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张学历在弓棚子镇第一中心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上的讲话 注重良好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2015年下学期( )小学( )年级( )班期中考试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分析校长或班主任姓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课程评价在衡量学生数学素养高低方面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因此,促进评价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为此,中心校对全镇一小各年级学生进行了期中质量测试和分析。下面仅就我校(班)质量检测数学试卷所呈现的成绩与问题,结合本人对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的了解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全校(班)的数学教学质量作一下粗浅的分析
2、。 一.命题分析 本次试题的命制,是以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2013人教版教材为主要内容,结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际,遵照命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的原则,将小学阶段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对学生做了一次全面检测。总体来讲,既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测评;既切合课改的实际,又符合教育发展规律,难易适度、题量合理,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具有一定的灵活度和区分度。因而,更能真实地反映了我校(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层次。 (一)试题类型 本试卷总分(100)分,按(16 )k
3、2页的题量安排内容,题型涉及填空、判断、计算、解决问题四大类,其每一种类型的题目又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编排。这样编排既关注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答题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二)试题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重视四基四能,由“理论性数学”向“人文性数学”转化数学课程标准中,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分成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部分,其中知识技能放在了首位。因为只有通过知识与技能这个载体,才能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试题以体现“双基”的基本题为主,占卷面成绩的(90)%左右,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
4、法的掌握情况。同时,试卷一改“繁难偏怪”的风格,换之以“朴素自然”既无高深的知识,又无生僻的技巧,很多试题均源于课本,或由课本例题、习题直接改编而成,学生可直接运用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解答,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人文性。第二个特点是:更新考查方式,由“结果性数学”向“过程性数学”转化课程标准强调:“要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但这样的强调绝不是否定考试这样的评价方式,更不能动摇对“双基”的考查,问题是怎样考更科学,怎样考更合理,怎样考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和激励教师“教”。新课程实施后对于双基的考查更倾向联系生活、综合运用,避免考查死记硬背
5、的概念、法则、规律、性质等,而是侧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比如:第二大题判断题第1小题(王师傅加工了98个零件,经检验全部合格,合格率是98%),主要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合格率的意义,没有机械考查“合格率是什么”,通过考查可以看出95%以上的学生都理解了合格率的意义。这样无论设置怎样的障碍,学生只要牢牢把握“合格率是合格数与总数的商”,就能够解决这类问题。还有第二大题判断题第5小题(因为120.5=24,所以12是0.5的倍数,0.5是12的因数),并没有要求学生说明对因数和倍数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而是通过具体的题目自己加以判断。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没有必要让学生死记硬背
6、合格率等于什么,因数和倍数的定义是什么,关键在于理解和应用。这样,就改变了学生机械训练的现状,让他们在理解、经历、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才会真正架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三个特点是:紧密联系实际,由“文本化数学”向“生活化数学”转化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试题编制尽可能地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熟悉的实际问题和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体现数学的现实性,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试题都是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例如:第一大题填空题第5小
7、题(如果规定向东为正方向,那么走+100米说明向哪走了多少米,走-40米说明向哪走了多少米),也不是机械考查“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方向相反”,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生活情境,理解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区别。又如第一大题填空题第2小题(口袋里有4个红球,2个黄球,在口袋里任意摸1个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 ),第二大题判断题第2小题(用长3厘米、4厘米和7厘米的三根小棒刚好能摆成一个三角形)、第3小题(任意四个连续的年份中,一定有一个闰年),等等。既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便于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同时使学生在答卷的同时也能感觉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的用处很大。第
8、四个特点是:注重考点叠加,由“单一型数学”向“综合型数学”转化本次检测范围广,共涉及( ) 册教材,( )个知识点。如何在有限的时空,出现多个知识点,更加全面监测学生的学习历程,掌握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现有水平,的确是命题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此套试卷利用考点叠加、一题多考的办法,使试卷考点加密,内容充实,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严格控制“送分题”,充分发挥了试卷的评价性功能。考点叠加而不越纲,一题多考而不超标,难易适度,基本适合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作答。例如第一大题填空题第4小题(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之和是它们之积的 %),既考察了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又考察了从复杂的表述中提炼数量关系的数学理解能力,还考
9、察了关于百分数的知识。又如第六大题解决问题,主要考察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数学建模能力,即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二是数学应用能力,即对于转化而来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的能力。二.学生的作答情况分析本次考试参考人数( )人,(总)平均分为( )分,(总)及格率为( )%,(总)优秀率为( )%。我们逐题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第一大题是填空题,共( )小题,满分( )分,得分率为( )%。失分最多的是第( )小题题例:05公顷=-平方米。失分原因:学生对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掌握的不好。在看到两个面积单位后,没有仔细审题,只是想到了
1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既然“平方米和公顷”是相邻的面积单位,那进率一定是100了。却没有想到,“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在脑海里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表象,机械按照以前的规律做题。分析方向的失误必然导致结果的错误。深层次看教师在教学或复习过程中,只注重让学生熟记规律,很少让学生经历规律的形成过程;加之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极其相近和相似,容易混淆,这样在运用的时候一定不能得心应手。其次错误率较高的是第( )小题题例:把4米长的绳子剪成0.8米的小段,剪成了 ( )段,每段长度占全长的 的第二个空。原因是学生对单位1混淆不清,看见“全长”两个字,马上想到全长4米,却没有想到因为
11、平均剪成了5段,无论全长是几米,每段长度都要占全长的五分之一,和长度的具体数量是没有关系的。第二大题是判断题,共( )道小题,满分( )分,得分率( )%。失分最多的是第( )小题(任意四个连续年份中,一定有一个是闰年)。失分原因是:学生对平年和闰年形成原因不了解,只知道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却忘记了整百年份需要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虽然能被4整除却不是闰年(关于这部分知识,教材中已经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予以介绍)。究其深层次原因,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了让学生机械识记数学知识,却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注重对例题的讲解,却忽视了课外知识的延伸。其次错误率最高的是第()小题(因
12、为120.5=24,所以12是0.5的倍数,0.5是12的因数),这说明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内涵把握不准,没有掌握因数和倍数必须是整数这一关键内容,造成判断不准。第三大题是计算题,要求能简算的要简算,共()道小题,满分()分,得分率是()%,失分最多的是第()小题(9-117+1/74)。从试卷看,()份试卷中仅有()份正确。原因有二:一是这个小题能够简算,多数学生看到题目没有明确要求“简算”,因此按照常规运算程序进行计算,失分较多。说明学生缺乏运用最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反映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和训练;二是有些学生对于分数加减法及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不透:对除法意义理解不透的,没
13、有将117看成111/7,从而把111/7+1/74运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算;对加减法意义理解不透的,在加括号时,忘记了括号前是减号,加括号时应该改变原来的运算符号,也就是将“-(111/7-1/74)”错写成“-(111/7+1/74);对乘除法计算运用不熟的,没有把117看成11/7,把1/74看成4/7,这样就无法看出后两个数其实是分母相同的分数,更无法进行简算。第四大题是解方程或比例,共()道小题,满分是()分,得分率是()%。本题的得分率是最高的。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基础不扎实,对等式性质应用不熟练;第二,解题不够规范,一本试卷(15套)中就有5名同学忘写“解”字;第三,书写不够
14、简练和规范,有的等号没对齐,有的不能简练地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致使步骤过于繁杂,有的数字潦草自己都无从辨认导致下步出错。第五大题是求阴影部分面积,共()道小题,满分()分,得分率是()%。失分原因:一是灵活解决问题能力差。平时训练的都是规则图形面积计算,偶遇不规则阴影图形不知从何下手。二是没有找到可利用的已知条件:“长方形的长等于圆的直径,宽等于圆的半径”。三是计算能力弱,本题共涉及五步计算,一步算错,结果必然错误。第六大题是解决问题,共()道小题,满分()分,得分率()%。失分最多的是第()小题(师徒俩加工同一种零件,徒弟每小时加工12个,工作了3小时后,师傅开始工作,6小时后,两人加工的零件同
15、样多,师傅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要求用方程解答),失分原因有三:一是学生没有摆脱解答简单应用题中形成的思维定势,解题时往往不用经过认真审题和分析数量关系后就能猜到算法,一旦形成定势就给学习复杂应用题带来困难。本题的已知条件中共给出三个数,12个、3小时、6小时,很多学生在“设师傅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后,没有经过分析,直接根据数量关系式“徒弟3小时做的等于师傅6小时做的”将方程列为6X=123。二是数学思维不严谨,不能严格用已知条件中所给出的数列出方程。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无论是算式还是方程,用到的每个数字必须有理有据。本题中,很多学生通过分析,明确了“徒弟9小时做的就是师傅6小时做的”,在列
16、方程时,将方程写为“6X=129”,对于“9”是根据已知条件中的哪个数据得来的没有表述清楚。第三是学生没有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无法运用简单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和检查。因为是加工零件,除特殊原因外,师傅必然比徒弟熟练,师傅每小时所做的零件数一定大于徒弟每小时做的12个。当用6X=123解出X=6后,却没有发现6比12小,这个结果需要再推敲一下,没有进行检查。这也充分说明培养学生数感多么重要。其次失分最多的是第()小题(一个广场用方砖铺地。如果用面积是4dm的方砖,需要2000块;如果改用面积是5dm的方砖,需要多少块?要求用比例解),失分原因有二:第一是对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判断
17、不准。本题中是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应该列成5X=42000,很多学生列为X:2000=5:4。这是一道典型的成反比例的试题,学生出现此类错误,原因就是没有把握住对“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的本质理解,即“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成正比例,乘积一定成反比例”。第二是审题不仔细,将“面积是4dm”看成“边长是4dm”,将算式列为5X=42000,造成此题失分。除以上两小题外,本题中学生失分的共性问题就是解题不规范。其一是单位名称和答语不规范:单位名称有的没有加括号,有的不正确,有的干脆不写;答语不完整,有的只写成“答:X个”。其二是解题步骤不规范:列综合算式的,需要写出主要的
18、脱式计算过程,有的只在最后写出一个得数,过程全无。其三是书写习惯不规范:无论写几个算式,胸中没有大体的布局,想写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前后顺序颠倒,无法从算式中理清他的解题思路。三.留给我们的教学启示综合学生答题情况,学生知识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概念不清、公式混淆 如对单位名称的改写、分数及百分数的意义、平年与闰年的关系、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等理解不够深刻,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本质区别仍易混淆。 2.基本运算能力较差 四则混合运算能力较差,滥用简便方法,改变运算顺序引起计算的错误情况较多。 3.动手书写习惯不好 学生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潦草难于辨认,脱式计算中和解方程时等号对不齐,书写算
19、式时无法看出先后顺序甚至无法看清数字等,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学生动手书写习惯的关注。 4.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有些学生习惯了做一些常规题,对创新题的思考分析能力较差,一遇新题型就目瞪口呆、束手无策,其实有些题并不难,但有部分学生很难发现规律。 5.应用能力不强 从应用题的解答情况看,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根据信息条件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从题意的理解到解题方法的选择,总是未能达到简捷、流畅的程度。四、今后的改进措施针对本次考试中暴露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加强与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一线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助,使每位学生能学到最基本的数学,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
20、高学生的数学素养。1夯实基础知识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前提 纵观全卷,发现部分教师平时对基础知识和教材的重视不够,讲解不够透彻。现在我们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但学生的能力发展要建立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凭空发展不了学生的能力,因而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概念的含义,用简洁、准确的语言界定,帮助学生分析体会概念的适用条件,重视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将新概念及与之易混淆的相近或相反概念进行比较和分析,构建概念网络,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这里需要说明得是,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要求的
21、“度”(不超标也不降标),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做到“心中有书”,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教学艺术,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反对教类型,反对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亲历知识形成过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依托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可以使他们获得发现的机会、实践的条件和思辨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个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暴露学生在学习中所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和矛盾,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试卷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很多基本概念、性质、规律、公式、结
22、论的理解与把握还停留在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层面上,忽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能掌握其本质属性。由学思教,教师对基本公式,基本方法的教学往往表现为以口代手、以说代做,匆忙的将公式、结论、方法告诉学生,省下时间做练习。结果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学生记公式,抄结论,一旦出现与公式推导有关的题目,因为学生没有探索的经验和背景,当然也就无法把当前的问题同已有的经验、背景相联系,必然导致学生束手无策。 3.提高获取信息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心试卷抽样情况分析表明,学生获取数学信息方面能力亟待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与学过程中,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自
23、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获取有效数学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教材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最佳材料,教材的信息呈现形式比较丰富,如果改变一下教与学的方法,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和讨论,这样除了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在培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比我们单纯的讲评题目应该更有价值。而且回归课本还可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调查生活中信息,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课内外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差、分析问题能力差与文字表达能力差等的现象,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4.培养良好答题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保障 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考试中出现的无谓失分现象,如抄错数据、简便计算过程中符号写错、单位名称和答语不写或写错等。从卷面上看,在这些小细节中失分的不在少数。所以,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降低氧化锆陶瓷浆料的粘度用哪种分散剂合适
- 停车场管理制度
- 加强工程监理检查计划
- 科幻故事的创作计划
- 主管年度人员安全任务计划
- 创新思维在工作计划中的应用
- 学校社团工作计划开展农村支教
- 班主任工作计划开创学生美好未来
- 健康养老贷款协议三篇
- 人事部标准规章制度
- YS/T 1022-2015偏钒酸铵
- GB/T 9574-2001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试验压力、爆破压力与设计工作压力的比率
- 马工程《刑法学(下册)》教学课件 第19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 GB/T 1740-2007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 校园突发事件及危机应对
- 《必修上第六单元》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备课讲稿课件
- 广东省房屋建筑工程概算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样本
- 汽车文化知识考试参考题库400题(含答案)
- 《水循环》-完整版课件
- 西游记 品味经典名著导读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