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论文1_第1页
环境监测(论文1_第2页
环境监测(论文1_第3页
环境监测(论文1_第4页
环境监测(论文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环境监测中有机物的污染 鲁欢随着工业的发展,水环境中有机污染日益严重,因此有机污染物监测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斯德哥尔摩会议规定禁止或限制使用12种有机物,“加强环境调查,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是该次会议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受到农药和有毒物质污染的食品,禁止出口,许多国家提出了更高的卫生要求,出口食品农药残留量和有毒物质含量标准规定到了近乎苛求的地步,我国作为WTO的成员,高效、快速地监测有机污染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生物积累性和“三致”作用,甚至有些痕量有机物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因此不断寻求痕量、超痕量污染物的监测方法是当今有机污染物监测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

2、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监测工作高效率的迫切需要,研究高效、快速的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已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之一。沉积物是水体污染物沉积的归属地,污染物在水和底泥的两相间存在着迁移转化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如洪水爆发、河道清淤)又会污染水体。因此有效地分析监测河流和水库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对于治理水体污染有重要意义。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水源地特定监测项目中规定了68种有机污染物的标准限值,因此,迫切需要有机污染物监测的先进技术普及与推广,特别是在水利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研究不够,急需先进的监测技术支持并指导水质监督工作的发展。 环境监测治理的作用 昌晓峰由于人

3、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和环境的合法用途”。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4条所列举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包括“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

4、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环境法制尤其是针对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则。但是,由于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伴相随的孪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当程度的价值正当性或社会有用性”, 因此,将环境污染完全消灭于无形是不现实的,除非实行“零增长”“零排放”。 鉴于此,环境监测治理在实际应用生活中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浅谈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与法律机制 童丽珍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政治、法律保障。因此,大气污染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法律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是必须在理念上提高

5、全民环保意识,在环境立法中制定、修改、完善公众参与法律制定,在环境实施中完善公众参与执法、司法监督制度。 (一)提高全民族的大气环境保护法律意识,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管理活动。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广度和深度依赖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而公众环境意识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制约。据联合国统计署提供的调查资料,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生活中会考虑消费品的环保标准。因此,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大气环境文化宣传,逐步提高公众的文化科学水平和公众的环境伦理道德水平。同时,应积极推进环境教育走出学校,把真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环境教育的场所和教材,利用每年的“地球日”(4月22日)

6、、“世界环境日”(6月5日)等,向广大公众普及和宣传环保知识,进行“保护环境以保护人类自身”、“爱护地球以保留给子孙较干净的地球”的教育。(二)完善立法,通过立法将公民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的各项基本权利和义务法律化、制度化。 首先,应把大气污染防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导向融于有关法律法规之中,使道德规范法制化,用法律铸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借鉴新加坡以法律和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其现行400多种法律法规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地吐痰罚款200新元,随地扔一个烟头罚款1000新元。通过这些措施将良好的文明行为变为全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转化为全社会的道德共识,成为一系列法律规则

7、的社会基础。同时,在中央和地方不同层级法律体系中继续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包括国家、公众所在地区、区域环境状况的资料,公众所关心的每一项开发建设活动、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其防治对策的资料,以及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资料;要保证公众对有关环境活动的决策参与权,能够使公众有机会和途径向有关决策机关充分递达其所关环境问题的意见,并确保其合理的意见能够为决策机关所采纳;保证当环境或公众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时,人人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行政或司法程序使环境得到保护,使受侵害的环境权益得到赔偿或补偿,并排除侵害等。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鲁欢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把大气环境看作一个整体,统一规划能源结构、

8、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布局等,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以改善大气质量。地区性污染和广域污染是多种污染源造成的,并受该地区的地形、气象、绿化面积、能源结构、工业结构、交通管理、人口密度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又不可能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处理,因此只靠单项治理措施解决不了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问题。实践证明,只有从整个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出发,统一规划并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才可能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 (一) 发展植物净化植物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截留粉尘、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积的范围内,长时间地、连续地净化大气。尤其是大气中污染物影响范围广、浓度

9、比较低的情况下,植物净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城市和工业区有计划地、有选择地扩大绿地面积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具有长效能和多功能的措施。(二) 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大气环境的自净有物理、化学作用(扩散、稀释、氧化、还原、降水洗涤等)和生物作用。在排出的污染物总量恒定的情况下,污染物浓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同气象条件有关,认识和掌握气象变化规律,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可以降低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避免或减少大气污染危害。例如,以不同地区、不同高度的大气层的空气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变化规律为依据,可以合理地确定不同地区的烟囱高度,使经烟囱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能在大气中迅速地扩散稀释。(三) 减少或防止污染物的排放一

10、是改革能源结构,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力、水力)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沼气、酒精)。二是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燃料脱硫、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减少燃烧时产生污染大气的物质。三是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如改革炉灶、采用沸腾炉燃烧等)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量。四是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工业生产工艺(如不用和少用易引起污染的原料,采用闭路循环工艺等)。五是节约能源和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浅谈环境监测工作 田小秋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领域不断扩大,任务不断加重,竞争不断加强。环境监测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要克服方方面面的不足,形势是严峻的,改革的任务艰

11、巨而迫切。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环境监测的工作者,通过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结合我县的环境治理工作,对如何做好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一、环境监测部门要准确定位环境监测面临新的形势,为此抓住机遇,调整工作思路,找准其在整个环保工作中的定位成为重中之重,同时狠抓基础建设,提升监测能力和社会地位,最终以创新求发展,切实解决环境监测在新形势下的新问题。1、环境监测工作是“技术执法行为”,是“环境技术监督管理行为”,是“政府行为”。要始终遵循第三方公正原则。目前监测领域窄,作用弱,监测系统自身缺乏深入思考,监测时不理直气壮,易被误认为“有收费是营业性质,讲求效益的单位”,我们要把“技术执法

12、政府行为”作为监测站的惟一定位。环境监督检查、判定企业超标与否、排污浓度、总量核定只能依托环境监测。我们一定要思想大解放,工作大突破,而监测辖区环境质量,监督企业排污行为才是根本。我们一定要把监测的牌子“立对、立住、立稳”。环境监测是“政府公益行为”不是“市场行为”,市场运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必须使监测回归到“政府技术执法行为”上来,从而应把握监测工作的方向和重点。2、科技建站,质量建站,狠抓提升能力的基础性建设工作。监测站在监测中要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进一步规范各类监测报告制度,加强对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对异常和有异议的监测数据要进行再分析,直到有关人员达成共识。变单一、孤立的数据分

13、析为统一的区域环境系统的综合分析得出科学的、基础的综合分析信息。提供系统化的决策依据,从而加速监测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若只有监测数据,而无分析、无结论、无建议,只算完成了监§§华。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要努力探索,创新机制,扎实推进环境监测硬件建设、事故应急监测、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推进监测站的硬件建设,要申请建立正规、稳定业务的经费渠道,列出“题目”,罗列“项目”,做好部门预算3、树立“监测品牌”形象,提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监测站监测环境质量是“政府行为”,监控企业排污是“技术执法行为”,应该有地位,应该受重视,应该彻底解决监测站能力建设、日常业

14、务运行费的问题。过去的“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必须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提法已有明显的不足。今后要在树立“监测品牌”形象上多下功夫,树立“监测品牌”要倡导“环境监测精神”,让全社会都知道监测站的性质和作用。二、加强人员培训,优化监测体制,提高整体监测能力。以建设“学习型监测站”为向导,全站(每个岗位)、全程(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全员(所有人员)终身自觉主动学习,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促进全体职工的全面发展。三、加强对监测数据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1、数据管理人员工作环境“清静”,工作条件“清苦”,干好工作要“清楚”。监测作为整个环保工作的“耳目”、“尺子”,要做到“耳聪目明、计

15、量准确”,真正说清区域环境质量及企业排污情况。数据管理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很强,要长期磨练,不能只摆数据,就事论事,而要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反映环境状况,要查侦污染成因,多服务于政府工作大局。2、数据管理人员要有“三心”,即:“精心、耐心、匠心”。就是要有事业感、责任感,把工作成果当成“产品”,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工作满腔热忱;要日积月累,经年累月,持之以恒;要独具匠心,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把零散的死的数据变成系统的、完整的、有用的和活的各种监测报告。环境监测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主动、积极、超前、优质、高效”的服务。监测站的改革要有新举措,发展要有新思路,开拓要有新局面。

16、实现监测工作规范化、监测手段现代化、监测方法标准化、监测管理科学化、日常工作制度化。不断探索环境监测管理的新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使环境监测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服务。环境监测工作任重而道远 赖仪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领域不断扩大,任务不断加重,竞争不断加强。环境监测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要克服方方面面的不足,形势是严峻的,改革的任务艰巨而迫切。一、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监测能力。以建设“学习型监测站”为向导,全站(每个岗位)、全程(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全员(所有人员)终身自觉主动学习,使“学习工作化,工

17、作学习化”,促进全体职工的全面发展。二、准确定位环境监测面临新的形势,为此抓住机遇,调整工作思路,找准其在整个环保工作中的定位成为重中之重,同时狠抓基础建设,提升监测能力和社会地位,最终以创新求发展,切实解决环境监测在新形势下的新问题。1、环境监测工作是“技术执法行为”,是“环境技术监督管理行为”,是“政府行为”。要始终遵循第三方公正原则。目前监测领域窄,作用弱,监测系统自身缺乏深入思考,监测时不理直气壮,易被误认为“有收费是营业性质,讲求效益的单位”,我们要把“技术执法政府行为”作为监测站的惟一定位。环境监督检查、判定企业超标与否、排污浓度、总量核定只能依托环境监测。我们一定要思想大解放,工

18、作大突破,而监测辖区环境质量,监督企业排污行为才是根本。我们一定要把监测的牌子“立对、立住、立稳”。环境监测是“政府公益行为”不是“市场行为”,市场运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必须使监测回归到“政府技术执法行为”上来,从而应把握监测工作的方向和重点。2、科技建站,质量建站,狠抓提升能力的基础性建设工作。监测站在监测中要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进一步规范各类监测报告制度,加强对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对异常和有异议的监测数据要进行再分析,直到有关人员达成共识。变单一、孤立的数据分析为统一的区域环境系统的综合分析得出科学的、基础的综合分析信息。提供系统化的决策依据,从而加速监测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

19、。若只有监测数据,而无分析、无结论、无建议,只算完成了监§§华。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要努力探索,创新机制,扎实推进环境监测硬件建设、事故应急监测、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推进监测站的硬件建设,要申请建立正规、稳定业务的经费渠道,列出“题目”,罗列“项目”,做好部门预算3、树立“监测品牌”形象,提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监测站监测环境质量是“政府行为”,监控企业排污是“技术执法行为”,应该有地位,应该受重视,应该彻底解决监测站能力建设、日常业务运行费的问题。过去的“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必须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提法已有明显的不足。今后要在树立“监测品牌”

20、形象上多下功夫,树立“监测品牌”要倡导“环境监测精神”,让全社会都知道监测站的性质和作用。三、加强对监测数据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1、数据管理人员工作环境“清静”,工作条件“清苦”,干好工作要“清楚”。监测作为整个环保工作的“耳目”、“尺子”,要做到“耳聪目明、计量准确”,真正说清区域环境质量及企业排污情况。数据管理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很强,要长期磨练,不能只摆数据,就事论事,而要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反映环境状况,要查侦污染成因,多服务于政府工作大局。2、数据管理人员要有“三心”,即:“精心、耐心、匠心”。就是要有事业感、责任感,把工作成果当成“产品”,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工作满腔热忱;要

21、日积月累,经年累月,持之以恒;要独具匠心,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把零散的死的数据变成系统的、完整的、有用的和活的各种监测报告。环境监测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主动、积极、超前、优质、高效”的服务。监测站的改革要有新举措,发展要有新思路,开拓要有新局面。实现监测工作规范化、监测手段现代化、监测方法标准化、监测管理科学化、日常工作制度化。不断探索环境监测管理的新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使环境监测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服务。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努力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童丽珍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扩大,环境监测工作需要技术支持的方面也越来越多。

22、这就要求环境监测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展区域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工作,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一、重新确定环境监测的工作方向首先,环境监测工作要坚持4条主要原则:要有明确的环境监测目的;要有科学可行的环境监测计划;要有正确统一的监测方法、监测手段、固定时间和质量保证措施;要有分析评价监测数据的科学方法。其次,新时期的环境监测工作的目的是要以区域环境质量监测为主,同时做好污染源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和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性监测。现在要说清楚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就必须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从宏观上、全面上、多手段上和多因子上对区域环境进行监测。再次,应制订区域环境状况评价体系。有了统一的区

23、域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和区域环境状况评价体系,才能提高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完整性,科学、客观地分析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质量发展趋势和变化原因,达到说清区域环境状况的目的,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区域环境状况评价体系的框架建立区域环境状况评价体系,将对环境监测工作起指导作用,可以进一步确立环境监测的方向,为环境质量标准的编制提供依据,统一环境监测的时间、地点和方法,为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奠定方向性基础。制订区域环境状况评价体系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能正确把握本地区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能阐述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环境因子,说清环境要素的污染破坏程度、影响范围;评价

24、体系的选用要遵循宏观统一与局部特点相结合的原则,要保证重点评价项目、指标、方法的统一,提高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要根据本地区环境特征和污染特性,选择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项目、指标和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针对性;区域环境状况评价体系要能体现环境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区域环境状况评价体系框架包括:大气环境:气象、沙尘暴、浮尘、降尘量等;水环境:河流水文和水质,湖、库水文和水质,地下水水质等;城市环境:城市空气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河流水质、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城市垃圾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噪声环境等;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报废危险化学品、进口废物情况等;生态环境:耕地变化

25、、草地变化、林地变化、天然生物生态功能变化、农业污染情况和自然灾害等;辐射环境: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物理环境、室内污染等。三、环境监测工作的保证措施为保证区域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更好地开展,需要全面提升现有环境监测工作的水平、能力和监测的手段,要依靠科技进步,抓紧基础能力建设、技术基础建设和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监测技术体系和监测综合评价体系,满足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浅谈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赖仪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26、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内容。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要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积极开展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一、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负责随时向社会提供公正、科学、准确的具有法律效益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最直接的反映,对数据记录的审核,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27、。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因此我们要加强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二、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监测站所承担的任务包括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等,可谓是非常繁重,在确保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还应重视加强监测的质量保证。各地环保部门应当强化监测的质量控制,积极督促监测站处理好环境监测任务中量与质的相互关系,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各环节之中,从监测方案的制定、样品的采集,到监测报告的编写,都应当执行好相关质量体系规定,因为缺乏质量保证的监测结

28、果,不但毫无意义可言,而且还将造成误导,严重影响到环境决策与环境执法。三、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代表性、精准性和完整性的监督和保障。要保证监测质量,需要一个科学而完整的管理体系,要运用技术文件,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质量记录等形式,对监测当中的各环节、各工作部门,对实验环境与条件。对每一工作岗位与监测管理者的职责与行为加以规范。监测质量控制,其实说到底就是要建立监测质量体系,并持续加以改进,做到严格施行。所以,各级监测站都必须根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的要求,结合实际,建立起符合自身要求的质量控制体系。在监测方案

29、制定、样品采集、原始记录、分析检测、处理数据、撰写报告等各环节都应按照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工作,并开展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从而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四、加快能力建设,逐步实现标准化建站 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是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各地环保局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各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各级监测站的人员编制、办公用房、仪器装备等要与本地区环保工作的要求相适应,达到能够履行自身职责的条件和要求。五、加强监测人才培养和监测队伍素质建设要保证监测质量体系有效施行,保质保量地完成繁重的监测工作,要靠高素质的监测队伍。因此,培养人才和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重要方面的根本

30、保证。人的素质不仅包含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各地环保局要督促监测机构重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监测人员的政治素质。监测人员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没有实事求是、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监测质量的保证是不可能的;二是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调动监测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六、加大质量控制工作力度为保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质量手册开展全方位质控工作。制订质控实施计划,采取平行样、空白样、质控样、加标回收等质控措施,对监测工作实施质量控制。同时通过组织参加能力验证、协作定值等外部质控活动,主

31、动发现、解决监测分析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促进监测人员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所有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规定要建立动态跟踪机制以确保现行有效。定期进行仪器的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现场质量监督、新方法的开发、服务供应商的资质评定等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原始记录、监测报告记录内容完整性、数据有效性的检查,强化日常质量监督管理,通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研究、监测资质认证、持证上岗考核、质量管理评比评审、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开展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需要。总之,环境监测质量是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前提,是环境监测站赖以生存和发展

32、的基础。我们只有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才能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发挥环境监测在总量控制中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作用 李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简称总量控制),是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趋势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宏观环境管理方式向定量化转变的重大改革。国家环保局决定,1999年对环境影响较大的12种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石油类、氰化物、砷、汞、铅、镉、六价铬、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工业固体废物)实行总量控制。这些污染物也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因此,发挥监测站的作用,加大污染

33、源监测力度,加强企业污染源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十分重要。一、污染源监测是总量控制工作的基础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以污染物排放量作为控制的指标,它需要以污染源监视性监测的结果为依托。随着总量控制工作的实施,污染源监测将由以往的浓度监测向总量监测转变,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由环境监测部门对排污单位进行全面系统地监测,提供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总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准确、快速地确定污染物的排放量,而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需由环境监测站经过布点、采样、分析,并对大量的监测数据进行编译汇总得出。因此,污染源监测是总量控制的工作,是总量控制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二、环境监测在总量控制工作中的作用环境监测管理规定中指出

34、,环境监测必须坚持为生产建设和环境管理服务的方针,对本企业的各种污染源、厂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环境状况开展日常例行监测;对本企业污染源和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掌握主要污染物质的排放规律和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负责企业污染事故的调查监测。总量控制是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国家环保局统一布置,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必须贯彻执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实施总量控制,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要摸清排污总量基数,制定总量控制计划目标,进行总量控制计划目标的分解、落实和监督考核,一系列的工作需要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实施总量控制,开展总量监测,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的工作,需要不断建立完善监测网络,尤其是建立行业、企业环境监测网络,利用监测的工作方针、职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以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支持和监督保障体系,才能确保总量控制计划目标的落实。三、监测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