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化合物练习题_第1页
氮及化合物练习题_第2页
氮及化合物练习题_第3页
氮及化合物练习题_第4页
氮及化合物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1.将8 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装满水的量筒,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为1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可能为()A73B37C71 D172.向一只充满水且倒立于水槽中的大试管中依次通入V1mL NO2、V2 mL O2、V3 mL NO,最后试管中充满溶液,则V1、V2、V3的比值可能为()111632256854ABC D都有可能33.2 g Cu与HNO3溶液(8 mol·L1,30 mL)充分反应,HNO3溶液的还原产物有NO和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a mol,则此时溶液中所含NO()Aa molB(0.24a) mol

2、C(0.1a) mol D(0.14a)mol4下列反应表示氮的固定作用的是()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3B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CNO和O2反应生成NO2D由NH3制碳铵和尿素5将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6(2010年青岛模拟)利用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间反应制备和收集少量相应气体,能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是()浓氨水与固体NaOH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稀硝酸与铜片方解石与稀盐酸Zn和稀H2SO4制H2二氧化锰与浓盐酸A

3、 BC D7(2008年上海高考)研究发现,空气中少量的NO2能参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反应过程如下:SO2NO2=SO3NOSO3H2O=H2SO42NOO2=2NO2NO2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与H2SO4在下述变化中的作用相似的是()A潮湿的氯气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 B硫化氢通入浓H2SO4中C浓H2SO4滴入萤石中,加热D加入少量H2SO4使乙酸乙酯水解8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A绿色变浅 B逐渐加深C没有改变 D变棕黄色9(2010年兰州二模)向硝酸钠溶液中加入铜粉不发生反应,若加入某种盐,则铜粉可以逐渐溶解,符合此条件的是()A

4、Fe(NO3)2BZnSO4 CNaHCO3 DNaHSO410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板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的HNO3、98.3%的H2SO4和新制的氯水,三张纸最后呈现的颜色是()A白、红、白 B红、黑、红C红、红、红 D白、黑、白11a mol Cu与含有b mol 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一定是()A(b2a) mol Bb/4 mol C2a/3 mol D2a mol12(2010年汕头模拟)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O2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B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5、C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和NOD催化转化总反应为2NOO24CO4CO2N213(2010年江西临川一中)在100 mL混合酸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 mol·L1和0.1 mol·L1,向该混合液中加1.92 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0.15 mol·L1 B0.225 mol·L1 C0.35 mol·L1 D0.45 mol·L114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经实验测得该溶液中存在NO和Ca2,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K、HCO、S

6、O、Na BNH、K、Al(OH)4、ClCFe2、Cl、Zn2、K DNH、Cl、K、Mg215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排出的氮的氧化物,是空气的重要污染源,为了消除NOx的污染,可通入适量氨气将NOx还原为无毒物质N2和H2O,即NOxNH3N2H2O现有含氮氧化物NO与NO2的混合气体3.0 L,用同温同压下的3.5 L NH3恰好使该混合气体完全反应转化为N2,则混合气中NO与NO2的体积比是()A14B13 C12 D1116(2010年成都一模)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NH4H是离子化合物,固态时属离子晶体NH4H溶于水

7、,所形成的溶液显酸性NH4H固体投入少量的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NH4H与水反应时,NH4H是氧化剂AB C D17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A含有1 mol NH3分子B含NH3和NH之和为1 molC含有1 mol NH3·H2O分子D含NH3、NH3·H2O、NH之和为1 mol18(2009年青岛质检)在自然界中,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以实现氮的循环的途径有()A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B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结合成氮的氧化物,并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C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再进一步转化为其他氮的化

8、合物D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19某同学探究“NO2能否支持燃烧”的问题,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实验记录及结论如下表,其中正确的是()编号制取气体(下列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烧瓶中加热适量浓HNO34HNO3(浓)4NO2O22H2O充满红棕色气体,木条不复燃,火星熄灭NO2不支持燃烧加热AgNO3固体2AgNO32NO2O22Ag充满红棕色气体,木条复燃NO2支持燃烧加热Cu(NO3)2固体2Cu(NO3)24NO2O22CuO充满红棕色气体,木条复燃NO2支持燃烧A. BC D20根据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受热的试管A中Na2O2发

9、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2)被加热的铂丝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B中出现的现象为:_。(4)烧杯C中发生的现象为_。(5)B管、烧杯C中可能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_。21(10分)38.4 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气体22.4 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是_。22(10分)(1)将盛有12 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 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_mL。(2)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有NO、CO2、NO2、NH3、N2中的某几种,将100 mL 甲气体经过下图所示实验的处理,结果得

10、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及各气体体积为_。23(2009年黄冈模拟)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CuHNO3Cu(NO3)2NONO2H2O(方程式未配平,不考虑2NO2N2O4)。(1)硝酸在该反应中体现的是_。(2)0.004 mol 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Cu失去的电子数目是_,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在标准状况下若将收集NO和NO2的集气瓶倒立于水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发现无气体剩余,则通入O2的体积为_;所得溶液(假设溶质不扩散)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3)如

11、果参加反应的Cu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0,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4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2)收集氨气应使用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作干燥剂。(3)用图A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该实验的原理是_。(4)如果提供如图B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25(1)图甲为甲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和H2OBO2和H2O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2)某学生积极

12、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乙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原因是_。A浓硫酸 B食盐C硝酸钾 D硫酸铜比较上述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是_上部烧瓶内压强;图乙是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填“图甲”或“图乙

13、”)装置的原理相似。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1.AC2.D3.C4.A5.B6.B7.BD8.D9.D10.D11.A12.B13.B14.D15.B16.B17.D18.AB19. D20.答案:(1)2H2O2Na2O2=4NaOHO22CO22Na2O2=2Na2CO3O2(2)4NH35O24NO6H2O(3)出现红棕色气体(4)紫色石蕊试液变红(5)2NOO2=2NO2;4NO2O22H2O=4HNO321.答案: 2.2×103mol22.答案:(1)4或1.2(2)V(NH3)20 mLV(CO2)48 mLV(NO)32 mL23.【答案】(1)强氧化性、酸性(2)0.008NA或4.816×10210.012 mol44.8 mL1/22.4 mol·L1(或0.044 6mol·L1)(3)3Cu10H4NO=3Cu2NO3NO25H2O24.答案:(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2)向下排空气碱石灰(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氨气极易溶于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