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辨识和控制危险源论文_第1页
如何有效辨识和控制危险源论文_第2页
如何有效辨识和控制危险源论文_第3页
如何有效辨识和控制危险源论文_第4页
如何有效辨识和控制危险源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有效辨识和控制危险源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陈海智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新港港务分公司摘 要 针对港口散、件杂货码头装卸货类、船舶结构复杂,装卸机械多样化等原因造成装卸作业难度、危险性大的特点,论述了有效辨识和控制危险源的必要性,就如何搞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散、件杂货码头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件杂货码头; 危险源; 辨识; 评价; 控制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工作是有效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的第一步,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特别是港口散、件杂货装卸作业,正确地进行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确定存在的风险,针对

2、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从而达到减少和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降低到最低程度。以下就我司(港口件杂货码头)的危险源以及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为例,介绍我们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些做法。一、基本术语(一)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包括职业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因素两个方面。职业危险因素是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职业危害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

3、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广义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可引起工伤事故的职业性危险因素和可引起职业病变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狭义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指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就港口散、件杂货码头来说,可能某个部位(如圆筒仓、加油库)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装卸过程来说,可能是某个生产作业过程(如电工作业、吊装作业等)或某台设备(门吊、轮胎吊等)、设备中的某一部位(如氧气瓶、空压机安全阀或汽车轮胎等)是危险源。因此,对于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二)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生产

4、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三)风险和风险评估。风险:发生危害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风险评估: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认的过程。(四)可接受风险: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组织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五)健康损害: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六)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七)工作

5、场所:在组织控制下实施与工作相关的活动的任何物理区域。二、危险源构成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

6、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三、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工作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流程图(一)划分工作职责1、管理者代表:(1)负责组织开展全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必要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2)组织、建立公司级危险源辨识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各单位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2、劳动安全部(1)负责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和指导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工作,并确定风险控制措施;(2)在公司范围内对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监控;(3)协助各部门,对各级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

7、、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提高全员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策划能力;(4)负责制定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必要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各二级单位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3、各部门(1)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辖区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建立本部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并及时更新;(2)组织、指导各班组及各岗位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督促各班组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必要时对各班组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3)督促各岗位及时、有效开展危险源辨识活动,

8、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或岗位级风险管理手册;必要时对各岗位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进行评审;(4)当本单位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报安全管理部门备案。4、各班组(1)组织本班组开展危险源辨识活动,在接受新任务或作业条件发生变化时,督促各岗位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2)建立保持本班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并及时更新; (3)及时向本部门报告危险源的变化情况。5、各岗位(1)针对本岗位开展经常性危险源辨识活动,配合班组建立并及时更新本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2)在接受新任务或作业条件发生变化时,应针对本岗位进行危险源补充辨识,并向班组报告危险

9、源的变化情况。(二)危险源辨识1、辨识范围 原则性范围1)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2)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参观者、访问者及相关人员)的活动;3)作业场所内的设施(包括内部和外界所提供的设施)。 作业单元划分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对以下方面进行辨识与分析。1)港区平面布局、仓库、车间等建筑物布置现状以及结构、防火、防爆、运输、通道、生产设施等。2)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3)生产(装卸)工艺过程(主要是散粮装卸作业、散煤矿装卸作业、件杂货装卸作业、食用油卸船作业等)以及新的作业活动、新货种、新设备、新作业场所、新工具等。4)生产(施工)设备、装置、工器具,特别是危险性较大

10、的设备。5)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有毒有害作业。6)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2、危险源辨识时机(1)各部门至少在每年第四季度应开展一次全面(是指:全场、全活动、全岗位、全员参加)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及时补充更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2)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应重新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3)组织开展实施非常规活动前,应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确保风险控制的主动性;(4)当发现先期危险源辨识有遗漏时,应及时开展危险源补充辨识活动;(5)当作业(或活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立即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这些变化应包括以下内容:1

1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2)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投入使用或运行;3)相关方要求发生变化时;4)生产工艺条件发生重大变化;5)作业条件发生变化时,如: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作业人员及人员能力等发生变化。3、危险源辨识信息的收集按照职责分工,各部门辨识初期应收集与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信息,进行作业划分、工作流程、设备、设施、人员等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如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施工流程、生产和作业活动清单、分包方作业清单,原材料的物质安全数据卡、机械设备清单、同行业出现的事故等。4、事故事件分类根据公司危险源及其特性,公司内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表述如下(但不仅限于):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

12、处坠落、淹溺、缺氧窒息及中毒、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高温危害、危险货物泄漏、火灾、其他伤害等。执行GB 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有关规定。事故类型风险、危险分析发生事故的条件起重伤害事故1、机械自身设计不合理;2、不及时更换报废零件;3、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4、保养不良带病运行;5、违章操作或违章指挥;6、其他装置性违章。1、绑吊挂方法不当2、吊索吊具有缺陷;3、机械设备超负荷;4、运过程中车速过快;5、指挥和操作人员配合不协调;6、其他行为性、装置性和管理性违章。高处坠落事故1、孔洞无盖板;2、临边无栏杆;3、高处作业点防护设施不全;4、设备或工具有缺陷(如高空车故障);5、个体安全

13、防护用品有缺陷;6、其他行为性、管理性和装置性违章。1、安全设施不齐全;2、作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项培训;3、作业环境不能满足安全要求;4、个体防护用品不合格;5、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6、其他违章行为。道路交通事故1、车辆保养不及时,存在机械故障;2、超载超速造成的突发性机件故障;3、道路状况不良和缺少必要的道路安全措施;4、疲劳驾驶或违章行车;5、其他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1、车辆存在机械缺陷,维修不及时;2、路况不明或不良;3、酒后驾驶或超速行驶;4、操作不当,应变能力差,没有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5、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性违章。机械伤害事故1、机械设备防护设施不全造成的绞、碾、碰、割、戳、切

14、等伤害;2、机械设备摆放不当,安全操作距离不足导致的挤伤、压伤等;3、机械设备缺陷处理不及时,带病运行造成的机械伤害;4、人员操作行为不当而导致的肢体或身体被打击、夹伤等;5、其他行为性违章、装置性违章和管理性违章的事故隐患。1、机械设备传动部位没有防护罩、保险、限位、信号等装置;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机械设备带病运转;4、生产作业环境缺陷,设备安装布局不合理,安全通道不畅通等;5、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工具缺少或缺陷;6、作业人员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7、作业人员野蛮操作,导致机器设备安全装置失效或失灵;8、作业人员手工代替工具操作或冒险进入危险场

15、所、区域;9、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区域进行检查、安装、调试;10、作业人员忽视使用或佩戴劳保用品;11、其他行为性、装置性和管理性违章行为。触电事故1、电气设备没有接地或接零保护;2、电气设备内部故障;3、电源线接头裸露;4、作业区域内有高压带电设备;5、施工区域内无避雷设施;6、作业人员违规操作。1、电气设备发生接地短路;2、高压线发生坠落;3、地下电缆铠甲破损或被压断;4、操作个人防护用品不齐全;5、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电气设备;6、雷雨气候在树下躲避。高温中暑事故1、高温场所内作业;2、日光曝晒环境中作业;3、工作强度过大;4、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过长;5、作业人员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1、高温场

16、所内通风条件差;2、日光曝晒下作业且无防暑降温措施;3、在高湿度环境下作业;4、作业人员患有相关疾病;5、作业人员精神紧张或身体状况不良。淹溺事故1、甲板面进行装卸作业或指挥作业(特别是驳船);2、上、下大船舷梯易滑跌;3、装卸时货物偏重,横倾大于3度造成船舶倾覆沉船;4、码头大船系、解缆作业时系、解缆方法不正确、失足落海;5、其他水上作业。1、水上作业人员不按规定穿着救生衣等劳动防护用品;2、个别船体甲板面狭窄;3、大船舷梯有水或油污,易滑跌;4、没有按规定绑挂好上下船梯口络;5、江面上有大船经过导致浪涌,船体晃荡; 6、其他行为性、装置性和管理性违章。物料坍塌、建筑物倒塌事故1、当筒仓进行

17、清筒作业时,可能发生物料坍塌事故,造成作业人员窒息或人身伤害;2、钢板仓筒体坍塌;3、散煤(矿)堆塌堆;4、港务设施、建筑设施(主要是散粮筒仓、港区仓库)坍塌;5、拆逆水堆、挖井、偷岩造成货物坍塌;6、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性违章。1、夏季高温潮湿,容易造成筒仓内散体物料(粮食类)板结;2、散煤矿露天堆放时,因大雨冲刷,造成坍塌;3、港务设施、建筑设施等墙体、仓顶裂隙或地面下沉;4、仓库内散粮等散装货堆放超高或离墙、柱不符合要求;5、斗车在普通仓近墙壁取料、超限线作业;挖掘机钩臂、钩斗碰横梁、墙壁;6、货物堆叠未按标准堆叠,超高等;7、其他行为性、装置性和管理性违章行为。缺氧窒息事故1、有限空间作

18、业,包括封闭、半封闭设备(船舱、储罐、压力容器、外来封闭的集装箱等)、大型机械内部相对密闭的空间(如巴杆)、地下有限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如电站的地下电缆室、加油站的地下储油罐)、下水道、地下电缆沟、井等)、地上有限空间(储藏室、粮食筒仓等)。2、原木、生铁(包括铁矿、废钢铁)、化肥、粮食、锌矿、铜矿、煤炭、鱼粉、种子饼、食糖等,及由于氧化或呼吸作用易造成载货舱、室氧气减少的货物作业。3、在长期通风不良的各种地下室、船舱、储罐、冷库等场所内部,氧气浓度低,易引发缺氧。1、生物的呼吸作用;2、微生物的呼吸作用;3、氧化(锈蚀)作用; 4、密闭空间的气体被空间以外的气体置换。5、危险源

19、辨识方法基本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安全检查法;预先危险分析;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资料以及询问、交谈等方法。6、危险源辨识要充分考虑危害事件的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时态;五种类型:粉尘、毒物、噪声、高温作业、其它危害因素。三种状态:1)正常状态(如:每天正常生产、维修、施工等过程);2)异常状态(如:停机、检修);3)紧急状态(如:火灾、爆炸等)。 三种时态:1)过去(如:已发生过的事件、事故);2)现在(如:装卸作业活动、设备等现在的运行状态);3)将来(如:装卸作业活动将发生变化、设备设施改进、新购等活动等)。7、按照职责分工,各部门对辨识出的危害事件及危险

20、源应进行汇总、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经确认后报劳动安全部备案。(三)风险评价1、劳动安全部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要求,制定每年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具体工作计划下发给各部门,组织、指导全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2、各部门可按本工作步骤01中的风险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并确定风险等级,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上报劳动安全部。3、成立评价工作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具有现场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4、风险评价方法常用风险评价方法有风险是非判定法(也称专家直接判定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公司内推荐使用这两种方法。 直接判定法根据

21、组织的法律义务、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及行业特殊要求,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直接判定,评估出不可接受风险。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直接判定为“违规”风险,并将其确定为不可接受风险:1)不符合公司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和安全方针;2)不符合标准或行业规范性文件要求;3)公司已确定不能接受的风险;4)员工或相关方不认可(或不接受)的风险;5)上级主管部门不接受的风险;6)曾经发生事故、至今未采取有效措施的;当被确定为“违规”风险后,可不再用其他方法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LEC法是一种常用的系统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其危险性(D)值的表示方法由三种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

22、表示,即D=LEC,由D值确定风险等级。三种主要因素的评价方法为: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6310.50.20.1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繁程度(E)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繁程度1063210.5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401573110人以上死亡29人死亡1人死亡严重伤残有伤残轻伤,需要救护表4 风险等级划分(D)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320极度危险,不

23、能继续作业(不可容许的风险)5160D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重大的风险)470D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中度的风险)320D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可容许的风险)2<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可忽略的风险)1表5风险级别含义风险等级危险程度风险级别含义5不可容许的风险事故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已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风险。4重大的风险事故潜在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者会造成多人伤亡,但事故发生可能性一般的风险。3中度的风险虽然导致重大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

24、生的危险。2可容许的风险具有一定危险性,虽然重伤可能性极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1可忽略的风险危险性小,不会伤人的风险。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原则,如下表: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原则风险等级危险程度风险控制措施5不可容许的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为降低风险不限成本。若即使以无限资源投入亦不能降低风险,必须禁止作业。4重大的风险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时必须配备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3中度的风险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中度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评价,以

25、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2可容许的风险不需要采取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得以维持。1可忽略的风险不需采取措施、稍加注意。(四)风险控制1、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可接受风险(1级)应保持现行管理习惯或做法,不再实行新的控制措施,原则上不再进行管控。对2级风险危险源,可保持风险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度。对3级或以上风险的危险源,应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尽可能将风险降至2级或以下水平。对不可接受风险,应仔细考虑现行风险控制措施,明确控制标准。若现行措施不足以控制风险,应明确或增

26、加新的控制措施。 对3级及以上风险,应制定新的控制措施,必要时,应制定管理方案,以有效降低风险,并评估新措施实施后的风险。2、风险控制原则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危险源等级后,选择控制措施时要遵循“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措施、个体防护”先后顺序原则,考虑下列因素:1)如果可能,应完全消除危险源,如用安全物质取代危险物质;2)如果不可能消除,则应努力降低风险,如安装防护栏、防护罩;3)尽可能使工作适宜于人,如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接受力;4)利用技术进步改进控制措施;如列入技术改造措施计划;5)采取管理措施,如用程序、作业指导书等进行运行控制;6)采取维护措施,如列入维护计划;7)在其他所有可选择的控制措施均已考虑之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8)制定应急预案。3、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应予以评审。评审的内容:1)计划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状态;2)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源;3)是否已经选定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4)受影响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