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资料_第1页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资料_第2页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资料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热心公益事业的大学生。 大学生志愿服务 是高校大学生社会核心精神的体现, 它将服务社会与个人素质的 提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一、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特点1.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 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 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 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国家志愿者组织和志 愿服务管理政策的不断完善,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 “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志愿服 务体系” 的号召。 这些都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起

2、到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主动性。 根据我国参 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的年龄层次、 学历层次、 时间层次等多种因 素分析,青年人占志愿者绝大多数,其中高校大学生居多。如在 2011 年第八届残奥会的志愿者招募过程中,全国共有37519 名热心人士递交了有效的志愿者报名申请表, 其中在校大学生占所 有报名人数的 92.99%。这充分说明了高校大学生成为了志愿服 务的主要社会群体。 但是当今国内外经济发展进程中, 不确定因 素增多、突发事件冲击加大、社会局势越来越复杂,志愿者管理 条例尚未建立,加上大学生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中这 些给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带来

3、的存在社会阅历较浅,的严峻的挑战。2.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 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 公益性、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但是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随着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思想的变化, 呈现出大学生志愿服务新的 特点。无偿性与功利性并存:高校大学生自愿参加志愿服务,以 不图任何物质报酬为前提, 活动的动机是非营利趋向的, 确定了 志愿服务具有无偿性。 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环境中 深受“利益原则”的影响,在自己付出志愿服务的同时总是想着 如获得社会认可和社会价值, 从而呈现出较强的功利性。 组织性 与随意性并存: 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需求, 高 校团委均成立志愿者组织

4、, 实施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与培训, 并 根据服务项目需要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有时有一定的 政治色彩, 强制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 体现了高校志愿服务组织 性。但是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自愿无偿性的, 往往与志愿者专 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有关系, 不会受服务个体需求和组织要求而制 约,从而呈现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随意性。 多样性和专业性 并存:高校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的文化素质, 他们热心 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面对社会公共需求, 开展服务西部、社区建设、环境保护、赛事服务、抢险救灾、对 外援助、 敬老爱幼等志愿服务, 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体现出服务 的多样性。 高校也是

5、人才培养的摇篮, 大学生总是喜欢将本身所 学专业与开展的志愿服务相结合,参加专业类的志愿服务活 动,从而巩固大学所学专业,体现出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文化性 与社会性并存: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传承校园文化的一种方式。 深受高校历史文化的影响, 体现出高校文化特色, 从而使志愿服 务活动具有文化性。志愿服务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使其高校志愿服务具有社会性。二、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功能1.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我国正 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交织的战略机遇 期、社会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构建 和谐社会中具有导向功

6、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弥补部分社会保障的不足、 推 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2. 高校志愿服务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志愿服务成 为高校大学生参与程度最深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它将大学生设 置在主人翁的位置上,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志愿 服务树立正确而的大学奋斗目标, 加强自身修养, 挖掘自己的潜 力,了解自己的长处增加社会经验, 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3.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 志愿者在帮助他人, 服务他人的同时, 也无形中受周围环境潜移 默化的影响, 纠正功利性的

7、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大学生的 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增进了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国家、社会和人生观的深刻理解, 有利于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 最终实现 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有效统一。4.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在 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培养了大学生环境适应 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交流合 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办事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市场机制的 运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我 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1. 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 我国高

8、校志愿服务工作还没有明确的 法律为志愿服务事业“保驾护航” ,志愿组织体系不健全缺乏 服务具体标准和有效监督与服务记录, 培训机制不健全, 临时突 击培训占主导,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能力处于较 低水平,而且在志愿服务中倘若出现一些意外也没有任何的保障 机制,重挫伤了大学生的服务热情。2. 服务内容单一, 专业特色不明显: 高校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 理解趋于肤浅和简单 仅仅停留在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到公共场 所开展环境保洁、义务宣传、无偿献血等活动,虽然服务范围都 很广,但很难实现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 造成了高校志愿 服务内容的单一化和服务活动形式化, 专业特色不明显, 不利于

9、志愿服务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 3. 高校重视程度与宣高校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志愿服务是没有传氛围不够: 利益回报, 部分高校领导不重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 只是偶 然组织参与公益的活动, 不能形成长期性和固定性。 还有部分高 校将志愿活动作为服务政治需要的工具, 在宣传报道的过程中夸 大其实质,存在虚假行为, 造成了大学生对公众诚信度缺乏信心, 严重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激励措施不到位: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尚未形成一套长期有 效激励措施, 经调研发现, 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存 在激励定位不准确、激励的形式过于单一,激励方式不恰当,社 会认可度低、 缺乏人性化激

10、励机制等问题。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只 是被动接受, 参与志愿服务的率不高, 不能长期坚持参加志愿服 务。5. 资金短缺与监督缺失: 资金短缺是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 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经费来源较单一, 缺乏主动向社会和企业募 集志愿服务所需资金的观念和能力, 资金使用上缺乏有效的监督 管理体制,从而制约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6. 志愿者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受社会和家庭环境 的影响,大学生越来越注重个人利益,对志愿服务不感兴趣,缺 乏创新奉献精神。 加上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对学生管理和协调也不 够,缺乏有效的指导培训,使得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独立 开展项目类的志愿服务活动。

11、故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素质要进 一步提高。四、新形势下促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措施1.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办法, 做好志愿服务的机 制保障。高校要依托共青团组织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 障机制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从志愿者注册条件、权利、 义务、注册程序、管理、激励表彰等方面制定有力措施,保证服 务服务的有序、平稳开展。同时要建立志愿者服务专项基金,优 化志愿活动项目, 争取社会活动资金, 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坚实 的保障。2. 加强大学生志愿者培训与管理, 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综合素质。 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素质,是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虽然说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

12、拥有丰富的知识、技术资源,但 是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高校 共青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选配优秀的指导教师, 做好 志愿者的培训与管理工作。 同时高校可以建设建立志愿者库和志 愿者网络电子资料库, 并根据人员变动更新和维护, 为志愿服务 供需双方提供服务增强对志愿者管理服务的透明度, 保障志愿者 活动良性发展。3. 注重以学生为本,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激励是“最伟大的 管理原理”。高校应以学生为本,针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动机的多样性,建立社会、高校、个人与项目四位一体的人性化 表彰评定激励体系, 满足不同志愿者的心里需求。 高校团组织还 要及时肯定志愿

13、者付出的努力, 表扬优秀志愿者; 加强志愿者营 造良好的设计独特的志愿兴趣活动,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学习;校园志愿服务激励氛围,推动志愿者行动的蓬勃发展。4. 创新志愿服务内容, 凝练志愿服务品牌。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 的优势和特点, 在校外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 实现志愿服务 活动基地化。 同时注重创新志愿服务内容, 力争发挥大学生志愿 者的主体性地位, 让大学生自主设计形式新颖、 时代感强志愿服 务项目,以此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策划、运筹等能力。同时不 断扩大志愿服务领域,探索“专业 +志愿服务项目”模式,创建 自己的志愿服务“品牌” ,真正实现服务成才,不断借助品牌建 设将志愿服务予以模式化、规范化。5. 加大志愿精神的宣传, 内化志愿服务为自觉行为: 高校团组 织应注重整合信息资源,充分运用新媒体如互联网、微博、移动 通讯,结合传统广播、电视、书刊、报纸等手段,树立大学生志 愿服务的典型, 倡导“奉献、 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 同时要鼓励党员及学生干部带头参加志愿者组织开展的志愿服 务活动, 推动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从而培养大学生勇于担 当的责任意识、 甘于奉献的公益美德、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积 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为。6. 转变教学管理模式, 志愿服务实习学分制促进志愿服务的健 康发展。高校应将志愿服务精神与高校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