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多功能瓶(共9页)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5/12c75389-03d3-4ec8-a363-72102b38766d/12c75389-03d3-4ec8-a363-72102b38766d1.gif)
![专题复习多功能瓶(共9页)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5/12c75389-03d3-4ec8-a363-72102b38766d/12c75389-03d3-4ec8-a363-72102b38766d2.gif)
![专题复习多功能瓶(共9页)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5/12c75389-03d3-4ec8-a363-72102b38766d/12c75389-03d3-4ec8-a363-72102b38766d3.gif)
![专题复习多功能瓶(共9页)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5/12c75389-03d3-4ec8-a363-72102b38766d/12c75389-03d3-4ec8-a363-72102b38766d4.gif)
![专题复习多功能瓶(共9页)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5/12c75389-03d3-4ec8-a363-72102b38766d/12c75389-03d3-4ec8-a363-72102b38766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化学专题复习多功能瓶功能装置图方向例题集气排气法 规律:_1.若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接口顺序为_;2.若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接口顺序为_。排水法规律:_该装置的优点:_若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如何操作:_。验气气体与液体接触:_检验CO2时,放:_检验HCl时,放:_洗气气体与液体接触:_吸收CO2时,放:_吸收HCl时,放:_吸收_时,放: 浓硫酸 安全瓶短进(思考为什么)该装置的作用:_双重用途 该装置的作用:_衍生装置 【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其中错误的是选项广口瓶内盛放的物质用途A空气收集二氧化碳B水收集氧气C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中混有的CO2气
2、体D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气体2.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3.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干燥CO2 B收集O2 C验证CO2性质 D监控气体流速4.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氯化氢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一定无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氯化氢C一定有氢气D一定有一氧化碳 A B C D E F G Ha b5利用下列提供的仪器装置回答问题:仪器名称:A为 小丽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现反应速率过快,小丽思考后将所用仪器B改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使用装置G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6.下面是几
3、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若用G装置装满水,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选“c”或“d”)进。7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O2(填化学式),该气体还可以用下图中的 进行收集(填写字母序号)。8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通过排水法测定反应产生氧气的体积,连接顺序是:产生的O2 (填导管字母)。9用D装置收集CO2应从 端通入(选填“a”或“b”) 10. 若用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选填“b”或“c”)端导入。若用丙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选填“b”或“c”)端导入。若用丙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选填“b”或“c”)端导入。11.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氨
4、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消石灰的混合物制氨气(NH3),可选用装置 (选填序号),用E装置收集NH3,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12.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请写出气体通过装置的接口顺序 (用“a”、“b”、“c”、“d”表示)。 13.利用下图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部分固定装置略)。仪器a的名称 (21) ; 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 。装置C的作用 (23) ;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 。 装置E中固体由黑色变成亮红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5) ;
5、装置F是安全瓶,其作用是 (26) 。14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 ;装置B的作用是 (14) ;装置C中的现象是 (15) 。 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 ,该反应中 (17)&
6、#160; 具有还原性。 装置E的作用是 (18) ,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19) 之间添加装置E。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 (20) 。 从微观角度分析CO2与CO化学性质不同的
7、原因是 (21) 。II15下图装置适当组合可用于H2、O2、CO2等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仪器I的名称是 (1) ,若A装置内药品为Zn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若B装满水,用于收集A生成的H2,则a接 (3) (填“b”或“c”)。 实验室用A制O2的原理是 (4)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装置B收集CO2,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 (5) (填“b”或 “c”)端。AgNO3溶液CAgNO3溶液D澄 清石灰水E气体 将实验室制得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未变浑浊,作如图探究:装置C、E中溶液变浑浊,D中溶液不变浑浊,则原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
8、因是 (6) ,装置D的作用是 (7) ,E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8)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6为探究某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若实验中观察到A、C中溶液变浑浊,则可推测气体X的组成中肯定有 (14) 。写出A或C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15) ,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16) ,()若实验中观察到A中溶液不浑浊,C中溶液变浑浊,则可推测气体X中肯定有
9、(17) ,可能有 (18) ;若要进一步验证可能有的气体,改进上述装置的方法是 (19) 。17. 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的作用是 。(2)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是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 ,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E的作用是 ,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 ,改进的方法是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的作用是
11、0;,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E的作用是 ,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 ,改进的方法是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12、程式 ;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E的作用是 ,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 ,改进的方法是
13、 (3)写出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 ,改进的方法是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E的作用是 &
14、#160;,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 ,改进的方法是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
15、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E的作用是 ,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 ,改进的方法是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16、; 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E的作用是 ,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 ,改进的方法是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E的作用是 ,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 ,改进的方法是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
18、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E的作用是 ,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 &
19、#160; ,改进的方法是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E的作用是 ,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20、 之间添加装置E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 ,改进的方法是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是
21、160; 装置E的作用是 ,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 ,改进的方法是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D玻璃管中
2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E的作用是 ,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 ,改进的方法是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的作用是
23、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E的作用是 ,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 ,改进的方法是 紫色石蕊试剂澄清石灰水【能力提升】1.右图是一套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
24、置,向装置中持续通入气体X,若打开活塞K,只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若关闭活塞K,可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X和洗瓶内的液体Y可能是ABCDX二氧化碳氯化氢二氧化碳氯化氢Y(足量)水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无水硫酸铜 A B C D FCuO 点燃尾气CO、CO2E氢氧化钠溶液2某小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进行还原氧化铜实验并验证有关气体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时,先(选填“通气体”或“加热”),目的是。B中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小红同学认为进入C中气体是CO2、CO、H2O,但上述AE装置不能验证小红同学的观点,装置正确的连接是。小兰同学认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应先断开B和C的连接,小明同学认为不需要,理由是。实验后小高同学又指出:上图装置的尾气处理E也可以用F装置代替,F装置的作用是。3工业上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室翻新与餐饮店改造设计施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公共安全报警系统电路升级改造合同
- 提取公积金借款合同
- 销售抵押合同
- 电商零售平台开发合同
- 个人理财指南
- 农产品公共检测与溯源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
- 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应用作业指导书
- 平面设计聘用合同
- 2025年广西货运考试题目
- 2025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4-2030年汽车启停电池市场运行态势分析及竞争格局展望报告
-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专题32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电磁波(原卷版)
- 《项脊轩志》 高中语文
- 第十三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小升初测评卷(五四学制)
- 2024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 北京海淀人大附2025届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ALC板施工施工方案及工艺要求
- 漂流规划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