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_第1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_第2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_第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_第4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一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以中上腹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部胀满或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经过内镜、影像学及生化检查除外可以解释其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有关。发病机制不甚清楚,可能与胃运动障碍、胃电异常、胃窦及十二指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期缺失、内脏神经敏感性增强、迷走神经功能异常、胃肠激素紊乱、幽门螺杆菌(Hp)感染、心理异常等有关。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痞满”、“胃脘痛”、“呕吐”等范畴。1 诊断依据1.1 临床表现症状:患者常表现为中上腹疼痛、饱胀或不适,可伴

2、有早饱、嗳气、恶心、呕吐。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部分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动力障碍型以上腹胀、不适、餐后早饱、嗳气为主要表现,餐后加重;溃疡型以上腹痛为主要表现,空腹加重;不定型可兼有之。 体征:部分FD患者可有中上腹压痛,但绝大多数患者无特殊体征。1.2 理化检查胃镜及病理检查仅见慢性非活动性炎症,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未见明显异常。B超未见肝胆胰脾等脏器有异常改变。胃动力检查:约有50%左右的FD患者存在胃动力过缓。钡条胃排空:在试餐后一定时间X线摄片观察胃内存留的钡条数。目前认为,胃排空率在50%以上为正常,50%以下为胃动力延缓。1.3 诊断要点参照1999年世界胃肠疾病会议确定功能性消

3、化不良的罗马标准,具体如下:在过去的12个月内,间断或连续存在以下症状至少12周:集中在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存在的证据(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无证据表明消化不良与排便有关,即非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根据主诉和排除了器质性疾病而诊断的,分为动力障碍型、溃疡型、不定型三种。在出现以下报警症状或体征时,一定要全面检查:45岁以上;消瘦,或近期体重明显下降;近期有消化道出血或贫血史;吞咽困难;腹部包块;发热;黄疸。2 辩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的病因病机为外感六淫之邪、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劳倦过度等损伤脾胃或禀赋不足、脾胃虚弱、

4、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临床主要症状为胃胀、胃痛、早饱、恶心、呕吐、反酸、嘈杂、嗳气、呃逆等。本病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性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以脾虚为本,以气滞、血瘀、食积、痰湿等邪实为标。2.1 脾虚气滞证证候:胃部胀满或疼痛,餐后明显,胸脘不舒,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呃逆嗳气,气短乏力,大便稀溏,舌淡胖,苔白,脉象弦细。治法:健脾益气,理气消胀。方药:四君子汤合枳术丸加减。党参12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2g,青皮9g,厚朴12g,炒莱菔子15g,枳实12 g,槟榔6g,炙甘草6g。加减:脘腹胀痛明显,加延胡索12g,川楝子9g以和胃止痛;胸脘满闷甚,加瓜萎皮15g

5、,薤白9g以理气开胸;咽中有痰,加法半夏9g以化痰降逆。中成药:胃苏冲剂,口服,1次5g,1日3次;气滞胃痛冲齐,口服,1次5g,1日3次;健脾舒肝丸,口服,1次1丸,1日2次。2.2 脾虚痰阻证证候:胃部胀满或疼痛,胸脘痞塞,满闷不舒,呃逆嗳气,头晕目眩,呕吐痰涎,大便黏滞不爽,身重倦怠,疲乏无力,舌苔白腻,脉象细滑。治法:健脾益气,祛湿化痰。方药:陈夏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5g,炙甘草6g,陈皮12g,法半夏9g,厚朴12g,炒莱菔子15g,焦三仙30g,胆南星9g。加减:脘腹胀满甚,加枳实9g,紫苏子9g以下气除胀;胸脘满闷明显,加丹参15g,檀香5g,砂仁后下6g

6、以理气活血;疲乏无力明显,加黄芪15g,黄精9g以滋阴养血;痰多,加紫苏子9g,白芥子3g以化痰。中成药:香砂养胃丸,口服,1次6g,1日3次;香砂和胃丸,口服,1次6g,1日3次;藿香正气水或口服液,口服,1次1支,1日3次。2.3 肝胃不和证证候:胃部胀满或疼痛,痞塞不舒,纳少泛恶,心烦易怒,两胁作胀,善太息,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2g,半夏6g,白芍12g,枳壳12g,香附9g,川芎12g,甘草6g等。 加减:苔腻湿甚,加茯苓15g,薏苡仁12g以化湿;胸脘满闷甚,加厚朴9g,槟榔9g以行气;气郁化火,口苦心烦轻,加栀子9g,黄芩15g;重

7、者加龙胆草9g,川楝子6g以清火;痰多者,加陈皮12g,茯苓15g,以化痰。中成药:越鞠丸,冲服,1次6g,1日3次;气滞胃痛冲剂,冲服,1次5g,1日3次;胃苏冲剂,冲服,1次5g,1日3次。2.4 脾胃湿热证证候:胃脘痞满,食少纳呆,口干不欲饮,口苦心烦,身重困倦,大便不爽,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健脾和胃,清化湿热。方药:清中汤加减。陈皮12g,半夏9g,茯苓15g,栀子9g,黄连6g,豆蔻后下12g,甘草6g加减:胃胀明显,加槟榔9g,厚朴12g以消胀;嗳气呃逆明显,加12g,丁香6g,柿蒂9g以降逆;心烦易怒,加香附12g,栀子9g以清心;舌苔厚腻,加广藿香9g,佩兰1

8、2g以芳香化湿;胸脘满闷甚,加瓜蒌15g,枳壳12g以行气化痰;恶心呕吐,加竹茹9g,旋覆花包煎9g以止呕。中成药:未尝康,口服,1次1袋,1日3次;龙胆泻肝丸,口服,1次6g,1日3次;藿香正气水或口服液,口服,1次1支,1日3次。2.5 饮食积滞证证候:胃脘痞满,胀痛不舒,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后症轻,矢气臭秽,舌苔垢腻,脉细弦滑。治法:消积导滞,和胃降逆。方药:枳实导滞汤加减。枳实15g,大黄9g,白术15g,焦三仙30g,茯苓15g,陈皮12g,半夏曲9g,炒莱菔子15g,鸡内金9g,厚朴12g。加减:胃胀明显,加槟榔9g,紫苏梗9g以行气消胀;厌食明显,加杏仁9g,砂仁后下6g以开胃

9、;呕吐明显,加旋覆花包煎15g,代赭石先煎15g以降逆止呕;腹胀便秘,加芒硝冲服12g,火麻仁15g以润肠通便;舌苔厚腻,加苍术12g,茯苓15g以除湿化痰。中成药:加味保和丸,口服,1次6g,1日2次;健胃消食片,口服,1次3片,1日3次;大山楂丸,口服,1次1丸,1日3次。2.6 寒热错杂证证候:胃脘痞满,灼热不舒,喜进冷饮,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心烦燥热,胃寒肢冷,肠鸣便溏,舌淡,苔黄,脉沉细数。治法:寒热并用,和中消痞。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9g,黄芩15g,干姜9g,黄连6g,吴茱萸3g,太子参12g,煅瓦楞子先煎15g,海螵蛸15g,制大黄3g,陈皮12g.。加减:胃中灼热明显

10、,加知母9g,黄柏9g以清热;嘈杂反酸明显,加煅龙骨先煎15g,煅牡蛎先煎15g,煅石膏先煎15g以和胃;脘痞腹胀较甚,加枳壳12g,厚朴12g以理气消胀;呕吐明显,加旋覆花包煎12g,代赭石先煎15g以降逆止呕;胃寒腹痛,加附子先煎9g以温中;脘闷纳差,加神曲9g,焦山楂9g以助运化。2.7 脾胃虚寒证证候:胃脘痞满或隐痛,喜温喜按,食后加重,胃寒肢冷,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肠鸣便溏,遇冷加重,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治法:健脾益气,温中散寒。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30g,桂枝9g,生姜9g,炒白芍15g,大枣9g。加减:胃中寒冷明显,加附子先煎6g,干姜9g以温中;泛吐清水,去生姜加干姜9g,半夏9g以化痰;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五更泄泻,加附子先煎6g,肉桂3g,巴戟天3g以温肾助阳。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口服,1次1丸,1日2次;虚寒胃痛冲剂,冲服,1次5g,1日3次;温胃舒胶囊,口服,1次4粒,1日3次。3 其他治法3.1 单方验方 乌贝散:海螵蛸,浙贝粉等分研细末,口服,1次3g。研末,分2次服。或水煎服。适用于泛酸及胃痛明显者。 半夏9g,茯苓12g,生姜9g。水煎服。适用于呕吐明显者。豆蔻6g,肉桂1.5g。共研细面,口服,一次冲服。适用于腹胀明显者。 香附9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