燃烧区

4、域:如果影响燃烧过程进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扩散,也就是说,此时燃烧反应的温度已经很高,化学反应能力远大于扩散能力,即k >> 时,这时的燃烧区域称为扩散燃烧区域。特征及措施:碳粒表面氧浓度基本上等于零: = 0燃烧反应速度w = 燃烧反应速度决定于扩散速度,反应速度常数与T无关,燃烧反应速度与T关系不大,强化措施,加大风速,加强碳粒与氧的扰动混合。燃烧温度很高,>>环境温度3) 过渡燃烧区域:实际情况大部分是该区域,T适中。提高温度&加大风速,加强碳粒与氧的扰动混合同样重要。4) 判断: /,谢苗诺夫准则: /k = SM;上述三种不同的燃烧区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5、而是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移。5. 放热量Q1与散热量Q2随温度变化曲线1点:稳定的低温缓慢氧化状态2点:热力着火点(不稳定状态)3点:高温燃烧状态4点:热力熄火点5点:低温缓慢氧化状态点稳定着火条件: Ø 一般熄火温度Txh大于着火温度Tzh;Ø 熄火点和着火点随反应系统的热力条件(散热和放热)而变;Ø 各种实验方法所测得的着火温度值的出入较大,相同测试条件下,不同燃料的着火、熄火温度不同;对同一燃料,不同的测试条件也有不同,过分强调着火温度意义不大;Ø 对煤:反应能力越强(挥发分Vdaf越高,焦炭活化能越小)的煤,着火点低,容易着火,也易燃烬。反

6、应能力弱的无烟煤着火温度高,也难燃烬。Ø 加快着火的措施:加强放热、减少散热。散热不变时,提高可燃物初温,增加可燃物浓度和压力,使放热强化,如浓淡燃烧器稳燃;放热不变时,可降低气流速度、燃烧室保温等措施,如增加卫燃带等。6. 着火热:把煤粉气流加热到着火温度所需的热量称为着火热。需要加热:煤粉、空气(一次风)、煤粉中水分的蒸发和过热。Br 燃料消耗量,kg/h; V0 理论空气量,Nm3/kg;1 过量空气系数; r1 一次风比例;c1k 一次风比热,J/(Kg.K); q4 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cd 煤干燥基比热,J/(Kg.K); Mar 煤收到基水分,;Tzh 着火温度,K;

7、 T0 煤粉一次风初温,K;cq 蒸汽比热容,J/(Kg.K); Mmf 煤粉的水分,着火热的来源:Ø 对流换热煤粉气流卷吸回来的高温回流烟气(包括内回流及外回流),这部分热烟气和新喷入的煤粉空气强烈混合,将热量以对流方式迅速传递给新燃料,约占总着火热的70-90%;Ø 辐射换热火焰、烟气、炉墙对煤粉气流形成辐射传热,占10-30%。7. 煤粉气流着火影响因素1) 燃料性质a) 挥发分:影响最大,Vdaf增加,着火温度点下降;(着火过程主要取决于煤中可燃基挥发分的大小,而燃尽过程主要取决于焦碳的燃烧速度。煤粉气流的着火位置:200300 mm,不大于500mm着火太迟:火焰

8、中心上移,造成炉膛上部结渣,汽温偏高,q3,q4增加着火太早:烧坏燃烧器,燃烧器附近结渣)b) 原煤水分:水分增加,着火热增加,炉内温度水平下降,理论燃烧温度下降。c) 原煤灰分:灰分要吸热,还会使热值降低,炉内温度水平下降,着火推迟,影响稳定性。d) 煤粉细度:煤粉越细,燃烧反应表面积越大,煤粉升温速度加快着火更快更容易;煤粉气流相对速度加快,扩散反应加快;2) 炉内散热条件a) 在燃烧器区域增加卫燃带(燃烧带)b) 改善保温条件3) 煤粉气流的初温:提高初温可减少着火热。4) 一次风量和一次风速一次风速:过高,降低煤粉气流加热速度,影响着火,着火延长;过低,燃烧器喷口烧坏,煤粉堵塞。有一个

9、合理的选择。一次风温:低挥发分煤,越高越好;高挥发分煤,不能太高,防止烧喷口。5) 燃烧器结构特性a) 主要是指一、二次风混合的情况:二次风混入一次风的位置要合适混合过早,增加冷风,增加着火热,会推迟着火;混合过迟,焦炭着火后不能及时燃烧,使整个燃烧过程延长。对高挥发分煤,早混入,否则影响燃烧效率;对低挥发分煤,迟混入,否则会影响着火燃烧稳定性。二次风速要较高:增强对煤粉的扰动和扩散,加快后期混合过程和强度。一般控制动量比J2/J1 = 2-4b) 燃烧器的尺寸:燃烧器出口截面积愈大,煤粉气流着火时离开喷嘴的距离就愈远,着火拉长了。6) 锅炉负荷:锅炉负荷与炉内火焰温度直接相关,负荷降低,炉内

10、燃烧火焰温度下降。8. 燃烧完全的条件1) 供应充足而又适量的空气 这是燃料完全燃烧的必要条件。空气量常用过量空气系数来表示,过量空气系数有个最佳值。2) 适当高的炉温 炉温高,着火快,燃烧速度快,燃烧易于趋向完全。但过分地提高炉温也是不可取的,过高容易引起结渣等。3) 空气和煤粉的良好扰动和混合 化学反应速度和氧气扩散速度是决定燃烧反应速度的两大因素。良好的扰动和混合,氧气更快扩散到煤粒表面,一、二次风配合好,不仅着火阶段充分混合,燃尽阶段也有利。4) 在炉内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煤粉自燃烧器出口一直到炉膛出口行程所经历的时间。取决于炉膛容积、炉膛截面积、炉膛高度及烟气在炉内的流动速度。在锅炉

11、设计时确定。Ø 质量作用定律:在温度不变时,化学反应速率与该瞬间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成正比。各反应物浓度的幂指数等于其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Ø 一次风:输送煤粉进入炉膛的风(首先与燃料接触的风)。作用:输送煤粉;保证挥发分燃烧所需的氧气。Ø 二次风:直接进入炉膛助燃的风。作用: 满足焦炭燃烧所需的氧气; 组织风粉进行扩散混合。Ø 三次风:除一次风、二次分外的送入炉膛的风。类型和作用:中储式热风送粉中的乏气;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分级送风:燃尽风(OFA、SOFA等);沿炉壁送入,保护水冷壁防止结渣和高温腐蚀;控制火焰中心温度,协助调节汽温。Ø 燃烧效率可用下式表示: h hr = 100-(q3 + q4),% hhg = 100-(q2 + q3 + q4 + q5 + q6),%q2排烟热损失,%;q3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5锅炉散热损失,%;q6其他热损失,%Ø 劣质煤强化着火措施一、无烟煤着火和稳燃问题增强高温烟气的回流,提高着火区温度;提高一次风中的煤粉浓度和热风温度;采用分级配风(一次风集中),推迟一、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