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__整理_第1页
耕作学__整理_第2页
耕作学__整理_第3页
耕作学__整理_第4页
耕作学__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农业生产的实质 就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变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人类需要。2、农业生产的特点 1. 强烈的地域性因地制宜、因土种植 2.明显的季节性因时制宜 3.生产的持续性持续稳定发展4.资源的分散性5系统的开放性6经营的综合性农林牧全面发展,发展生态农业3、 农业生产体系及组成 植物栽培 动物饲养 土壤管理4、微廉斯认为,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是农业生产的两大任务。并进一步提出农业生产的三个车间理论。综上所述,农业生产的三个车间,是合理农业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结构成分。只有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成为有机系统,并保持高效率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才能成为一

2、个强有力的农业生产体系。5、 资源(Resources):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质与能量来源。 农业资源(agricultural Resources)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人类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构成农业资源。6. 农业资源的分类 (一)农业资源按其来源分类 自然资源 社会资源(二)农业资源按其重复利用程度分类n 恒定性资源 如太阳辐射、温度、降水等气候资源。可更新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类。(三)农业资源按其是否具有可存留性分类 可分为可存留资源 ( 如大部分消耗性资源石油、煤、化工产品、农机具等 )不可存留资源 半存留资源等三类。7、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必

3、要性1 植物产品输出耗用了土壤营养物质2 农业耕作促进了有机质的耗损3 土壤侵蚀严重损坏地力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可能性1 地力是可以培育的2 农田作物增进地力的作用 3 人类农耕活动的培肥作用8、耕作学, 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9、耕作制度 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为了农田持续增产所采取的一整套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农业技术体系。 10、 建立合理耕作制度是耕作学科的基本任务。 合理耕作制度涵义:是指应能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还以农林牧协调发展为前提,以农田作物种植制度为中心,以用地和养地相结合为原则,通过科学组织生产,实现农田作物,持

4、续增产、逐步达到稳产、高产、低成本、高效益为目的一整套综合农业技术体系。11、种植制度 作物种植上的技术体系,也是耕作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种植制度内容包括 作物布局 种植模式 作物轮作与连作 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12、作物布局含义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13、生态环境因素对作物布局的影响一、作物对光适应性光适应性C3植物短日照长日照中性植物喜光耐阴C4植物光强光照时间光合生产力玉米、高粱、甘蔗麦、薯、稻、棉、菜、甜麦类、苜蓿、油菜、萝卜、甜菜水稻、棉花、大豆、玉米、高粱、谷子蕃茄,四季豆、黄瓜、菜

5、豆水稻、小麦、油菜、玉米、棉花、谷子大豆、黑麦、马铃薯、豌豆、生姜、荞麦二、作物对温度适应性喜凉作物 喜凉耐霜型:如油菜、豌豆、春小麦、大白菜、胡萝卜、芜箐及箭舌豌豆、毛苕子等绿肥作物。燕麦、亚麻、马铃薯、蚕豆及其谷子、糜子品种也较喜凉,但这几种作物不如油菜、豌豆等,一般只耐低温。有的作物苗期较耐低温,但到生殖生长期耐低温能力则下降,如小麦拔节其便怕霜冻。喜凉耐寒型:如冬小麦、冬大麦、黑麦、青棵等。喜温作物 温凉型:如大豆、谷子、糜子、莜麦、甜菜、大麻、红麻等作物, 温暖型:如水稻、玉米、棉花、甘薯等 耐热型:如高粱、花生、烟草、苜蓿和南瓜、西瓜等, 三、作物对水旱适应性 喜水耐涝型 以水稻为

6、。 喜湿润型 如陆稻、蓖麻、黄麻、烟草、大麻、蚕豆、莜麦、马铃薯、油菜、胡麻、及许多蔬菜。 中间水分型 包括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既不耐旱也不耐捞,或前期较耐旱,中后期需水较多。 耐旱怕涝型 许多作物具有耐旱特性,如糜子、谷子、苜蓿、芸芥、扁豆、大麻子、黑麦、向日葵、芝麻、花生、黑豆、绿豆、蓖麻等。 耐旱耐涝型 如高粱、田菁、草木樨等作物既耐旱又耐涝。四、作物对土肥适应性对土壤养分的适应性 耐瘠型 在瘠薄土壤上较为适应的作物,大体有如下几种:一是能营共生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如豆类作物和豆科绿肥牧草等。二是根系强大,吸肥能力强的作物,如高粱、向日葵、荞麦、黑麦和菊芋等。三是根系和地上部不态强大

7、,吸肥能力较强或需肥较少、适应性强的作物,如糜子、谷子、大麦、燕麦、莜麦、芝麻、芸芥、胡麻、大麻籽等。 喜肥型 这类作物有的是地上部生物量大;或者是根系强大而吸肥多;或者是根系不发达而要求土壤质地的有良好供肥能力或耕层深厚。如小麦、玉米、青稞、纤维用大麻、蔬菜、西瓜、枸杞等。 中间型 这类作物对土壤肥瘦有较宽的适应性,如胡麻、大麻、棉花、稻、麦、糜、谷以及豆类等作物,对肥沃土壤反应更好。对土壤酸碱度和含盐量的适应性 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 宜酸性()作物 这类作物有黑麦、燕麦、荞麦、油菜、马铃薯、甘薯、小花生、羽扇豆、绿豆、豇豆、烟草、芝麻、肥田萝卜、紫云英、茶树等。 宜中性()作物 各种作物皆

8、宜,但特别喜酸性的羽扇豆等例外。 宜碱性()作物 主要有苜蓿、棉花、甜菜、苕子、草木樨、枸杞等。 对土壤盐渍化的反应: 耐强盐渍化土壤的作物有:稗、向日葵、蓖麻、高粱、田菁、苜蓿、草木樨、苕子、紫穗槐、萝布麻抗盐能力较强。适合强盐渍化土上造林的树种有胡杨、沙棘等。 耐中等盐渍化土壤的作物有:水稻、棉花、黑麦、油菜、黑豆等。 不耐盐的作物有:糜子、谷子、小麦、大麦、甘薯、马铃薯、燕麦、蚕豆等。五、作物对地貌适应性1地势对作物布局的影响:2地形对作物布局的影响:光热 水分 养分14、 复种条件 一个地区复种能否复种与成功,决定于以下条件:(一)热量条件 热量是决定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热量条件中,积

9、温、生长期和界限温度是复种的决定因素。(二)水分条件 是复种可行性中关键条件(三)地力与肥料条件(四)劳畜力、机械化条件(五)经济效益的大小15、复种的技术(一)选择适宜的作物组合和品种,这是复种能否成功的首要问题。(二)采用套作和育苗移栽。这是我区发展复种的主要途径和发展方向。(三)抢时播种,春播作物成熟时要做到夏收、夏耕、夏播(播种第二茬作物)的“三夏”生产,抢收、抢耕、抢播的“三抢生产”。(四)采用促进早发早熟的技术16、间作套种的基本原理 一)间作套种效应 1、异质效应利用作物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正确选配,组合作物结构所起到的互利作用,叫异质效应。2、密植效应 在间作套种中,一般种植密度

10、大于单作密度所起的增产效应。 密植效应就是利用作物形态学的不同,可以适当提高间作套种混合密度,增加光合面积,以便充分利用资源条件,获得增产效益。3、边际效应是由于边行或空带存在所提供的较好资源条件,使靠近它们的若干行作物表现出的增产效应。4、时空效应 包括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也就是两个度上的集约种植效应。 时间效应:是根据时间的延续性,正确处理作物之间的盛衰关系,更有效地利用气候资源所起的增产效应。 空间效应:是利用不同作物间冠、根在空间分布上的层状结构,充分利用空间生态小生境所起到的增产效应。5、补偿效应 间混套作复合群体中,由于多种作物共处,能减轻病虫、草害和旱涝风害,且当一种作物受害时,

11、其它作物能充分利用未被受害作物利用的环境因素,以弥补受害作物的产量损失。这种效应就称为补偿效应。(二)间作套种竞争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水肥竞争 2、光竞争17、种植模式: 所谓种植模式是指一个地区在特定的自然、社会条件下,在同一耕地上形成的规范化的种植方式。 18、 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将不同种类的作物,按一定顺序在一定年限内循环种植。连作:在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作物。(或称重茬)复种连作:在同一田地上将同一复种方式连续种植的情况,称作复种连作。19、轮作在生产中的作用 、轮作的技术效益 能均衡地利用养分、水分,做到用养结合。 由于轮作的作物生物学特性不同,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种类

12、与吸收量及其比例不同。 不同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层次、范围不同(水稻、谷子等浅根性植物;大豆、棉花等深根性植物)。 不同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能力不同(如耐瘠与喜肥)。 不同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数量、时期、能力不同(水稻、玉米、棉花需水较多,谷子、甘薯等作物较耐旱)。 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多少,调节肥力。 轮作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维持和供应。 作物生长对土壤理化性状也有很大影响。 通过水旱轮作,对于控制盐分有积极作用。 通过对棉花或大豆等深松作物轮作安排,加深耕层,不仅提高当年产量,而且在合理安排后作物时仍有增产作用。 避免土壤中有毒物质的积累。 由于某些作物本身根系的分泌物,秸

13、秆,残茬腐烂时产生毒素。如果连作,就会积累,对作物产量有利或毒害。(如西瓜根系分泌物为水杨酸) 某种作物使用某些农药,除草剂后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也可采用合理轮作而减轻或避免危害。 轮作的生态效益 轮作有利于病虫防除。 因病虫害,一般以土壤为媒介,并且害虫、病原菌具有特殊的生存特性,即寄主选择性和专食性或寡食性。所以通过轮种不同作物可以给害虫、病原菌断其食物来源,使其无食而灭亡。 由于不同作物轮作后,通过一些特有的农艺措施可以消灭一些病虫害。 轮作有利于防除杂草 轮作防草有三种方式: 一是通过换茬,隔若干年不种寄主作物,使寄生性杂草(如大豆菇丝子草)种子发芽后,得不到寄主而死亡。 二是轮换不同

14、类型的作物,使许多生态条件与作物相似或其形状相近的伴生性杂草,如麦田的野燕麦、毒麦,稻田、绿肥田的看麦娘、猪秧秧等,如麦类和双子叶作物轮换种植、稻田绿肥和油菜、蚕豆轮换种植,结合土壤耕作,很易清除。 三是不同年间轮换种植水早作物的水早轮作,由于剧烈改变了农田生态条件,对防治各类杂草,特别是多年生的恶性杂草,具有显著 、轮作的经济效益 合理轮作改善了作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在不需要特殊的投资或劳力,只是把作物合理地换茬,就可以获得比连作更高的经济效益。20、不同作物类型对连作的反应(一)忌连作的作物 茄科 (马铃薯、烟草、番茄 )葫芦科( 西瓜、亚麻、甜菜 )(二)不宜连作的作物 禾本科 陆稻豆科

15、 豌豆 大豆 蚕豆 菜豆麻类 大麻 黄麻菊科 向日葵茄科 辣椒(三)耐短期连作的作物 这类作物有甘薯、高粱、花生、芝麻等。这些作物可耐3-5年的连作,时间再长,则减产严重。(四)耐连作的作物 麦类、玉米、水稻、棉花、圆葱。其中水稻、棉花长期连作不减产。 麦类、玉米是禾谷类作物,在生长期间消耗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素营养较多,在施足肥料而无病虫害时,长期连作产量稳定。否则,将减产。21、茬口:是指在轮作或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茬口特性:是指栽培某一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是作物生态学特性及其栽培措施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养地作物:豆类作物 绿肥作物 多年生牧草用地作物

16、有禾谷类、荞麦、块根块茎类、麻类、烟草等作物。禾谷类作物的茬口特性 耗肥较多,特别是氮素。须根系,耗上层养分多。 归还量少于豆科,但生物量较大,潜在归还量大。 病虫害及土壤传染病较豆科轻。 杂草少,密植对阳性杂草有抑制作用。 其秸秆、根茬和根系较豆类和薯类都高,因此分解较慢。马铃薯、甜菜类块根块茎作物 茬口共同特点: 生物量较大,以产品和副产品退出农田,归还少。 耗地力强,特别对土壤中钾素吸收相对多。 由于中耕管理频繁,对土壤有机质消耗大。但由于收获时又深松土壤,土壤结构良好,利于后作生长。 不宜连作。 麻类、烟草 茬口共同特点: 收获以营养体为目的,耗大量、及有机质,同时归还农田少,后茬需多

17、施肥。 对前茬要求严格。因种子小,需要土壤松细。 是经济作物,管理要好,施肥要多。 后作物适种多种作物。、兼养作物(准养地作物) 包括棉花、油菜、油葵、胡麻等经济作物,以及蔬菜和饲料作物等。 茬口共同特点: 归还量大,常有饼粕或厩肥还田,有一定维持地力作用。由于它们经济价值高,施肥多,管理细,地内杂草少,其种后对多种作物皆宜,尤其是很适合种植豆类作物。22、农牧结合的概念 植物业与动物业之间的必然联系统称为农牧结合农牧结合的意义 1.促使更多植物产品更有效地转化为动物产品。 2.增加种植业产品的附加值。三、农牧结合的基本联系途径饲料途径 种植业 动物业厩肥途径 植物业 动物业役畜途径 植物业

18、动物业经济途径 植物业 动物业23、农牧结合的基本功能农牧结合的经济功能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用地的产品数量、质量,丰富产品品种,提高劳动和资源利用效率 农牧结合的社会功能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有利于保障社会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功能农业生态系统合理的能流与物质循环 (保证再生产),充分利用资源和产品 动物业促进植物业24、 地力是在特定的种植制度和气候条件下,由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与作物生长相适应而具有的生产能力,或称土地生产力。v 地力与土壤肥力的区别与联系地力是在特定的种植制度和气候条件下,由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与作物生长相适应而具有的生产能力,或称土地生产力。土壤肥力是指在作

19、物生长期间土壤能够不断地同时地供给作物的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从土壤本身来说可以不考虑作物的生产能力,也不一定同气象条件关联。区别与联系:共同之处,在于两者均指土壤应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能力。不同之处,在于地力仅限于农田中土壤肥力,非农田土壤肥力除外。地力类型:提高型 维持型 减退型 衰竭型25、农田培肥的途径Ø 1.生物途径 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生物固氮作用增加的氮素营养,连同家畜粪便含有的营养物质投入农田,能显著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等营养物质,这种生物培肥的方式,是地力培肥的基本途径。 如种植豆科作物、绿肥牧草,合理轮作,施用厩肥、堆肥、菌肥,秸秆还田,造林种草。 生物养

20、地的主要作用表现为:生物固氮;增加有机质;添加土壤营养物质;固土保水;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生物排水和消除盐碱等。Ø 2.化学途径Ø 通过施用化学肥料、土壤改良剂,强化农田物质循环,增进地力,是现代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也是现代农业培肥地力的重要标志。Ø 化肥施用水平与产量水平密切相关。据FAO估计,世界粮食增产额中约有 50靠的是化肥。在增产的同时,化肥还能有效地保持土壤中的氮、磷、钾、钙等的平衡,促进碳循环。Ø 应该指出的是:Ø 化肥的施用量应服从施肥的经济原则,避免出现“报酬递减”现象;Ø 化肥的施用必须体现因土壤、作物制宜,氮、磷

21、、钾合理配合施用原则,必须在强化无机投入的同时,注重有机培肥,并使有机与无机结合,以能持续增进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Ø 3.物理途径 利用土壤耕作、灌溉与排水农田工程等农业措施,改善耕层构造,协调耕层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矛盾,改善肥力条件,促进肥力因素有效化,控制地力非目标性消耗,为农田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 Ø 4.防护途径 建立综合的农田防护体系,控制因水蚀、风蚀和草害导致农田肥力因素的非目标性输出。对此,通过基本农田建设,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实施保护耕作、保护种植、防治农田草害等措施,将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条件,维护农田地力不致损耗。 其它途径 通过

22、各种途径,实行农林牧结合,拓宽肥料来源,开辟农田以外的肥料途径,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等耕地的有用物质输入农田。 还要把一切堆肥、沤肥等各种有机肥还回农田。多途径培肥的优点: 能使更多的物质和能量纳入农田养分循环,提高地力速度快。 即使有的培肥措施暂时削弱或中断,地力变化也比较稳定。 各条途径或措施之间可取长补短,综合利用,避免单一途径的不足或弊病。26、土壤耕作:泛指运用农具作用土壤以调节土壤肥力条件与肥力因素存在状况的过程与方法。 2)土壤耕作措施:是指相应的农具对土壤特定作用的单项耕作作业。是土壤耕作的体现和直接手段。如:耕、耙、耱、中耕、镇压等。 3)土壤耕作法:在特定地区根据作物一生对土壤

23、条件的要求,所形成特定的若干土壤耕作措施的配套技术体系。4)土壤耕作制:在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所采取的与轮作方式相适应的,由若干土壤耕作法组成的耕作技术体系,称作轮作期间的土壤耕作制,简称土壤耕作制。26、土壤耕作实质 土壤耕作实质是通过农具的物理机械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和适宜的孔隙比例,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状况,从而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间的矛盾,这是高产土壤具备的基本性状。27、土壤耕作的依据、根据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与气候条件相适应土壤孔隙与根系生长土壤通气性 是指土壤孔隙与大气之间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交换性能。土壤湿度与土壤通气、土壤强度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土壤热量条件 土壤的温度受制

24、于土壤孔隙和含水量。但主要还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动。耕层厚度与扎根、根据土壤特性表土层 稳定层 犁底层 心土层、与气候条件相适应1、降水和蒸发 2、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配合有关农业技术的需要根据北方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点,土壤耕作的中心任务是蓄水抗旱保墒,大体可以分为四个耕作时期:第一阶段:冬季增墒蓄墒阶段采取的耕作措施是三九滚地(即冬季镇压)弥合裂缝防止水分散失。 第二阶段:早春返浆保墒阶段 采取的耕作措施是在返浆之初顶凌耙地,中期是镇压保墒抢墒播种。“墒”特指土壤水分。第三阶段:夏季蓄墒收墒阶段 一般采取中耕松土,休闲地伏 第四阶段:秋季保墒阶段 秋季降水和雨季蓄墒量是第二年春墒的基础,要及时早

25、秋耕,深秋耕、随耕随耙,合口过冬。28、土壤宜耕性:是指影响土壤耕作的难易和耕作质量的土壤属性。适耕期:土壤最适宜耕作的含水量称为适耕期。29、常规耕作与保护耕作 常规耕作的优缺点 优点: (1)创造适宜的一定深度的耕层。 (2)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 (3)根茬肥料的翻埋。 缺点:(1)加重风蚀、水蚀(2)加速水分(3)加快有机质分解 (4)加快土壤耕层构造破坏(5)加大能耗与成本。 保护耕作的优点: (1)减少风蚀水蚀; (2)保墒; (3)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农耗时间少; (5)节约成本 保护耕作的缺点: (1)长期免耕使土壤变紧实 (2)表层养分富化下层养分贫化 (3)杂草虫害

26、(4)地温下降30、几种主要耕法的比较 项目平翻耕法垄作耕法深松耕法免耕法地表状况平坦疏松,无茬有沟垄有茬,较紧或垄或平,疏松秸秆覆盖耕层结构全虚结构纵横虚实并存纵横虚实并存全实结构犁底层状况平状封闭波状封闭开放式无犁底层土壤水分水分散失多有纳有散抗旱抗涝水分状况一直良好土壤养分释放>积累释累并存释放多积累也多释放<积累土壤热量地温易提高,易于发苗春季易提温,温差大较易提温,强于垄作春季回升慢,变化稳定作业特点单度作业,次数多耕种与耕管结合,减少灵活多样作业次数更少联合作业次数最少作业工具耕耙耱等多种,机具最多大犁,怀耙、镇压器联合作业机具,配有深松铲和犁播种机、喷雾机、收割机31

27、、 免耕(No tillage):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地耕作方法。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耕作次数或在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免耕法的技术原理 1 生物措施 代替机械松土利用秸秆、残茬或死亡牧草覆盖地面,减少雨水对土壤冲击及其对土壤的沉实作用。代替表土耕作和施有机肥;以作物根系穿插、排挤和土壤生物作用代替土壤耕作的深层疏松土壤作用。2 化学措施 取代了机械的、物理的措施利用除草剂代替全部耕作除草,利用杀虫剂和杀菌剂代替耕作翻埋害虫与病菌等作用。3 机械措施 采用免耕播种机代替传统农机具由于地面长期秸秆覆盖

28、,必须有特殊的播种机切碎播种行上的秸秆,避免堵塞开沟器和影响覆土,保证播种质量。另外,必须配备防除杂草、防虫、防病的植保机械,以及具有秸秆切碎覆盖功能的相应收获机械。免耕法的技术环节1 要进行秸秆残茬覆盖2 利用生物进行耕作3 运用化学除草剂4 采用先进农机具代替传统农机具和耕作法水蚀产生水蚀的主要因素降雨因素 土壤因素 地形因素 植被因素 耕作因素降雨因素是水蚀产生的动力来源。土壤是侵蚀作用的主要的对象。地形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指坡长与坡度的联合。植物覆盖对防止水土流失起积极作用。几乎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减缓水蚀的作用。 植被在防水蚀上的主要作用有:拦截雨滴,调节地面径流,固结土体

29、,改良土壤性质。耕作因素是防水蚀管理措施。它可以通过土壤耕作增加地面粗糙度、改善土壤透水性,从而起到保护土壤作用。32、 防水蚀的耕作措施一、工程措施一是治坡工程。主要根据坡度陡缓修水平梯田,坡式梯田与隔坡梯田;二是治沟工程。就是修建谷坊、小水库、淤地坝等拦洪泥沙二、生物措施生物措施是利用各种植被,增强抗侵蚀能力。三、保护耕作耕作措施主要是采用保护耕作法,减轻水土流失。 它们既相辅相成,又各有特色,在水土流失地区中应综合运用。33、 防风蚀的农业技术措施 一、防风蚀的农艺措施· 它是以建立由植物、残茬和其他的有机残余物组成保护层来固定土壤为基础。与上述防水蚀相似,首先采用有利于保留作

30、物残茬的土壤耕作法,如深松法、免耕法,残茬留在地面上,起保护作用,避免风蚀。利用土壤耕作在地面上形成土块、团聚体和沟垄也能有效的减轻风蚀。 由于一些种植措施,如带状种植、多熟种植、填闲种植,增加种植密度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收到防风蚀的效果。因为它们都能增加植物覆盖度。降低风速,保护地面。二、建立防风障· 在田间设立防风障,如作物防风障、雪栅防风障、篱笆防风障等,亦可防风蚀。· 作物防风障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带状间作形式,利用高秆的保护作物去保护低秆的被保护作物,使易受风害的作物免受风害。 34、农田杂草:是指生长在农田中的一切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农田杂草的种类(一)旱地杂草分类

31、:一年生杂草 早春杂草 如野燕麦、灰藜、扁蓄、地肤、碱蓬等。是麦地、菜地主要杂草。 晚春杂草,如狗尾草、稗草、鸭跖草、刺蓼、苍耳、苋、兔丝子等。主要危害玉米、大豆等中耕作物越年生杂草:亦称为二年生杂草。这类杂草也是依靠种子繁殖。如独行菜、芥菜、黄花蒿等属于此类。多年生杂草:这类杂草的生活周期在年以上,一生中能开花、结实多次。 有直根杂草:如平车前、蒲公英、羊蹄等。 根芽杂草:如田蓟、刺儿菜、苦菜、苣买菜等。 根茎杂草:如芦苇、狗芽根、问荆等。 球茎杂草:如香附子。 磷茎杂草:如小蒜。寄生性杂草 这类杂草又可分半寄生和全寄生性两类。 半寄生杂草:如大猪鼻花 全寄生性杂草:按寄生部位不同,又有根寄生(如列当)和茎寄生杂草(如兔丝子)(二)水田杂草分类1 .旱生型 2 .沼生型 3 .水生型 4 .漂浮型 5.藻类35、 农田杂草的综合防除农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措施,包括了农业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除和物理防除。1、农业防除· 清除感染来源,防止杂草进入农田。· 建立与健全杂草检疫制度· 精选种子· 腐熟粪肥· 其它预防杂草感染的措施。如清除田间杂草等。· 合理安排种植制度,建立合理的轮作制。· 合理运用土壤耕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