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指南_第1页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指南_第2页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指南_第3页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指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指南         11-05-23 14:34:00     作者:韩新民    编辑:studa20【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1范围    本指南制定了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辨证、治疗规范。    本指南适用于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    流行性腮腺炎是感染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特征。同义词:痄腮(中医学病名)。    3诊断    3.1诊断要点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间,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初病时可有发热、头痛、咽痛。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

3、疼痛,有弹性感。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亦出现肿大。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或同时有颌下腺肿大。可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1)血象检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继发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血清及尿淀粉酶活性增高,与腮腺肿胀相平行,2周左右恢复至正常。    (3)病原学检查。从患儿唾液、脑脊液、尿或血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用补体结合试验或ELISA法检测抗V(Virus)和抗S(Soluble)两种抗体,S抗体在疾

4、病早期的阳性率为75 ,可作为近期感染的证据,患病612月后逐渐下降消失,病后2年达最低水平并持续存在。    3.2鉴别诊断    腮腺肿大多为一侧,局部疼痛剧烈,拒按,红肿灼热明显;成脓时局部有波动感,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无传染性,常继发于猩红热、伤寒等细菌感染性疾病之后;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等都可引起腮腺肿大。对再次发生腮腺炎的病例,应作抗体测定,如为阴性,应考虑其他病毒引起的腮腺炎,可依据病毒分离加以鉴别。 

5、60;  耳前、颈部、颌下淋巴结炎,有时易与腮腺炎、颌下腺炎相混淆,应注意鉴别。淋巴结发炎时,局部疼痛较重,肿胀的淋巴结边缘清楚,质地较硬,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部红肿灼热明显;腮腺管口无红肿;常有头面或口咽部感染灶;周围血象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4辨证    4.1温毒在表证    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触之痛甚,咀嚼不便,或有头痛、咽红咽痛、纳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4.2热毒蕴结证  

6、60; 高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胀痛,范围大,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或有烦躁不安,面赤唇红,口渴欲饮,头痛呕吐,咽红肿痛,颌下肿块胀痛,纳少,尿少而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4.3邪陷心肝证    高热不退,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坚硬拒按,头痛项强,烦躁,呕吐剧烈,或神昏嗜睡,反复抽搐,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4.4毒窜睾腹证    腮部肿胀同时或腮肿渐消时,一侧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痛时拒按,或伴发热,溲赤便结,舌质红,舌苔黄,脉弦。

7、    4.5毒结少阳证    腮部肿胀数日后,左胁下、上腹部疼痛较剧,胀满拒按,恶心呕吐,发热,大便秘结或溏泄,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5治疗    5.1治疗原则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基本法则。温毒在表证治以疏风清热,散结消肿;热毒蕴结证治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软坚散结只可用宣、通之剂,以去其壅滞,不要过于攻伐。壅滞祛除,则风散毒解,可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邪陷心肝证治以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毒窜睾腹证治以清肝

8、泻火,活血止痛;毒结少阳证治以清泄热毒,和解少阳。本病宜采用内治法与外治法结合治疗,有助于加速腮部肿胀的消退。    5.2分证论治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主方:柴胡葛根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黄芩、牛蒡子、葛根、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夏枯草、赤芍、桔梗、甘草等。    加减:咽喉肿痛加马勃、玄参;纳少呕吐加竹茹、陈皮。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主

9、方:普济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柴胡、黄芩、黄连、连翘、升麻、板蓝根、蒲公英、挂金灯、玄参、夏枯草、陈皮、桔梗等。    加减:热甚便秘加生石膏、大黄;腮部肿胀甚,坚硬拒按加海藻、牡蛎、赤芍、牡丹皮。    治法: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主方:清瘟败毒饮加减。    常用药:栀子、黄连、连翘、板蓝根、生地黄、生石膏、牡丹皮、赤芍、玄参、钩藤、僵蚕、甘草等。    加减:头痛剧烈加用龙胆草、石决明;恶心呕吐甚者加竹茹、代赭石;神志昏迷加服至宝丹;抽搐频作加服紫雪丹。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主方:龙胆泻肝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