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评级中国银行业风险“显著”_第1页
惠誉评级中国银行业风险“显著”_第2页
惠誉评级中国银行业风险“显著”_第3页
惠誉评级中国银行业风险“显著”_第4页
惠誉评级中国银行业风险“显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百度文库惠誉评级:中国银行业风险显著2011/08/31 07:26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6朱来几年,中国银行体系遭遇压力的风险显著,但中国政府会介入,对银行提供支持,这给主权评级和银行业生存力评级带来负面影响。”8月30日,惠誉评级中国金融机构评级主管朱夏莲发出上述警告。她在惠誉评级2011年主权评级和银行业论坛上指出,除了总额巨大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与房地产贷款,中国银行业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风险敞口不容低估,与此同时,严重的资产质量隐忧与快速扩张的表外交易,都令中资银行的前景蒙上了阴影。基础设施贷款风险敞口被低估在市场普遍关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情况下,惠誉认为中国市场过分强调了平台贷风险,从

2、而低估了基础设施贷款风险敞口。“20092010年银行大量新增的基础设施风险敞口超出发放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根据惠誉提供的数据,目前基础设施贷款占比最高的前五家中资行依次为工行、交行、北京银行、建行和中行;其中工行基础设施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接近1/3,截至今年中期,该行平台贷占比为。朱夏莲解释称,如果地方政府出现偿付问题,这将可能超出其对银行的债务范围,而涉及到其对基建项目承包商、分包商等的债务,这意味着整个交通运输业和基础设施贷款组合将有可能会受到影响银行对地方政府的综合信用风险敞口,比仅仅只考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风险敞口,更值得注意。”朱夏莲说。低逾期率难掩隐患从财务报表来

3、看,近年来中资行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占比持续下降,但惠誉始终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表示担忧。从2011年中报来看,中资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双降”,其中工行不良贷款率甚至降至,创下了四大行股改以来新低。天相投顾分析师姚轶楠近期指出,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不良贷款率与GDP增速有着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速的下降,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是大概率事件。2009年和2010年这样周期性极为明显的贷款增速,在经济向下时可能扩大不良贷款的周期性增幅。惠誉认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逾期率还普遍较低,其原因首先是由于金融危机以来,大量释放的流动性帮助企业偿还了过去债务。但是,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环

4、境下,宽松的信贷政策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朱夏莲指出,2009年初中国银监会曾鼓励中资行对部分还款困难的企业贷款进行重组以及借新还旧,而借新还旧的贷款一般很少被包括在不良贷款或关注类贷款的数据中。在近日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工行行长杨凯生声称,该行信贷资产质量稳定。上半年工行非正常类贷款都有所下降,关注类贷款下降,次级类贷款下降,可疑类贷款下降,损失类贷款下降。”与此同时,逾期贷款问题已初露端倪。根据中报来看,大部分银行的逾期贷款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股份制银行增幅最大,宁波、民生、浦发、光大银行,逾期贷款额分别较年初增长、和。国有大行中,建行和中行的逾期贷款额也分别较年初增长和。惠誉报告称,由

5、于信贷的过度发放,未来贷款逾期率将上升。其中,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敞口将构成银行资产质量的最大威胁。表外风险敞口在扩大惠誉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已披露的表外项目颇具规模并且增长迅速。截至2010年底,惠誉所评的16家中资银行中,已披露的表外项目总量几乎占到总资产的四分之一,超过万亿4万亿美元。20072010年间,已披露的表外项目增长106%,总资产增长77%。而另一部分未披露的表外项目,如与非正式资产证券化和理财业务活动相关的资产和债务,则更难被察觉。朱夏莲认为,表外交易的快速扩张会导致表内资产和债务,特别是贷款和存款的严重扭曲,同时也为银行分时财务报表提供了便利。惠誉报告称,对贷款移出表外监管的

6、松懈意味着对什么样的贷款和贴现票据,以及是否能够出售或者转移到投资产品中缺乏规范。朱夏莲表示,自2008年底以来有万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和贴现票据被转移到银行的贷款组合之外。如果这其中仅十分之一成为减值贷款,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至少会翻倍。”其实,惠誉此前就曾多次指出中国的银行系统中期资产质量展望的风险。惠誉认为,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银行系统的规模比惠誉覆盖的其他42个新兴市场的银行系统规模之和还要大,同时也是资本金水平最薄弱的银行系统。谁降低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网易商业报道查看商业部落/2004-02-2511:11:38来源:和讯网发表评论查看评论/不良贷款余额减少和贷款余额增加都是导

7、致2001年2003年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的重要因素,但分子因素的“贡献度”占比逐年大幅度提高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高企的不良贷款比率长期以来是监管当局致力解决的问题,这一比率的降低是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过程当中无法绕开的环节。从上届政府始,每年要求下降3个百分点的任务成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考核经营绩效的首要指标。新成立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更是在强调这一比率下降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比率“双下降”,其目的就是要提高不良贷款下降的真实性。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审慎的监管理念和要求正在逐步体现其至关重要的作用,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引导国有商业银行提高

8、经营管理健康度的重要手段。截至2003年,经过国有商业银行系统和银行业监管当局的共同努力,四大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不良贷款率呈现逐年稳步大幅度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稳步下降到2003年的(表一)。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有不良贷款余额(分子)减少的作用,也有贷款余额(分母)增加的作用。由于新增贷款中,将来还有可能产生新的不良贷款,所以,过多依靠新增贷款,做大分母来稀释不良贷款率是不可靠的,只有不良贷款余额的减少而带来的不良贷款率降低才是更为真实和持久的。另外,对于分子、分母因素各自作用的大小,也一直众说纷纭。本文力图实证分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分子、分母因素“贡献度”。一

9、个简单的测量工具不良贷款率是分子(不良贷款余额)与分母(贷款余额)之比,分辨分子分母因素各自对降低不良贷款率所起作用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将假定一个因素(分子/分母)不变时所得出的不良贷款率与原不良贷款率相减,得出的差额就可大致反映出变动因素(分母/分子)对整体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度”。用公式表示如下:1.分子因素的“贡献度”差额 =分母不变时的不良贷款率= 本年NPL占上年贷款余额比率2.分母因素的“贡献度”差额=分子不变时的不良贷款率=上年NPL占本年贷款余额比率一上年的不良贷款率一上年NPL占上年贷款余额比率一上年的不良贷款率一上年NPL占上年贷款余额比率 1我们从以上计算结果(见表二)可

10、以得出三个基本结论:其一,整体而言,取消分子分母任何一个因素后得出的不良贷款率都会不同于分子分母同时发挥作用后所得出的实际不良贷款率,这表明,分子分母因素都是影响因素。其中,2001年的分子因素“贡献度”为正值,从数字上看对不良贷款率降低的“贡献度”为负,究其原因是由于推广五级分类,造成原来在四级分类下被认定为“正常”的贷款大量划转为不良贷款,其数量远远高于当年各行核销坏账额,结果导致当年不良贷款余额反比年初增加475亿元。若剔除这一变更因素,2001年的分子因素对于降低不良贷款率也应有其“贡献度”。其二,2001年2003年,分母因素“贡献度”均高于分子因素“贡献度”,表明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更

11、多地来自于增量贷款因素。当然,对于这一计算结果的解释,我们必须考虑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情况:第一,2000年以后,各国有银行新管理层加大了贷款质量清查以及实施审慎会计制度的力度,很多原本“正常”的贷款或假正常贷款还原成不良贷款,例如,中国银行2001年不良贷款余额比2000年增加264亿元,由此就在统计上抹杀和冲抵了分子因素对降低不良贷款率的“贡献度”;第二,中国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于银行贷款总量的增加有着必然的要求,也就是说,这种相对较高的分母“贡献度”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其三,2001年2003年,分母因素的“贡献度”与分子因素的“贡献度”之间的差距按五级分类口径分别为,%,%.体现逐年缩小

12、的趋势,分子因素“贡献度”占比逐年大幅度提高,由2001年的提高到2002年的,并在2003年进一步提高到.2003年的分子分母的作用占比已是“强三弱七开”(:),而并非外界经常说的“二八开”,这也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监管当局和国有商业银行共同努力的结果。解读20032003年,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迅猛,但前高后低特征很明显。全年贷款新增3万亿元,增长,比上年多增万亿元。但9月末,金融机构贷款就已新增万亿元,同比多增万亿元。9月份以后贷款增势开始放缓。10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仅增加616亿元,比前三季度平均每月增加贷款2700多亿元的水平相比明显减少。11月,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万亿元,同比

13、少增514亿元。所以,有必要以2003年9月末为分界点,对国有商业银行2003年不良贷款率降低的分子因素分母因素“贡献度”进行分段考察。计算结果见表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03年前9个月,分母因素“贡献度”重又提高,分子因素的“贡献度”由2002年底的下降为;但第4季度,情况根本好转,分子因素“贡献度”迅速回升,达到%.其原因显然在于前9个月贷款增加过猛。第二,2003年第四季度延续了2001年2002年分子因素“贡献度”逐步提高的趋势。/其原因在于:一是由于人民银行的贷款规模控制和中国银监会的贷款质量控制措施频出,/贷款增长过猛势头得到遏制;二是国有银行风险控制水平和资产保全

14、能力的提高导致不良贷款余额大幅度下降;三是随着五级分类贷款办法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实施已近三年,/假正常贷款逐步被揭露,由其所现形的不良贷款数额越来越少。尤其是后两个因素的作用,更是随着中国银监会组建完毕,大力倡导和实施专业化审慎银行监管措施的逐步到位而凸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使用贷款四级分类数据对2003年的不良贷款比率的下降进行了分段分析,结果发现,2003年前3个季度和第四季度,四级贷款分类下的分子贡献度分别为%和%,分母因素“贡献度”分别为和(见表四)。之所以四季度的五级分类下分子因素的贡献度”远远低于四级分类法下的同期分子因素的“贡献度”,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中国银监会出台国有独资

15、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及新发放贷款现场检查方案,自2003年10月起对国有银行自2002年2月1日以来的五级分类法实施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由此可能揭露出了一些假正常贷款;二是五级分类法以未来现金流预测情况作为判别借款人有无还款能力的核心依据,而非以是否逾期为标准,这样即使是近期发放的贷款也可能被认定为不良贷款,以上两个因素导致的“新增”不良贷款部分冲销了不良贷款余额减少的贡献,反映在五级分类法下,就大大降低了分子因素的“贡献度”。/'但数字后面的实际情况表明,2003年以来银监会大力推进五级分类贷款办法和标准,并由此进行的各种真实性检查无疑又一次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及质量的真实性

16、,为今后的提呆拨备、做实利润和充足资本奠定了重要的工作基础。“分子”还是“分母”?根据以上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六个结论:'其一,不良贷款余额减少和贷款余额增加都是导致2001年2003年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的重要因素。其二,贷款余额的增加对于2001年2003年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的“贡献度”更大一些。同时,必须考虑前述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2000年以后很多原本“正常”的贷款或假正常贷款还原成不良贷款,统计上抹杀了不良贷款余额降低因素对降低不良贷款率的“贡献度”;中国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于银行贷款总量的增加有着必然的要求,分母做大目的并不全在于所谓的人为掩盖不良贷款率。其

17、三,2001年2003年增加贷款余额因素的“贡献度”高于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因素的“贡献度”,但差距逐年缩小,分子因素的“贡献度”占比逐年大幅度提高。到2003年底,已占三成多,并非如外界经常猜测的“二八开”。其四,2001年2002年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因素的“贡献度”逐渐提高,2003年前3季度这一趋势的“中断”有着特殊原因,是暂时的,第四季度继续延续2001年2002年分子因素“贡献度”逐步提高的趋势。除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以外,深层次上导因于银监会大力倡导和实施专业化审慎银行监管的各项措施。其五,2003年第四季度,分子因素“贡献度”重又提高,但远未达到四级分类法下的高度,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真实度,夯实基础的一个代价。因为银监会自2003年10月起对国有银行五级分类法真实情况进行严格的现场检查,由此必然揭露一些假正常贷款;更为严格的五级分类法以未来现金流作为判别借款人有无还款能力的核心依据,辅之以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考察,一些近期发放的贷款也可能被认定为不良贷款。所有这些变化导致的“新增”不良贷款部分冲销了不良贷款余额减少的“贡献度”。其六,2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