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民事案件中的宪法适用_第1页
浅谈我国民事案件中的宪法适用_第2页
浅谈我国民事案件中的宪法适用_第3页
浅谈我国民事案件中的宪法适用_第4页
浅谈我国民事案件中的宪法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多年来,我国的宪法一直处于一种 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宪法被认为是国家的 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另一方面 宪法又不具有实际的司法适用性, 以至于 我国法院一直没有在民事诉讼中适用宪法 的做法。 在我国目前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内 还没有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可能性的前提 下, 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民事案件适用宪 法的有效途径, 以解决已存在屡见不鲜的 公民基本权利受侵害却无从得以救济的实 际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 义。一、民事案件中适用宪法的必 要性虽然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在法 律面前一律平等” ,民法赋予了民事主体 平等的地位和自由, 但这只是赋予了公民 一种平等的权利, 在实际生活中民

2、事主体 表面上法律地位的平等背后却是现实的不 平等。在当代中国社会,可能凭借自身的 强势力量的民事主体侵害其他私人权利的 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作为民事主体的国家对其他 私人主体的侵害在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 国家作为特殊市场主体的情况出现了, 国家作为私法主体,国家的私法行为在 受民法规范约束的同时,仍然应该受宪 法规范的拘束。如果国家的私法行为不 受宪法规范的约束,那么私法行为很可 能成为国家规避公法拘束的手段。而且 虽然在私法领域国家与其他民事主体是平 等的,但是实际力量的对比上,任何民 事主体都不可能与国家这个主体相抗衡, 国家的强权和垄断地位,使得它的私法 行为具有强制力和

3、支配力,私法规范无 法真正地约束国家的私法行为,所以, 用宪法来约束国家的私法行为是完全必要 和 合 理 的 。(二某些社会组织对其他私人主 体的侵害这些社会组织主要是指社会团体、 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垄断企业等,这浅谈我国民事案件中的宪法适用马凤祥 伊春职业学院些主体原则上都是民事主体,其行为应 当受到民法的约束。但在当前我国经济 转型时期,市场经济还在进一步建设过 程中, 这些主体的出现与运作却带有明显 的公权力干预的成分, 他们仍然承载着某 些政府退出市场后分离出来的职能, 与国 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这些主体的 特殊地位以及他们所承担的职能公共性, 其行为往往具有类似国家行为的垄

4、断性或 公益性,它们就具有了强制力和支配力, 他们的优势力量和地位对处于劣势地位的 民事主体造成侵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仅 从民法角度来保护这些可能受侵害主体的 利益和权利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以上 主体的行为除民法的约束外, 加以宪法的 约束是完全必要和合理的。(三其他具有优势力量的主体对弱 势主体的侵害某些纯粹的民事主体,虽然与国家 的公权力没有任何联系,当他们侵犯他 人的合法权益时,除私法救济外,仍然 需要宪法的救济,否则无以保护受其害 者的权利。因为实力强大的主体在充分 实现自己权利的同时往往会对他人的权利 构成侵害,具有优势地位的主体完全可 能借助自己所拥有的实力在实现自己利益 最大

5、化时,损害弱势主体的权利。在我 国,随经济条件与社会结构的变化,个 人尊严受其他社会势力和经济强者的侵害 现象日益严重,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已 经不能指望从自我调节的市场中获得满 足,转而倾向于国家调节。在社会竞争 中,某些弱者可能无法保证生活的基本 尊严,也无能力抵抗来自强者的侵害, 在此情况下,允许弱者援引宪法对抗来 自强者的侵害就具有了现实的合理性和必 要 性 。二、民事案件中适用宪法的可 行性第一,宪法的原则性是由宪法调整 对象的广泛性和根本性决定的, 是宪法规 范的固有属性, 但原则性并非宪法规范所 独有的特性, 因为一般法律规范也都不同 -程度地体现了这种原则性。既然一般法 律规范不

6、因为原则性的存在而丧失其可操 作性,那么,宪法的原则性就不应当成 为排斥宪法适用的理由,而且既然一般 法律规范中的基本原则都可以使用,那 么具有原则性的宪法规范就更应当可以适 用。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的发展往往会 对法律调整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而部 门法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很难与之相契 合,因此,宪法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就 是弥补一般法律的漏洞,避免出现法律 真空。而宪法的原则性不过是为一般法 律规范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化落实提供宪法 依 据 罢 了 。第二, 宪法的根本性也不构成宪法在 民事领域适用的障碍, 因为宪法不仅规定 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而且规定公民的基 本权利,宪法是“公民权利保障书”的这

7、 一特性,才是宪法根本性的真正意义所 在。所谓以“总纲”形式出现的根本制度 和根本任务, 其最终目的亦不过是最大限 度地实现和保障人民的权利而已, 而既然 权利是可以行使的,又有被侵害的可能, 那么宪法就是能在个案中起作用的。第三, 宪法的纲领性同样不能成为阻 碍宪法在民事案件中适用的理由。 通过宪 法规范在民事个案中发挥作用, 可以借此 对国家的政策方针、 政府的领导决策作宪 法评价, 同时也可以在民事案件中为公民 的基本权利主张提供政策性的宪法依据, 以增强宪法权利的正当性和社会影响力。 宪法不仅仅是政治法,是政治宣言,更是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四,宪法本身就是法律,宪法规 范具有法律性,

8、它同民事法律、刑事法 律和经济法律一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 相关。因此,宪法规范具有一般法律的 可操作性。宪法同其他法律部门一样也 具有制裁要素,从每一个具体的宪法规 范来看,它在逻辑结构上都包括假定、 处理和制裁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虽然在 宪法文本中大多数宪法规范都没有关于制 裁的明确规定,但这并不等于宪法不具 有制裁的效能,实际上它们的原则和精 神已在普通法律中得到了落实,可以将 这种情况理解为一种分工:即宪法为权 利的存在以及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提供依 据,而普通法律则承担起具体的保护权 利、追究责任的职能。当普通法律不能 胜任或不足以完全胜任时,宪法可以被 适 用 ,并 参 照 相 近 的

9、 普 通 法 律 进 行 救济 。三、我国民事案件中适用宪法的实现(一关于民事案件中适用宪法的程序问题第一,此类民事案件的受案机关应是我国现行普通法院系统,受案程序应适用民事诉讼程序。有学者认为应设立宪法法院,但在我国目前的政治法律体制下,不具有可行性,而且设立宪法法院会增加法治成本,对目前我国有限的司法资源来说,具有很大的困难;如果宪法法院只是设中央一级,那么被侵权人要千里迢迢赴京诉讼,巨大的诉讼成本会使大多数被侵权人放弃救济机会;如 果 是 设 立 四 级 ,即 基 层 、中 级 、高级、最高宪法法院,又有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受案范围、诉讼程序等都需要重新设计和论证

10、,而且基层法院受理的案件可能一年 也 寥 寥 无 几 。因 此 ,由 普 通 法 院 受理,适用已有的民事诉讼程序是最佳的选 择 。第二,人民法院可以在行使审判权的范围内解释宪法,但是人民法院无权依据宪法对法律法规的合宪性做出判断。因为:(1在我国违宪审查权是与宪法监督权相伴而生的,司法权不包括违宪审 查 权 ,司 法 机 关 不 能 行 使 违 宪 审 查权; (2从我国的权力结构看,人民法院所享有的审判权对立法权不具有制约关系。因此,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发现法律、法规有违宪情况的,应当行使质疑权,而不是判断权;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第 136条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的规定中止诉讼,待我国的宪

11、法监督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判断后再进行审 判 。第三,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依据宪法判断当事人行为违反宪法后,应当追究其民事责任。在这里要把违反宪法的主体和违宪责任主体区分开来,因为二者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违宪责任主体只能是享有公共权力的机关和个人以及被法律授予公共权力的社会组织和团体,普通公民是不能成为违宪责任主体的;在民事案件中确定普通公民的行为有违反宪法的,其承担的是民事责任。第四,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适用宪法,只能解决行为的定性问题,而不能解决判决中的定量问题。依据宪法规范对行为的性质做出判断,承担责 任的形式和责任的大小要依据民法规范, 因为被侵权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而不是宪

12、法责任。这既发挥了子法的作用,又维护了母法的权威地位,使得宪法和民法和谐统一。(二关于民事案件中适用宪法的实体问题1、 民法规范的优先适用, 即尊重具体法律的原则当普通民事法律已将某项宪法基本权利具体化了,司法机关无条件地适用具体的民事法律规范,而不能因为宪法具有最高效力而适用宪法。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位阶确立的是上位阶效力的优先性,而不是其适用的优先性。根据“低位阶规范优先适用原则” ,应优先适用民法规范,不发生宪法对民法的效力问题,但并不是说宪法在民法规制中就毫无意义,人民法院仍应以宪法的精神作为其审判民事案件的指导。尊重具体的民 事 法 律 规 范 ,一 是 为 了 维 护 私 法 自治,

13、防止公权力过多进入私权领域;二是既然具体民法规范已有规定,而这种规定又是合宪的,没必要让母法“事必躬 亲 ” 。2、民法概括条款的适用,即间接适用的原则其具体含义是指对于纯粹私人间的关系,如果斟酌一切具体的民法规范都不能适用,也就是无法再依据民法排除公民基本权利被侵犯的事实,此时就通过适用民法的概括条款(如公序良俗、诚信原则等作为桥梁或媒介,而将宪法的精神落实到民法规范中,使宪法条款间接对民法关系发生效力。这里间接适用宪法,是把宪法的效力内化为民法的效力,是法官在民法的规范目的、范围所达不到的地方,借用宪法来弥补民法的不足。其目的在于既满足宪法精神之要义,又符合了民法秩序 的 要 求 ,避 免

14、 了 很 多 人 担 忧 的 侵 犯“ 私 法 自 治 ” 及 “ 契 约 自 由 ” 的 出 现 。3、宪法基本权利的直接效力,即直接适用的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指当国家或者其他相关主体为民法上行为时,如果一切民法上的具体规定都无法制止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害时,可以直接援引宪法基本权利条款作为裁判理由。目前,我国宪法中 的所有权人,除非有相反的证据。同时 建立了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规定无处分 权人将动产转让或者抵押给他人的,如 果他人是善意的,他人也可以取得该动 产的所有权或者设定担保物权。上述规 定,再加上 2006年生效的刑法修正案 (六 在 金 融 诈 骗 罪 的 基 础 上 , 新 增 加

15、了 骗 取 贷 款 、票 据 承 兑 、金 融 票 证 罪,这些都将有利于保障银行和监管第 三方的权利,强化当事人提供真实合法 动产情况和财务资料的义务,从而避免 动产担保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货权纠纷问 题 。三、推进动产融资担保发展的 对策建议推进动产融资担保,解决中小企业 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症 下 药 , 多 方 努 力 。1、完善动产登记制度。登记对于动 产抵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照物 权法的规定,动产抵押自抵押合同生 效时设立,但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 第三人。在固定动产抵押登记方面,各 地工商部门的手续已经比较规范,但对 于物权法新增加的浮动抵押登记, 工商部门至今缺乏可

16、操作性的程序,一 些地方至今仍混淆动产固定抵押和浮动抵 押,导致真正出现问题时,银行利益并 不 能 得 到 保 护 。我 们 建 议 ,应 当 根 据 物 权 法 尽 快 制 定 浮 动 抵 押 登 记 规 范,建立公开、高效、统一的登记制度 和电子化、网络化的物权公示系统。 2、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开 展动产融资担保业务。在强化监管的基 础上,鼓励金融企业拓宽融资担保动产 范围,加大对担保动产品种的选择、担 保物价格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量度和防范 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同时要根据物 权法规定,完善企业违约后动产处理 机制,通过和拍卖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合 作,建立处理动产的信息网络和专门市 场

17、,规范企业违约后动产的处理流程和 操作程序,使金融机构能够及时、准确 地预见执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以及处分担 保动产所收回的金额。3、对开展动产融资担保监管业务的 第三方企业给予扶持。发展动产融资担 保,离不开监管第三方企业。监管第三 方的存在,可以有效减少银行风险,又 能确保企业正常的经营。我们建议,应 当尽管建立统一的动产融资担保行业规范,针对不同的动产融资担保业务制定 规范标准的操作流程和细则。对参与动 产融资担保业务的监管企业实行企业资质 认定制度, 以确保动产融资担保业务的监 管水平。建立银行、客户和监管第三方联 网的信息网络, 建立与动产融资担保业务 相关的数据库, 收集担保动产行情和融资 企业的信息,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