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联动发展问题研究_第1页
基于灰色关联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联动发展问题研究_第2页
基于灰色关联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联动发展问题研究_第3页
基于灰色关联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联动发展问题研究_第4页
基于灰色关联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联动发展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实证研究摘要:近年来,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联动发展成为经济热点问题。两业联动有利于制造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释放和集聚物流需求,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物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措施,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基于此,本文选择“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作为研究主题,通过灰色关联方析,得出了近年来湖北省物流业的发展与制造业相对而言协调性不强,有一定的脱节的现象,并就湖北省未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关键词:物

2、流业 制造业 联动发展 灰色关联1. 绪论 制造业作为社会物流服务需求主体,是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物流服务需求的聚集和释放。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了国内制造业和分销业的集约化,形成了大市场、大网络的格局,为物流的整合优化提供了基础。随着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推进以及生产经营的国际化,要求物流企业为其提供费用更低、服务更优,集专业化、社会化、综合化于一体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服务业作为连接制造业各个关键环节的重要纽带,已关系性的嵌入到制造业价值链中,其高效优质的标准化、专业化服务具备优化制造业内部结构、提升产业链整合效率及响应速率、构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

3、功能,对制造业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与牵引。现代制造业非核心业务的剥离、外包以及跨地域的协作,会对现代物流服务业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促使现代物流服务规模提升、产业内分工深化和服务模式的创新,能为制造业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率的服务。因此,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协同演进的关系,两大产业的联动发展将关系到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因此,如何推动湖北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发展已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借用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主要通过灰色关联方法的定量分析,来探索湖北省物流业与其它产业问在发展过程中的关联程度,找出湖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在协调发展方而目前存在的

4、问题,并提出建议。1.1经济背景 在整个供应链中,制造业存在“6+1”理论,即“1”是指产品的制造,“6”是指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物流管理、批发与终端零售。国内制造业占“1”缺“6”。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价值最低且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制造业一端(即“1”)放在了中国,而将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六块非制造业(即“6”)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6”为软的生产环节。“1”是硬生产环节。在产业链竞争的时代,我国就沦落在价值的最低端。同样制造业行业中存在着“三个90%”规律,一个制造企业,纯生产的时间占全部生产流程总时间的10%,而各种物流时间占90%;

5、一个工业产品,生产成本只占10%,而采购与物流成本占90%;一个工业产品,生产的利润只占总利润的10%,而物流与销售利润占总利润的90%。由此可见,制造业与物流业若不联动发展,相当于将产业链价值的90%拱手让人。1.2政治背景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把物流业列入“十大”调整振兴产业,物流业将其作为联系九个产业的重要纽带及这些产业跟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加以认识,物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提升。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列为九项重点工程之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

6、议中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重点”,物流业是服务业中重要的部分,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加速器,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制定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在此期间,物流业将在调整振兴基础上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2011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也提出了加大物流业发展的建议,十二五发展纲要中也提出要改造提升制造业。因此,在经济背景与政策背景的支持下,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势在必行。1.3文献综述丁俊发(2008)指出,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就是对制造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动大手术,外包企业全部

7、或大部分的非核心业务,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一过程发生在工业化的中后期,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加快服务业发展正当其时。陈宪等(2004)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深入考察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关系的动态演进。在探讨服务业增长、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原因的基础上,分析和验证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问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关系,并研究了近年来两者出现的融合态势。段雅丽等(2009)通过分别论述湖北省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协调程度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促进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建议。赵曼(2010)从宏观、微观两个力一面对江苏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深入的差

8、异分析,并探讨了造成两个行业发展不协调和差异状况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建议对策。刘琦(2008)从产业集群的理论角度分析了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趋势,并就长沙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Coffey &Bailly等人提出,面对不确定性,企业会通过外购或者分包方式分散风险,将资源集中在最有竞争优势的环节,从而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和效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ohn Tschetter指出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反映出美国制造业为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降低成本,将原来由内部提供的服务转换由外部专业厂商来提供,进而影响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

9、产业人口结构变化。2.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2.1制造业和物流服务业的界定 制造业是指对采掘的自然物质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为全社会提供日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制造企业是工业产品的生产者,其基本任务就是为社会提供用户所需的工业产品(包括工业劳务):同时要求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产出。 物流业可以说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其中物流资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同时,这些物流资源也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

10、、农业、流通业等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服务业,即物流服务业,它是一种复合型产业。因此,在这里将物流业定义为:专门从事将商品或服务由起始地到消费地发生空间转移,对其进行高效率与高效益流动、储存及增值服务为经营(活动)内容的营利性事业组织的集群。2.2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关系 制造业和物流服务业分别属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二、三产业密不可分,存在着互为生产要素、互为服务对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制造业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设施和技术基础,物流业为制造业提供生产性服务,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滞后,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造业的发展,影响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新型

11、工业化也将受到制约。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机结合、互动发展,不仅是调整产业结构变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制造业和物流企业的共同要求和迫切愿望。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业的支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要以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为基础。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生产要素、互为服务对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制造业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水平(2)制造业发展释放了物流需求也即现代制造业呼唤现代物流业的发展(3)制造业是物流业的“上帝”,物流业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持与驱动(4)现代物流业推动了制造业技术结构升级,现代物流对制造业升级至关重要2.3联动发展的

12、内涵 联动是指相互关联的若干事物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以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产业关系为基础,通过制造业的子系统与物流业的子系统的相互影响,制造业释放物流需求,物流业嵌入制造业,高质高效的满足制造业释放物流需求的需要,以此促进两业协同发展。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本质上是产业关联和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体现,一方面,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在物资、信息、资金等方面相互依存,形成供应链上的价值增值;另一方面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可以使双方各自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制造业专注于生产制造业环节的业务流程再造,产品的差异化与技术创新等核心活动,制造业将非核心业务的物流环

13、节示释放给物流业,既可以提高运营效率,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物流业则专注于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服务功能,承接制造业日益增长的对物流服务和质量的要求,更好地与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衔接,为制造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最终实现“两业”联动双赢。2.4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联动发展相关理论(1)专业化分工 目前文献中比较常见的是从专业化分工角度探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内在机理。最早论述分工作用的是亚当·斯密(1776),他指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分工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制造型企业为了获得成本优势而将生产过程中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中间环节外包,由此促进了生产

14、性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作活动在本质上所体现出的是分工思想,分工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当然也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会释放物流需求,提高对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影响物流业的演化进程,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设施和技术基础,改变物流业的空间区位分布,是物流业提升其市场地位的重要保证。离开了制造业,物流业就失去了其服务的主要对象;离开了制造业,物流业就失去了创新和发展的动力。(2)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支,其核心是交易费用的节省。对制造企业而言,如果与物流企业进行联动,那么其原来内部的物流业务会变成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交易,有市场交易就会产生交易费用。如果制造企业不与物

15、流企业联动,选择自营物流,就会产生组织内部协调成本。当市场交易成本大于组织内部协调成本时,制造企业会倾向于自营物流;反之,则会选择外包物流业务。而现实情况是,制造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涉及到运输、仓储、包装、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个物流业务,内部协调成本远远大于市场交易费用,因此,从交易费用角度考虑,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从交易的全过程看,两业联动发展中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减少交易频率,有助于减少搜索、谈判、签约等相关交易费用;从交易主体的行为看,两业联动促进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认知,抑制交易双方间的机会主义

16、,降低交易成本;从资产的专用性看,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保证双方契约关系的连续性,避免一方提前终止交易,而导致专用资产投资方产生损失。这种治理结构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3)合作博弈论制造业与服务业是否合作,从本质上看,是博弈论的问题。合作博弈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问题。合作博弈采取的是一种合作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妥协。妥协其所以能够增进妥协双方的利益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就是因为合作博弈能够产生一种合作剩余。现假定制造业与物流业分别有两种选择:通过物流外包联动发展或者不联动发展。如果制造业不外包物流业,那么物流业也不可能联动制造业发展,此时双方均可

17、获得收益(M,M),总收益为2M。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单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理性行为并没有实现最好的结果,结果陷入“囚徒困境”的处境之中。如果制造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业,物流业又能够全力合作,则联盟组织运行良好,双方均可获得收益(P,P),总收益为2P,且P>M。从博弈的角度看,在市场利益机制的作用下,制造业与物流业结成联盟共同发展才能使得利益最大化。(4)核心竞争理论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保持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力量。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物流方面的专业能力,以及物流资产、设施、设备、物流人才上的优势。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物流业上,所以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巩固和加

18、大核心竞争力,制造业与物流业应联动发展,提高双方核心力量。(5)组织管理理论精简原则和有效跨度原则是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也许将物流设置成为新的一项管理部门,也许将其加入到已有的管理部门中。前者将会增加管理部门的数量,使上一级的管理幅度变宽,而后者将会使企业组织的管理层增加、管理链条拉长,这两者都会使管理的效率降低。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应该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6)战略协同理论协同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是探讨大量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在什么样条件下产生相变以及相变的规律和特征的一门新兴学科。协同学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中,尽管其

19、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彼此之间通过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关系。在复杂的大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相互协作共享业务行为和特定的资源会产生超越各要素自身单独作用的整体效应,即协同效应。在系统演化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参量都对系统演化起到相同的作用,而只有子系统协同合作的序参量才能起决定作用。设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个系统分别为S1和S2,在两者相互关联的作用力F作用下形成复合系统S,S>S1+S2,则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体现出明显的协同性。3.影响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制约因素3.1物流社会化程度比较低(1)制造企业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缺乏物流优化和外包观念。

20、近年来,虽然我国对制造业物流的研究不断升温,不少制造企业也纷纷加入物流整合的浪潮。但是从总体来看,制造企业对现代物流的内涵和作用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传统制造企业在物流运作和管理上仍习惯于自成体系:自己采购、自己库存、自己销售,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物流优化,物流外包程度不高。此外,目前进行物流外包的制造企业多数仅将运输等供应链的末端环节外包出去,而不愿意外包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等高端物流,导致物流企业都挤在运输环节引起恶性竞争。(2)制造企业自营物流退出成本较高。调查资料显示,制造企业普遍拥有较大规模的内部物流基础设施。相对于外资企业而言,我国内资制造企业的物流

21、基础设施拥有量明显偏高。制造企业尤其是内资制造企业已经在自营物流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如果贸然实施物流外包,企业的前期投入将会带来巨大的浪费,同时还会导致大批员工被解雇。(3) 物流外包的风险较难控制。对制造企业而言,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会对相关的战略信息保持一定的隐秘性。物流外包后,由于双方合作的紧密性以及提高物流效率的需要,通常要求双方实现信息共享,第三方物流企业会接触到制造企业的大量机密战略信息,如销售策略、产品更新、渠道调整等。如果控制不当,第三方物流企业有可能将客户企业的战略信息泄露给竞争对手,给客户企业造成重创。此外,国内制造企业普遍缺乏对物流外包风险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这也是造成物流

22、外包频频失败的根源之一。3.2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足(1) 物流服务层次较低。以公路货运为例,我国的公路运输服务与国外的差距,主要不在设备功能和运输成本方面,而是在服务的层次上。如果物流公司能够为客户量身定制物流运输方案,由物流公司进行车辆选择、路径优化等延伸业务,为客户提供较高的附加值服务,这就能使物流资源得以优化整合。(2)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物流供应商较少。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往往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而目前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往往局限于过去的业务领域,能够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并不多。(3)管理水平及信息

23、化程度不高。国内物流企业普遍缺乏先进技术支撑和足够的资金力量,导致物流产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行业管理水平较低。3.3联动发展的政策环境不够完善(1)缺乏推进联动发展的主导协调机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一个有机整合、协同推进的过程。由于物流业涉及到多个行业,由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多个部门联合管理,行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因此,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由谁来推动、与谁沟通等问题很难解决。(2) 缺少具体、实惠的激励措施。目前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在推动现代物流发展方面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多数是原则性和试行性的,在操作方面和普遍推动方面效果不大。(3)缺少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交流平台。制造业与物

24、流业间的沟通不足,一方面,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企业,没有转化为社会化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专业化的物流发展受到制约。制造企业不放心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物流企业也不了解制造企业的真实需求,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物流供应能力不足并存的矛盾。在交流平台构筑方面,相关部门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7年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了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会上24家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但是总体来看,国内制造业和物流业之间还没有形成常态化的交流平台机制。4.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协调度分析4.1协调度求解方法 协调度是度量系统或要素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

25、量指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关于协调度求解方法主要有四大类:耦合协调度模型、熵变方程法、区间值判断法、灰色关联模型。(1)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 耦合协调度模型引入了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更加形象深刻的解释了系统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且可以在计算中区分出指标中的正、负指标,对决策更具指导性,但耦合协调度也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上下限的确定,目前为止没有明确的选择标准,不同的研究者会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不同的上下限值,导致相同的数据

26、,由于上下限的取值不同,计算结果可能会出现迥然不同的差别,有的结论是协调发展,有的结论却是极不协调;二是协调等级的划分极具主观性,等级的随意划分直接导致现实中检验方法的缺乏,没有足够的指导价值。(2)熵变方程法 制造业系统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它遵循熵变方程: dS=diS+deS式中,dS表示制造业系统的熵变,diS表示制造业系统内部过程产生的熵变,称为熵产生,由耗散结构理论知diS>0。deS万表示制造业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时所产生的熵变,称为系统的熵流,它的值可以为正负也可以为零。当dS>0时,输入系统的熵流小于系统内部所产生的熵,表明制造业系统发展的有序度降低,表现为

27、不断下滑的曲线;当dS<0时,制造业系统向更有序的方向发展,表现为一种向上的“成长”状态;当dS=0,制造业系统发展的有序度不变,系统处于一种特殊的"平衡"态状。类似的,物流系统也是一个耗散结构。(3) 区间值判断法 区间值判断法就是以协调发展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综合指标为基础,通过建立协调发展数学模型来确定协调发展区间,从而判断协调发展系统是否协调的方法。其主要步骤是根据各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并把回归系数作为反映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关系。区间值法操作简便,符合协调发展的涵义;但是,由于区间法的科学性是建立在协调发展各子系统综合指标科学性基础之上的,只有选

28、取的资料本身是协调发展的,其结果才可信。如果不能很好地确定协调发展各子系统的综合指标,难以就用此法评价协调发展状况。此外,它只能对协调发展做出协调与不协调的判断,还不能对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详尽的描绘。这些缺点导致了区间值判断法在实证分析中用的很少。(4)灰色关联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个分支。灰色关联分(Gray Relation Analysis, GRA)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它是以各因素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用灰色关联度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的。灰色关联度是表征两个事物的关联程度,它走量地描述了因素之间相对变化的情况.灰色关联模型即可以计算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也可以计

29、算系统内每个指标与另一个系统内每个指标的关联程度,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另外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客观性强,较好地解决了评价指标难以准确量化和统计的问题,排除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而且计算过程简单,易于掌握,对样本数量没有要求。虽然关于协调度等级划分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大多数学者在使用时几乎都默认了上面提及的关于协调度等级的划分,因而灰色关联模型被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4.2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灰色关联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的力一法,其基本思想是将评价指标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关联系数、关联度以及根据关联度的大小对评价指标进行排序。它通过对动态过程发

30、展态势的量化分析,完成对系统内时问序列有关统训一数据几何关系的比较,求出参考数列与各比较数列之问的灰色关联度。与参考数列关联度越大的比较数列,其发展力一向和速率与参考数列越接近,与参考数列的关系越紧密。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是:(1) 选好参考序列。参考数据列应该是一个理想的比较标准,可以以各指标的最优值 (或最劣值)构成参考数据列,也可根据评价目的选择其它参照值。一般选取X0为参考数列,X1 X2.XK为比较数列,而且以Xi(t)作为第 i个数列在t时刻的值关联度分析是以数列曲线间的差值的大小。(2) 关联系数的计算。关联度分析是以数列曲线间的差值的大小作为关联度大小的测量,

31、定义关联系数如下:Di(t)是第t个时刻比较曲线Xi与参考曲线X0的相差值,为分辨系数,一般在0与1之间选取,越小关联系数间的差异越大,区分能力较强,通常取值0.5。和称为两级的最小差和最大值。(3) 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各参数数列的量纲不同,在计算时无法进行,所以在计算关联系数之前,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无量纲处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初值法、均值法和区间相对值法。(4) 关联度计算。由于关联度系数包含n个时刻的值,数值太多,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比较,为此,有必要将各个时刻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求平均值便是作为这种信息集中处理的一种方法,关联度一般表达式为: (5) 关联度排序。关联度越接近于

32、1,说明关联程度越大。 0<ri0.4,关联度为弱,协调作用弱。 0.4<ri0.65,关联度为中,协调作用中等。 0.65<ri0.85,关联度较强,协调作用较强。 0.85<ri1,关联度极强,协调作用也极强5. 实证研究5.1指标的选择与数据的收集目前我国物流统计工作才刚刚起步,但国家的宏观经济统计中还没有对物流进行独立核算,本文选取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这两个物流业的代表性指标作为灰色关联分析的参考指标。因为从宏观上来,根据物流的特点,货物运输是物流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活动形态,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可以没有其他活动,但必须要有运输,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物流。一般认为货物周转

33、量指标可以较好的反映社会物流的规模大小,用它来表示物流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货运量也是一个与物流活动密切相关的指标,黄旭通过对全国、湖北省、武汉市进行了货运量与产业结构关系历史的趋势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区域货运量不仅与经济总量有关,而且与产业结构有关,制造业和物流业在货运量上有紧密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是物流业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联动关系,因此作为比较数列的指标首先应该是湖北省制造业的数据,制造业增加值。为便于比较制造业与物流业在全省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关联度,本文选取了湖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其中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值,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等作

34、为比较数列指标,以便于对比分析。 5.2湖北省货运量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首先采用初值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见表1。将表1的数据分别代入上式计算,得到灰色关联度,得到表2 表1 2008-2012年货运量与其影响因素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据20082009201020112012货运量10.97561.12511.18541.3189地区总产值11.18411.37051.59361.9403第一产业11.27771.35551.42851.7261制造业增加值11.18151.44851.74132.0519第三产业11.14451.3121.53561.9400居民消费水平1

35、1.12091.2731.42791.69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1061.25691.44661.7080对外贸易进出站口总额11.3251.77912.29692.9074 表2 2008-2012年货运量与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表 20032004200520062007灰色关联度地区总产值10.79210.7640.66050.5610.7555第一产业10.72440.75510.76570.66110.7853制造业增加值10.97410.71060.58830.52010.7226第三产业10.82460.80950.6940.56120.7779居民消费水平10.8454

36、0.8430.76610.67840.82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570.85770.75250.67120.8272对外贸易进出站口总额10.69450.54840.41680.33330.5986 从表2可以看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与货运量的关联度为0.5986,在表中所列的几个因素中最低,说明其余物流业的关联度不强。除此之外,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货运量的关联度处于0.6以上,达到显著相关性。但这几项影响货运量的各相关因素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货运量的关联度最大,达到0.8272,其次是居民消费水平,达到0

37、.8266,而制造业增加值与货运量的关联度最低,为0.7226.5.3湖北省货物周转量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同样,采用初值法对货运量以外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见表3。代入公式,得到2008-2012年货物周转量与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表,表4 表3 2008-2012年货物周转量与其影响因素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据20082009201020112012货物周转量11.13331.28971.32631.4581地区总产值11.18411.37051.59361.9403第一产业11.27771.35551.42851.7261制造业增加值11.18151.44851.74132.

38、0519第三产业11.14451.31201.53561.4900居民消费水平11.12091.27301.42791.69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1061.25691.44661.7080对外贸易进出站口总额11.32501.77912.29692.9074 表4 2008-2012年货物周转量与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表20032004200520062007灰色关联度地区总产值10.83450.79970.73050.60040.7930第一产业10.83380.81680.77640.730.8314制造业增加值10.83760.82030.63590.54960.7686第三产业

39、10.84480.87010.77590.60060.8182居民消费水平10.88320.87750.8770.75330.87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960.85670.75760.74360.8455对外贸易进出站口总额10.69080.59690.42750.33330.6097 从表4可以看出,在各项比较指标中,仍然是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的关联度最低,0.6097。除此之外,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货物周转量的关联度都超过0.65,达到显著相关性,但其中仍然是制造业增加值关联度最低。5.4结论综合

40、分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与各相关指标的关联度,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看出,与这两项代表物流业的指标关联度最高的分别是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其次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最后是制造业增加值和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前面已经阐述,本文以制造业增加值代表制造业,制造业增加值与物流业的两项参考指标关联度均值为0.7453,不到0.85,说明目前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水平处于叫协调阶段,但与充分协调还有差距,并且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与物流业的协调程度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可见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滞后和脱节。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两项参考指标的均值都在0.85左

41、右,协调度处于极强状态,说明近年来湖北省物流业的发展主要还是在商贸流通领域,是由于近年来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增长,加速了商品流通,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表5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与其它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均值表20082009均值地区总产值0.75550.79300.7742第一产业0.78530.83140.8083制造业增加值0.72260.76800.7453第三产业0.77790.81820.7980居民消费水平0.82660.87820.85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82720.84550.8363对外贸易进出站口总额0.59860.60970.60415. 对于制造业与物流业

42、联动发展的建议 目前,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未能真正体现,而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促进作业也没有充分发挥,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二者之间的联动,提高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水平。(1) 支持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 物流企业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制造企业提供更专业的物流服务,如建立专用仓库、调配专用车辆、发展区域综合仓库等,同时应努力提供相关增值服务和高附加值服务。物流企业还应发展非资产型物流服务获得更多利润,帮助制造企业制定采购计划、生产计划、运输计划、销售计划和流程改造等。物流企业参与采购、生产和销售,使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 实现制造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化。 物

43、流外包己经被许多制造企业视为一项有价值的战略,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资源配置的一种新形式,同时是保证制造业和物流业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现阶段制造业通过由低到高的层次实现物流业务外包从而加速两者之问的融合,依次为:运输、仓储等基本职能外包、全部对外物流业务外包、内部物流业务外包、物流规划设计及信息管理业务外包。通过外包,各制造企业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分散风险;而物流企业也可以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两者双赢的同时又可以实现协同发展。(3) 构筑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基础平台。 发改委新近制定的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部门分工方案中己经明确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的主要牵头部门。这就从领导协调机制力方面保证了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同时两者的协同发展还需要基础平台的支撑,主要有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市场交易平台、联动多方交流平台、物流发展融资平台和物流人才教育平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